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7/2025
【心理師為什麼比較少給建議?】
許多來訪者來進行諮商和心理治療的時候,時常會問起心理師「這樣我可以怎麼做?」,有時候許多民眾都會提到,多數心理師好像都會在這個時候把球丟回來給自己,這種時候都會讓人感到很挫折,明明自己有一些需要被幫忙的,但為什麼心理師不回答我的問題,反而把問題丟回來給自己呢?
心理諮商和治療當中,建議的確也是治療的其中一小部分,當心理師搜集足夠的資料、有足夠的把握、也評估得清楚,也思考得清楚這樣的建議真的能夠協助到來訪者時,我們的確會告訴我們的來訪者我們的評估和建議。給予建議,對於諮商和治療是一件相當謹慎的事情。
也許大家都會有一個經驗,當發生一些事情跟身邊親朋好友聊的時候,身邊的人會很熱心地回應和給予建議,但有時候會發現,身邊的人有時候會不小心太快建議和下結論,有時會不太符合我們的狀態。這也是因為人的內在世界,與他人互動的過程當中,其實有太多潛藏的動力和流動,而在聽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忽略掉很多黑數,或是會混淆我們判斷的因子。也因此心理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其實一部分是很想要幫忙來訪者,趕緊給予建議和想法,但其中一部分,我們也會謹慎地考量是不是有這些因子,是不是有還沒有確認的部分存在。
不過,有時候來訪者會回饋一個特別的感覺。一開始多數的人確實會想得到一些建議或是具體的做法,不過大多數人會感受到在諮商和治療的過程中,在談這些經驗的當下,反而不需要建議和做法,自然會逐漸知道一些「什麼」,有些問題和解決方法就會水到渠成。
這個現象其實也是諮商和治療的本質之一,也就是諮商和心理治療其實是有機會在一個「不同的位置」重新了解自己的狀況,也會有機會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狀態。
這跟旅行很相像,如果有出國或是到外地旅遊的人可以感覺和回憶看看,當你在一個不同的國家和文化的時候,你會突然有種,哇原來別的地方是這樣看這件事情的!原來自己是這樣看事情!好比筆者最近去了日本,發現原來日本人即便天氣再怎麼熱,也會正裝到底,也因此發展出很多因應的正式散熱衣。而在台灣人雖然也有類似的穿衣文化,但相對就比較隨性一些。透過這些差異和不同的「位置」,我們有了機會可以認識自己。
因此,心理治療和諮商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旅行」,在一個不同的位置,可以重新看看自己的狀態,讓心理師陪你一起思考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身心狀態,並且有機會在這個高品質的陪伴之中,一起想出屬於自己的建議和做法。
圖片來源:心理師提供
#彭大維諮商心理師
🌲 🌲 🌲 🌲 🌲 🌲 🌲 🌲 🌲 🌲 🌲 🌲 🌲 🌲 🌲
#山曉心理治療所
⛺️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6號12樓-8
🗻 近捷運台北小巨蛋站 3號出口
☎ 0978-150-785
#心理諮商 #建議 #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