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憲診所

醫憲診所 【台北/永和/中和/新店/板橋 肝膽腸胃科診所推薦】
- 比漾本院(永和)、智光院區(中永和)、板橋院區
- 專設無痛大腸鏡、無痛胃鏡、腹部超音波
- 醫師團隊皆為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置頂「精選」推薦五篇貼文 有本院重要資訊

■ 醫憲診所醫療體系各院區資訊:
|比漾本院|02 2926 8666
新北市永和區 中山路一段259號1-2樓
|智光院區|02 2946 0066
新北市永和區 中正路134號1-2樓

■ 醫憲診所醫療體系總院長(蔡宗憲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內科病房主任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胃腸肝膽科臨床講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連續四年優良教學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病房親善楷模
-中華民國 消化系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 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 內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 超音波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 肝癌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 癌症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 消融醫學會會員
-全國醫療品質獎 醫學文獻查證菁英組金獎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畢業

■ 本院醫療品質承襲台北馬偕醫學中心!

27/07/2025

[ 幽門桿菌與胃淋巴癌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不少人知道「幽門桿菌」除了會造成「胃發炎」與「胃潰瘍」外,它也是「胃腺癌」的危險因子(絕大多數的「胃癌」以「胃腺癌」表現),但其實不只如此,「幽門桿菌」也可能造成胃部的淋巴病變,惡化成另一種胃癌型態- 「胃淋巴癌(Gastric Lymphoma)」,雖惡化速度不若「胃腺癌」猛烈,但其危險程度也不容小覷。

▪️何謂「胃淋巴癌」
「胃淋巴癌」是胃部的「淋巴細胞」,因長期慢性發炎病變,而逐漸「癌化」而成,其中感染「幽門桿菌」是最常見的致因。現行「胃淋巴癌」的診斷,主要仍仰賴「胃鏡」檢查做確認,由於「胃淋巴癌」的表現相較於傳統常見的「胃腺癌」更加「多樣性」,它可能以胃部的「潰瘍(Ulcers)」、「局部紅斑(Erythema) 」或「巨大皺摺(Giant Fold)」為病徵,因此還需要以「病理切片化驗」做最後的診斷;一旦確診「胃淋巴癌」,患者就會建議進一步做「胸部與腹部電腦斷層」、「骨髓穿刺」與「正子攝影」來加以判讀癌症的期別。

▪初期的胃淋巴癌型態
初期的胃淋巴癌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型B細胞淋巴癌(Gastric MALToma,簡稱MALToma) 」,它是在胃部黏膜固有層中的B細胞,因長期慢性發炎所產生的病變,高達「九成以上」的患者與「幽門桿菌」感染有關。初期的胃淋巴癌(MALToma),可藉「幽門桿菌根除療法(H. Pyrlpri Eradication)」 達到治癒的效果(Complete Remission),若成功將胃部內的幽門桿菌殺除,病患五年以上的存活率可達八至九成。

▪後期的胃淋巴癌型態
若幽門桿菌未持續治療、置之不理,胃淋巴癌將轉變成進一步的型態- 「胃瀰漫性巨型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 ,這時本來治癒力尚高的胃淋巴癌,已進程為「中高惡性」,其治療就要搭配「化療、免疫鏢靶治療、手術或放射線療法」等其他方式,才有治癒的希望;此外,為了提高治癒力,強烈建議找機會再次執行「幽門桿菌根除療法」,以減少術後的復發率。

「幽門桿菌」不只是傳統常見「胃腺癌 (胃癌的一種)」的造因,也是「胃淋巴癌(另一種胃癌)」的重大危險因子,相對於來勢洶洶「胃腺癌」的快速病情發展 ( 可能幾個月內就會死亡 ) ,「胃淋巴癌」顯得溫和許多,雖診斷不易,卻是有機會完全治癒(Complete Remission)。

不論是傳統的化療或新一代的雙向鏢靶藥物,都能讓「胃淋巴癌」的患者有康復的可能,即使如此,最重要的還是藉由早期的「胃鏡檢查」,協助診斷胃部是否感染「幽門桿菌」,並確認胃部有無癌症等相關病變,才能盡早對症治療,以喚回健康的黃金時機。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專科 #內科 #三高慢箋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台北腸胃科
#新店腸胃科 #南勢角腸胃科
#永和腸胃鏡 #中和腸胃鏡 #板橋腸胃鏡 #台北腸胃鏡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腹部超音波
#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專科醫師

