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芯心理治療所

知芯心理治療所 知芯專注於全人心理健康,提供成人/青少年/兒童心理諮商/早期療育服務
板橋館丨新北府衛心字第XY31010028號
新店館丨新北府衛心字第XY31050077號
歡迎加入官方Line:

│ 全預約制 │ 電話預約請於週一至週五 9:00-17:00來電洽詢,或於FB/Line (ID:) 私訊您的需求,我們將儘快與您聯繫。

【 知芯服務 │早期療育系列】梁庭瑋  臨床心理師📗慢半拍,是害羞還是需要評估發展狀態?有些孩子在互動中總顯得「慢半拍」,許多家長看到這樣的情況,會直覺地認為孩子只是害羞、慢熱,甚至覺得「長大就會好了」。然而,這樣的「慢半拍」有時不只是個性...
15/10/2025

【 知芯服務 │早期療育系列】梁庭瑋 臨床心理師

📗慢半拍,是害羞還是需要評估發展狀態?

有些孩子在互動中總顯得「慢半拍」,許多家長看到這樣的情況,會直覺地認為孩子只是害羞、慢熱,甚至覺得「長大就會好了」。然而,這樣的「慢半拍」有時不只是個性,而可能是孩子在發展歷程中需要被特別注意的訊號。

害羞是一種特質,這類孩子通常在一開始面對陌生人或新環境/新事物時會顯得退縮,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當他們熟悉、感到安全後,便能夠展現適當地回應的能力。相對地,若孩子即使在熟悉的情境中仍持續在互動中顯得跟不上話題、無法即時理解語句、反應較為延遲等行為表現,那就有必要懷疑是否涉及語言理解和表達、認知或社交發展等的困難。

早期評估與早期療育是關鍵。透過專業介入,能釐清孩子的發展狀況,針對語言、認知、社交技巧進行訓練。越早發現、越早介入,效果越顯著。因此,「慢半拍」並非一定是問題,但若這樣的現象持續且影響生活,例如:學習、人際關係等,就值得關注。早期評估發現問題,及早介入。許多曾被認為「反應慢」的孩子,經過早期療育後便能大幅改善。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梁庭瑋心理師

【 知芯服務 │早期療育系列】游巽如  臨床心理師📗早期療育不是貼標籤,幫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路徑我家小寶快2歲了,到現在好像都不太愛說話,可能是比較害羞吧。上幼稚園之後應該就會嘰哩呱啦講不停了吧。👩🏻‍🦱對呀~ 我先生說他小時候也是這樣,去...
13/10/2025

【 知芯服務 │早期療育系列】游巽如 臨床心理師

📗早期療育不是貼標籤,幫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路徑

我家小寶快2歲了,到現在好像都不太愛說話,可能是比較害羞吧。上幼稚園之後應該就會嘰哩呱啦講不停了吧。

👩🏻‍🦱對呀~ 我先生說他小時候也是這樣,去上幼稚園之後,還被老師說上課愛講話,你家那個應該是大隻雞晚啼,不用擔心啦。

👩🏻我想也是,活蹦亂跳的,講什麼都聽得懂,就是不愛開口而已,我想應該是不會有問題。

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發展的差異時,常會抱著「再等等,長大自然就好」的想法,或者擔心去做檢查、接受治療會讓孩子被「貼上標籤」,因此錯過幫助孩子的黃金時期。其實,早期療育並不是要為孩子定義一輩子,而是幫助我們更了解孩子的特質,並根據他的優勢與需求,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家長可以善用手邊的《兒童健康手冊》,裡面有各年齡層的發展里程碑,例如:幾歲應該會說多少詞彙、能否自己用湯匙吃飯、是否會與同齡孩子互動等。如果發現孩子的發展明顯落後,或與同齡差距過大,就值得多加留意。若有疑慮,家長可以帶孩子至醫院的復健科或早療發展中心進行評估。早療並不是「貼標籤」,而是提供支持。早期療育的治療類型包括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以及心理治療等。越早發現並介入,孩子就越有機會在適合的方式下成長,減少未來在學習與生活適應上遇到的挫折。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游巽如心理師

