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職能治療所

草本職能治療所 生活品質與職能平衡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27/10/2025
20/10/2025

台北迎來久違的下雨
上班時遇到國小一長串的汽車接送
走路上課的孩子變得更加零星
也可以預期我等一下進學校,可能全班都會很焦躁😬

這便讓我想到體內恆定(hemeostasis)這件事
他的意思是生物體內會做一些事情,讓身體可以穩定下來,以避免過度「依賴」外在環境。

而生物本身會以異變穩態(allostasis)這個過程去做因應,亦即通過變化自身來實現體內恆定。

近年來發現孩子對於冷熱、下雨、太陽等外在環境的因應明顯下降,繼而出現鬧脾氣、情緒不佳的狀況。

也發現孩子對於外在環境壓力的接受度下滑,即一點點熱、累就不能接受。

這就是異變穩態這個過程有明顯下降的實際例子,而且孩子的異變穩態能力下降,就會找共同調節(co-regulation )來補,在互動能力不佳的情況下便是以吵鬧、心情差為表現方式。

情緒問題,有時是體內恆定的問題啊!

回過頭來,如果孩子沒有特殊狀況,確實還是可以讓他們自己挑戰應對天氣、冷熱等外在環境的壓力,訓練他們維持體內恆定。

有特殊狀況,共同調節的方式,也應是先建立安全感,並協助長出異變穩態為佳,例如:冷的話就做閉鎖鍊動作就可以快速溫暖、怕濕就穿通風的鞋子

🌿  草本職能治療所 🌿  小班制冬令營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q1Vu8R6FGQh68QwB9各位家長好,學期剛過去一個月,大家都適應得還好嗎? 很快寒假又要到來~寒假期間大放鬆,除了維持原本的日常活動,還能讓孩子...
19/10/2025

🌿 草本職能治療所 🌿 小班制冬令營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q1Vu8R6FGQh68QwB9

各位家長好,

學期剛過去一個月,大家都適應得還好嗎? 很快寒假又要到來~
寒假期間大放鬆,除了維持原本的日常活動,還能讓孩子們做些什麼呢?

草本職能治療所既去年冬令營及今年的夏令營後,
寒假繼續推出冬令營,
打造孩子自主的學習習慣,由職能治療師領銜,精心設計課程,
培養孩子:
🌿閱讀習慣🌿心智圖
🌿時間管理🌿人際互動
🌿感覺統合🌿手作能力

🌿時間: 每日08:00 ~ 16:30
     📌第一梯次:01/26~01/30 共5天
     📌第二梯次:02/02~02/06 共5天
     📌第三梯次:02/09~02/13 共5天

🌿報名資格:國小一年級至國小六年級,具備獨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若未曾於本所接受服務者,需先接受初次評估。

🌿地點:草本職能治療所,新北市林口區麗園一街11巷7號1樓之2

🌿兩人即開班

🌿費用:

每梯次7500元,三梯次合報21000元

  延托費$300/小時,最晚延托時間至18:00

初次評估:1200元/次

🌿費用僅包含上課相關材料費,餐費另計$100/天

❤️如有癲癇、飲食特殊過敏需求,務必於報名表單告知

❤️個人用品請自己帶,例如:牙刷、牙杯、毛巾/手帕、餐具、睡袋

❤️繳費方法為轉帳
  銀行:國泰銀行 銀行代碼013
  戶名:草本職能治療所游荃安
  帳號:136030002970
❤️繳費期限:報名後5日內,回傳轉帳帳號後5碼至官方LINE帳號

❤️退款規則

1.購買10日後至開課前8日提出退費申請者,將退還原退款金額之60%。

2.開課日期前第7日至前1日提出退費申請者,將退還原退款金額之20%。

3.開課當日提出退費申請者,費用全數不退還。

當孩子開口唱:音樂如何打開語言之門👶🏻 孩子說話模糊、詞彙少、不太願意開口?其實,音樂能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聲音」💗在這場講座裡你將看見—— 🎵 音樂如何啟動孩子的語言與溝通 🎵 從節奏、旋律到遊戲,引導自然開口講者:陳盈如腦神經音樂治療師時...
15/10/2025

