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5/2025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個人防護任務順利結束🎉
這次分配到的場館是臺北高爾夫球場
除了為選手提供服務外
還兼任場館的運動防護組長
協調賽事人力、資源的運作
高爾夫的參賽者都是相當進階的愛好者
果嶺上的較勁對他們來說再熟悉不過
But
連續數天的高強度賽事
需要的不只是專項技術
還考驗選手的「基礎體能」、「恢復策略」、「適應能力」
三天的防護期間
最常見的高爾夫運動傷害類型分別是關節代償及肌肉疲勞:
「關節代償」常見於肩、肘、膝與腰等關節部位。無論是新手或老手,若運動前熱身不足,容易因活動度受限影響力量傳導,進而出現不正確的代償動作模式。
「肌肉疲勞」則是在肩旋轉肌群、髖肌群、脊椎穩定肌群等揮杆常用肌群最常出現。
通常在競賽第一天,肌肉狀態最新鮮時,揮桿順暢、收放自如,但到了第二、 三天時身體越來越僵硬,儘管沒有疼痛,但累積的疲勞已經讓肌肉瀕臨受傷邊緣。
物理治療不僅能針對局部傷痛進行修復
還能透過動作模式分析,找出潛在的不良代償機制,進一步預防傷害發生。
對動作重複性高、需精準控制能力的高爾夫運動而言,尤為關鍵。
這次世壯運除了擔任✅防護人員
我還多了一個✅運動防護組 人力組副組長 的任務
協助組長正琪老師,協調防護人力安排和賽會方的聯絡
因為這次 #生生優動 出動了蠻多PT來擔任防護員的
所以協調人力的部分我們就義不容辭的扛下來了
接下來幾天我還會幫忙這一塊
繼續跟大家一起加油💪
#雙北世壯運 #運動無界人生無限 #運動防護 #高爾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