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物誌

修物誌 永護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職業安全衛生物理治療師
104高年級活動老師

Line:0926193975
張立翰 物理治療師 修物誌個人工作室(預約制)

Line:0926193975

個人專長

中樞神經損傷者(中風、腦傷、脊隨損傷)動作訓練
疼痛舒緩
運動按摩
顱薦椎治療

我與膝關節的故事(三):過猶不及迷思與衝撞:當我把「專業標準」套用在一般人身上在成功透過肌力訓練,親身經歷膝蓋功能的改善之後,我相信這條路是正確的。從那時起,我開始積極推廣肌力訓練對於維護膝關節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從「理念倡導者」到「實際指...
29/10/2025

我與膝關節的故事(三):過猶不及

迷思與衝撞:當我把「專業標準」套用在一般人身上

在成功透過肌力訓練,親身經歷膝蓋功能的改善之後,我相信這條路是正確的。從那時起,我開始積極推廣肌力訓練對於維護膝關節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從「理念倡導者」到「實際指導者」,我在實踐中跌了一跤。這篇文章,不僅分享肌力訓練的案例,更坦誠地反思:當我們求好心切時,如何避免「過度訓練」和「要求過高」所帶來的反效果。

一、肌力訓練改善膝關節功能的實證案例

我的親身經驗之外,在推廣和健行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令人敬佩的案例,他們用生活實踐印證了訓練的力量。

1. 永不言退的「噴射機奶奶」
其中一位是世壯運中赫赫有名的「噴射機奶奶」。我遇到奶奶時她大約 86 歲,自述大約五、六十歲時膝蓋開始疼痛,醫師建議更換人工關節。但她決定不開刀,而是選擇與疼痛共舞。

她忍著痛楚,持續前往陽明山爬山鍛鍊。奇蹟發生在大約半年後,她的膝蓋疼痛竟不藥而癒。從此,她堅定地保持每天鍛鍊的習慣,學會與身體相處。最終,在 2025 年世壯運百米競賽中,她以 27 秒 10 的成績奪冠!這簡直是肌力與信念的最佳代言。

2. 重返山林的兩年蛻變

我也曾遇過另一位飽受膝蓋疼痛困擾的朋友,他經過兩年的循序漸進訓練,不僅能夠重返山林,甚至還能登上的松蘿湖,並在湖畔輕鬆跑步一圈,那年他70歲。

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只要方法得當、持之以恆,肌力訓練確實是逆轉膝蓋功能衰退的有效途徑。

二、實際指導中我所犯的錯誤與反思
儘管理念堅定,但在將專業知識傳授給一般大眾時,我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並從中深刻反思。

錯誤一:忘記我的個案是「一般人」
基本上,我會以上下樓梯的方式來訓練個案的膝蓋關節,訓練過程中嚴格要求他們:出力時下肢關節排列一定要安全,並且慢速執行。
雖然指導完畢,個案都表示明白。但幾乎沒有例外地,下次再見面時,他們不是動作變形,就是根本沒有做。

我的盲點:
我們受過肌肉骨骼訓練教育的人,對動作的熟悉度和學習速度當然比一般人好。我過去那種「教一次就會」的標準,並不適用於大眾。實際經驗是:一般人通常需要四到五次的當面指導,才能正確且穩定地執行一個動作。此外,我也低估了人性的惰性,訓練的推廣不能只靠技術,更需要簡化動作與持續的動力。

錯誤二:求好心切,導致「過猶不及」
因為熱心分享,有不少想了解膝蓋問題的人曾向我詢問訓練的執行細節。曾經有一位朋友在詢問四、五次後,決定請我協助進行一對一訓練。
然而,我因為太想看到效果,當日訓練量安排過多,強度也過高,導致他肌肉過度疲勞,服務結束後甚至不良於行。雖然隔天肌肉恢復後狀況好轉,但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

必須謹守個人化的疲勞臨界點,避免將自己的標準強加於他人,導致反效果。

三、到底要訓練多久才有效?
我覺得這一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
如上所述,有人訓練半年就能見效(如噴射機奶奶),也有人花了兩年時間來達成恢復膝蓋功能的效果。恢復所需的時間取決於個案的年齡、初始退化程度、生活習慣,以及訓練的頻率和正確性。

【重要提醒】

如果經醫師判定有明確的組織損傷(如嚴重的軟骨撕裂、骨折等),務必先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用訓練來改善關節症狀,以及適合的訓練方式。

