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5/2025
🤔有人好奇古時候白內障的話該怎麼辦嗎?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白內障手術的演進~
很久很久以前,當人們面對視力逐漸模糊、彷彿世界籠罩在薄紗之中,他們並不知道這是白內障在作祟。白內障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常見的眼疾,當眼球中的水晶體逐漸混濁,光線無法正確進入眼內,視力便慢慢模糊,甚至導致失明。而白內障手術的歷史,就是人類與「看清世界」之間長久抗爭的歷程。
👉刀尖上的初代技術 -「Couching」
白內障手術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800年左右的印度。在這個時代,醫師們使用一根細針或銳器穿入眼球,把混濁的水晶體推到視軸之外,稱為「Couching」。雖然這種方法有時能短暫恢復些微視力,但風險極高,常引發感染或永久失明。
這種手術技術隨著絲綢之路流傳至中東與歐洲,但由於缺乏麻醉、消毒與後續照護,始終無法廣泛普及,也讓白內障手術的發展陷入漫長的停滯期。
👉光的覺醒者-Dr.賈克·戴維耶(Jacques Daviel)
到了18世紀,一位來自法國的眼科醫師——賈克·戴維耶(Jacques Daviel),勇敢地打破傳統。在1752年,他成為第一位成功進行水晶體囊外摘除術(Cataract Extraction)的醫生。他並非僅將水晶體推離視軸,而是將整顆混濁的水晶體取出。這是白內障手術史上的重大突破,降低了併發症,視力恢復的效果也更好。
這項技術逐漸在歐洲普及,並奠定了現代白內障手術的基礎。然而,在沒有替代人工晶體的情況下,患者仍需戴厚重的眼鏡才能看清楚。
👉視界的革命 - Dr.哈羅德·里德利(Harold Ridley)
時間來到1949年,英國眼科醫師哈羅德·里德利爵士(Sir Harold Ridley)為一名二戰飛行員進行手術時,發現飛行員眼中殘留的戰鬥機座艙碎片(一種塑膠材質)並未引起排斥。這啟發了他發明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水晶體(Intraocular Lens, IOL),並成功植入人體。
雖然當時他的想法遭到廣泛質疑,但歷史證明他是白內障手術近代化的關鍵推手。他的創新讓手術後不再需要厚重眼鏡,患者能夠重獲清晰視力,猶如被賜予全新的眼睛。
👉科技飛躍 - 超音波的來臨
進入20世紀末,一位美國眼科醫師查爾斯·凱爾曼(Charles Kelman),在1967年首創了超音波乳化術(Phacoemulsification)。他受到牙科鑽頭的啟發,發明了一種利用高頻超音波震動來粉碎水晶體,然後再以微型吸引器將其吸出。這種方法不僅傷口小、恢復快,也幾乎無需縫合,大幅提升了病患的舒適度與安全性。
此技術搭配持續改進的人工水晶體,如今已成為白內障手術的黃金標準。
👉當代的眼界 - 微創超音波乳化手術
當今廣泛被使用的白內障手術方式,即是超音波乳化術結合人工水晶體植入術。手術僅需局部麻醉,醫師從角膜邊緣開一約2.2~2.4公釐的微創切口,使用超音波探頭將混濁的水晶體乳化吸出,然後植入折疊式人工水晶體。整個過程約20分鐘,當天即可回家,隔天便可重拾清晰視力。
此外,隨著雷射輔助技術(如飛秒雷射)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發展,白內障手術不僅治療疾病,更能客製化視力品質,甚至解決老花與近視的困擾,成為一種視力重建的精密工程。
從古印度到當代微創超音波技術,白內障手術的發展是人類追求光明與清晰視界的不懈旅程。每一位指標性人物都如點亮黑暗的火炬,使無數曾經看不見的人,再次看見這世界的美麗光景😊
覺得這篇文章實用的話
歡迎追蹤、按讚、分享 😉
粉專會不定期更新「眼科小教室」
我們下次見囉 👋
📅線上預約 https://3531035107.plusonemed.com/appointment
#白內障
#白內障手術
#超音波乳化術
#飛秒白內障手術
#雙和聚英視光眼科
#眼科
#眼科診所
#永和眼科
#中永和眼科
#蔡曉萱醫師
#鄺冬梅醫師
Log in to 聚英視光眼科診所 - 雙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