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25
為什麼國手需要復健科醫師?
在比賽場上,我們看到的是選手拚盡全力的瞬間;但在場下,還有一整個「守護團隊」默默陪伴。
對於高強度訓練的選手來說,勝負不僅在比賽當天,更在於平日如何讓身體穩定、避免小問題累積成大傷害。
高強度訓練不只要「練更多」
運動生活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但「練更多」不等於「練得好」。
研究顯示,過度或不當訓練會增加下肢關節、肌腱與軟組織的受傷風險。
在頂尖選手身上,任何小小的不平衡或代償動作,累積起來都可能影響比賽表現,甚至提早結束運動生涯。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國手、職業選手,都需要復健科醫師在旁協助觀察
從動作、姿勢、肌力到疲勞管理,找出隱藏問題,才能讓身體「更長久地發揮」而不只是「今天更快」。
復健科醫師的角色:運動生活的「安全控」
復健科醫師不僅處理受傷,更是預防、評估與功能調整的專家:
1.動作與姿勢分析:找出四肢關節和核心的隱藏弱點。
2.制定循序漸進的訓練計畫:從活動度到肌力、再到動作控制,降低受傷機率。
3.疲勞與疼痛監測:避免過度訓練、早期發現小問題。
4.回場評估與調整:讓選手在復健過程中逐步回到運動場,提升運動壽命與表現。
一般民眾也適用的觀念
不只國手需要「專人盯細節」,日常運動或健身的我們也可以借鏡:
1.從熱身開始:增加關節活動度與血流,減少膝蓋與肌肉負擔。
2.關鍵肌群訓練:強化股四頭、臀肌與核心肌群,分擔膝蓋壓力。
3.分期進階:不要一次加太多重量或強度,讓關節與軟組織有時間適應。
4.動作回饋:可透過專業評估或影片回看,檢視自己是否有代償或不平衡。
這些方法,正是「運動醫學+復健」的日常版。即使不是專業選手,透過規劃好的運動訓練,也能避免膝蓋退化與重複性受傷,延長我們「能動的年限」。
🌟結語
比賽不只是拼極限;高強度運動需要有人盯細節,才能避免小問題成為致命傷。
復健科醫師的角色,不只是「讓今天更快」,而是協助運動員和一般民眾更穩定地走完全程。
從動作檢測、訓練安排到疲勞管理,這套觀念也能應用在每個人的運動生活中,讓我們動得更安全、走得更長遠。
⭐️ 本篇文章為一般衛教資訊,非個別醫療建議。實際診療請由合格專業人員於醫療機構進行。
📍 預約地點:冠新復健科診所
#冠新復健科 #復健知識 #讓生活與復健成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