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堂

泰昌堂 老藥櫃的古色,漢藥材的古香,
懸坐在高腳椅上,感受四季的節律。

🔥2025三九貼療程開跑🔥󠀠󠀠 #三九貼 是一種中醫療法,傳統上利用冬至後的三九天,在特定穴位貼敷藥物,預防與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與寒性體質相關的疾病,尤其適合在冬季易感風寒的人群❄🤧󠀠󠀠🌿冬季三九貼中醫文化中有「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
24/11/2025

🔥2025三九貼療程開跑🔥
󠀠󠀠
#三九貼 是一種中醫療法,傳統上利用冬至後的三九天,在特定穴位貼敷藥物,預防與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與寒性體質相關的疾病,尤其適合在冬季易感風寒的人群❄🤧
󠀠󠀠
🌿冬季三九貼
中醫文化中有「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
三九指的是每年冬至後的三個九天,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人體的陽氣不足、陰氣最盛,因此容易受到寒邪侵襲。三九貼利用辛溫散寒、溫陽通絡的藥物敷貼在特定穴位,藉此祛除體內的寒濕、調整體質,達到「冬病冬治」的目的。
󠀠󠀠
🌿三九貼適合哪些人?
三九貼主要針對氣虛和陽虛體質,經常用於上呼吸道敏感及氣喘族群,能改善氣喘發作次數與肺功能,以及過敏性鼻炎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鼻癢等,增強體內的陽氣,幫助抵禦外界寒冷,增強免疫力。
󠀠󠀠
🌿三九貼使用的藥材
三九貼、三伏貼屬於外治法中的「敷貼法」和「藥物灸」,也稱為「天灸」。
常用的藥材有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肉桂、艾葉和薑汁等,這些藥物有辛溫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藥餅敷貼在皮膚上時,會感到刺熱感,這是因為白芥子和薑汁等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對皮膚產生了刺激作用,這種局部溫熱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滲透,增強療效。目前有研究認為藉由刺激性藥物,於特定背部穴位貼敷,能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進而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的效果。
󠀠󠀠
【泰昌堂三九貼|2025年度敷貼時間】
預約開跑:11/24 (一) 起
敷貼時間:12/22 (一) ~ 1/31 (六)
󠀠󠀠
【療程介紹】
符合體質:上呼吸道敏感、氣喘、過敏、體虛易冷、腸胃功能虛弱
醫師評估:中醫問診評估確定療程
穴位敷貼:三次回診治療,完成一九、二九、三九敷貼
療程間隔:建議每次敷貼至少間隔7天
󠀠󠀠
【預約方式】
請就近於泰昌堂醫療體系院所預約,將由專人為您服務😊
󠀠
了解更多⭐三九貼敷貼事項&預約資訊⭐
https://lihi.cc/BsQEU
󠀠
#泰昌堂 #三九貼2025 #三九貼時間 #所有醫師皆接受預約

⚠️不能老是靠胃藥✅吃對方法,改善腸胃功能󠀠👉 你是否常常有  #胃脹氣、悶悶飽飽、吃什麼都不舒服的情況?臨床觀察,消化道不適的症狀,如  #消化不良、 #胃脹氣,在台灣非常常見,是許多人求診的主因之一,僅次於感冒。許多人依賴  #胃藥 舒...
20/11/2025

⚠️不能老是靠胃藥✅吃對方法,改善腸胃功能
󠀠
👉 你是否常常有 #胃脹氣、悶悶飽飽、吃什麼都不舒服的情況?
臨床觀察,消化道不適的症狀,如 #消化不良、 #胃脹氣,在台灣非常常見,是許多人求診的主因之一,僅次於感冒。許多人依賴 #胃藥 舒緩,但症狀總是反覆,難以真正痊癒。
󠀠
事實上,腸胃功能不佳,影響的不只是吃東西而已,更會牽連到 #免疫系統 與 #自律神經。像是過敏、慢性疲勞、睡不好、情緒焦慮等問題,往往與長期的腸胃功能失調有關。
󠀠
所以,光靠吃藥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找出原因、做出改變。而 #吃飯的習慣 ,是當中最重要,也是自己最能夠掌控與調整的!
󠀠
▶️三個簡單習慣,讓腸胃更舒服
🍴 怎麼吃?
✅ 小口慢咬,專心吃飯
小口吃,慢慢咬,並專注吃飯,可以減少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進入胃部,增加消化負擔,同時還可以讓自己的心慢下來,讓緊繃的交感神經放鬆,有助於提升腸胃的血流與功能。