08/05/2025

[ 急性胃疾的飲食建議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胃病是現代人極為常見的疾患,隨著台灣邁入高度文明,工作忙碌高壓、生活步調緊湊、便利外食型態早已難以避免,也因此造成許多人各式胃疾的發生。以醫療的角度,對於「壓力型胃潰瘍」與「急性胃炎」的患者,除了「急性期」的藥物控制外,「飲食習慣」的調整也至關重要,本篇主要提供「急性胃疾」患者飲食相關的建議:

◾ 避免會傷害胃粘膜的食物
四種食物-「咖啡、茶(含咖啡因)、酒類、甜食(含精緻糖)」,因為會造成胃黏膜傷害,理想上急性胃疾患者請「直接」避免食用,尤其是酒類含有乙醇,會讓胃黏膜上皮細胞壞死,是患者最應避免的類別;其他諸如「高油、燒烤或醃製類」食品因不易消化,也請盡量避免。

◾ 能幫助胃黏膜修復的食材
常見具有黏膜修復或抗氧化作用成分的食材,例如「山藥、秋葵、魚肉、白肉、高麗菜」等食物,偶爾「增加攝取」對胃黏膜修復是有幫助的;值得一提,常有人會試著食用「蘇打餅乾」來緩解胃部不適,只是須留意,蘇打餅乾僅能中和胃酸以達到胃疾症狀的緩解,對胃黏膜修復幾乎是沒有幫助的。

◾️「牛奶或高蛋白」無法修復胃黏膜
有些患者會嘗試食用「牛奶」或「高蛋白保健食品(麩醯胺酸)」來修復胃黏膜細胞,其實這類飲食療法在醫學上「尚未」獲得明確證實,如果堅持攝取此類食物,一般建議以脫脂或低脂類為主,用量方面,一天以1-2杯200cc正常量即可。

◾ 先「少量多餐」 再「定時定量」
對於急性胃疾患者而言,「少量多餐」的方式的確可以緩解胃部不適,然而隨著治療過程接近尾聲,急性胃疾患者可逐漸恢復「定時定量」的飲食節奏,但請「減少宵夜」的頻率。

◾ 不宜以空腹過長的「斷食法」減重
坊間流行的體重控制方式,例如「168斷食法 (空腹16小時、進食8小時)」及「12-12斷食法(空腹12小時、進食12小時)」,因為「空腹」時間過久,反而會加劇胃部不適。事實上,人體在「空腹」時,會使胰液分泌減少,而胰液本身因含有「碳酸氫鹽」等鹼性物質,具有幫助消化與中和基礎胃酸的效果,因此急性胃疾患者在間隔時間過長的斷食後,易讓胃酸少了「碳酸氫鹽」的中和,使胃痛發作得更為厲害,站在腸胃科醫師的角度,並不建議急性胃疾患者以斷食法做減重控制,三餐仍以正常飲食為佳。

急期胃疾患者,除了以藥物緩解不適外,更重要的仍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每餐定時定量、餐後6-7分飽、避免過晚飲食(宵夜)、減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酒類。一旦「長期」胃部不適,就會建議儘早就醫,讓腸胃專科醫師做病情的評估,並於必要時以胃鏡檢查找出病根與投藥治療;然而切記,即使胃疾治療完後( 不論是急性或長期性 ),也請盡可能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才能擁有健康的胃。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專科 #內科 #三高慢箋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台北腸胃科
#永和腸胃鏡 #中和腸胃鏡 #板橋腸胃鏡 #台北腸胃鏡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腹部超音波
#醫師陣容皆為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專科醫師

09/04/2025

[ 認識大腸鏡檢查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隨著國人大腸癌年輕化的趨勢,以「大腸鏡」做早期大腸瘜肉的檢查與切除,是當今醫學上,預防大腸癌死亡發生率最有效的方式,究竟大腸鏡檢查會如何進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大腸鏡檢查」:

▪️什麼是「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係指醫師將90-120公分的「大腸鏡(大腸內視鏡)」,深入受檢者的大腸道直接做觀察。大腸道檢查的範圍,包含「直腸、乙狀結腸、橫結腸及左右兩側大腸」。要完成「全大腸道」粘膜的健康檢查,大腸鏡通常會從盲腸的開口處,直達大小腸的交界處(迴盲瓣)。