當孩子開口唱:音樂如何打開語言之門

👶🏻 孩子說話模糊、詞彙少、不太願意開口?
其實,音樂能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聲音」💗
在這場講座裡你將看見——
🎵 音樂如何啟動孩子的語言與溝通
🎵 從節奏、旋律到遊戲,引導自然開口

講者:陳盈如腦神經音樂治療師
時間:114年11月16日上午11點
地點:草本職能治療所
對象:所有家長、早療人員
費用:免費參加
(名額有限,請事先報名)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ZI2j8K92mh-KSiZagDwzl8-eG7jqCtYPlqjQ-qcKqgZZc3w/viewform

24/09/2025

關於自閉症的迷思

這幾天川普說孕婦吃普拿疼會害小孩自閉
結果嚇壞一堆人

這只是眾多謠言裡的一個
自閉症一直是被謠言纏身的主題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那些最常見的迷思

1
疫苗會導致自閉症?

這是從1998年Wakefield的假研究開始的
那篇文章後來被撤稿
後續幾百篇大型研究都證實疫苗和自閉症沒有因果關係
沒有
就是沒有

2
孕婦吃普拿疼會害小孩自閉?

最新同胞比較研究 sibling comparison design 顯示沒有顯著關聯
HR大概是0.98 等於沒差
美國各大醫學會也都說這個說法不成立

3
媽媽懷孕壓力太大會害小孩自閉?

壓力可能影響孕婦健康但沒有證據顯示會直接造成自閉症
這種說法最後只會變成責怪媽媽的工具

4
父母教養不當會導致自閉症?

這就是冰箱母親假說
認為媽媽太冷漠像冰箱才害小孩變自閉
後來神經科學和遺傳學研究早就推翻了這種說法
結果這個假說只留下了一堆被錯怪的媽媽

5
飲食或腸胃問題是自閉症的根本原因?

有人推銷無麩質飲食排毒飲食或益生菌療法
說可以治好自閉症
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
頂多能改善腸胃不適但不會改變核心症狀

6
重金屬中毒是自閉症的主因?

常有人利用這個說法賣螯合治療
結果無效還有風險
真正的研究沒有證明這一點

7
5G WiFi 或電磁波會讓小孩自閉?

這完全是都市傳說
科學沒有任何證據支持

8
自閉症可以被治癒?

目前沒有任何療法能夠治癒自閉症
方向是早期介入與教育支持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9
打電動或看太多電視會導致自閉症?

自閉症孩子可能偏好重複活動所以看螢幕時間比較多
但這是因為特質不同
不是因果關係

10 自閉症是後天突然得的?

有些孩子一歲前看似正常後來語言或社交退步
這是自閉症自然發展的過程
不是突然被什麼東西害到

11 環境污染是唯一主因?

空氣汙染農藥或塑化劑可能有些影響
但這些只是修飾因子不是單一決定因素

12
自閉症是近代才出現的?

以前比較少被診斷只是因為工具不足
現在診斷標準更清楚 篩檢更普及
所以才看起來好像越來越多

13
疫苗裡的汞或鋁會害小孩自閉?

硫柳汞早就從疫苗裡移除了
但自閉症盛行率沒有下降
這就證明兩者無關

14
高壓氧幹細胞療法奇蹟草藥可以治癒自閉症?

這些大多是商業宣傳
目前沒有任何嚴謹臨床試驗支持

15
自閉症一定和智力障礙綁在一起?

兩者可以共存但並不是必然關係
很多自閉症孩子智力正常甚至超過同齡

16
自閉症會被傳染?

這是最荒謬的說法
自閉症不是傳染病
是神經發展特徵

==============

最後
科學怎麼說?