✅ 不要吃太飽
吃7-8分飽就好,避免胃部脹滿造成消化負擔與胃酸逆流。
󠀠
🥗 吃什麼?
✅ 減少難消化的食物
糯米、高油脂料理、過量的粗纖維(如生菜、全穀物等),都會讓胃排空變慢,引起消化不良、腹脹。

✅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甜食、酸辣、茶、咖啡、酒精等,都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加劇黏膜發炎的情況。
󠀠
🔎 飯後注意四件事
❌ 不要劇烈運動
飯後劇烈運動,會興奮交感神經,抑制消化與蠕動,並且減少腸胃道的血流量。建議先坐著休息一下,再起身輕鬆散步。

❌ 不要立刻平躺
平躺會影響蠕動,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

❌ 不要猛喝水
吃飽後喝太多水,會稀釋消化液,影響食物分解與吸收。

❌ 不要馬上吃冰品
冰品會讓胃部溫度快速下降,造成黏膜血管收縮,影響胃部消化和腸道蠕動。
󠀠
🌿照顧腸胃,從「會吃」開始
#腸胃 是身體能量的根源,也是影響全身健康的重要關鍵。
從今天開始,吃慢、吃對、吃得剛剛好,讓腸胃重新找回健康節奏,自然改善胃脹氣、消化不良與各種慢性困擾!如果長期深受 #腸胃不適 的困擾,也可進一步諮詢專業中醫師尋求協助。
󠀠
#泰昌堂 #安和院 #陳品儒醫師 #腸胃中醫 #胃食道逆流 #自律神經 #胃咕嚕咕嚕聲

🌿遠離三高 中醫教你養生祕訣|泰昌堂中醫健康講座🌿󠀠你知道嗎?在台灣十大死因當中,有一半以上都與「三高」息息相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看似沒有明顯症狀,卻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心臟、腦血管與腎臟,有如潛伏在身體裡的隱形危機。󠀠這場講座將由 ...
17/11/2025

🌿遠離三高 中醫教你養生祕訣|泰昌堂中醫健康講座🌿
󠀠
你知道嗎?在台灣十大死因當中,有一半以上都與「三高」息息相關。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看似沒有明顯症狀,卻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心臟、腦血管與腎臟,有如潛伏在身體裡的隱形危機。
󠀠
這場講座將由 泰昌堂中醫診所 溫州院 張煒醫師 親自主講,帶您從中醫角度重新認識三高,並分享如何透過日常調理與保養,降低重大疾病風險。
󠀠
為什麼要重視三高?
許多人平時沒有任何不適,自認健康,直到健檢報告滿滿紅字,才驚覺必須開始注意身體。若置之不理,將會大幅增加 #心臟病、 #中風、 #慢性腎臟病 的風險!
󠀠
三高背後的生活陷阱
👉 三高的成因除了遺傳,更與現代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 飲食過於精緻
⚠️ 作息不規律
⚠️ 缺乏運動
⚠️ 長期壓力
這些因素,讓三高有了年輕化的趨勢,成為 「不痛不癢的隱形殺手」。
󠀠
󠀠講座重點搶先看
張煒中醫師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
🔎 三高在中醫與西醫的觀點
🔎 經絡保養與穴位按摩的實用技巧
🔎 飲食與作息的調整建議
🔎 簡單易學的保健動作與呼吸法
󠀠
活動時間|11月28日(五)14:30–16:30
活動地點|台大進修推廣學院105教室(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07號)
適合對象|健檢紅字族群、有三高家族史者、銀髮族、上班族,以及關心健康的您

免費報名連結👉更多講座介紹
https://www.accupass.com/go/taichangsleep

*泰昌堂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並以官網公告為準。

#泰昌堂 #中醫健康講座 #溫州院 #張煒醫師 #三高 #三高年輕化

🌿新冠引起的腸胃不適 中醫幫你顧好好🌿󠀠從中醫角度來看,新冠屬於  #濕邪 ,導致濕濁阻滯脾胃之氣,就容易出現:⚠️食慾不振、味覺異常⚠️消化不良、口淡無味⚠️噁心想吐、腹瀉腹痛󠀠階段調理,養護腸胃 📍急性期不適 | 以芳香化濕、健脾利濕為...
13/11/2025

🌿新冠引起的腸胃不適 中醫幫你顧好好🌿
󠀠
從中醫角度來看,新冠屬於 #濕邪 ,導致濕濁阻滯脾胃之氣,就容易出現:
⚠️食慾不振、味覺異常
⚠️消化不良、口淡無味
⚠️噁心想吐、腹瀉腹痛
󠀠
階段調理,養護腸胃
📍急性期不適 | 以芳香化濕、健脾利濕為主
✍藿香正氣散、平胃散:改善消化不良、腹瀉等 #急性腸胃不適。