【 芯公告│ 2025 雙十節休診公告 】雙十節 10/10 (五) 休診,時間公告如下,並於10/11 (六)正常看診服務,知芯心理治療所敬祝各位佳節愉快!10/10 (五) 雙十節休診10/11 (六) 正常看診 10/12 (日) 正...
09/10/2025

【 芯公告│ 2025 雙十節休診公告 】

雙十節 10/10 (五) 休診,時間公告如下,並於10/11 (六)正常看診服務,知芯心理治療所敬祝各位佳節愉快!

10/10 (五) 雙十節休診
10/11 (六) 正常看診
10/12 (日) 正常看診
10/13 (一) 正常看診 / 預約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填寫預約表單,我們將於週一~週五儘快回覆給您,謝謝
https://reurl.cc/Rba9Eg

【 芯公告│ 2025 中秋休診公告 】中秋節 10/6 (一) 休診,時間公告如下,並於10/7 (二)正常看診服務,知芯心理治療所敬祝各位中秋佳節愉快!10/4 (六) 正常看診 / 預約10/5 (日) 正常看診 (板橋館)10/6 ...
03/10/2025

【 芯公告│ 2025 中秋休診公告 】

中秋節 10/6 (一) 休診,時間公告如下,並於10/7 (二)正常看診服務,知芯心理治療所敬祝各位中秋佳節愉快!

10/4 (六) 正常看診 / 預約
10/5 (日) 正常看診 (板橋館)
10/6 (一) 中秋節休診
10/7 (三) 正常看診 / 預約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填寫預約表單,我們將於週一~週五儘快回覆給您
https://reurl.cc/Rba9Eg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黃微媄  諮商心理師從對立到對話:用「情緒認可」破冰,取代親子間的無效溝通當家中的青少年情緒暴走或沉默以對時,父母們常會本能地「講道理」或「指正指導」。然而,腦科學研究指出:強烈情緒會讓大腦理智功能暫時當機。此...
29/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黃微媄 諮商心理師

從對立到對話:用「情緒認可」破冰,取代親子間的無效溝通

當家中的青少年情緒暴走或沉默以對時,父母們常會本能地「講道理」或「指正指導」。然而,腦科學研究指出:強烈情緒會讓大腦理智功能暫時當機。此時,任何道理都很難被接收,甚至可能會加劇對立。

「情緒認可」是辯證行為治療(DBT)的核心態度,原則是:「理解感受」不等於「同意行為」。目的是先接住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覺被讀懂、被理解,溝通才有可能從對立轉為對話。

父母可練習的三種技巧:

1. 客觀描述,不批評

停下指責的衝動,只描述觀察到的行為。例如,將「你態度怎麼這麼差!」換成:「你的聲音聽起來很不高興,眉頭也皺在一起了。」這能幫助傳達關心,而非批評。

2. 為情緒命名,連結原因

幫助孩子將模糊的感受與具體事件進行連結。例如,將「這有什麼好氣的?」換成:「是因為答應你的事沒做到,讓你很失望是嗎?」這能讓孩子感覺被真正理解。

3. 接納感受,堅定界線

情緒被接住後,才是引導行為的時機。溫和且堅定地說:「我理解你很不高興(認可情緒),但我們需要好好談,不能摔門(堅守界線)。」

「情緒認可」的目標是「建立連結」,而非「立刻解決問題」。當孩子發現你願意先理解他的內心,而不是急著糾正行為時,一種基於理解與信任的安全連結將會慢慢重建,良性的互動與對話也會從這裡出發。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黃微媄心理師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張甄庭  諮商心理師💫祖父母在親子教養中的角色現今社會,當雙薪的家長忙於工作時,祖父母已經成為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角色,除了照顧起居,也身兼教育等責任。然而,孩子的家長與祖父母時常可能因教養理念的差異或是角色界線...
26/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張甄庭 諮商心理師