四、退化是疾病嗎?
只要是人,都無法逆轉歲月的流失。年老時,皮膚會失去彈性、肌肉纖維會流失,關節軟骨的變化也不例外。
老化是自然現象,它會促使退化現象容易出現;而「退化」其實是一種病理變化過程,它並非疾病本身。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預防老化所引發的退化性病變。透過適當、漸進且持之以恆的鍛鍊,我們可以延緩身體機能的衰退,讓老年生活盡可能地保有品質與自由。
希望這些經驗與反思,能為大家在保養膝蓋的道路上帶來更實際、更平衡的啟發與幫助。

參考資料
The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Pain, Strength, and Function in Osteoarthrit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元氣網:退化和老化大不同!專家提醒:逆轉退化該這樣做
圖片生成:chatgpt

膝關節訓練戶外課程:
https://senior.104.com.tw/c/688977f18b5cd5f28df4af0c

方格子:
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
https://youtube.com/

Line:
https://line.me/ti/p/IGsrdvLWEI

https://line.me/ti/p/IGsrdvLWEI

旅行中遇到驚訝的事有人要猜猜這兩隻麒麟要價多少嗎?
28/10/2025

旅行中遇到驚訝的事

有人要猜猜這兩隻麒麟要價多少嗎?

影片真的開始有人會留言耶我就問難道日本殖民侵略時期不是日本統治時期(我影片說台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嗎?其實我已經很小心了有些人不喜歡聽到“日治時代”的台灣有些人不喜歡聽到“日據時代”所以我後來統稱日本時代的台灣,想說不管日治還日據都是日本時...
26/10/2025

影片真的開始有人會留言耶

我就問
難道日本殖民侵略時期不是日本統治時期(我影片說台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嗎?

其實我已經很小心了
有些人不喜歡聽到“日治時代”的台灣
有些人不喜歡聽到“日據時代”
所以我後來統稱日本時代的台灣,想說不管日治還日據都是日本時代
沒想到現在冒出一個”日本殖民侵略時期“

徒步鐵路禮拜旅行~大肚到龍井~44,大肚王國~台灣第一個跨部落聯盟傳說中的番王根據《巴達維雅城日記》的記載,荷蘭人曾從被俘的中國海盜口中得知,在鹿港與淡水之間存在著22個村落,其中18個村落被一位名叫 Quataong 的領袖統治,這個名字...
26/10/2025

徒步鐵路禮拜旅行~大肚到龍井~44,大肚王國~台灣第一個跨部落聯盟

傳說中的番王
根據《巴達維雅城日記》的記載,荷蘭人曾從被俘的中國海盜口中得知,在鹿港與淡水之間存在著22個村落,其中18個村落被一位名叫 Quataong 的領袖統治,這個名字在閩南語中,大概就是「番王」的意思。

「大肚番王」的角色與職責:
大肚番王的角色,更像是農耕祭儀中為眾人施予祈福的領袖。子民們會將第一次獲取的獵物獻給王及其後代,而王也必須對他的子民提供實質的庇護與保障。

王國的勢力範圍與衰亡:
大肚王國的統治區域,大致涵蓋大甲溪與大肚溪下游一帶,也就是現今大肚及其周遭範圍的土地。

荷蘭人統治台南後,為了武力鎮壓原住民社群,曾乘船北上,意圖征服基隆到台南之間的原住民部落。
在1645年2月,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返回台南後,大肚番社開始服從荷蘭人的治理。同年4月,部落首長參加了東印度公司舉辦的南部集會並簽訂和平約定。這段和平關係一直維持到1661年鄭成功取得台灣為止。

鄭成功領台後,入侵大肚番社領域,大肚王國奮力抵抗,甚至讓鄭軍吃下敗仗。然而,隨著清軍來犯、鄭軍為獲取更多資源而更積極侵犯王國領域,其勢力也漸漸衰退。進入清朝統治後,面對一波波漢人入墾的浪潮,大肚番社最終退走至宜蘭與埔里一帶。

參考資料
國立臺灣圖書館:大肚王國
人間福報:【台灣史話】傳說中的大肚王國
大肚鄉志:p77~p80,p568,p800~p807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大肚基督長老教會創設沿革史

方格子:
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
https://youtube.com/
膝關節訓練戶外課程:
https://senior.104.com.tw/c/688977f18b5cd5f28df4af0c
秀朗整復:
https://www.threads.com/?igshid=NTc4MTIwNjQ2YQ==
Line:
https://line.me/ti/p/IGsrdvLWEI
#徒步鐵路禮拜旅行 #大肚 #大肚王國 #磺溪書院 #長老教會 #地方史散步 #台灣信仰地景 #行腳台灣