📍康復期調理 | 袪濕補氣並行
✍六君子湯、四神湯:排除腸胃道濕氣並適當補養脾胃之氣,為受損的腸胃道提供修復的原料與動能。
󠀠
食療養腸,從「吃對」開始
如果出現新冠確診後的急慢性腸胃道症狀,可以這樣吃
✅少吃高油高糖
✅避免容易過敏的食物
✅不亂吃抗生素或荷爾蒙藥
󠀠
幫助腸胃修復的好物
✅高纖蔬果
✅天然發酵食物(如優格、泡菜、納豆、味噌)
✅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類、雞肉、蛋、豆類製品)
✅補充營養素:益生菌、左旋麩醯胺酸、魚油、維他命D
󠀠
🔎神麴:養護腸胃道的好幫手
針對腸胃道菌叢受損,神麴這味中藥是一種以麵粉混合多種藥材發酵製成的中藥材,發酵特性與納豆、味增相似,對於腸胃道具有養護效果,適合有明顯噁心症狀與消化不良的患者使用。⚠️但需要專業中醫師評估診斷,根據個人體質開立,不可自行抓藥使用。
󠀠
🧑‍⚕️醫師小叮嚀
#腸胃道症狀 在 #新冠肺炎 急慢性症狀中常被忽略,卻可能是新冠病毒仍存在的線索。
中醫調理搭配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才能讓長新冠症狀更快恢復,身體早日重拾元氣。
󠀠
#泰昌堂 #安和院 #顏見明醫師 #長新冠 #腸胃中醫 #新冠腹瀉

😱以為吃壞肚子?小心是新冠病毒 躲進腸胃裡󠀠疫情第五年,新冠病毒還在「搞神祕」~大家對新冠的印象,大概都還停留在高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但  #腸胃不舒服,其實也可能是新冠在作怪!這波疫情的確診者裡,有不少人只有腸胃道症狀,沒咳也沒發...
11/11/2025

😱以為吃壞肚子?小心是新冠病毒 躲進腸胃裡
󠀠
疫情第五年,新冠病毒還在「搞神祕」~
大家對新冠的印象,大概都還停留在高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但 #腸胃不舒服,其實也可能是新冠在作怪!

這波疫情的確診者裡,有不少人只有腸胃道症狀,沒咳也沒發燒,一開始會以為只是吃壞東西拉肚子,卻沒想到已 #確診。
󠀠󠀠
🔎腸道是病毒的秘密基地?
新冠病毒會透過腸胃道上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ACE2)蛋白接受體進入人體,在小腸內進行複製、破壞腸黏膜,還會改變你的腸道菌叢,進而引發腸胃道相關症狀。
而且比起呼吸道,新冠病毒在腸道裡待得更久,研究發現,約有20%左右的確診者,在呼吸道檢測已無病毒時,糞便中仍可檢出新冠病毒的RNA。
󠀠
⚠️確診症狀更像 #腸胃炎⚠️
大約20%新冠患者會有腸胃道症狀,像是食慾差、味覺異常、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等。
更讓人忽略的是,有腸胃道症狀表現的病患,當中有30%的比例,反而沒有呼吸道症狀!特別是這波病毒,以 #腹瀉 症狀最常見,因此容易讓人誤以為只是吃壞肚子。
󠀠
後疫情時代,還要注意 #長新冠
確診後3~6個月的康復期中,約5%患者仍可以在糞便中檢出病毒,約10%患者在恢復期仍有噁心、腹瀉、胃食道逆流,或出現排便習慣改變。這些不是單純腸胃問題,而是病毒殘留造成的長新冠症狀。
󠀠󠀠
🧑‍⚕️醫師小叮嚀:
👉如果近期腸胃不適且有接觸風險,別掉以輕心,建議先快篩。
👉如果你已確診、康復中,腸胃道還沒恢復,請尋求中醫協助調理,避免症狀拖太久。
󠀠
下一篇,來告訴大家中醫如何幫你在疫情中顧好腸胃?
󠀠
#泰昌堂 #安和院 #顏見明醫師 #腸胃中醫 #新冠腹瀉

🔎長輩變瘦、常跌倒?不只是老化,可能是  #肌少症❗️󠀠你是不是發現家中長輩越來越瘦,走路也不如以前俐落,甚至開始常常跌倒?別以為只是「老了」,很有可能是「肌少症」的關係!󠀠什麼是肌少症?中年後更要在意肌肉量💪肌少症(Sarcopenia)...
06/11/2025