💫祖父母在親子教養中的角色

現今社會,當雙薪的家長忙於工作時,祖父母已經成為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角色,除了照顧起居,也身兼教育等責任。然而,孩子的家長與祖父母時常可能因教養理念的差異或是角色界線不清等問題引起彼此的摩擦。常見的衝突可能與祖父母習慣用過往經驗管教、忽略世代情境變化,年齡與體力限制而力有未殆,又或者面對孫子輩的心態寵溺包容等相關,但其實祖父母的豐富經驗與涵容的智慧,面對人生的堅韌等精神,往往是令人值得學習的楷模。因此,在與家長合作、協助照顧孫子之前,祖父母若能先為自己的能力限制與教養界線做好心理準備,和孩子的家長好好溝通,祖父母照顧孫輩反而可能成為一種優勢。

1. 首先,祖父母絕對是能提供支持與協助的好隊友,但別忘了家長仍是核心。
在照顧孩子之前,祖父母可能要先調整心態,理解自己只從旁輔助與給予支持的角色,而父母才是孩子主要的照顧與決策者。當彼此觀點不同時,互相聆聽彼此的想法、一起多了解現在的教養知識、運用經驗分享而非指責命令等方式傳達想法,才可能達成較好的共識。

2. 此外,保持開放、包容與彈性的態度才能成功面對不同的挑戰。
現代環境變遷快速,3C遊戲與社群更加深了許多問題的複雜度,孩子現在面對的情境與過去已經不同,科學、理論育兒等知識也因此百花齊放。祖父母若能理解孩子的成長任務其實已經與過去有許多差異後,在陪伴孩子度過這些挑戰時,相信祖父母也更能感受到學習多元的教養方式等需求,而這也是發揮祖父母們智慧的好時機!

3. 最後,記得關照自己,維持彼此都舒服的界線。
隨著年齡漸長、體力下降,祖父母們也別忘了關心自己,在能力範圍內思考自己能幫忙的有哪些,在照顧自己生活品質與健康的基礎上,付出能力所及的協助,才能讓自己成爲一位更好的照顧者。

祖父母與家長的合作有各種模式,沒有絕對好壞,能否好好地呼應孩子成長的需求才是重點。當家長與祖父母都能明白彼此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與關心,從輔助的角色出發、明確分工,彼此將更能互相尊重與傾聽、學習新知,共同面對教養的挑戰,而孩子在這樣的陪伴之下也將更茁壯地成長。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張甄庭心理師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翁宇津  諮商心理師💫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保持「連線」脫離孩童期的風暴,正在家中上演。許多父母會驚訝:昨天還是親暱依賴的小寶貝,今天卻變得忽冷忽熱,不喜歡父母參與生活。舉個例子:少年一回家就鑽進房間,門關得緊緊的...
24/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翁宇津 諮商心理師

💫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保持「連線」

脫離孩童期的風暴,正在家中上演。許多父母會驚訝:昨天還是親暱依賴的小寶貝,今天卻變得忽冷忽熱,不喜歡父母參與生活。

舉個例子:少年一回家就鑽進房間,門關得緊緊的,什麼都不想說。父母只好抱怨「家裡像大學宿舍,他一點也不知感恩」。更常見的場景是,他上一秒熱切地跟你分享偶像的新歌,下一秒卻因為朋友爽約而悶悶不樂,把你拒於門外。
為什麼他們要「保持距離」?

進入國高中,孩子開始追求獨立,會刻意和家人拉開距離。父母常感覺像「熱臉貼冷屁股」,特別是面對隱私與自由議題,孩子不再想被監控或干涉。這並不是單純的叛逆,而是探索自我、試探界線的自然過程。

父母心裡的失落

父母難免不好受。曾經那麼依賴自己的小孩,突然羽翼豐滿,開始拒絕靠近,甚至反目爭執。這背後常帶來威脅感:我是不是不再重要了?會不會被超越、被遺棄?

有什麼方法能維持親子安穩?