我與膝關節的故事(二)~失落與失而復得*第一次為人治療膝蓋痛  剛從學校畢業,我在一間診所工作。那天,一位奶奶走進來,說她的膝蓋內側疼得厲害。經過評估,我推測問題可能出在內側副韌帶——也許是關節老化,也可能是長期過度勞動所致。  我幫她進行...
22/10/2025

我與膝關節的故事(二)~失落與失而復得

*第一次為人治療膝蓋痛

  剛從學校畢業,我在一間診所工作。那天,一位奶奶走進來,說她的膝蓋內側疼得厲害。經過評估,我推測問題可能出在內側副韌帶——也許是關節老化,也可能是長期過度勞動所致。
  我幫她進行了一次深層橫向按摩,治療結束後,奶奶活動膝蓋時竟然不痛了!就在我心裡竊喜之際,組長在旁邊淡淡地說:「他明天來會說又痛起來,你會失落的。」
  果然,隔天奶奶回診,第一句話就是:「還是痛。」那一刻,我的心情真的從雲端掉到谷底。
  後來我才明白,膝蓋痛若來自肌肉或韌帶,需要一定的治療頻率才有機會改善;但若是肌肉力量不足,無法支撐關節穩定,即使治療得再好,也往往只是暫時緩解。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潛在原因,都可能讓膝蓋內側疼痛久久不癒。

*關於「治療頻率」

  其實若是單純的組織損傷,只要針對正確的構造進行深層橫向按摩,理論上就能有療效。
但——治療頻率 若不足,一切都功虧一簣。
  一篇個案研究中,研究者針對一位 22 歲女性足球員的右膝內側疼痛進行治療:
1. 連續 3 週執行深層橫向按摩  
2. 每週治療 3 次  
3. 按摩時間從 2 分鐘逐步增加到 15 分鐘
  結果顯示,治療後她的疼痛明顯下降,膝蓋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也大幅改善。

*關於「肌力」

  上面的案例是一位年輕的女性運動員,與我初次治療的那位奶奶相比,肌肉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研究指出,股內側肌 以及 鵝掌肌 的收縮可提升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穩定性。然而在運動時,若肌肉反應時間過慢,無法有效預防運動傷害。

  對未經訓練的年長者而言,肌肉力量不足、反應時間更慢,膝蓋自然容易出狀況。

  但這並非絕望——肌肉的力量與反應時間,其實無論年輕或年長,都能透過訓練而改善。

  這讓我開始思考:深層橫向按摩的療效,會不會其實與個人的肌肉品質息息相關?

*實際經驗分享

  在我帶健行活動的兩年半裡,也見過不少類似的情況。  
有一次在雙溪蝙蝠山下山途中,一位學員因膝蓋疼痛無法繼續下坡。我臨時引導她進行離心收縮訓練,讓膝蓋肌群啟動。後來那位學員順利、安全地下山。
  這次經驗再次印證了——膝蓋的穩定度的重要性。離心收縮訓練的高負荷特性,對肌肉力量與肌肉品質都有顯著的改善效果。
其他影響因素
  當然,膝蓋痛的成因不只如此。有些人的膝痛來自腰椎神經壓迫、骨盆歪斜、足弓塌陷,或長期姿勢不良等問題。這時候,就必須針對根源去處理,也可能需要其他專業人員的協助。

*結語

  從第一次治療的失落,到後來一次次臨床與健行現場的體驗,膝蓋的「痛」,不只是要「治療」,更要「訓練」。讓肌肉與關節的關係重新和諧

膝關節訓練戶外課程:
https://senior.104.com.tw/c/688977f18b5cd5f28df4af0c
方格子:
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
https://youtube.com/
秀朗整復:
https://www.threads.com/?igshid=NTc4MTIwNjQ2YQ==
Line:
https://line.me/ti/p/IGsrdvLWEI
參考資料
The effects of eccentric versus concentric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mass in healthy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Motor Reaction Time, Sarcopenia and Functional Skills in Elderly Wome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ffects of Neuromuscular Training on the Reaction Time and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of the Peroneus Longus Muscle
Anatomy, Bony Pelvis and Lower Limb, Kne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今天在 YouTube 收到一則負評,老實說我反而有點開心 代表影片真的被更多人看到了~面對這種留言,其實最好的做法還是「不回應」。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再檢查內容有沒有哪裡講得不夠準確。我這支影片在講《馬關條約》為什麼會在春帆樓簽,我以前社大...
21/10/2025