🔎長輩變瘦、常跌倒?不只是老化,可能是 #肌少症❗️
󠀠
你是不是發現家中長輩越來越瘦,走路也不如以前俐落,甚至開始常常跌倒?別以為只是「老了」,很有可能是「肌少症」的關係!
󠀠
什麼是肌少症?中年後更要在意肌肉量💪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種 #肌肉量減少、 #肌力變差, #身體協調性逐漸降低 的退化現象。
👉常見的肌少症表現包括:走得慢、拿不動東西、體重明顯減輕、跌倒頻率增加。
󠀠
⚠️肌少症可能讓人臥床不起
肌肉變少不只是沒力氣這麼簡單,它可能導致身體功能減退、體力衰弱以及抵抗力降低,帶來一連串的困擾,進而影響生活品質,也會大幅增加失能的可能性,以及死亡風險。
🔹生活功能下降:走路慢、站不穩、上廁所需要人幫忙
🔹跌倒風險增加:下肢無力又缺乏協調,加上長輩常有骨質疏鬆,一摔倒就可能造成骨折
🔹失能與臥床:一旦骨折臥床,可能引發反覆感染,甚至加速退化
🔹認知功能退化:因為活動變少、腦部神經刺激減少,腦部退化速度加快
󠀠
肌少症不是只有年紀大才會有
最常見的原因有:
⚠️營養攝取不足,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缺乏
⚠️運動量太少,尤其是重量訓練和身體活動量不足
⚠️荷爾蒙下降,例如更年期後
⚠️慢性疾病控制不佳,像是糖尿病、慢性腎病等
󠀠
🔎吃對+動對,才是對抗肌少症的關鍵🔎
飲食重點
✅多吃優質蛋白質(豆魚蛋肉類)
✅補充維生素D、B12、葉酸、鈣
✅攝取好油,橄欖油、酪梨、魚油都是好幫手,因為脂肪酸是荷爾蒙合成的原料
󠀠
運動訓練
✅初期可從平躺時的簡單動作開始(例如抬腿)
✅本身能站立的話,可做自體重量訓練(深蹲、站姿抬腳)
✅體力較佳者,進階搭配彈力帶或阻力器材訓練
記得運動強度依據個人身體狀態而定,最好有專業人員協助評估與指導。
󠀠󠀠
🧑‍⚕️中醫怎麼看肌少症?從 #脾胃 與 #腎氣 著手
吃得對、動得對,還需要看中醫嗎?中醫觀點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如果消化吸收不好,就算吃再多營養也吸收不到位,還會容易脹氣、食慾差。
󠀠
中醫可以這樣幫忙:
🔸健脾養胃:改善腸胃吸收功能,吃進去的營養才能轉化成體力
🔸補氣血益腎精:幫助恢復體力、延緩荷爾蒙下降
🔸活血通絡:使用中藥或針灸促進筋骨循環
󠀠
老化不是藉口,肌少症可以預防也能改善✨
肌少症不是無藥可救,也不是年紀大就一定會有!透過 #正確的飲食、 #適當的運動 加上 #中醫的治療,有助重新找回活動力!
󠀠
#泰昌堂 #安和院 #陳品儒醫師 #肌少症中醫 #肌少症運動 #肌少症飲食 #老人常跌倒

⚠️久坐、低頭肩頸痠痛?肌肉「能量危機」正發生⚠️󠀠現代人長時間滑手機、使用電腦,加上久坐不動,肩頸痠痛幾乎成了「文明病」。但你知道嗎?你的肌肉可能早已陷入「能量危機」!󠀠今天就從肌肉的運作原理、疼痛形成機制,到針灸如何幫助改善,一起來認識...
30/10/2025

⚠️久坐、低頭肩頸痠痛?肌肉「能量危機」正發生⚠️
󠀠
現代人長時間滑手機、使用電腦,加上久坐不動,肩頸痠痛幾乎成了「文明病」。但你知道嗎?你的肌肉可能早已陷入「能量危機」!
󠀠
今天就從肌肉的運作原理、疼痛形成機制,到針灸如何幫助改善,一起來認識 #肩頸痠痛 的真正原因。
󠀠󠀠
❓為什麼久坐、低頭會造成肩頸痠痛?
󠀠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用電腦)
一般成年人頭部重量約 4–5 公斤,當低頭時,頸椎承受的重量會放大達 2–3 倍。因此長時間低頭會讓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枕下肌群持續收縮,血流減少,容易形成 #激痛點(Trigger Point)。
󠀠
⚠️久坐姿勢不良
彎腰駝背、頭前傾會改變脊椎自然曲度,使背部與肩頸肌肉長時間被迫用力支撐身體重量。

肌纖維容易進入👉疲勞-缺血循環,形成局部緊繃的肌纖維束,也就是所謂的 #緊帶 (taut band)。
這不僅發生在肩頸,還可能牽連到下背、臀部、大腿後側與胸前肌群。
󠀠
❗️換句話說,長期姿勢不良,不只肩頸痠,整個身體都可能被拖累❗️
󠀠
🔍肌肉「能量危機」是什麼?