研究指出,全家一起用餐能顯著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學業成績。一週至少一次與孩子共享餐桌,即使只是和父母其中一人吃飯,也能成為修復關係的鑰匙。家庭飯局不必冗長,但要真誠,這些日常的「小連線」累積起來,對青少年身心非常重要。

另一個關鍵,是父母之間的「同盟」。和其他家長交流規範,像是零用錢、門禁時間,讓孩子在比較中感受到一致的界線,就不會覺得「只有我家最嚴」,避免無謂的爭執。

放手與約束的拿捏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空間。父母要像放風箏:偶爾放長線,讓他飛向新奇世界;當他跌倒、心情低落時,家中永遠是安全的落腳處。這樣的信任能讓親子之間的「連線」更長、更有韌性。

如何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想和少年對話,請善用「黃金八分鐘」:出門前與返家後,避開情緒敏感的時刻。可以用輕鬆的方式拉近關係,例如一起看電影、討論新聞,專心傾聽而不急著評論。切忌偷窺或監視,這些不信任的舉動,只會讓本就敏感的孩子更加反彈。

小結 青春期的「連線」不是時時刻刻的貼身陪伴,而是能遠能近的穩定訊號。當孩子需要飛翔時,給他空間;當他需要停靠時,讓他安心知道你始終在這裡。這份「若即若離」的陪伴,就是親子關係能夠持續下去的關鍵。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翁宇津心理師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邱泓霖  諮商心理師💫面對孩子情緒崩潰時的安心法寶孩子情緒崩潰時,照顧者常會感到焦慮和手足無措,但其實,這些崩潰時刻正是我們與孩子建立更深連結的黃金機會。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需要一些能夠穩定自己、同時也安撫...
22/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邱泓霖 諮商心理師

💫面對孩子情緒崩潰時的安心法寶

孩子情緒崩潰時,照顧者常會感到焦慮和手足無措,但其實,這些崩潰時刻正是我們與孩子建立更深連結的黃金機會。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需要一些能夠穩定自己、同時也安撫孩子的「安心法寶」:

💡法寶一:深呼吸與暫停

當孩子尖叫、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時,照顧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想立刻制止。但這時候,請先給自己一個「暫停」的機會,深吸一口氣再緩緩吐出,暫停五秒鐘。這短暫的停頓能幫助你切斷情緒的連鎖反應,避免你也陷入焦慮甚至失控。當你穩定了,你的平靜才有機會傳遞給孩子,進而讓孩子穩定。

💡法寶二:同理心與命名情緒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他們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可以蹲下來,與他們保持視線齊平,盡量用溫和的語氣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難過,因為你想要的玩具不見了,對嗎?」這一步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是被看見和接納的。同時,為他們的情緒命名,例如「生氣」、「難過」、「失望」,不僅能幫助他們辨識自己的感受,也讓他們知道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好害怕或羞恥的。

💡法寶三:給予彼此冷靜空間

有時候照顧者真的無法繼續承受孩子的情緒時,也不要太勉強自己一定要完美承接。可以覺察自己崩潰的底線在哪,在那之前就要幫自己拉開距離去調適自己。例如可以和孩子說「爸爸的情緒現在很不好,需要去冷靜一下,但我不是不愛你,等我冷靜完就會再回來陪你聊」。讓孩子知道照顧者也是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並不是不愛他,而是需要調適自己,彼此才能更好溝通。多數孩子經歷幾次照顧者冷靜完,也真的有回來好好溝通時,內心的安全感就會越來越穩,也更能培養等待跟適度調適自己的能力。

