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7/2025
今日開始節氣:「大暑」
在日益高溫的日子裡終於迎來了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它不但延續了夏至、小暑的陽光,更累積了這段時間以來所吸收的熱能,因此此時的地表蓄熱程度可謂達到一年當中的最高峰。
此時,陽光持續熾熱,儲存的大量熱能即使到了夜間也不容易降溫;湖泊、河流經日曬而蒸發、植被植物因散熱而釋出水氣、土壤內因高溫而向外釋放水分、再兼颱風季節、及午後雷陣雨都帶來了大量水氣,提升了空氣中的濕度,以致於濕氣滯留、濕熱交錯,悶熱難耐、汗出不暢、潮濕難乾、黴菌滋生等現象。
此時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時段,正是陽光熱能旺盛之時,建議可順應天時的能量,適時的 #曬背15分鐘,來為身體儲備陽氣,以利時節養生,但切記曬背只需感覺舒服、背部微熱為原則,意在讓陽氣進入身體,將濕氣透出為主,便是吸收陽氣之象,也是效果最好之時,無需刻意延長時間。
除此以外,更可透過中醫的 #三伏貼 來進行冬病夏治,借天時的陽光熱能,合併中藥的溫經、活血、逐水之用,共同透過特定穴位來促進氣血運行,排出潛伏體內的寒濕之氣,對於每逢秋冬之際便容易發作的慢性疾病,例如:氣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關節炎、原發性痛經、手腳冰涼等情況,都是最佳的調理時機。(夏季三伏貼詳情:https://reurl.cc/lQrVMY)
飲食方面,建議均衡攝取可幫助「 #清暑利濕、 #養心健脾」的時令食材,像是冬瓜、薏苡仁、綠豆、仙草、苦瓜、蓮子、百合等等予以適當消暑祛濕;同時也把握「 清涼不寒涼」的原則,適當補充充足的水分,以應身體處於盛夏之所需。
夏季的挑戰不只酷熱濕悶,更要留意能量消耗,依飲食順時而養,同時把握中醫結合節氣的養生智慧,輔以曬背和天灸療法,方能為即將陸續到來的秋冬季節,打下更穩健的體質基礎。
#節氣 #中醫養生
#杏樹漢方藥舖 #夫子
#三重中醫 #六福堂 #中醫診所
#杏林春暖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