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糖莘聚點

耕糖莘聚點 經由專業醫護人員宣導糖尿病正確防治觀念、提升糖友生活品質,分享糖尿病新知及觀念

最近遇到一位糖友分享:📌 他在家每週會量一次空腹血糖,數值大約是 125~140 mg/dL。📌 回診抽血卻發現:空腹血糖 225 mg/dL,糖化血色素 (A1C) 9%👉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其實,血糖機測量的是「指尖血」    ...
09/09/2025

最近遇到一位糖友分享:
📌 他在家每週會量一次空腹血糖,數值大約是 125~140 mg/dL。
📌 回診抽血卻發現:空腹血糖 225 mg/dL,糖化血色素 (A1C) 9%
👉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
其實,血糖機測量的是「指尖血」
而醫院檢驗則是抽「靜脈血」
兩者間有些許差異屬於正常
只要誤差在 ±15% 以內 都算可接受範圍

✅ 建議糖友們:
下次回診抽血時,可以帶著自己的血糖機
在檢驗科抽完血立刻用血糖機測一次
對照看看差異是否在合理範圍

❗❗另外小提醒
平時在家,量血糖一定要注意以下
1️⃣洗淨+擦乾 雙手再測
2️⃣手乾的狀態拿血糖試紙
3️⃣消毒手指的酒精要全乾
4️⃣手指血量足夠不要硬擠
⏰測量時間點建議
起床、三餐飯前、三餐飯後、睡前或是同一餐的配對血糖
⏰次數以自己生活作息方便為主
📝記錄血糖,找出血糖升高或是下降的原因以及回診時與醫師討論

💡別忘了,血糖機只是幫助我們掌握趨勢,最重要的還是:
🍚 三餐定時定量
💊 規律用藥、正確使用胰島素(記得輪替注射部位、注意保存)
🎯 控制目標:空腹 80–130 mg/dL、飯後

最近小編到社區據點或是健身房,其實看到許多60幾歲的朋友開始進入重量訓練的行列,這樣讓我也漸漸提起勁和他們一起動起來!在衛教室其實很常聽到長輩們問說:「肌少症我可以吃甚麼藥?或是吃甚麼可以長肉?」肌少症不可輕忽!它不是單純的「老化」,而是可...
08/09/2025

最近小編到社區據點或是健身房,其實看到許多60幾歲的朋友開始進入重量訓練的行列,這樣讓我也漸漸提起勁和他們一起動起來!
在衛教室其實很常聽到長輩們問說:「肌少症我可以吃甚麼藥?或是吃甚麼可以長肉?」
肌少症不可輕忽!
它不是單純的「老化」,而是可以預防與治療的疾病。
維持肌力,就能守住您的獨立與行動力!
也跟大家分享活動訊息,本院與大豐社福館配合辦理有關系列活動,請社區朋友歡迎多多宣傳,共襄盛舉!!
還能免費量測InBody身體組成喔!!!

小編也跟大家來認識一下 「 認識肌少症!」
一、什麼是肌少症?
肌少症(Sarcopenia)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肌力和身體功能逐漸下降的現象。它會增加跌倒、骨折、失能與住院的風險,是年長者健康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肌少症常見徵兆
肌肉明顯變少,四肢變細;走路變慢、容易跌倒;拿重物或開瓶蓋變困難;上下樓梯費力....這些症狀其實是最直接可以居家檢視的部分,特別是發現家中長輩有這樣的狀況,就可以建議先去醫院做一些基本檢測,如:握力、InBody身體組成、DXA雙能量X光、BIA生物電阻分析檢測等。

三、肌少症自我檢測
✅ 握力測試
使用握力器,男性 < 28 公斤、女性 < 18 公斤可能為肌少症風險

✅ 行走速度
行走 6 公尺 > 6 秒(速度 < 1 公尺/秒)屬於較慢,需注意

✅ 五次起立測試
從椅子站起坐下 5 次超過 12 秒 → 肌力可能不足

四、如何診斷肌少症?
醫師會評估三項指標:
肌肉量減少:如透過DXA雙能量X光、BIA生物電阻分析檢測
肌力下降:如握力測試
身體功能下降:如行走速度、起立測試
若符合其中兩項以上,即可診斷為肌少症。

五、如何預防與治療肌少症?
🧘‍♀️ 規律運動是關鍵!
🥚🧘‍♀均衡營養不可少!
🧑‍⚕️ 定期健康檢查
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可向家庭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諮詢!
肌少症不可輕忽!
它不是單純的「老化」,而是可以預防與治療的疾病。
維持肌力,就能守住您的獨立與行動力!