▪大腸鏡檢查能同時處理「大腸瘜肉」嗎
隨著醫學的日新月異,大腸瘜肉大小在2-3公分以下,已能藉由「大腸鏡檢查」的同時而予以切除;然而,大腸瘜肉的切除還是要考慮其「生長型態」與「所在位置」,一切仰賴腸胃科醫師的臨床經驗判斷。「從什麼角度切、需要切除多少、以何種方式切」,都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所幸,大部分患者的大腸瘜肉(90%以上)可於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做適當完整的處置,僅有少數患者需進一步轉介至外科開刀。

▪「大腸鏡檢查」與「糞便潛血檢查」的差異
「大腸鏡檢查」由於能「直接」對全腸道做完整的觀察,目前仍是醫學上公認最有效診斷早期大腸癌的檢查方式;至於「糞便潛血檢查」,因為是以收集患者的糞便做為檢體,「間接」偵測腸道是否有潛血反應,因此此種檢查方式的準確率有一定的限制(準確率在六至七成),此外也有一些因素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偵測的準確率,例如患者瘜肉過小或患者採集檢體時方式錯誤等,都有可能使大腸癌無法被即時偵測到。

▪️「多久」應做大腸鏡檢查
(1)一般正常的情況:在無大腸瘜肉或僅是「增生型」瘜肉時,3至5年檢查一次即可。
(2)需特別留意的情況:瘜肉屬於「腺瘤型」時,建議2至3年檢查一次。
(3)需密切觀察的情況:若瘜肉已有高度分化不良的病變、瘜肉出現「絨毛狀不規則」的生長情形、腺瘤型瘜肉數量在「3顆以上」、單一瘜肉的大小「大於1公分」,以上條件只要符合「任一項」,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做積極的追蹤觀察。

▪️大腸鏡檢查的三要素
「醫療儀器的偵測能力」、「醫師臨床的專業判斷」與「患者檢查前的清腸情形」,是「好的」大腸鏡檢查的三個重要元素;亦即要確實完成大腸鏡檢查,除了儀器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外,「醫師」與「患者」也是關鍵,尤其是患者的清腸準備過程中若不夠扎實,即使醫師專業能力再強,也可能影響醫師對患者的大腸道病情診斷。

隨著「大腸鏡檢查」技術的成熟與普及,越來越多的「大腸瘜肉(大腸癌前身)」及「大腸癌(大腸瘜肉癌化)」,能夠在早期階段就被診斷出來,這對於始終在國人癌症好發前三名的「大腸癌」,無疑是一大福音;最後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具有「家族史」的患者,請認真思考執做大腸鏡檢查,以預防大腸癌末期的憾事發生。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專科 #內科 #三高慢箋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台北腸胃科
#中和胃鏡 #中永和大腸鏡 #板橋腸胃鏡 #台北腸胃鏡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腹部超音波
#醫師陣容皆為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內科醫師

06/12/2024

[ 5招預防胃食道逆流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 您是否常吃飽飯後,就覺得胸口灼熱?
■ 您是否夜間入睡時,常因胸悶而驚醒?

亞洲人的胃食道逆流相對於西方,除了典型的「火燒心」症狀外,「胸悶、夜咳、長期喉嚨異物感、上腹部悶痛」等皆是常見的症狀表現,我們在此提供您日常生活中的5個小技巧,協助您預防胃食道逆流的復發:

☑️ 技巧一。飲食的控制
容易刺激胃酸產生、使胃食道賁門鬆弛或延遲胃排空(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咖啡、茶、酒精、甜食、糯米類及油炸類等,請盡可能避免。

☑️ 技巧二。行為的控制
避免在「飯後兩小時內」立刻做平躺與蹲下的動作,也不宜進行跑步等劇烈運動,以讓胃有一定時間消化排空 (胃消化完全的時間,正常為4-6小時)。

☑️ 技巧三。衣著的控制
平時勿穿著褲頭過緊的褲子,減緩腹部壓力。

☑️ 技巧四。體重的控制
體重過重者,適當減重可有效減輕腹壓。

☑️ 技巧五。睡姿的控制
夜間入睡容易有胃食道逆流強烈反應者,可嘗試就寢時,將枕頭墊高20-30度。

若您的胃食道逆流症狀,短期內頻繁到影響生活品質,可先尋求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協助,投藥控制基礎胃酸1-2周做觀察;若您是長期性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我們就會直接建議您進行胃鏡檢查,排除是否是因食道黏膜病變或巴瑞特食道等疾病所造成的不適,讓醫師對症下藥。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緊湊又忙碌的生活所伴隨的文明病,希望藉由上述的「5招」控制小技巧,讓胃食道逆流不再困擾著您。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專科 #內科 #三高慢箋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台北腸胃科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腹部超音波
#醫師陣容皆為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內科醫師

