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您心靈停靠的好夥伴

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請家長多加利用
23/05/2025

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請家長多加利用

30/08/2024

大家一起來開心當朋友吧~~
#幼兒社交情緒
#早療
#團體治療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黃家緯臨床心理師
#麻筱涵臨床心理師
#林姿瑩臨床心理師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您心靈停靠的好夥伴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早療機構宣導
10/06/2024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早療機構宣導

治療所於每月的第四週週五晚上18:30~20:00,於新北市林口區的蔡淑君議員服務處提供民眾免費的心理諮詢,供有需要的民眾參考喔 #新北市蔡淑君議員 #免費民眾心理諮詢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黃家緯心理師
21/02/2024

治療所於每月的第四週週五晚上18:30~20:00,於新北市林口區的蔡淑君議員服務處提供民眾免費的心理諮詢,供有需要的民眾參考喔
#新北市蔡淑君議員
#免費民眾心理諮詢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黃家緯心理師

05/01/2024

【一張圖●懂失眠】 石世明臨床心理師
Harvey(2002)所提出的失眠認知模式(A Cognitive model of insomnia),到目前約被780篇研究所引用。Harvey指出,睡不好的人會更希望獲得睡眠,以至於大部分的心思都環繞在「睡」這件事。
到了晚上,無論是「真希望趕快睡著」或「再睡不好就糟糕了!」這些念頭往往會導致過度的負向認知活動(圖左的一開始),也就是越想越擔心,頭腦的擾動活化了自主神經,帶出身體擾動(血管收縮、肌肉緊繃…),煩躁苦惱的情緒開始出現。
這時候注意力會選擇性地導向,並監控「能睡著/睡不著」的訊息,像是留意到時鐘,發現只剩下五個小時就要起床了,怎麼辦才好? 這麼一來就陷入: 監控>>清醒>>擔憂的循環。
接著,睡得好/睡不好的整體覺知也被扭曲了,有睡眠困擾的人往往高估自己入睡時間,低估了睡眠總時間,也因為這樣,往往會採取一些看似「安全的行為」,希望可彌補睡眠不足,像是:躺在床上久一點,看能否多睡點。但這樣的行為往往「事與願違」(事實是,躺越久,擔心越多,睡眠效率越差)。
想睡卻睡不著的掙扎和受苦加深自己的信念:「好睡這件事對我真是太困難了!」這樣的信念為明晚的擔憂,提供了燃燒的材料,在身體入睡前,繼續進行這個干擾入睡的循環。最後結果是:的確睡不好。
很重要的是,Harvey指出失眠者白天的歷程往往被忽略,將「失眠缺損」的信念和心情帶到白天,開啟另一個同樣的擔憂循環(圖右半部): 睡不好,所以身體感到疲憊,沒有精神,擔心白天/工作表現不佳,沒有辦法應付今天的挑戰,這些都是睡不好引起的…睡不好的人在工作尚未真正開始,身體就緊繃,心理壓力出現,能量開始消耗,注意力都聚焦在自己做不好的情況…,透過不具適應的安全行為,加深睡眠影響能力的信念…結果是:白天真的表現不好,都是睡不好害的。
出處: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pii/S0005796701000614

花園裡的心理師 Ann's飲食自由筆記
你的專屬健心教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
家齊心理師|說故事
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山宅心手
We ART the world 藝療心視界
睡眠管理職人-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李偉康 臨床心理師
劉又綺心理師的沙遊世界
蒙小波的臨床心理師手札
林倚帆臨床心理師
步步心理治療所
轉轉心理治療所
沈淑貞 臨床心理師
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
劉彥君 臨床心理師——心空間的關心事
知心連冀診所
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
羅紀萱臨床心理師
台灣催眠研究學會
心Hao相伴~張鈞皓臨床心理師
穗訸心理治療所
欣明心理成長中心-心理治療所
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
心理師也無法倖免的厭世日常
盧問耘臨床心理師|恆溫日記
五守心理治療所.五守工坊
心理食嚥室
韓心理師的民歌天地
自己、關係與界限-許瑞紋臨床心理師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愛的能量不滅定律·臨床心理師琳雅
濯心笭語
琳娜Linna-元玲心理師
鐘紹華臨床心理師
Psychology Listening 聽聽心理說的話
人生百味卡
心理師媽媽與女兒的日常對畫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您心靈停靠的好夥伴

15/12/2023

良好的睡眠品質,從睡眠儀式開始做起!!

