22/12/2023
#楊浩銓醫師 #敏盛綜合醫院再生醫學暨疼痛治療中心
🩺🩺痠痛小解方 神經介入治療淺淺談
先來個小故事…
65歲李小姐是一位退休高中老師,自多年前與同儕爬山出遊時跌傷,後來腰椎開刀,一直以來腰痠、屁股腳麻時不時還是會發作。李老師詢問過多位醫師意見,能做的治療也都嘗試的差不多了,打針吃藥、電燒射頻治療、內視鏡手術、復健,花了錢跟心力、時間,但就是沒有改善。漸漸的李老師變得消極,偶然一位友人介紹到疼痛整合門診看病,經過完整病程了解後,醫師覺得應該是"腰椎術後併發症候"作祟,跟李老師詳細解釋並介紹各種"介入治療"技術。
❓什麼是神經介入治療?
脊椎是跟我們每天生活作息息息相關的身體結構,有著重要"功能性"的作用,而脊椎病變導致的神經壓迫又常常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故有時會稱專門治療腰酸背痛的醫師"疼痛介入"專家。但什麼是介入呢? 其實介入治療可以係指廣泛以"導管介入技術"為基礎的治療,因為傷口一般為管子或較小的刀口大小,而治療時有時需要病患回饋疼痛改善狀況,因此為特別專業技術,需經過一定訓練及經驗累積。這些疼痛介入醫師一般是麻醉科、骨科、神經外科在取得專科醫師證照後,再進一步專研疼痛治療及介入技術,爾後取得認證。
疼痛、痠麻跟我們的神經系統有著緊密的關係,而神經系統從最末梢的小神經、肢體的大神經,一路再到軀幹、脊椎的神經根及脊隨,最後到我們的大腦中樞,都有產生疼痛的機制及構造,但因解剖位子不一樣,所需要的治療就不一樣。其實平時在診間,醫師針對痛點打針消炎止痛,就是一種普遍常用的疼痛治療;到的較深層的肌肉、筋膜、韌帶軟組織時,打針可能還需要影像技術協助定位,如: 超音坡或X光等。在脊椎關節或神經根的治療,針對作怪的感覺神經,醫師可以藉由電氣燒灼(射頻、熱凝)的技術,打斷異常放電,減輕疼痛、痠麻。到了困難治療、慢性疼痛時,這時就會考慮"導管介入技術",這類的治療包跨有"經薦骨裂隙導管脊硬膜外治療"、"脊椎神經刺激",經由疼痛專家評估、安排。
圖2.卡通圖代表由大腦一路到周邊神經、肌肉筋膜,各個層面疼痛相關的組織及可以做的不同治療技術。
👍重返正常生活的好解方 -“脊硬膜外導管介入"
不想開刀,但真的很痛苦... 可以怎麼辦? 一些病患因為"腰椎術後併發症候",困擾著生活,或年邁長者,因身體不適合接受大手術、麻醉,但希望少點吃藥、少傷身,可以考慮接受介入治療。脊硬膜外導管介入是一種導管技術,藉由引線、導管,在X光導引下,達到椎管或神經孔狹窄處,以物理性方式放鬆沾黏,加上麻藥止痛或其他生物性治劑(如:PRP濃縮劑),改善症狀。
圖3. 左為複雜腰椎狹窄的核磁共振;右為脊硬膜外介入治療,可以看到運用導管的靈活性剝離沾黏。(cited from: Oh Y, Kim D-H, et.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9; 8(11):1766.)
圖4. 為韓國生產的導管,頭端可以靈活轉向,更方便執行剝離技術。(cited from: Seawon Meditech: 세원메디텍. SEAWONMEDITECH_EN. February 22, 2023. http://www.seawonmt.com/en/.)
👍困難治療疼痛新希望 - “脊椎神經電刺激”
脊椎神經電刺激是一項新興科技,目前適應於有複雜或困難治療的神經性疼痛,少部份用於心絞痛或肢體血循性疼痛,為直 接刺激脊髓達到"神經調節"間而止痛的技術。一般治療分為兩階段: 測試性電極植入 - 經由X光(或其他影像技術輔佐)定位,將電極經由皮膚植入椎管內,放置在脊硬膜外,導線固定好後,由"脈沖產生器"產生電波,刺激脊髓、神經,經由一段時間觀察疼痛改善程度,決定是否進行第二階段。永久性植入手術 - 測試性電極一般較永久性小,所以植入時跟"插針"一樣,但永久性電極較大,需要開一個小到,將椎骨椎板稍微磨開,經由縫隙將電極植入,而脈沖產生器則可以放置於肚子皮下。手術後也可以藉由體外儀器,再微調電波放電模式、強度等。
圖5. 為神經電極片置入脊椎後的X光;
圖6. 為美國產的神經電刺激器;
圖7. 是另外品牌的電刺激器,可以看到主機的大小不到手掌大。(cited from: Yılmaz A, Yıldızgören MT, et.al. Turk J Phys Med Rehabil. 2018;64(3):288-290.; Nevro Corp. - AU - Relief, multiplied. (n.d.).
#醫師的叮嚀
近年來疼痛治療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科技、新技術琳瑯滿目,但新興技術仍需要專業醫師仔細評估,與病患詳細討論細節,擬定合適的治療目標、計畫,才能真正有效改善疼痛,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