科學告訴我們
自閉症的成因其實很複雜
主要是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
而且常常是兩者交互作用

先說遺傳
家族研究和雙胞胎研究顯示
遺傳的影響力非常大
貢獻率大概在六成到九成之間
有些大型世代研究甚至估到八成以上
目前已經找到大約一百個罕見基因變異
像是KMT2A NRXN1 SHANK3
這些和自閉症有明顯關聯
另外還有數千個常見基因變異
一起疊加影響大多數案例
這些基因多半和大腦神經發育突觸連結還有基因表達調控有關

再來看環境
大概占一成多到兩成左右的風險
常見的像是高齡懷孕
媽媽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
早產胎兒缺氧
孕期感染
還有空氣污染或重金屬暴露等等

但是要特別強調
沒有任何單一基因或單一環境因素
能完全解釋自閉症
多數風險因子也不是特異性的
疫苗孕期抽菸孕期喝酒
都沒有證據證實和自閉症有關

最新的研究更強調
基因和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
以及表觀遺傳在其中的角色
這些才是自閉症成因的科學方向

總結一下
這些迷思的共同特徵就是
把複雜的疾病簡化成單一原因
聽起來直覺
但其實就是偽科學
有心人利用這種說法賣療法賣補品甚至賣政治口號
最後受害的
永遠是家庭和孩子

自閉症真正需要的
是早期發現與早期介入
也需要教育支持與社會理解
而不是恐嚇和責怪

就醬

1.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Review. Hirota T, King BH. JAMA. 2023;329(2):157-168. doi:10.1001/jama.2022.23661.

2. Associa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Autism in a 5-Country Cohort. Bai D, Yip BHK, Windham GC, et al. JAMA Psychiatry. 2019;76(10):1035-1043.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9.1411.

3. Genetic and Epigenetic Etiology Underly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Yoon SH, Choi J, Lee WJ, Do JT.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0;9(4):E966. doi:10.3390/jcm9040966.

4. Understanding Autism: Causes, Diagnosis, and Advancing Therapies. Wang M, Zhang X, Zhong L, et al.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025;227:111411. doi:10.1016/j.brainresbull.2025.111411.

5. The Con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the Etiology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Bölte S, Girdler S, Marschik PB.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 CMLS. 2019;76(7):1275-1297. doi:10.1007/s00018-018-2988-4.

6. Prenatal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Their Potential Mechanisms. Love C, Sominsky L, O'Hely M, et al. BMC Medicine. 2024;22(1):393. doi:10.1186/s12916-024-03617-3.

7.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Narrative Review. Yenkoyan K, Mkhitaryan M, Bjørklund G.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2024;31(17):2345-2360. doi:10.2174/0109298673252471231121045529.

8. The Emerging Clinical Neurosci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Review. Muhle RA, Reed HE, Stratigos KA, Veenstra-VanderWeele J. JAMA Psychiatry. 2018;75(5):514-523.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7.4685.

9.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 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The Interplay of Genetic Factors and Inflammation. Ayoub 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5;26(13):6483. doi:10.3390/ijms26136483.

21/09/2025

看到街訪提問:「父母說過最令你傷心的話是什麼?」

受訪的孩子大約國中或高中的年紀,
他們父母說出來的話,
我聽了眼淚都掉下來。

「生你下來很沒用」
「後悔把你生出來」
「早知道不要生了」

這些孩子比我的孩子大不了幾歲,
代表他們的父母跟我可能也沒差幾歲。

當我對我的孩子說:「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時,
卻有別的孩子正在承受言語暴力,
我的心像被擰住了一樣,
疼到不行。

我知道,會這樣說的父母,
可能是在極大挫折中脫口而出。
但有些話,不能說,
再生氣都不能說。

因為「後悔把你生出來」這句話,
不只是情緒發洩,
而是從一個人最根本的存在,
去抹殺他的價值。

心理學中的「依附理論」告訴我們:
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來自父母是否能接納他。
「我是不是被需要的?」
「我的存在有沒有價值?」
這些問題,孩子不是靠思考,
而是靠 #父母的言行 在心底形成答案。

