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8/2025
那天是營隊課程的最後一天
『小樹,請你坐好。』『請把自己的東西管好不要弄到別人。』
『小樹…...你還好嗎?』上課不到10mins,我注意到小樹不太對勁。
營隊課程從開始到結束,每班都有不太一樣的歷程與轉變。
是從陌生到放鬆的歷程,也是從擔心膽怯到學習發酵的經過
整體來說,小樹從第三天開始,就從原本提醒了還依然故我的狀態,進展到提醒後可以控管自己至少5mins,怎麼今天......??
我思索著小樹的異常,一邊維持課程進行
————————————-
SEL的團體課程是這樣的,老師有老師設定好的主題學習;同時每個孩子也會帶著那天他的狀態與能力,進到教室裡面來。
🌸有些孩子早就會的能力,當天突然使不出來
🌸有些孩子不習慣拒絕,隱忍多次後會爆發,這個爆發很有價值也值得發酵延伸
🌸有些孩子很“乖”,在發現不太乖似乎有點有趣,可能告狀也可能轉向讓自己試著放鬆
💪怎麼設定一個能將不同特質涵納進活動的課程,是課前老師要做的準備
💪怎麼在孩子各式展現時試著『中性』回應,不太快批評,是老師課前/日常要做的準備
💪怎麼在孩子不同時能夠及時覺察、探究與邀請孩子一起發現,是老師課堂進行要做的功課(註:要能覺察孩子前後差異,需要課程參與連貫(例如營隊五日或是常態班連續4週以上))
—————————————————
這天看著小樹….突然,我感覺到在躁動底下,這孩子似乎有點傷心
🥹張揚的動作與控管不好的肢體,似乎是傷心....或是不捨作祟....?
『今天是最後一天的課程,你覺得有點捨不得,不想結束,是嗎?』靈光乍現的我問小樹。
『…………..』小樹立刻紅了眼眶,點點頭。
『覺得好捨不得,不想結束.....我也是呢:)。我可以抱抱你嗎?』在小樹的應允下,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盤腿坐的我抱著小樹坐到腿上,摟著一起捨不得,也一起在不捨離別的情緒裡,泡一泡、共感與尊重這份情緒的存在。
擁抱兩三分鐘後,小樹又很快跑去跟其他孩子一起完成遊戲任務
奇妙的是...發現自己捨不得課程結束的小樹,在情緒定位了以後,再也不需要提醒,就可以在跟同伴的遊戲裡穿梭自如:)
———————————
在SEL(社會情緒學習)範疇裡,有五個不一樣的向度: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與負責任的決定。
主題設定上,如果有機會上到連貫課程,我很喜歡五大向度都走一輪:帶孩子探索不同向度主題
有趣的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拿小樹來說好了,他的自我覺察尚未被喚起時,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拉走,接著在覺知偏低同時情緒隱隱作祟(實務經驗分享:有情緒隱隱作祟的孩子很易暴喔)情況下,源於控管不好自己(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也沒有餘裕覺知周遭、更遑論施展合理的人際技巧,這時候一旦外力來個高聲斥責或是自然衝突,他就爆了。
然而如果小樹可以對自我狀態有所覺察:
✅我好像怪怪的。
✅我本來做得到的事現在做不到欸,我怎麼了?
✅現在狀況不太妙,我要繼續嗎?
覺察的當下,孩子就已經在為自己(不恰當行為)喊卡。
隨之而來的會是自發自覺連結到孩子既有策略去做調節🌡️
當個接住孩子的大人,是很多兒童工作者與父母期許的目標
可能我比較理想/想太多(?),我總期待....環境不可控!與其期待周邊有能接住孩子的環境,不如在我們有點餘裕的時候,從接住孩子出發,帶孩子練習當下的覺察
試著找找覺察後的自己,是不是更有空間、更有餘裕、更能暫停、更能為目標找到合宜策略😊
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常偽裝成不同模樣🫥潛伏在我們四周😆
練習覺察,就是幫助自己練習慢下來,給情緒和自己一點空間,彼此看見、彼此安好...也回歸彼此原本的樣子(與大小)....
好。好。生。活。
🌹課程的一些發現,與關心孩子情緒人際學習的大家分享:)
——————————
💼工商時間
📌 8/29 (五)幼幼的五感英語體驗
👉帶領者:Cher老師(樂禾五感工作室)
👉活動進行方式:親子共同參與學習。
📌 8/31(日) SEL體驗課:開學收心主題。
*幼兒園年紀已滿,僅剩小一到小五(09:00-10:20)還有名額。
👉帶領者:鹽巴老師
👉活動進行方式:兒童獨立遊戲+課後親職分享。
📌 8/31(日)13:30-15:00 心理師的親子遊戲,最末三席。
👉帶領者:蔡顯柔 心理師
👉活動進行方式:親子遊戲課程&即時兒童引導回應示範。
📍報名方式請參見留言。
#彰化好時 #心理師的遊戲課 #暑假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