面對孩子的情緒崩潰,這些「安心法寶」不是要你立刻解決問題,而是要你先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當孩子知道無論他們情緒多麼劇烈,你都會在旁邊安穩地承接時,他們會漸漸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但有些經歷依附創傷(如父母離異、暴力等)、或是高敏感特質的孩子,在知覺危險的敏感度和一般孩子不同,很難用一般的方法安撫下來。就需要及早引進專業的資源協助,才不容易讓孩子跟照顧者彼此消耗殆盡~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邱泓霖心理師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林祺祥  諮商心理師💫從失敗中學習成長,讓孩子學會面對錯誤的力量在教育的旅途中,我們總希望為孩子鋪設一條平坦的道路,讓他們能順利地成長。然而,人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五月天倔強歌詞提到,也闡述出幫助孩子從逆境中學...
19/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林祺祥 諮商心理師

💫從失敗中學習成長,讓孩子學會面對錯誤的力量

在教育的旅途中,我們總希望為孩子鋪設一條平坦的道路,讓他們能順利地成長。然而,人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五月天倔強歌詞提到,也闡述出幫助孩子從逆境中學習,遠比避免失敗來得重要。學會面對錯誤,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課,也是培養他們內在力量的基石。
許多家長在看到孩子遇到挫折時,會不自覺地感到焦慮,我會建議先區分這焦慮是來自己?還是孩子?甚至急著替他們解決問題,有時候是在救贖過去我們無能為力的自己?

當孩子犯錯時,這不是一個災難,而是一個絕佳的教育契機。我們不需要急著指責或提供解答,而是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原則,引導孩子自主地從錯誤中學習。

以下提供幾個具體的做法,幫助家長陪伴孩子從失敗中成長:

1. 建立「安全犯錯區」

· 情緒接納: 當孩子失敗時,請先處理他們的情緒,而非直接解決問題。您可以溫和地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沒關係,這很正常。」讓孩子感受到您的理解與支持。

· 避免指責: 杜絕使用「你怎麼這麼粗心?」或「早跟你說過…」等批判性語言,這只會讓孩子感到羞愧與自責,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

· 擁抱不完美: 告訴孩子,失敗是學習的過程,連大人也經常犯錯。這能讓他們知道,犯錯並不可怕,只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2. 引導孩子自我反思

· 提出開放性問題: 引導孩子思考失敗的原因,例如:「你覺得這次做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再做一次,你會有什麼不同的嘗試?」

· 客觀分析: 幫助孩子把「我就是不夠好」的想法,轉變為「這次的結果不如預期,是因為…」。將焦點從人身攻擊轉移到問題本身,從而培養他們的分析與思考能力。

3. 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 鼓勵再試一次: 在孩子感到沮喪時,鼓勵他們再次嘗試,並提醒他們:
「這次沒成功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學到了什麼。」

· 關注成長: 讓孩子了解,每次的失敗都代表著一次成長的機會。即使結果不如預期,只要有學到東西,就是一種成功。
身為父母,我們也需要在孩子面前展現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當我們不小心犯錯時,可以坦然地與孩子分享:「爸爸/媽媽這次沒做好,但沒關係,我會再試一次。」從而學習到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培養孩子面對錯誤的力量,就像是為他們打造一副堅韌的盔甲。這副盔甲,能保護他們在未來的挑戰中不畏風雨,從每次的跌倒中站起來,走得更穩、更遠。讓我們一起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引導他們從失敗中汲取養分,讓每一次的錯誤,都成為一次寶貴的成長。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林祺祥心理師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彭大維  諮商心理師💫如何建立電子產品的使用界線在過去關於網路成癮有關的演講中,最常聽到家長與我的對話都是在於「如何建立界線」。而我時常也跟家長溝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不要把「電子產品」視為一個「敵人」。如果我...
17/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彭大維 諮商心理師

💫如何建立電子產品的使用界線

在過去關於網路成癮有關的演講中,最常聽到家長與我的對話都是在於「如何建立界線」。而我時常也跟家長溝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不要把「電子產品」視為一個「敵人」。如果我們直接把孩子電子產品設定成為一個無法控制和罪大惡極的東西時,我們就會失去了解孩子、失去與孩子連結的機會。尤其青少年時期,大人越是禁止的事物,孩子可能會因為對父母的反擊,而變本加厲地使用,或是關上與大人討論電子產品的門,這往往是陷入成癮與無法停用的最大原因。因此,與其單純禁止且避之唯恐不及,不如與孩子建立「使用界線」的觀念。以下有幾個關於電子產品界線可以用在親子生活中的建議:

