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25
⭐運動員常見肌肉疼痛 ⭐
針灸時肌肉會跳動,是好事還壞事?
「醫師,我最近走路小腿內側都在痛,跑步更痛。」
這位棒球愛好者,每週末固定打球,
但這幾週,膝蓋下方、小腿內側一走路就痛,
上下樓梯、跑步時,疼痛更是明顯。
他說:
「之前針灸有比較舒服,但過兩天又來了。」
這種反覆發作的疼痛,
讓我心裡浮現一個念頭——
是不是深層肌肉的「源頭」還沒被處理到?
🧐 「治療沒效」還是「沒治到真正的點」?
我決定換個方式,採用「激痛點治療」。
在膝蓋後方深層,摸到一個緊繃的點,
針下去那一刻,他的小腿瞬間跳了好幾下!
他嚇一跳:
「欸?怎麼自己跳起來了?」
我笑著說:
「這正是我們要找的!是好反應。」
🤔 為什麼針一下去肌肉會跳?
不是抽筋,也不是神經受傷,其實是:
👉 針刺命中「激痛點」時的正常反射!
激痛點就像肌肉裡的一顆硬結,
會讓你:
😖 走路痛
😖 小腿一直感覺緊
😖 運動後更明顯
😖 常常有痠脹感
一針命中後,肌肉會「收縮一下再放鬆」,
看起來就像跳動,
那是深層緊繃正在釋放的信號!
🦵 小腿痛?兇手可能藏在「膝蓋後方」!
這位患者痛在小腿內側,
但真正出問題的,是後面深層的「膕肌」。
膕肌一緊,常見症狀包括:
🔻 小腿內側痛
🔻 下樓梯卡卡
🔻 走路不順
🔻 彎膝感覺怪
很多人小腿痛,其實不是小腿的問題!
👍 回診時,他跟我說:
「醫師,小腿雖然還有痠、脹、一點無力,
但那個『痛』真的掉很多!」
這就是典型的激痛點治療反應:
✅ 當下可能有痠軟感
✅ 隔天肌肉變軟
✅ 走路明顯輕鬆
✅ 疼痛大幅減少
處理到正確的點,
效果通常比一般針灸更快見效!
✨ 針灸時肌肉跳動不是壞事,是「找到源頭」的表現
🎯 肌肉跳動 = 深層緊繃瞬間釋放的反射
🎯 激痛點就像肌肉裡的「小結塊」,卡住就會一直緊、一直痛
🎯 這些深層結塊通常不會靠休息鬆開,所以疼痛反覆發作
🎯 運動員最常見:小腿跑一下就緊、大腿後側拉不開、久走會痛、訓練後痠痛持續
🎯 這類「肌肉越放越緊、痛點找不到」的狀況,非常適合激痛點治療
激痛點治療的核心,
就是把深層卡住的結打開,
不只放鬆表面,
更是處理真正導致疼痛的源頭。
對於運動族群,效果特別明顯!
#激痛點治療 #肌肉疼痛 #運動傷害 #小腿痛 #膝蓋痛 #膕肌 #針灸 #中醫 #運動醫學 #反覆疼痛 #深層放鬆 #棒球 #跑步痛 #筋膜 #肌肉緊繃 #疼痛來源 #肌肉結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