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7/2025
【 知芯服務 │青少年成長系列】何怡萱 臨床心理師
🌼如何擺脫滑手機到天亮 (上)
即使我們都深知熬夜滑手機不好,也清楚早點睡的重要,卻總是在深夜反覆做出相同的選擇。
為什麼手機這麼難放下?因為它帶來一連串的即時獎賞,每一則短影音、訊息等都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短暫的酬賞感。尤其在晚上,當我們的意志力和注意力都較薄弱分散時,這些酬賞就讓人更難以抗拒。此外,螢幕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讓大腦接收「還沒要睡覺」的訊號,打亂原本的睡眠節律。
簡而言之,接收資訊產生的大腦亢奮、被藍光改變的生理節律,都讓人越滑手機越清醒。而這些行為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晚睡導致隔天疲累效率差,晚上又更想滑手機放鬆。不用多久,夜滑手機就成了難以戒掉的習慣。
想擺脫夜滑手機的習慣,可以先從下面3個行為改變的小技巧開始嘗試:
👉 (1) 建立時間界線:睡前一小時與手機保持距離。可以將手機設定螢幕定時開啟「夜間模式」(黃光) 或「黑白模式」、善用手機內建的「螢幕使用時間」功能,把容易過度使用的App設定每天使用上限,時間到了便會自動鎖定。
👉 (2) 建立空間界線:養成「人在床上就不碰手機」的習慣,降低就寢前、躺床後檢查手機或點開App的可能;把手機改放在手伸不到的地方充電 (如床腳)。手機重度成癮的人,更推薦你改使用一般鬧鐘,便能在睡前把手機放在客廳充電而不帶進房間。
👉 (3) 建立替代的放鬆習慣:從「將手機視為睡前放鬆的唯一」,再拓展其他選擇,比如:改用紙本或電子書閱讀。即使想看影片,也改成用電視投放、有時限的看,取代直接用手機觀看。此外,推薦將原本侷限於「視覺」的放鬆方式,拓展增加「聽覺」(如聽音樂、podcast)、「觸覺」(如泡澡、按摩、伸展),及「冥想」等選擇。雖然這些活動的刺激感較低,但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慢慢轉入「休息模式」,練習不靠手機也能放鬆。
除了上述大腦與身體的機制,以心理師的角度來看,行為背後往往有更深層的心理動力在影響我們的決定,請繼續閱讀下一篇如何擺脫滑手機到天亮(下) -心理機制篇!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何怡萱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