13/11/2024

[ 需耐心診斷的腸躁症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現代人工作日益繁忙,加上外食頻繁,因而容易有胃脹氣、排便習性不規則或腹瀉的情況,到底自身只是因為生活飲食或壓力所造成的「大腸敏感(腸躁症)」現象?還是「胃腸道結構」本身真的異常?相信不少患者心中有同樣的疑惑,現在讓我們一起認識現代常見的疾病 - 「腸躁症」。

◾️什麼是「腸躁症(大腸激躁症)」
根據國際標準(Rome IV)定義,同時符合以下兩要件,可「初步」視為「腸躁症」 :
- 最近3個月內有反覆性腹痛
- 每周平均至少一天「排便頻率」改變,或「排便型態」的改變( 如糞便變得較硬、較軟、或呈水瀉狀)

「腸躁症」依照其型態可分為四種:「腹痛型、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其型態會因患者的壓力或飲食等情形而有所不同。

◾「腸躁症(大腸激躁症)」應如何診斷
雖然部分「腸躁症」患者可先嘗試「緩解腸過度蠕動藥、消脹氣藥、自律神經放鬆藥、解痙攣藥」,並配合飲食生活的調理而獲得症狀改善,但若症狀持續反覆不適,便需要以相關檢查進一步釐清問題根本,不可貿然斷定為「腸躁症」。例如以「血液檢查( 查驗甲狀腺功能、鈣鉀離子濃度、內分泌功能等)」、「胃鏡檢查」或「大腸鏡檢查」,排除腸胃道是否有發炎、潰瘍、瘜肉或腫瘤等「消化器官本身」結構性的問題。

原則上,「腸躁症」為一種需要醫師耐心協助患者以「排除法」所做的臨床診斷,亦即需要藉由各種相關檢查,慢慢幫助患者排除其他腸胃道可能的致病原因,才能判定患者為「腸躁症」。

◾️哪些疑似「腸躁症」患者,建議做腸胃鏡檢查
若經醫師反覆用藥與協助患者調整生活飲食習慣,患者的不適的情形仍未顯著改善,在以下情況,會建議患者進一步做「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不能單純判定為「腸躁症」:

- 過往無腸躁症病史,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 用藥後,症狀長達3個月以上仍未改善
- 伴隨不明原因的貧血
- 排便合併黏液、血絲
- 糞便潛血檢查判定為陽性
- 不明原因體重或食慾下降
- 伴隨腹部悶痛或嚴重脹氣
- 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
- 過往未做過相關內科結構檢查

◾️如何從生活飲食習慣改善「腸躁症」不適
若是已做過胃鏡檢查、大腸鏡檢查、甚至是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排除不是「胃潰瘍、大腸瘜肉(或腫瘤)及發炎型腸道」所導致的不適症狀,此時臨床醫師才比較能確認患者的腸胃道可能是暫時的「功能性」問題,建議患者做以下生活飲食上的調整:

- 減少奶豆類製品等容易脹氣的食物
- 減少咖啡、茶、酒精等容易刺激腸胃的食物
- 減少精緻澱粉、加工食品的攝取(如糕點、飲料)
- 減少宵夜的攝取
- 益生菌的使用(2-3成人可能適用,然效果因人而異)
- 攝取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
- 定期運動
- 避免非必要的「消炎止痛藥」或「抗生素」的使用

「腸躁症」在現代社會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就上述說明後,若懷疑自己可能是腸躁症,建議耐心向「腸胃專科醫師」尋求診斷與治療。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科 #內科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無痛大腸鏡 #無痛胃鏡 #腹部超音波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團隊
#日本頂級腸胃內視鏡

25/09/2024

[ 大腸鏡檢查的品質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 您每年是否有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呢?
■ 您了解您所做大腸鏡檢查的品質嗎?