肌肉收縮和放鬆都需要能量,也就是 ATP(腺苷三磷酸)。當 ATP 不足時:
📍肌球蛋白頭無法從肌動蛋白上脫離 ➡ 肌肉被「卡住」,無法放鬆。
📍肌肉陷入長期僵硬狀態➡ 產生疼痛、僵硬、疲勞。
👉這就是肩頸痠痛經常「好不了」的核心原因。
󠀠
🔍Trigger Point與疼痛放射
Trigger Point(激痛點)是肌肉裡異常緊繃的纖維束,通常伴隨局部壓痛。

📍血流不暢 → 氧氣、養分送不進去,代謝廢物排不出去,就像中醫說的「氣滯血瘀」。
📍當肌肉或軟組織受傷、慢性緊繃或缺血時,局部會釋放化學物質(如發炎介質、神經傳導物質、代謝廢物等),讓疼痛感受器變得更敏感。
󠀠
🔎因此,即使只是轉動脖子或輕壓肩頸,都可能感到酸痛或刺痛。
長期疼痛超過 3–6 個月,甚至會影響脊髓和大腦神經迴路,甚至會讓神經系統「過度敏感」,演變成難以控制的慢性疼痛。
󠀠
🧐 #針灸 如何幫助改善?

🔎針刺後的 #局部抽動(Local Twitch Response, LTR)
針刺激發肌肉短暫收縮,類似「重新開機」,肌肉得以放鬆。

🔎 #改善血液循環
針刺可增加局部血流,增加氧氣與養分供應,並帶走代謝廢物。

🔎 #電針輔助
視症狀或部位,可搭配電針,增強效果。
針灸可以幫助肌肉恢復彈性和血流,治療後可能會有短暫痠痛感,通常 1–2 天內會緩解,屬於正常反應。
󠀠
✍簡單自我檢測,是否有局部緊繃或激痛點?
✅局部肌肉按壓會痛
✅痛點可能放射到肩、手臂、背部、下背或腿部
✅肌肉有緊繃、僵硬、結節感
✅長時間活動後容易疲勞或酸痛
若符合以上情況,建議尋求專業評估,避免長期下來疼痛加重。
󠀠
👩‍⚕️日常保養與治療建議
✨定時起身活動, #伸展 肩頸與背部肌群
✨手機或電腦螢幕保持與視線平行, #避免長時間低頭
✨強化 #核心與肩背肌群,減輕姿勢負擔
✨透過 #針灸治療,改善肌肉緊繃與血流不良
✨ #客製化中藥 幫助抗炎、改善血流、舒筋活絡
󠀠
#泰昌堂 #天母院 #江文昕醫師 #激痛點 #肩頸痛 #肩頸痠痛中醫推薦

👨‍⚕️ 關於楊凱傑醫師|治癒人生的病,看見生病的人「整體診察臟腑的氣血虛實、筋骨的牽連與代償,傾聽您真正的聲音,陪伴您朝向健康的方向。」󠀠楊凱傑醫師的醫學之路,始於醫學檢驗與生化研究。在實驗室裡,他曾以數據與顯微鏡為中心,分析疾病。然而,...
27/10/2025

👨‍⚕️ 關於楊凱傑醫師|治癒人生的病,看見生病的人

「整體診察臟腑的氣血虛實、筋骨的牽連與代償,傾聽您真正的聲音,陪伴您朝向健康的方向。」
󠀠
楊凱傑醫師的醫學之路,始於醫學檢驗與生化研究。在實驗室裡,他曾以數據與顯微鏡為中心,分析疾病。然而,他也發現那樣的醫學世界,少了「與人互動」的溫度,覺得離真正的臨床治療太遠。
於是他毅然決定轉換跑道,從實驗室的理性世界,走進望聞問切的中醫診間。
󠀠
剛進入中醫領域時,楊醫師坦言「幾乎是文化衝擊」,
「西醫世界裡,一切有明確答案;但中醫強調體質、臟腑、氣血的整體觀。」
理性思維成為他學中醫的特別養分。他深入研究《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等中醫經方古籍,「經方像是一種標準化的中醫思維,讓我能用更嚴謹的方式理解病情變化、修正方向。」
也因為這樣的背景,他對於中西醫整合有更開放的態度:「我覺得中醫與西醫各有優勢,懂得彼此、互補使用,才是真正對病人最有幫助的做法。」
󠀠
楊醫師專長於內科與針傷科,擅於處理腸胃不適、失眠、經期紊亂,特別對「免疫相關疾病」有興趣。而針灸治療的立即療效,更讓他著迷,「看到患者針完後原本抬不起來的手能動了,那種即時的改變,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
他笑說:「我不是權威型醫師,也不擅長『呼攏』的話術,我比較像討論型的醫師,會解釋原因、分析選項,讓病人了解為什麼這樣治療。我希望中醫不只是老一輩在看的醫學,而是一種能與生活結合、能讓現代人信服的醫學。」
󠀠
【 學經歷 】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台灣大學 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醫事檢驗師、中醫師雙證照