1. 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共同設定規範:與孩子討論使用動機,討論孩子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理解孩子的需求,討論需求討論適度使用的時間和方式,比單純禁止更能被接受。

2. 與孩子一起共同討論規則,而不是單方面規定與命令,例如每天使用上限、使用時段(例如:睡前一小時不使用、吃飯時間不能使用)、優先順序(完成功課、做家事後才能使用)等等。當孩子能與家長一起討論,才能比較內化與遵守。

3. 建立電子產品使用的家庭文化,若家長也在孩子面前大量無節制使用電子產品,也會為孩子帶來家長的規定不可靠、或是家長不要求自己只要求孩子的「不公平感」。這也會讓孩子更不能接受父母的管理,甚至會有更多的挑戰行為。因此建立「全家人約定」的文化,才有助於孩子能夠一起實行。

4. 鼓勵家庭一起創造替代性活動,讓生活不要只有「電子產品」能夠帶來愉悅,包含運動、閱讀、桌遊、首座、家庭出遊等等。

5. 彈性而一致的執行規則,若遇到線上課程、查資料,可以一定程度地彈性拉高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或是家庭聚會、較為輕鬆的家庭時間,也可以讓孩子有比較彈性的使用狀態。但一致也很重要,不能太常打破規則,不然也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與界線有太多挑戰的部分。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彭大維心理師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李雅惠  臨床心理師💫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的溫柔技巧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爸爸媽媽們是不是覺得家中的物品彷彿自動增生般地蔓延開來呢?家中永遠都像戰場般凌亂、叫喊聲四起(「把地上的玩具收一收!」、「媽媽~我找不到蠟...
15/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李雅惠 臨床心理師

💫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的溫柔技巧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爸爸媽媽們是不是覺得家中的物品彷彿自動增生般地蔓延開來呢?家中永遠都像戰場般凌亂、叫喊聲四起(「把地上的玩具收一收!」、「媽媽~我找不到蠟筆!」);以下提供四個收拾的方式,幫孩子從頭建立「自己的東西自己收」的習慣唷!

🔔建立所有權

將孩子的個人物品貼上姓名貼,並於日常生活中,強調物品的所有權。若為孩子的物品,則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例如:讓孩子自己決定要放在哪裡、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與他人分享),但也要求孩子負責收拾。

🔔固定擺放位置

盡量將物品固定擺放位置。針對孩子的物品,可增加圖示來提醒孩子物品的擺放位置(例如:在玩具籃外面標示收拾的玩具類型、在抽屜或書架上以標籤分類物品及書籍)。經常同時使用到的物品、同類型的物品可放在相近位置,收拾時會更加直覺、便利。

🔔儀式化收拾行為

在孩子進行每一項活動時,可特別突顯活動的開始及結束,且每次結束時都包含「收拾」這個動作。例如:學齡孩子開始寫作業時可引導孩子「召集文具」,結束則時「感謝文具」並「送文具回家」將文具收起;年紀較小的孩子開始遊戲時可引導孩子「跟玩具說哈囉!」,結束時可引導孩子「跟玩具說再見囉!」請孩子收拾玩具。

🔔行為引導

建立各種習慣都需要靠次數與時間的累積,當孩子剛開始建立此習慣時,可能會需要爸爸媽媽大量的提醒及協助,漸漸地可視孩子的的完成度減少提醒及協助。另外,具體的肯定也是增加好行為出現頻率並穩定好行為的方式喔!