當父母說出「後悔把你生出來」這樣的話,
孩子的依附基礎會被動搖,
內心深處留下的不是一時的傷口,
而是「我不被愛、不該存在」的創傷信念。

創傷研究更指出
#語言暴力不會隨著時間消散,
它會在腦神經系統中留下痕跡。
壓力荷爾蒙會反覆啟動,
讓孩子的大腦「杏仁核」過度敏感,
容易焦慮、恐懼;
同時「前額葉皮質」的調控功能下降,
影響情緒調節與自我價值的建立。

換句話說,
一句話就可能改變孩子一生如何看待自己。

而當這些話還是從最親密、最該守護他的父母口中說出來時,
衝擊產生創傷的威力更大。

孩子會因此打從心底不認同自己,
覺得自己不該存在。
外表看似沒事,
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

我在薩提爾工作坊見過太多這樣長大的孩子,
他們在人際、在工作、在親密關係裡努力證明自己,
他們可能在職場是光鮮亮麗的主管,
或有人人稱羨的學歷、工作,
但總覺得自己不夠格、不夠好。
不停的追逐,
只是想要蓋過那句「你不該存在」的烙印。

他們不快樂、感覺不到幸福、常常空虛。
只因為童年承受了不該承受的言語創傷。

我的童年很窮、很混亂,
我的爸爸還是酒鬼,
但是我很幸運,
我的父母從來沒有跟我說過,
類似這種否定的話,
和我對話的夥伴,
常說我的基本盤(生而為人的安全感)很穩,
回溯童年進入得很快,
我總感覺跟我的父母不曾否定我有關。

孩子沒有辦法選擇是否要被生下來,
有選擇權的是大人!
做了選擇,就要承擔,
而不是把後悔丟給孩子。

大人當然可以有後悔的情緒,
但不該訴諸語言到孩子身上。

大人可以找其它大人傾訴、
找心理支持(張老師專線或1925)
或心理諮商。
大人有無數的方法可以選,
就是不該選擇將這些東西,
丟給對無行為能力、
無自主判斷力的孩子承受。

不要再對任何人說出這樣的話。
因為一個生命被生下來,
本身就帶著無可取代的價值。

孩子不是來完成我們的期待,
而是來提醒我們,
生命本身就值得被珍惜。

神經科學告訴我們,
語言能改變大腦;
而愛與接納,
就是孩子最強壯的神經連結。

#我是父力成長教練
#父力增值班招生中請私訊粉專

✅街訪影片在留 言 處
✅圖/造咖

CO-OP Approach 能夠有效提升腦性麻痺兒童的日常生活表現我們治療所也很喜歡融合這個方法在治療中!
21/09/2025

CO-OP Approach 能夠有效提升腦性麻痺兒童的日常生活表現
我們治療所也很喜歡融合這個方法在治療中!

《柳葉刀》(Lancet)的回顧文獻介紹「腦性麻痺」。「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是一種影響動作與姿勢控制的疾病,是因為胎兒或嬰幼兒早期,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傷害,導致孩子從小就有持續性的動作與姿勢控制困難,進而造成日常活動的限制。除了運動障礙外,患者常伴隨感覺、知覺、認知、溝通、行為方面的困難,癲癇,以及繼發性的肌肉骨骼問題。

腦性麻痺的成因複雜,可能源自懷孕前、懷孕期間、出生時或出生後前兩年內的多重風險因子與致病路徑,包括腦部發育異常、非退化性腦損傷,甚至基因變異。近十年的研究發現,多達30%的個案具有遺傳因素。

在高收入國家,由於早期診斷和預防措施的進步,腦性麻痺的盛行率已下降近40%,從每千名活產嬰兒2.1例降至1.6例。然而,低中收入國家的盛行率仍偏高。得益於影像與神經發展評估技術的進步,目前可於嬰兒約3個月大時即進行初步診斷,為早期介入治療爭取寶貴時機,進而改善孩子與家庭的預後。