健銨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醫師

中華中醫學會 秘書長
󠀠
【 主治項目 】
📍中醫內科
感冒|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氣喘|新冠後遺症
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腸躁症
睡眠障礙| 頭暈|心悸
青春痘|蕁麻疹|濕疹|乾癬
乾燥症|修格蘭氏症候群|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
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化放療副作用|癌後體質調理
󠀠
📍中醫婦科
經前症候群|月經不規則|不孕症|更年期調理|陰道炎|泌尿道疾患
󠀠
📍中醫兒科
過敏體質調理|轉骨生長發育
󠀠
📍針傷科
落枕 | 頸椎病 | 五十肩
腕隧道症候群 | 板機指 | 媽媽手 | 網球肘
坐骨神經痛 | 椎間盤突出 | 腰椎滑脫 | 退化性膝關節炎
顏面神經麻痺 | 中風後遺症
󠀠
#泰昌堂 #溫州院 #楊凱傑醫師

23/10/2025

🌿2025年 初秋,安和院開幕🌿
󠀠
2025年,泰昌堂五周年之際,安和院應運而生。

鄰近通化夜市、台北101與市政府商圈。我們以「都市中的三合院」為靈感,步入紅磚建築中的診所空間,彷彿走進都市裡的內在靜院,打造出一處安穩靜謐的醫療空間,期許這裡是一處能讓人放慢腳步、細心照護自身健康的溫暖所在。
󠀠
泰昌堂的故事持續延伸🫶🫶🫶
󠀠
#泰昌堂 #安和院 #感謝五哩 #感謝有你 #一天比一天更好

🌸擺脫私密處濕黏癢 中醫調理助改善󠀠在診間,常常有女性朋友不好意思問:「醫師,我那裡常常  #癢、 #白帶 很多,之前去婦產科看過好幾次,治好沒多久又  #復發,尤其運動後或月經前後特別嚴重,真的好困擾!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是白帶?白...
20/10/2025

