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7/2025
🎉【Dr.Nice中醫專欄】產後諸病概論🩺
❤️(松山)欣悅中醫官方Line好友搜尋🔎
🚌(松山)欣悅中醫 https://www.drnice.com.tw/products2_detail/66
✅訂閱Dr.Nice陳潮宗中醫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yv1vy
產後諸病,是指女性在生產後因體質虛弱、氣血損傷,所引發的多種身心疾患。在中醫理論中,產後病的核心病機為「氣血兩虛」與「瘀血內阻」,即「虛」與「瘀」為其基本病因。
一、病因病機概述
分娩過程中,婦女因用力耗氣,又大量失血,常致陰血虧虛與元氣大傷。元氣不足無力推動血行,瘀血遂積聚於胞中,造成「氣虛血瘀」。中醫歷代醫家皆指出:「產後百病,起於血虛。」此乃產後諸病的理論基礎。
現代產婦多在醫院分娩,急症如大出血、多由西醫介入處理,甚至施行子宮切除。故臨床上,中醫以調理產後虛損與非急性症候為主,重在補虛解瘀、調理氣血、促進康復。
二、常見產後病證與治療
(一)產後血暈
📌病因:因分娩失血過多或惡露不暢,導致氣血虧虛或瘀血內阻,上擾心神。
📌症狀:頭暈眼花、無法坐起、噁心嘔吐、胸悶氣短,嚴重者昏迷不醒。
🌿分型與治療:
1.血虛型
📌症狀:面色蒼白、四肢冰冷、血色淡、舌淡無苔、脈微或浮大而虛。
🌿治法:氣血雙補。
🌿方藥:人蔘養榮湯加減(人蔘、白朮、茯苓、當歸、白芍、熟地黃、黃耆、何首烏、生薑、大棗)。
2.血瘀型
📌症狀:惡露量少或不下、小腹疼痛拒按、牙關緊閉、唇舌紫暗、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生化湯加減(當歸、川芎、桃仁、黑薑、丹蔘、荊芥、大棗)。
(二)產後痙證
📌出處:《金匱要略》:「新產婦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
📌病因:大出血致心肝血虛,筋脈失養,風陽內動。
📌症狀:突然抽搐、四肢強直、項背僵硬、角弓反張、牙關緊閉、舌淡無苔、脈細弱。
🌿治法:滋陰養血、平肝息風。
🌿方藥:抑肝湯加減 (柴胡、䌫藤、川芎、當歸、熟地、人蔘、天麻、大棗)。
(三)產後大便難
📌病因:氣血耗損,津液不足,腸道失潤;氣虛無力推動腸蠕動,導致便秘。
📌症狀:數日不解、便意頻仍但難以排出、大便乾硬、腹脹、乏力。
🌿治法:潤腸通便。
🌿方藥:潤腸湯加減(當歸尾、桃仁、火麻仁、人蔘、生地)。
(四)惡露不絕
📌定義:產後惡露持續超過20日仍淋漓不止。
📌病機分類與治療:
1.氣虛型
📌症狀:惡露色淡量多、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人蔘、黃耆、當歸、飴糖、山藥、大棗)。
2.血熱型
📌症狀:惡露色紅量多、有臭味、面紅、咽乾舌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清熱止血。
🌿方藥:桃核四物湯加減(桃仁、當歸、白芍、熟地、川七、白芨)。
3.血瘀型
📌症狀:惡露時多時少、色紫暗、有血塊、舌黯瘀斑、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生化湯加減(當歸、川芎、桃仁、黑薑、三七、益母草、甘草)。
三、其他常見產後病症(簡述)
🔎產後婦女亦常出現以下症狀,多與氣血大虧、陰津不足有關:
1.排尿困難或頻尿
2.發熱盜汗
3.全身痠痛
4.情緒不穩、抑鬱煩躁
這些症狀多可透過中醫整體調理、辨證論治加以改善,惟限於篇幅,本文不再詳述。
🔶中醫對產後疾病的認識強調「虛」與「瘀」的辨證思維,臨床治療須根據症狀與體質進行個別化處方調理。雖現代醫療進步,但中醫於產後康復與體質調養方面,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與療效。
#陳潮宗中醫師 #陳潮宗中醫診所 #松山 #欣悅中醫診所 #林川祥中醫師 #吳宗城中醫師 #梁世瀅中醫師 #婦女 #氣血兩虛 #體質 #產後百病 #孕婦 #產後 #產後修復 #嬰兒 #人氣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