除了傳統的復健療法,《柳葉刀》(Lancet)的這篇回顧也介紹近期也發展出再生醫學、個別化藥物與功能導向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患者的活動功能與社會參與。隨著實證研究的進步,腦性麻痺也逐漸重視腦性麻痺成人階段所面臨的健康挑戰與功能衰退,促使醫療介入從「早療」轉向全人全程的終身照護模式。

#腦性麻痺與與精神健康相關的議題

腦性麻痺常合併智能障礙,約45%的患者受影響,尤以身體障礙嚴重、合併癲癇或腦部畸形者風險更高。在高收入國家,隨著腦性麻痺整體發病率與嚴重程度下降,智能障礙的盛行率也隨之降低。智能障礙可能源自腦損傷或遺傳因素,同時也受社會經濟條件影響。肢體嚴重受限的嬰兒難以自主探索環境與玩具,進一步影響認知發展。

認知功能介入在嬰幼兒期可能具備潛力,包括因果性玩具、社交遊戲、共讀及環境豐富化(如輔具改造),皆與人口層級研究結果一致。雖然針對高層次認知功能(如執行功能)的研究仍有限,但已知記憶、注意力與規劃能力受損在痙攣型腦性麻痺中常見。目前有初步證據顯示「認知導向日常職能表現訓練法」(Cognitive Orientation to daily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療法可改善解決問題與計畫能力。此外,對同時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兒童,藥物治療在專業協助下亦可能有助於學習與行為表現。

腦性麻痺患者的神經發展與精神疾病盛行率顯著偏高。18%的患者符合自閉症類群障礙診斷,21%合併ADHD。整體而言,約35%的兒童患有一種以上心理疾病,行為困擾亦達25%,遠高於一般兒童族群,與睡眠障礙與夜間疼痛高度相關。成人階段的心理健康風險更高,相較一般族群的盛行率,包括思覺失調症(2.8% vs. 0.7%)、情緒障礙(19.5% vs. 8.1%)、焦慮症(19.5% vs. 11.1%)、憂鬱症(18% vs. 8.1%)都較高。

此外,腦性麻痺兒童的照顧者,特別是父母,也有明顯的心理健康負擔,其憂鬱與焦慮的比例約為對照組的兩倍。長期的照顧壓力與睡眠問題更進一步提升風險。為因應這些問題,國際間已發展出一系列以證據為本的正向教養介入方案,如「正向教養計畫」與「接納與承諾療法」(ACT),顯示可改善孩童行為問題與父母的焦慮、憂鬱與壓力程度。

醫療專業人員在支持家庭時,宜採用具信任基礎與共同目標設定的合作模式,例如透過SPIKES等同理溝通工具,來協助父母理解病情、處理情緒並制定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計畫。這些作法不僅能改善照顧品質,也有助於提升整體家庭的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

📖 論文原文:Novak I, Jackman M, Finch-Edmondson M, Fahey M. Cerebral palsy. Lancet. 2025 Jun 20:S0140-6736(25)00686-5.

英雄早逝🥲
19/09/2025

英雄早逝🥲

R.I.P.
-
台東有「超人醫師」稱號的徐超斌,有感於南迴4鄉醫療資源缺乏,12年前推動催生「南迴醫院」獲廣大回響,未料,南迴醫院尚未完成,今天傳出他昨晚不敵病魔在家中辭世,享年57歲。

【壯志未酬!南迴「超人醫師」徐超斌不敵病魔今傳辭世】

17/09/2025
16/09/2025

恭喜各位特教老師!

Address

林口區麗園一街11巷7號1樓之 2
Xinbei
244

Opening Hours

Monday 08:00 - 20:00
Tuesday 08:00 - 20:00
Wednesday 08:00 - 20:00
Thursday 08:00 - 20:00
Friday 08:00 - 20:00
Saturday 08:00 - 17:00

Website

https://lin.ee/I6WSWX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草本職能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草本職能治療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