今天在 YouTube 收到一則負評,
老實說我反而有點開心
代表影片真的被更多人看到了~

面對這種留言,其實最好的做法還是「不回應」。
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再檢查內容有沒有哪裡講得不夠準確。

我這支影片在講《馬關條約》為什麼會在春帆樓簽,
我以前社大歷史課聽到老師說:「因為伊藤博文愛吃河豚肉!」
覺得超有趣就記下來,後來製作影片。

當然啦~從歷史文獻來看,
「為什麼選春帆樓」是個未定論,
有「炫武論」、也有「河豚論」。
影片只講河豚論確實不夠全面
不過伊藤博文真的超愛吃河豚,這點倒是沒什麼人否認

有時被質疑、有時被肯定,
寫歷史事件很孤單,畢竟美食美景比較吸引人

18/10/2025

徒步鐵路禮拜旅行~大甲經日南到苑裡
大甲聖人?身綁石頭投水的日本老師

大甲的聖人——志賀哲太郎

  在日治時期,有一位被大甲人尊稱為「大甲聖人」的教師——志賀哲太郎。他任教於大甲公學校(原設於文昌祠),一生奉獻二十六載,不僅教書育人,更深入學生家庭,鼓勵家長讓子女接受教育。對貧苦學生,他慷慨資助學費與文具,為他們開啟知識之門。
  志賀尊重臺灣學生的文化背景,並對民族意識懷抱同情與理解。在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壓抑中文與本土文化的氛圍下,他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1924 年,一名學生因參與文化協會活動被校方退學。志賀向校長懇求寬宥,卻遭拒絕,甚至被威脅降職或免職。面對壓力與不公,他選擇以生命抗議。12 月 29 日清晨,志賀哲太郎在大甲溪畔脫下木屐,綁上石頭,縱身投水自盡。
  他離世後,葬禮盛大空前,送葬隊伍綿延一公里,無數大甲居民前來送行。這位異鄉教師,以生命詮釋了「教育者的尊嚴與良知」,也永遠留在大甲人的記憶裡。

#大甲 #聖人 #鐵砧山
參考資料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甲教會簡史
大甲鎮志上:p318~p449
大甲鎮志下:p1371~p1372
維基百科:志賀哲太郎
大甲文昌祠:志賀哲太郎記念館
AI圖片由Gemini建立

方格子:
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
https://youtube.com/
膝關節訓練戶外課程:
https://senior.104.com.tw/c/688977f18b5cd5f28df4af0c
秀朗整復:
https://www.threads.com/?igshid=NTc4MTIwNjQ2YQ==
Line:
https://line.me/ti/p/IGsrdvLWEI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我跟膝關節的故事(一)從「舊傷不斷」到真正痊癒:一場漫長的自我復健之路沒有跌倒卻受傷了?       要說我的膝關節受傷是「脫臼」,其實我自己也不太確定。因為那次並沒有跌倒或外傷,一切來得莫名其妙。       國中時,班導師要求我們每天要...
15/10/2025

我跟膝關節的故事(一)

從「舊傷不斷」到真正痊癒:一場漫長的自我復健之路
沒有跌倒卻受傷了?

要說我的膝關節受傷是「脫臼」,其實我自己也不太確定。因為那次並沒有跌倒或外傷,一切來得莫名其妙。

國中時,班導師要求我們每天要跑操場十圈才能回家。那時覺得辛苦又不合理,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反而感謝老師的堅持。那個年代正是任天堂、SEGA 盛行的時期,若沒有被逼著運動,沈迷電玩的我恐怕早已整天窩在電腦前。

某天跑步時,我左腳往前跨出的一瞬間,突然感覺小腿與大腿「分開」般的劇痛,整個人當場倒地。那股疼痛持續了好幾年,一直到當兵前都未痊癒。

一般所謂的「膝關節脫臼」,多半指膝蓋骨與大腿骨之間的錯位。但我清楚地感覺到,問題出在「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卻真實地發生在我身上。

求醫兩年,效果有限

受傷後,母親四處帶我求醫。中醫、西醫都看了,推拿、拔罐、吃藥全試過。中醫師懷疑是十字韌帶受損,西醫檢查卻說沒問題。無論哪種治療,疼痛始終沒有緩解。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推拿師幫我拔完罐後,我竟完全無法走路。推拿師嚇壞了,我也感到無助。這樣反覆看診的日子長達兩年,那段時間幾乎都不良於行。

直到某天,一位民俗療法師給我貼了一種「狗皮藥膏」,出乎意料地緩解了膝蓋疼痛。那晚貼上後隔天腫脹減輕,止痛效果也維持了很久。從那時起,我又能跑步、打球,以為自己完全康復。

