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6/2022
【「兄友弟恭」不過是父母的美好想像?】
.
每位準備生養不只一位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曾在腦中繪製過很美好畫面:小手牽著小小手、穿著配對的服裝、分享玩具和點心、哥哥/姐姐關心跌倒的弟弟/妹妹、在手足受到委屈的時候挺身而出…。基本上,我們期待他們成為互相照應的死黨。但實際的狀況常是,即便由同樣的照顧者養育長大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個性與氣質,他們會有衝突、會競爭、會吃醋嫉妒,或是彼此懷恨在心。面對難以避免的手足競爭,身為父母,該怎麼減少手足競爭的頻率呢?
.
.
#不追求凡事公平
事事強調公平可能反而會導致手足間養成比較心態。當孩子抱怨不公平的時候爸爸媽媽毋須強調自己的公正和說理,嘗試從孩子的角度理解為何孩子抱怨不公,讀懂他們內心的真正需求,比如怕自己的權益被忽視、擔心父母的愛被掠奪或稀釋,或是羨慕手足所擁有的物品或待遇。重視孩子的個別需求而不強調公平,通常可以削減持續不斷的比較與競爭。
.
#欣賞孩子的獨特性
有手足的孩子的生活可能是很辛苦的,特別是手足的年紀與其相近,父母容易根據兄弟姊妹的表現和自己的童年樣貌而對孩子有某些期待,但這可能會影響孩子發展獨特的自己。當我們欣賞孩子的優勢和獨特,會讓孩子感覺被看到、被重視,也會喜歡「成為自己」,讓孩子知道「不一樣」不代表「不夠好」。
.
#避免給予標籤
照顧者們有意或無意地為孩子貼上標籤,通過貼上標籤,我們將孩子定位在某個角色,並在手足間製造比較,因此即使是正向的標籤也可能帶來傷害。當我們稱讚某個孩子很乖的時候,同時向其他孩子傳遞出「你不乖」或「你沒那麼乖」的訊息。若想要肯定孩子,不妨試試以「感謝」傳遞,比如:「謝謝你把電視關掉過來吃飯」或「謝謝你把自己的玩具收好」。
.
#創造一對一親子時間
大部分的父母都已經在忙碌的生活中將時間運用到極限,感到很難在每日待辦清單上再多加一個項目,但是每天給每位孩子15至30分鐘的一對一親子時間,陪孩子做他想做的事、玩他想玩的遊戲,可以減少手足競爭造成的混亂。這麼做是告訴孩子不論他喜歡什麼、不論他想做什麼,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都值得得到與手足相同的關注。
.
.
手足間的競爭和爭執無可避免,這很可能不是爸爸媽媽做錯什麼。若是手足的爭執太頻繁、嚴重影響家庭和諧,是時候抽絲剝繭檢視家中的衝突如何形成,以及這些衝突如何被處理。通常僅需一些小小調整和不同的教養策略就可以改善手足間的關係、創造合作的氛圍。若您需要協助和支持,可以與信賴的心理師合作,一步步將生活帶回常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