🌸擺脫私密處濕黏癢 中醫調理助改善
󠀠
在診間,常常有女性朋友不好意思問:
「醫師,我那裡常常 #癢、 #白帶 很多,之前去婦產科看過好幾次,治好沒多久又 #復發,尤其運動後或月經前後特別嚴重,真的好困擾!到底是怎麼回事?」
󠀠
❓什麼是白帶?
白帶其實就是子宮頸和陰道分泌物的統稱。
󠀠
🔎正常情況:透明或乳白色,像蛋清或鼻涕,沒有怪味。
🔎什麼時候會比較多? 青春期、 #排卵期、 #月經前、懷孕時、性刺激時,或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它的好處:幫助潤滑、保護陰道、預防感染。
🔎更年期後:因為 #雌激素下降,分泌變少,常覺得 #乾澀、疼痛,更容易感染。
󠀠
🚨 異常白帶要注意!
如果白帶顏色、味道怪怪的,還伴隨搔癢、灼熱痛、頻尿、性交痛,就要小心:
⚠️白灰色、水狀、魚腥味 → 常見為 #細菌性陰道炎
⚠️白色、乾酪狀、無味 → 常見為 #念珠菌感染,反覆性感染跟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長期用抗生素有關
⚠️黃綠色、膿狀泡沫、有惡臭 → 常見為 #滴蟲感染,透過性行為傳染
󠀠
👉 忽視異常白帶,可能增加以下風險:
🚨感染擴散: 如骨盆腔炎、絨毛膜羊膜炎、產後子宮內膜炎。
🚨孕育風險: 增加不孕、早產、胎兒低體重兒的風險。
🚨疾病警訊: 異常白帶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症狀或伴隨現象,
例如:持續性且惡性的子宮頸病變(如子宮頸癌),可能導致異常出血或分泌物。
HIV感染者因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反覆罹患各種陰道感染,進而導致異常白帶。
󠀠󠀠
🌿 中醫怎麼看?
中醫認為白帶問題,跟 脾、肝、腎 三個臟腑有關,常見於以下幾種證型:
󠀠
📍脾氣虛
🔍原因:先天體質偏弱,或長期勞累,愛吃冰品、飲食生冷或喜歡吃甜食,三餐不正常或刻意節食,損傷腸胃陽氣,造成體內 #濕氣 累積。
👉表現:色白透明,量多無味,質地清稀或黏稠;同時臉色蒼白或是萎黃、容易疲倦、胃口差、容易脹氣、大便軟或是容易腹瀉、小腿容易腫脹、代謝。
✍️治療思路:健脾益氣,幫助身體代謝濕氣。
🥢飲食建議:小米、山藥、南瓜、蕃薯、紅棗、四神湯;正常飲食,避免飲食生冷。
󠀠
📍腎陽虛
🔍原因:先天體質偏弱或久病,愛吃冰品、飲食生冷,或長期熬夜晚睡,導致 #腎的溫煦作用不足,體內寒氣重。
👉表現:色白透明,量多無味,質地清稀如水,伴隨臉色蒼白、容易腰痠怕冷、手腳冰冷、頻尿或夜尿。
✍️治療思路:溫補腎陽,讓身體暖和起來。
🥢飲食建議:核桃、栗子、羊肉、韭菜、肉桂;早睡早起,避免飲食生冷。
󠀠
📍肝腎陰虛
🔍原因:長期熬夜晚睡、喜歡吃烤辣炸重口味等食物,體內火氣大,慢性消耗陰液,常見於 #更年期婦女。
👉表現:或白或黃,量少,陰部乾澀癢或灼熱感,有時伴隨口乾、煩躁、失眠、潮熱、盜汗。
✍️治療思路:滋陰清熱,補養肝腎。
🥢飲食建議:黑芝麻、枸杞、黑木耳、桑葚、山藥;早睡早起,飲食清淡。
󠀠
📍濕熱型
🔍原因:長期情緒壓力大、熬夜晚睡,飲食過於油膩、嗜甜,常見 #陰部發炎感染。
👉表現:黃綠稠,有異味,陰部灼熱癢,甚至伴隨下腹悶痛、抽痛,小便頻尿或澀痛。
✍️治療思路:清熱利濕。
🥢飲食建議:薏仁、綠豆、冬瓜、芹菜、海帶;早睡早起,飲食清淡。
󠀠
飲食調整僅能輔助,若症狀持續仍需就醫
󠀠
💡 平常怎麼保養?
除了中醫調理,也要從日常作息調整改善,才能減少感染及復發
󠀠
▶️保持私密處透氣乾爽:穿著寬鬆透氣,貼身衣物勤洗勤換,運動或流汗後盡快替換。

▶️衛生棉(條)及護墊經常更換,避免悶熱。

▶️性行為衛生:注重清潔,做好安全防護。由於男性感染後常無明顯症狀,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因此建議伴侶同步檢查與治療。

▶️避免使用陰道灌洗,破壞正常菌叢。

▶️如廁習慣:大號要「由前往後」擦,小號則用衛生紙輕壓吸乾。

▶️飲食調整:少吃生冷、甜食、乳製品、油膩炸物,營養需均衡。

▶️加強免疫:早睡早起,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減少壓力、規律運動,讓身體有抵抗力。
󠀠
#白帶異常 不是羞於啟齒的事,別因為害羞而忽視白帶異常,只要及早治療、配合生活習慣調整,你也能擺脫困擾,找回自在清爽😊
󠀠
#泰昌堂 #溫州院 #張煒醫師 #婦科 #白帶 #分泌物顏色 #私密處搔癢怎麼辦

17/10/2025

🍂泰昌堂從三十五年的藥行根基出發,將傳統的藥香與現代醫學的專業,交織成守護健康的承諾。 🍂
󠀠
🌿2020年 泰昌堂中醫診所 天母院誕生
🌿2022年 溫州院展開新篇章
🌿2023年 全台首家中醫與西醫眼科合作的泰明堂
🌿2024年 天母院擴展至一樓,提供更完善的就診體驗

🎉🎉2025年 安和院新開幕 🎉🎉
泰昌堂的故事持續延伸......
󠀠
💛感謝「五哩」的陪伴💛
願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能持續與您同行,一天比一天更好。
󠀠
#泰昌堂 #五周年 #感謝五哩 #一天比一天更好 #感謝有你

【銀髮族必看】半夜跑廁所?不是只有腎虛!󠀠隨著年紀增加,不少長輩會有  #半夜常起床上廁所 的困擾。統計發現,60歲以上長者有 8 成的人晚上會起來上廁所一次以上,4 成會起來兩次以上,年紀越大情況越明顯。󠀠🔍什麼是夜尿? #夜尿 是指入睡...
09/10/2025