👷‍♂️【工地老師傅的血糖工法】有位在工地做事的72歲糖友跟我說:「我每天都先量空腹血糖 → 打一針混合型胰島素 → 運動7000步 →  運動中頭很暈冒冷汗我就先吃點糖→運動完再吃早餐還有,早上空腹血糖小於110,晚上飯前的混合型胰島素我...
28/08/2025

👷‍♂️【工地老師傅的血糖工法】
有位在工地做事的72歲糖友跟我說:
「我每天都先量空腹血糖 → 打一針混合型胰島素 → 運動7000步 →
運動中頭很暈冒冷汗我就先吃點糖→運動完再吃早餐
還有,早上空腹血糖小於110,晚上飯前的混合型胰島素我就不打」
聽起來很有規律對吧?那糖化血色素怎麼都在8-9之間!?
👩‍⚕️問題是:
👉 先打一針混合型胰島素 ,再空腹去運動,一定會低血糖😰😰
很容易掉到更低,甚至頭暈、冒冷汗。
👉 混合型胰島素「配合主食」的,不然就像鋼筋沒有水泥,完全撐不起來
👉當你低血糖你會吃更多的糖,結果血糖升更高可能都超過200以上
👷‍♂️老師傅一臉不以為然的說:有差嗎?
👩‍⚕️當然有差,你原本的順序就像 工地要蓋房子,先灌水泥、再放鋼筋 —— 結果會怎樣?房子會塌啊!
⭕血糖管理也是有正確工法:
1️⃣ 量血糖 → 勘查地形(先確認地基狀況,才知道能不能動工)
2️⃣ 打針 → 打好地基
3️⃣ 吃早餐 → 放上鋼筋澆水泥
4️⃣ 運動 → 蓋好房子,讓結構更穩固

老師傅聽完後笑說:
「原來血糖也要照工法,順序對了,房子才不會倒!」
🏗️ 糖尿病管理,就像工地施工,步驟不能亂
🏗️ 順序正確,才是最牢靠的安全結構
📌 小提醒:
#血糖是追求穩定才可以保護器官
#真的不要忽低忽高
#低血糖:血糖

你的營養狀況好嗎?抽血數值會說話!👩‍⚕️ 病人常問:「營養師!我有XX問題,我該怎麼吃?」營養師則會先回:『請問有近期的抽血報告嗎?』很多人會心想:「啊?問飲食為什麼要看抽血?」其實這不是營養師故意刁難,而是因為👉 在營養衛教之前,第一步...
26/08/2025

你的營養狀況好嗎?抽血數值會說話!
👩‍⚕️ 病人常問:
「營養師!我有XX問題,我該怎麼吃?」
營養師則會先回:
『請問有近期的抽血報告嗎?』
很多人會心想:
「啊?問飲食為什麼要看抽血?」
其實這不是營養師故意刁難,而是因為
👉 在營養衛教之前,第一步必須是【評估狀況】!
而抽血數值,就是營養師評估的重要依據之一
那麼,抽血單上這麼多項目,到底哪些和營養最有關?
以下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檢驗
原文提供:營養師劉宜姍
原文見:114年9月耕莘醫院院訊
圖文整理:朱幼平衛教師
#營養師劉宜姍
#抽血報告看營養 #健康飲食評估 #專業營養衛教
#飲食管理靠數據 #懂抽血懂自己

國民健康署推出的「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ICOPE)」自我功能評估~分享給親朋好友,可以幫助家庭中的長輩下載這個功能囉!希望為能早期發現長者功能衰退的幫助長者及早發現可能導致失...
26/08/2025

國民健康署推出的「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ICOPE)」自我功能評估~
分享給親朋好友,可以幫助家庭中的長輩下載這個功能囉!
希望為能早期發現長者功能衰退的幫助長者及早發現可能導致失能的風險因子,內容含括:延緩失能的六大功能指標(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為提升評估的可近性及便利性,國民健康署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透過淺顯易懂的操作介面、友善閱讀與清楚的資訊,提供長輩居家自我評估,希望能早期發現功能異常,及早介入相關措施,讓長輩擁有健康生活。