舊傷的陰影:一次又一次的復發

事實上,我在打籃球時從沒扭過腳踝,但左膝卻不斷受傷。這就是一般人說的「舊傷」——一種表面痊癒、實則未復原的狀態。
高中時期,我仍熱愛打球。常常第三節下課就吃完便當,中午下課後立刻衝去球場,某天在投籃落地瞬間,左膝又「嘎」地一聲扭傷。護理師幫我用彈性繃帶固定,但除了止痛與休息,似乎也沒有更有效的方法。
那位曾幫我用狗皮藥膏治療的推拿師已經不做了,其他醫師也沒有提供更好的方案。於是我乾脆戴著護膝活動,不再就醫。幾個月後雖然又能正常走路,但每當膝蓋承受外力,就會再度扭傷。
這樣的惡性循環持續到大學。我曾問老師該如何改善,老師只說:「要訓練肌肉。」但當時的我不懂怎麼做,也缺乏持續力,膝蓋的問題始終沒有真正解決。

意外的轉機:當兵成了最好的復健期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真正讓膝蓋康復的契機,竟然出現在當兵期間。
新訓時,我們每天都有高強度體能訓練。之後下部隊被分發到海岸山脈半山腰,擔任打雜兵。每天的工作幾乎都是勞動:上下坡、掃體育館、清游泳池、割草、搬草……雖然辛苦,卻讓下肢肌群獲得充分鍛鍊。
而且那時部隊已開始重視安全,不再過度操練,訓練與休息能夠取得平衡。這樣持續近一年,膝蓋的穩定性明顯改善。
退伍後,我重新開始爬山、運動,完全忘了自己曾有膝蓋疼痛問題。直到有天同學問我:「你的膝蓋好了嗎?」我才恍然驚覺——我早已痊癒。那時的我,甚至能從七星山主峰一路跑下苗圃登山口。
從那之後,我的膝蓋再也沒有出過問題。

真正的護膝,可能是肌力

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膝蓋的穩定性並非來自護膝或藥物,而是來自肌肉的力量與活動的持續性。
適度運動、規律訓練,反而比靜養更能修復舊傷。� 真正的痊癒,不在於找到「神奇療法」,而在於讓身體重新學會動起來。
修物誌
方格子: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https://youtube.com/

某寺師父跟義工說你身體不好時寺廟就不留你了看柴柴那天真無邪又邪惡的眼神
05/10/2025

某寺師父跟義工說

你身體不好時寺廟就不留你了

看柴柴那天真無邪又邪惡的眼神

20/06/2025

徒步鐵路禮拜旅行~苑裡到通宵~36,苗栗有四大古城~不愧為苗栗國

我們今天來到苑裡,嘗試從海邊經過通霄荷花田抵達通霄車站,根據《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昭和10年版》,苑裡是大甲藺的產地,製蓆業興盛,1934年時,草帽、木屐與腰帶等產品遠銷各地,產值約40萬日圓,據資料比對,1937年的台灣,月薪40日圓以上視為中上階級。

苑裡房裡古城

苗栗的苑裡,在清代文獻中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的主要地區,稱為“喔灣麗”,日本時代安倍名義著作《台灣地名研究》,翻譯原本族語地名為”里灣里“,之後才逐漸演變為苑裡,雍正末年漢人來到苗栗房裡里時向原住民購買房裡溪以北的土地耕作,咸豐三年泉州人在房裡庄的北邊建街,全盛時期每年產鹽兩千石,並在主要街道(苑裡舊街)鋪上石板,房子搭起雨棚,成為不見天街,因為漳泉械鬥的關係,咸豐五年當地士紳陳植東與蔡錫疇等捐款築城,城外環植刺竹,並在竹外挖掘城溝,溝底放置釘桶,可惜光緒二年房裡街慘遭火災漸漸廢棄,日本時代又限制台灣商船對外貿易活動,商業小鎮漸漸沒落。

參考資料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
苑裡鎮志上,p32~p38
苑裡志,p47,p48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昭和10年版,p111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國家文化記憶庫:苑裡的兩個漁港-──苑港、苑裡、苗栗縣苑裡鎮出水社區
Fandom:苑裡公有市場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陳芳本:苑裡教會廿六年回憶錄

修物誌

方格子: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https://youtube.com/

#苑裡 #房裡 #通霄 #荷花 #火車

Address

成功路91號2樓之 1
Xinbei

Telephone

+886926193975

Website

https://www.youtube.com/@zhanglihan31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修物誌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修物誌: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