若「收拾」這件事情已經明顯造成親子衝突、學習或生活適應的困難,建議爸爸媽媽也可以跟孩子的老師或治療師討論喔!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李雅惠心理師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俞錦良  諮商心理師💫如何跟孩子聊「不想上學」常聽人家說「週一症候群」,對於小恩爸來說,週一一早他要面對的,是小恩又不想去上學了。每個平日早晨,是小恩和小恩爸戰鬥的時候。每到了要出門上學的時間,小恩總是又鬧肚子...
12/09/2025

【 知芯服務 │親職教養系列】俞錦良 諮商心理師

💫如何跟孩子聊「不想上學」

常聽人家說「週一症候群」,對於小恩爸來說,週一一早他要面對的,是小恩又不想去上學了。每個平日早晨,是小恩和小恩爸戰鬥的時候。每到了要出門上學的時間,小恩總是又鬧肚子痛,習慣性的躲到廁所裡,不論小恩爸在外面如何哄、如何威脅小恩,小恩就是不願離開廁所,同時表達「我不想上學」…
當聽見孩子說「我不想上學」時,對父母來說常常是既焦慮又生氣:焦慮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了什麼困難?生氣孩子的抗壓性太低,如果不上學成績退步怎麼辦!?這不只是課業的問題,也可能隱藏著孩子的情緒、壓力或人際困擾,需要父母們多花時間與心力,去仔細想想孩子到底怎麼了?
其實,「不想上學」常常是孩子在傳遞一種訊號:「我有煩惱、我有點難受,但我不知道怎麼跟你們(父母)講;我不知道怎麼辦,所以我選擇先不要去學校好了」。

💡父母可以怎麼聊?

1. 先聽,不急著否定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時,如果我們立刻回:「怎麼可以!趕快去上學!」只會讓孩子關上心門、拒絕對話,甚至引發親子衝突。
試著換句話說:「你今天特別不想去學校,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從指責、命令的口氣,轉換成在意、關心的探問,嘗試打開孩子的心鎖,建立與你的連結。

2. 放下焦慮,營造關係中的安全氛圍

不見得只有當孩子說不想上學時才關心詢問,也不要在孩子情緒最高漲時逼問,可以選擇睡前或散步等放鬆時刻,試著說:「最近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嗎?」慢慢開啟對話。

3. 傾聽感受,比急著解決更重要

與其馬上給孩子建議,不如先回應:「聽起來你覺得很難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表達理解,往往是孩子最需要的第一步。

4. 協助孩子找出背後可能的原因

有些孩子是課業壓力太大,有些是人際互動出問題,有些則是遭遇到諸多困擾、身心疲憊。父母可以幫忙整理:「聽起來,你是因為跟同學鬧翻了,不知如何跟同學互動,所以不想去」。這樣的重述,能讓孩子覺得被理解,而不是被批評。

5. 陪孩子一起找方法

當孩子願意說出原因時,父母可以陪著他思考:「我們可以嘗試怎麼做,讓明天好一點?」無論是課業、同儕或生活壓力,都能一步步嘗試解決。讓我們鼓勵孩子透過小小的行動,慢慢累積回到校園的勇氣。

6. 接納孩子的情緒波動

縱使試了上述方法,孩子還是有可能會不想上學,這些都是正常的。父母的耐心與陪伴,比單純的「你必須去學校!」更能幫助孩子恢復動力。

💡給父母的提醒

1. 避免貼標籤

別急著說「你就是懶惰」,這會讓孩子更退縮。

2. 保持一致性

理解孩子,但同時要堅持「上學仍然很重要」,建立清楚的界線。

3. 尋求支援

若狀況持續,別害怕與學校導師、輔導老師或心理師合作,一起幫孩子找到更合適的支持方式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其實是向父母拋出訊號:「我需要幫忙」。當我們能夠以傾聽與支持來回應,不僅能幫助孩子走過低潮,也能讓親子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

🍀知芯服務:https://withyoupsy.com/

#知芯心理治療所 #板橋心理諮商 #新店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俞錦良心理師

Address

板橋區館前東路22號6樓
Xinbei
220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20:00
Tuesday 09:00 - 20:00
Wednesday 09:00 - 20:00
Thursday 09:00 - 20:00
Friday 09:00 - 20:00
Saturday 09:00 - 20: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知芯心理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知芯心理治療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