原則上,大腸鏡檢查可以從下列四個面向,大致了解自己的檢查品質究竟為何:

一、清腸準備的程度
檢查前,經由醫護人員的「清腸」衛教後,自己回家是否確實做好清腸動作,讓檢查時的腸道保持在乾淨、無殘便的狀態。事實上,「正規」的清腸是必須經過「低渣飲食」與「清流飲食」兩階段,檢查前也需要服用清腸藥幫助腸道排泄,並沒有所謂的「捷徑」。

二、儀器偵測的畫質
儀器的好壞,也是攸關「大腸(內視)鏡」檢查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優良的內視鏡,能讓醫師以清晰的影像即時觀察腸道,以便做精確的病情判讀;此外,亦能讓腸道內的瘜肉無所遁形,幫助醫師精準地切除早期瘜肉,避免日後癌化的可能。

三、腸道檢查的比率
這部分含兩項重要指標-「全腸道檢查完成率」與「迴盲瓣到達率」。簡言之,就是以內視鏡檢查大腸時,所完成腸道檢查的「比例多寡」;其實,腸道檢查完成比例的多寡,絕對考驗著醫師的技術實力,通常非不得已因素,都會建議進行「全腸道檢查」,亦即做到大腸與小腸的交界處才算完成。

四、醫師判讀的能力
即使達成全腸道檢查完成比率,並以清晰的影像仔細觀察腸道一番,若沒有醫師日積月累的「臨床經驗」與豐富的「學理知識」,在病情上的判讀就可能失準,之後的治療也無法對症下藥。

#醫憲診所 #胃腸肝膽科專門醫療院所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大腸鏡 #無痛大腸鏡 #日本頂級腸胃鏡
#台北醫學中心腸胃科主治醫師團隊

[ 板橋院區 2024年9月10日正式開診 ]醫憲醫療體系「板橋院區」於2024年9月10日(週二)正式開診,板橋院區在「莊士賢醫師」的帶領之下,並由「蔡宗憲醫師」、「戴豪彣醫師」的從旁協助,將竭盡全力提供社區優良的醫療專業品質,守護民眾「...
08/09/2024

[ 板橋院區 2024年9月10日正式開診 ]

醫憲醫療體系「板橋院區」於2024年9月10日(週二)正式開診,板橋院區在「莊士賢醫師」的帶領之下,並由「蔡宗憲醫師」、「戴豪彣醫師」的從旁協助,將竭盡全力提供社區優良的醫療專業品質,守護民眾「第一線」的健康。

🏨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55號1-2樓
☎️ (02)2257 - 0666
🚃 捷運新埔站步行3分鐘、江子翠站步行10分鐘

#醫憲診所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胃腸肝膽科 #內科 #三高慢箋
#日本頂級腸胃鏡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醫學中心等級腹部超音波 #醫學中心等級用藥
#台北醫學中心腸胃專科主治醫師團隊

08/08/2024

[ 我們的簡介影片 ]

🏨 比漾本院| 新北市永和區 比漾廣場對面
🏨 智光院區| 新北市永和區 智光市場路口
🏨 板橋院區| 新北市板橋區 新埔捷運站旁

01/08/2024

[ 認識胃鏡檢查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現代人生活忙碌、步調節奏快,衍生出的胃痛或消化不良等健康問題在所難免,有為數不少人在不適時,會自行購買「成藥」服用試圖緩解症狀,但這容易讓問題陳年累月,即使經由腸胃科醫師診斷與治療後,若症狀仍未明顯改善或症狀反反覆覆的情況下,腸胃科醫師多半會建議進一步做「胃鏡檢查」,以釐清病因。

◾️什麼是「胃鏡檢查」
標準的胃鏡檢查是利用直徑約0.9公分的「纖維內視鏡」,由「口腔」進入,再經過「食道/胃」,最後進入「十二指腸上半部」,以完成「上消化道」的完整檢查。胃鏡檢查能協助腸胃科醫師評估患者的消化器官之內部病況,例如常見的「潰瘍(傷口) / 發炎」,必要時還能做病理切片化驗,排除是否是「幽門桿菌」感染,更能協助觀察「胃癌 / 食道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生情形。

◾️「經口胃鏡」與「經鼻胃鏡」有何不同
正規的「成人」胃鏡為「經口胃鏡」,「經鼻胃鏡」其實是用在「幼童」身上,俗稱「小兒胃鏡」。部分坊間會以「經鼻胃鏡」較不具侵入性為訴求向成人病患推廣,不可諱言,「經鼻胃鏡」比起「經口胃鏡」的侵入性較低,但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並不小。