|睡前儀式~你睡覺前,會換睡衣嗎?|
也許你會問,需要「很正式」的睡衣嗎?倒也不一定,重點可以放在「換上睡覺的衣服」的動作!
睡前換穿睡覺衣物的動作,可以提供一個睡覺的暗示,
我們可以說這是睡前儀式儀式的一種,可以說是頭腦意識上的睡前準備,也可以說是給「潛意識」的一種暗示。這種暗示,就像有些賣場,在營業時間快到了的時候,都會播放某個特定的音樂或廣播。我們不會刻意去聽那是什麼音樂或歌曲,也不會真的去記得廣播在說什麼,但是若你還在購物,這些聲音傳進腦海,你就知道「下好離手」的手腳要加緊一點,也知道在音樂或廣播之後要加緊離開賣場。這就是暗示~暗示,或說是提醒需要你做出適合的反應了。
有人習慣在睡前滑一下手機,也許這已經是成為一個睡前儀式行為了!若真的睡前就是要滑那麼一下,那就避免滑太吸引你注意的資訊,也許是看一些喜歡的、存檔的影片、聽重複的音樂,或是關心一下明天的天氣、瀏覽一下食物營養學、生活金句等比較不會引起明顯情緒反應的網路資訊。帶著一種「回顧」的概念,做起來比較不會有負擔!
為什麼我會提到「回顧」呢?
我一直蠻喜歡演化學方面的知識,也從演化學中了解到到所謂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觀念,其實是遠古祖先的重要生存法則。日出了,環境一片光明,趕緊出山洞去採集獵捕,不然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找到需要的食物;日落了,光線漸漸昏暗,給趕緊趁天色完全暗下來之前回到山洞安身立命,不然就會被伺機而動的夜行動物攻擊或成為牠們晚餐。而回到山洞之後呢,想像祖先們就是把一天採集獵捕的所獲好好「回顧一下」,然後好好整理,確定是否夠過日子,無論夠或不夠,天黑了,也不能怎樣,最好的作法就是讓自己安定下來準備睡覺~明早還要出洞為活下來打拼呢!
回到山洞,回顧、整理、確定,甚至為一日所獲開心又安心的畫上壁畫做紀錄(這個心情是我想的),我認為這是在遠古祖先在忙了一天之後回到山洞裡休息的照顧自己的儀式行為~告訴自己,一天結束了,無論收穫,好好休息,期待明天。
回到現代,進入房間,換上適合睡覺的衣服,我們可以讓這個過程是在告訴自己,一天的辛勞結束了,無論收穫,期待好眠,期待明天。
儀式,給人有一種「我很重視」的感覺。
重視日入而息,重視睡眠,重視在睡眠中的身體能享受的修復,或許,或許就從為自己換上,那一件舒服的睡前衣物做起。
#呂倩文臨床心理師
#失眠
#睡眠困擾
#壓力調適
#正念減壓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Line官帳qr code
15/12/2023

Line官帳qr code

08/12/2023

在早療的路上,為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跟家長共同努力
#早療
#弱療
#發展遲緩
#療育補助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您心靈停靠的好夥伴

06/12/2023

心理師教你專注與減壓,讓我們活在當下,接受、擁抱當下的自己

「不執著」正念覺察練習

這個練習大約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

安靜地坐著,集中你的注意力,調整到一個舒服的姿勢,舒服的坐著。稍微挺直上半身,但不要經身體肌肉僵硬。

輕輕閉上眼睛。

在準備進入正念的安頓狀態時,你的感官可能會是比平常打開,會變得更靈敏一些。感覺一下你的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一個一個慢慢來。讓自己和這些感官經驗在一起一會兒。

然後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花一些時間注意呼吸,你可以覺察到在呼吸的時候,鼻尖、鼻孔、的感覺,胸腔和腹部的起伏。

如果你發現注意力開始分心、走神,從呼吸上飄走了,沒有關係,發現自己走神的時候跟自己說一聲,「喔,飄走了」,不用有任何想法,只要把注意力再重新集中在呼吸上,就好了。你可以安靜的呼吸一到兩分鐘,練習一下,覺察。(停頓一兩分鐘)

接下來,請你可以用「心眼」來觀察一下身體部位。你可以隨意的把注意放在任何部位。注意這個部位一下,有感覺了,就跟自己說「嗯,我知道了」。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再選擇一兩個身體部位練習。(停頓一兩分鐘)

當你做好了,接著,再「用心」觀察一下,現在大腦裡面出現的念頭,或情緒,什麼都可以。注意它一下,跟自己說,「嗯,我知道了」。不用有任何想法或分析,為什麼自己會有這個念頭或情緒。停頓一兩分鐘)