【銀髮族必看】半夜跑廁所?不是只有腎虛!
󠀠
隨著年紀增加,不少長輩會有 #半夜常起床上廁所 的困擾。
統計發現,60歲以上長者有 8 成的人晚上會起來上廁所一次以上,4 成會起來兩次以上,年紀越大情況越明顯。
󠀠
🔍什麼是夜尿?
#夜尿 是指入睡之後到隔天起床之前,因為有明顯尿意而醒來上廁所,小便完又能繼續入睡。
如果是睡前就頻繁上廁所,或是半夜因為其他原因醒來才順便去尿尿,這些並不算真正的「夜尿」。
󠀠
🔍為什麼會有夜尿?
要知道原因,先要了解尿液怎麼來。
腎臟像一個過濾器,會把血液裡的廢物和多餘水分過濾成尿液,再送到膀胱儲存,等尿液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尿意。
󠀠
正常情況下,我們晚上不需要一直跑廁所,因為身體會分泌一種叫 #抗利尿激素 的荷爾蒙,讓腎臟晚上多回收水分、少製造尿液,加上睡著後分泌會更多,讓我們能一覺到天亮。
󠀠
然而,隨著年齡增加,可能出現以下狀況:
📍晚上尿液變多
▶️ 腎臟對抗利尿激素比較「不靈敏」,晚上就會產生比較多尿液。
▶️ 心臟功能變差、腎臟不好、血液循環不佳,會讓白天水分堆在腿部,躺下後水分回流,腎臟血流增加,夜間尿量變多。
▶️ 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影響荷爾蒙分泌,讓尿液更多。
▶️ 糖尿病血糖太高時,腎臟會透過排尿把多餘糖分排掉,也會增加夜尿。
󠀠
📍膀胱「容量變小」
▶️ 男性攝護腺肥大會壓迫尿道,讓膀胱容易覺得「滿了」。
▶️ 女性子宮或膀胱脫垂,擠壓膀胱空間。
▶️ 膀胱發炎、結石、腫瘤等,也會讓膀胱容量變小。
󠀠
📍睡眠品質差
睡得不夠熟時,大腦對膀胱的感覺會變得敏感,一點點尿液就會醒來上廁所。
󠀠
👉大多數長輩的夜尿,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通常是多種因素疊加,因此需要全面的評估與治療。
󠀠
🌿中醫怎麼看夜尿?
中醫會從整體健康狀況去判斷,老人夜尿的原因不是只有 #腎虛。夜尿可能跟身體不同系統的失衡有關,而這些失衡的模式,可能會單獨出現,也可能會互相影響,共同導致夜尿,例如:
󠀠
📍脾腎陽虛:身體的能量不足,水分代謝慢,晚上尿量多且偏清,常伴手腳冰冷、精神差。
📍氣滯血瘀:氣血循環不順,形成阻塞壓迫膀胱(像攝護腺肥大、子宮肌瘤),導致膀胱空間變小。
📍濕熱下注:骨盆腔環境濕熱,膀胱容易過度敏感,常有灼熱或疼痛感。
📍心腎不交:睡不好讓膀胱變得敏感,半夜容易醒,伴隨心煩、失眠、口乾。
󠀠
🌿中西醫合力,改善更全面
如果西醫檢查發現有器質性問題(如嚴重攝護腺肥大、子宮脫垂、膀胱腫瘤),應優先處理根本病因。
在手術或治療後,中醫則能透過 #調理體質、 #改善循環、 #穩定膀胱功能, #幫助減少夜尿、 #提升睡眠品質。
󠀠
😊生活保養 5 招
⚠️下午 3 點後避免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飲料。
⚠️不要靠喝酒助眠,酒精會降低睡眠品質,並增加夜尿頻率。
⚠️白天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促進血液循環。
🏊保持運動習慣,幫助腿部血液回流,減少夜間尿液。
💤睡前 2~3 小時抬腿 30 分鐘,減少下肢水腫。
󠀠
🔎夜尿雖然常見,但並非無法改善。透過中西醫治療與生活習慣調整,許多長輩都能大幅減少夜尿次數,再次享受安穩好眠。
󠀠
👉更多蔡旻宏醫師文章👉https://www.taichangtang.com.tw/doctors/tsai-min-hung/
󠀠
#泰昌堂 #天母院 #蔡旻宏醫師 #夜尿原因 #夜尿中醫

Address

中山北路六段208號
Tapei
111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21:30
Tuesday 09:00 - 21:30
Wednesday 09:00 - 21:30
Thursday 09:00 - 21:30
Friday 09:00 - 21:30
Saturday 09:00 - 17:30

Telephone

+88622838650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泰昌堂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泰昌堂: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