首先,因為「經鼻胃鏡」是由「鼻腔」進入,除了易造成患者「流鼻血」外,因為管徑「過小」,在偵測食道與胃壁的影像會不夠清晰而影響腸胃科醫師診斷外;更重要的是,「經鼻胃鏡」若檢查時發現較大的瘜肉或病灶,可能無法於檢查當下一併處置,在檢查過程中若不幸發現較大的瘜肉需切除或疑似病變需切片做病理化驗,最後還是需「再做」一次「經口」胃鏡處理 ( 這就是為什麼醫學中心的「正規」胃鏡是「經口」 )。

◾️「哪些人」應優先考慮做胃鏡檢查
- 長期「胃食道逆流」患者。
- 近期有「解黑便」患者。
- 有「吞嚥不適 / 困難」患者。
- 不明原因「貧血」患者。
-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患者。
- 具有「胃癌家族史」者。
- 長期「抽菸、喝酒、嚼食檳榔」者。
- 曾檢查出感染「幽門桿菌」之帶原者。
- 曾被診斷為「胃黏膜萎縮」患者。
- 曾被診斷為「腸上皮化生(胃癌前期病變)」患者。
- 曾被診斷為「巴瑞特食道(食道腺癌前期病變)」患者。
- 長期「胃痛與消化不良」,經投藥治療後仍無明顯改善或症狀反覆患者。

◾️ 「一般胃鏡」與「無痛胃鏡」之差別
胃鏡檢查最讓人心生卻步的,不外乎會引起患者強烈的「嘔吐反射」 ( 反應因人而異 ),尤其是「年紀較輕」或「體型較瘦的女性」等族群;除了因侵入性帶來的「不適感」外,太過「劇烈」的嘔吐反射,也可能妨礙醫師的檢查與診斷,最終影響檢查結果。

因此「無痛胃鏡( 另稱:舒眠減痛麻醉胃鏡 )」成為現今患者普遍接受的選項,它主要以針劑安眠藥物執行,在患者睡著的20-30分鐘內,便協助患者完成檢查,對於較敏感的患者,或無法忍受胃鏡檢查過程所帶來疼痛感的患者( 疼痛感因人而異 ),「無痛胃鏡」的問世無疑是一大福音。

◾️胃鏡檢查的「術後注意事項」
即便是執做「無痛胃鏡」檢查,檢查過後,喉嚨仍可能會有「2-3天」的腫脹感,建議這段期間避免過於辛辣刺激的飲食;如果有切除胃部瘜肉,則應溫和飲食「約1週」,以避免傷口發炎等情形。

「胃鏡( 胃內視鏡 )」已是現今普遍且發展成熟的醫療儀器,藉由「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上半部)」的胃鏡直接攝影,可以協助醫師診斷並排除消化器官的問題;然而,即使順利完成檢查,仍仰賴具經驗的醫師判讀患者病況;另外,隨著「無痛胃鏡」近年醫學進步的發展,能讓個性較神經質/敏感的人、或容易有嘔吐反射的人,都能更順利的接受檢查( 避免胃鏡「快進快出」的情形 ),以便更完整的檢視與判讀上消化道器官的內部狀況。

#醫憲診所 #台北胃腸肝膽專科院所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專科主治醫師團隊
#胃鏡 #大腸鏡 #無痛腸胃鏡 #腹部超音波

28/05/2024

[ 難治型幽門桿菌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幽門桿菌」的感染,是台灣人罹患胃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約10 - 20%的幽門桿菌感染者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發生,而約2 - 4%的幽門桿菌感染者則有「胃癌」的發生。

對於「一般」幽門桿菌感染的患者,「經驗性抗生素治療」是「預防胃癌」的最有效方式,但面對「難治型」幽門桿菌患者的治療,一直是腸胃科醫師在臨床上的挑戰。

◾️何謂「難治型幽門桿菌」
若經過「2次以上」標準天數( 7 - 14天 )之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再經「胃鏡檢查」、「糞便抗原檢測」或「碳13吹氣試驗」確認後,仍呈現幽門桿菌「陽性反應」者,顯示患者所感染的幽門桿菌已具有抗藥性,我們稱此為「難治型幽門桿菌」。( 註:各檢驗方式中,胃鏡檢查為其中三者中最為精準的。)

◾如何治療「難治型幽門桿菌」
若幽門桿菌感染患者,已經過標準的「開羅黴素三合一療法(clarithromycin triple therapy)」、「鉍鹽四合一療法(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或「左旋氧氟沙星療法(levofloxacin therapy) 」後仍無效,會建議患者轉介至特定醫院,進行「第三線(後線)抗生素殺菌治療」。