💪 守護血糖,就是守護記憶力!🧠「奇怪,我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是不是年紀大了?」其實,不只是年齡,血糖控制不穩也是讓記憶力下滑的重要原因!研究已經證實,糖尿病患者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1.5-2倍特別是當血糖控制不佳時不論是 過高或過低,...
21/08/2025

💪 守護血糖,就是守護記憶力!🧠
「奇怪,我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是不是年紀大了?」
其實,不只是年齡,血糖控制不穩也是讓記憶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研究已經證實,糖尿病患者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1.5-2倍
特別是當血糖控制不佳時
不論是 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腦部造成傷害
高血糖 → 腦部血管長期受損,「糖毒性」傷害神經,讓腦袋更容易提早退化
低血糖 → 大腦是最需要葡萄糖的器官,當低血糖時,神經細胞會受損,增加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
✨好消息是——我們能做的事其實很簡單!
規律運動不只幫助血糖穩定,在運動的過程中,大腦需要「處理動作指令」,同時增加腦部血流,讓腦細胞活化,延緩認知下降。

📌 小提醒:
⏰一週至少 3 次、每次 30 分鐘或一天10分鐘也是不錯的選擇
🏃‍♀️散步、快走、騎腳踏車、跳舞,都是對腦袋最好的投資。
🍱不要空腹運動
* #血糖平穩才是守護記憶的關鍵!
👉 從今天開始,動一動,就是給記憶力最好的保養!
#守護記憶力
#糖尿病衛教師提醒
#運動就是最划算的處方

常常有民眾詢問現在有不用紮針刺手指的血糖機欸可以買嗎?答案是……不行!!!!
15/08/2025

常常有民眾詢問
現在有不用紮針刺手指的血糖機欸
可以買嗎?
答案是……不行!!!!

最近瘦瘦針旋風小編在衛教的時候發現了許多錯誤觀念🤦請大家不要!!!🙅共用針劑🙅「湯匙換了,但大家都喝同一碗湯」,表面上看似有衛生措施,但實際上並未解決根本問題。   #交叉感染風險:雖然換了針頭,但共用的針劑瓶、針劑本身,可能已經被前一個使...
04/08/2025

最近瘦瘦針旋風
小編在衛教的時候
發現了許多錯誤觀念🤦
請大家不要!!!🙅共用針劑🙅
「湯匙換了,但大家都喝同一碗湯」,表面上看似有衛生措施,但實際上並未解決根本問題。
#交叉感染風險:雖然換了針頭,但共用的針劑瓶、針劑本身,可能已經被前一個使用者的血液或體液汙染。
#行為風險
這種做法可以被稱為「換頭不換藥」,在醫療情境中,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錯誤行為。
#每個人都應該使用專屬的針劑和針頭才能真正保持安全
#避免潛在的交叉感染及其它健康問題

 #當衛教師不只要講血糖,還要扮演公道婆🤝👨有一位糖友腎功能從六年前的 creatinine 1.9                                                   下降到現在的 1.2腎絲球過濾率從 4...
28/07/2025

#當衛教師不只要講血糖,還要扮演公道婆🤝

👨有一位糖友
腎功能從六年前的 creatinine 1.9
下降到現在的 1.2
腎絲球過濾率從 44 上升至56
真的要給他太太頒個「鐵血飲食管控獎」🎖
這次追蹤尿蛋白升到 935,我提醒他多喝水
😫他苦笑說:「喝太多來不及上廁所啦……」
太太立刻接話:「就是要多喝水啊!」
先生轉移話題:「那我水餃可以沾點醬油嗎?」
太太秒回:「我水餃裡已經加鹽了!你還不多喝水!」
眼看場面快升溫
我趕緊出手:「先生~要不要這樣約定,一天喝1500~2000cc水,下次尿蛋白有進步,太太就讓你水餃沾醬油,怎麼樣?」
太太笑到不行:「好啊好啊!這個交易我可以接受!」🤣🤣

#結論當糖尿病衛教師,不只調數字,也要會調解感情🤣🤣

Address

新店區中正路362號
Xinbei
23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耕糖莘聚點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耕糖莘聚點: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