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25
謝謝亮維用這麼真誠又溫暖的文字打動了我。
讀著讀著,不禁讓我回想起那些曾經度過的苦日子—每個月工時超過四百小時,日夜顛倒,幾乎忘記時間流動的青春歲月。那段日子雖然辛苦,但也是我醫師生涯中最重要、最深刻的養分。
很多人看到醫師的工作,常覺得我們似乎能在繁重的任務中處之泰然,游刃有餘。但事實上,這種「看起來不費力」,背後都是無數次把師長和學長姐交代的龐雜工作反覆操練、做到熟稔的結果。「練到死,輕鬆打」,每一份病歷的書寫、每一次病例討論的準備、每一個病房巡視的細節,都蘊含著漫長而艱辛的累積。
我特別感謝當時在署立新竹醫院內科的紮實訓練,讓我一步步從青澀走向成熟。更要深深感念韋至信醫師。他不僅僅是臨床上的前輩,更願意在私人的時間裡,耐心陪伴、指導我們,把醫療現場的經驗與智慧傾囊相授。那樣的教導,既嚴格又充滿溫度,讓我至今仍受用無窮。
回首過去,才明白這些看似「苛刻」的歷練,其實正是成就今日自己內科底蘊的基石。醫學的路本就艱辛,卻因為有前輩無私的栽培,才讓我們能在挑戰中不斷成長。如今,看到後輩的努力與真心,我也常提醒自己,要將當年所得到的支持與養分延續下去,繼續傳承給更多年輕醫師。
再次謝謝學弟的文字,不只是喚起回憶,也讓我更珍惜這段醫師生涯裡的傳承與連結。
亮亮醫師 - 慢活診聊室
培倫診所-內科/心臟科/三高專門診所
17年前的這個月,是我實習生涯的第二個月,我來到衛生署立新竹醫院腫瘤科病房實習。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選擇對我往後的生涯,影響有多麼鉅大。
當時我跟的主治醫師是出了名嚴厲的韋至信主任。對於身為學生的我,他一向是責成多於讚美,只要我應答稍微含混不清,被他看穿我不夠了解病人的情況,我就免不了要挨罵。我對韋醫師的感覺十分複雜,可說是摻和了敬愛、感謝、畏懼等種種成分。但韋醫師也是個大忙人;每天早晨旋風式地查完了房、開完晨會,他多半就會去忙其他任務。因此我最親近、最常求教的前輩,是當時R3的內科總醫師──洪培倫學長。
洪醫師看出我有心學習、又志在內科,所以傾囊相授。身形高大、辦事明快的洪培倫醫師,對小小菜鳥的我,無疑是個巨人般的存在;然而由於洪醫師講話幽默,教學方式又深入淺出,所以完全不給人有距離感。彼時的署立新竹醫院,分科不像醫學中心那麼細,所以洪醫師除了負責腫瘤科的一些床數之外,還會幫忙顧加護病房;這正好給了我機會,讓我充當他的小跟班,到處學習。還記得上工沒兩天,就有一位吞安眠藥自殺的病人從急診被收進加護病房,洪醫師便讓我在他的指導下,替病人洗胃。隨後,又帶著我幫病人放置了中心靜脈導管──我行醫生涯的第一支中心靜脈導管。雖然那次我沒打上,但洪醫師所教的每一個步驟我卻都銘記在心,為我往後的練習奠定了紥實的基礎。洪醫師很自豪地跟我分享,他當住院醫師兩年多來已經打了500多支中心靜脈導管;如果在人力充足的醫學中心當住院醫師,大概沒這麼多機會練習!這句話大大影響了我,往後也選擇了進入署立新竹醫院(後來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而中心靜脈導管置放術,也確實成為了我的拿手技術。這則貼文的附圖,就是我第一次打中心靜脈導管的時候,洪醫師幫我拍的照片。光是從拍照留念這個貼心的舉動,就可以看出洪醫師是怎樣一位為後輩設想的學長。(原圖有些血腥,所以修飾成溫暖的色鉛筆畫風格。)
我很享受跟洪醫師一起忙的感覺。洪醫師充滿熱誠及活力,總能讓我覺得照顧病人是件有趣的事。他有次跟我分享他從另一個前輩學到的觀念:「學弟我跟你說啊,住院醫師就要像個康樂股長!每天幫病人安排活動,今天照X光,明天照電腦斷層,後天抽腹水……讓他們覺得住院有事可做,不是在乾等!」他在走廊上一邊說著,還一邊比手畫腳,讓我都忍不住噗嗤笑出聲。後來洪醫師踏進了最需要熱誠和活力的心臟內科,經歷了醫學中心的訓練、準醫學中心的實戰,去年自己開業了。身為學弟的我,雖然為他不再能發揮心導管手術的絕活而感到有點可惜,卻同時也為學長能開啟人生新頁而開心。相信洪醫師不論在何種崗位,他的病人和工作伙伴都會是幸福的。如果我曾經有一丁點讓學弟妹覺得我是個願意提攜後輩的好學長,我相信我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洪醫師那裡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