患者至特定醫院後,醫師首先會採集患者的菌種樣本,在特殊實驗室中進行「細菌培養」以及「抗生素受性測試」,再選擇適合患者殺菌用的抗生素做治療。滅菌治療為期4 - 8週,成功率可達8 - 9成以上;現今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可進行抗藥性基因檢測,能進一步提升殺菌的成功率。

◾建議積極治療感染「難治型幽門桿菌」之患者特性
(1)家族中,有「一等親」家人過去曾有「胃癌病史」者。
(2)年紀在「50歲以上」,且曾有「胃炎」或「胃潰瘍」病史者。
(3)胃黏膜已有「早期胃癌變異」者,例如「萎縮性胃炎」或「腸上皮化生」等現象。

難治型幽門桿菌感染患者,其「抗藥性」的產生,可能在患者年輕時就曾使用抗生素治療有關,或是身邊同住親友有幽門桿菌帶原而造成患者二度感染。「理想保險」的情況,若「同住親友」感染幽門桿菌,建議同住親友「共同」進行相關篩檢與治療,並在飲食上盡可能避免「共食」,以防止交替感染幽門桿菌的發生。 ( 按:目前醫學研究上對「同住共食」會傳染幽門桿菌有正反兩派說法,這邊以較謹慎的學派論點給予建議 )

#醫憲診所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胃腸肝膽專科醫療院所 #內科
#中和大腸鏡 #永和大腸鏡 #中和胃鏡 #永和胃鏡
#幽門桿菌 #胃潰瘍 #胃食道逆流 #胃癌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無痛腸胃鏡
#台北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團隊 #胃腸肝膽專科醫師群

03/01/2024

[ 胃疾也會引起胸悶不適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長此以往常有「胸悶、心悸、呼吸喘」的情況,直觀思考病因,除了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所致,其實也可能是「胃部、食道」疾病所引發,若遇到此種症況,即為「胃心症候群 (Roemheld Syndrome)」。

◾️什麼是「胃心症候群」
當「胃食道逆流」使食道黏膜受到刺激,或因「胃脹氣/胃發炎」造成橫隔膜、右心房的直接壓迫,以上兩種狀況導致患者「迷走神經反射」異常,讓患者出現不正常的心跳傳導現象,進而引發「胸悶、心悸、呼吸喘」等胸口不適,此類患者在做心臟健康檢查時(如「心臟超音波」、「24小時心電圖」等)通常無明顯異狀,此即為「胃心症候群」。( 註:( 「迷走神經反射」為自律神經反射的一種,平常協助人體控制血壓心跳與腸胃蠕動 )

◾區分胸悶發生的原因
(1) 心因性的胸悶
若是胸悶好發在「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時,便有可能是心臟本身或心血管問題所造成。

(2)胃疾性的胸悶( 胃心症候群 )
若是胸悶好發在「飲食過後」,尤其食物較具刺激性,便有可能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胃炎」所誘發的不正常心律傳導所致。

◾如何避免飲食過後的胸悶情形
(1) 減少易造成「胃食道逆流」或「賁門鬆弛發炎」的食物,例如:咖啡、茶、酒精、甜食、薄荷或過於酸性的水果(鳳梨、檸檬、柑橘類)。

(2) 減少易造成「消化不良/脹氣」的食物,例如:奶豆類製品、油炸、燒烤或糯米類食物。

(3) 避免宵夜,因為胃排空需約4-6小時,建議睡前2-4小時便不要做過多的進食。

(4) 避免飯後直接平躺或劇烈運動。

◾️胃鏡在此時扮演的角色
當患者已於「胸腔科/心臟科」就醫後,仍無法找出胸口不適的原因,建議讓胃腸肝膽科醫師進行「胃鏡」檢查,以協助排除是否為「上消化道(胃、食道、十二指腸)」的發炎或賁門結構的問題;若檢查確認是消化器官問題,在經由胃腸肝膽科醫師調節用藥並給予飲食生活上的衛教指導,對於「胃心症候群」的患者,一般都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醫憲診所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台北腸胃科
#胃腸肝膽專科 #心血管三高慢箋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腹部超音波
#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團隊

Address

永和區中山路一段259號1-2樓
Yonghe
23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醫憲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