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4
今年七月, 知名的"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發表了一個針對縮時攝影培養箱(TLI)的大規模多中心隨機臨床分派試驗, the TILT (TIme-Lapse imaging Trial).
研究分成三組, 第一組是"使用縮時攝影培養箱培養胚胎 + 胚胎動力學指標選胚", 第二組是"使用縮時攝影培養箱培養胚胎 + 傳統胚胎型態選胚", 控制組則是"傳統培養箱+傳統選胚". 三組各自收錄了500餘位個案, 總計1500多位個案.
最終三組的第一次胚胎植入後的活產率分別為: 33.7%, 36.6%, 33.0%, 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翻成白話文, 就是"縮時攝影培養箱培養胚胎, 或加上胚胎動力學指標選胚, 結果與傳統作法沒有差別".
事實上, 刺胳針期刊去年(2023)就有另一個荷蘭的團隊, 發表了類似的大規模研究(selecTIMO), 只是當時使用的培養箱是非主流的Geri, 這次的TILT, 則是主要使用了Embryoscope系列培養箱, 廠牌不同, 但結果一樣令人失望.
許醫師其實很感慨, 最近聽聞了太多對於縮時攝影培養箱選胚可以增加成功率的傳言, 引用的常常是證據力等級低的回溯性研究, 而且大多研究都有研究偏誤及利益迴避不足的問題, 引用這類研究的結果, 應該要持保留態度. TILT和selecTIMO這種第三方大規模的臨床研究, 明確撇開利益衝突後, 看到的結果雖然令人失望, 卻更值得採信.
這幾年學界確實也開始檢討, 認為一些新興的作法或治療, 利用方法學不夠嚴謹的研究得到正面結果, 就迅速被拿來大肆宣揚甚至開始推銷販售, 等到客觀的第三方以嚴謹的方法學驗證發現不對勁的時候, 為時已晚.
過去的內膜容受性分析(ERA)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子宮內膜容受性本應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標的, 但就因為太快商品化, 賣了10多年才被發現該商品效果不如預期, 現如今搞得大家避之惟恐不及, 阻礙了相關研究的發展, 令人惋惜.
縮時攝影培養箱是個好東西, 要小心不要落入同樣套路, 這類培養系統對於生殖實驗室的自動化、高效化、乃至於安全除錯系統整合都有其重要性, 過度強調這套系統對於成功率的幫助, 也許有吸睛的效果, 但很難經得起考驗.
本於事實討論, 才不會又葬送了一個值得繼續研究推展的標的.
#夜讀系列 #許醫師的深夜學堂 #許沛揚 #旭陽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