很好,就是這樣。

接下來,你可以在腦海裡先想著「樹葉漂浮在溪流上」的畫面。你用心眼,看著樹葉在眼前漂流過去。

進一步的,你可以把出現在大腦裡面的每一個想法或情緒,放在葉子上,然後看著想法葉片或情緒葉片,在水面上,在你眼前,漂走了。

如果發現自己被一個念頭或情緒纏住,那就可以稍微刻意的想像,從樹上摘下一片葉子,然後把念頭或情緒放在葉子上,輕輕放在河面上,看著葉子,隨著河水向前漂流,離開了。

每當放下葉片的時候,不執著停在上面,只要觀察它們在河流上的來來去去。(停頓一兩分鐘)

好的,現在,再把注意力帶到呼吸上。做一個深呼吸,慢慢張開眼睛。

你完成了一次美好的靜心冥想。

很好,就是這樣。

#呂倩文心理師
#正念
#專注力
#壓力調適
#情緒困擾
#睡眠困擾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03/12/2023

關於失眠,你可以這樣做!!

|疼惜你的睡眠品質之一|

不知道一直沒睡好的果蠅會不會憂鬱?

為什麼我會這樣問?是因為閱讀到這樣的資料:
一位傑出的神經科學家與遺傳學家,專門研究果蠅。
有一天,有個人問他:「果蠅也會睡覺嗎?」
他回答,「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
但他後來認真思考這的問題。他想說也許可以從了解果蠅會不會睡覺的過程中,學到一些不為人知的知識。

所以他就去進行研究了。

最後研究得到的結果是:果蠅的確和人一樣會睡覺;更重要的發現是,果蠅在睡覺和清醒的這兩個狀態下的基因表現,和人類在睡覺和清醒的狀態下的基因表現是一樣的。

雖然資料裡沒有特別說明是哪樣的基因表現(當然,若是說明了我可能也不懂),但是我對於這個知識覺得很有趣,原來睡覺這件事,我和果蠅不分你我~

睡覺是這麼來自生命本能的事!

所以,你最近睡得好嗎?

🍀睡眠品質小指標🍀
(資料來源:史丹佛大學90分鐘黃金睡眠法)

可以用以下五個睡眠品質的「白天主觀指標」,評估一下你的睡眠生命本能的品質如何喔~

1. 醒了但是從床上爬不起來?
2. 醒來後仍然覺得疲倦?
3. 在白天有容易恍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4. 情緒容易焦躁?
5. 在白天或傍晚出現很想睡覺的情形?

若是有一項到兩項指標上,持續有「是」的情形,就要注意一下自己近期生活中的壓力感受度、作息穩定度與情緒穩定的情形。無論您的狀況是如何,給您一個小提醒,睡前半小時,都可以刻意讓大腦、身體與心情進入放鬆的狀態,這樣對於睡眠品質是有幫助的~我們都需要好好入眠,與自己的生命本能在一起!

天天好眠、好醒、好心情

|果蠅如果睡不好會不會憂鬱之二|

在我上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若能在睡前刻意讓自己的大腦、身體與心情是放鬆的,會有助於入眠。在這裡分享我常常用來幫助有睡眠困擾的人的一小段身心引導。這樣設計的原理,主要是運用「注意力的調整」,以期達到這樣的效用:
1. 透過啟動「想像力」,讓「注意力」從對日常事物的思緒調整到與自己的身體連結
2. 「有意識」的帶著身體進入休息的狀態。透過一種放鬆的意象,進而「放鬆忙碌一天疲勞的意識」。

以下就是我設計的引導。您可以先閱讀,或是默念,稍微記一下過程步驟,然後試做。

1. 身體調整。
讓自己坐著或是躺著,慢慢的緩和下來,覺得調整好了,停下來,做個深呼吸。提醒自己不用急也不用趕,維持慢動作,體驗當下,然後保持自然呼吸

2. 先從「聚焦於身體」開始。
利用眨眼睛這個簡單的動作。一共做3次眨眼睛。

第一次打開眼睛,不用刻意看什麼地方,或聚焦在某個東西上。再把眼睛閉上。
第二次.把眼睛張開,看一下眼前。閉上眼睛。
第三次眨眼睛。眼睛張開,視線停在剛剛好的地方。閉上

完成了3次的眨眼睛。很好。我們把注意力帶到眼睛上了。

3. 進入「身體注意力的想像」。
眼睛持續閉著。
請你發揮想像力,把剛剛眨眼睛想像成是蝴蝶翅膀的開合。開~合、開~~合、開~~~合。想像一隻蝴蝶翅膀開合在飛著。蝴蝶飛到花叢。停在一朵花上,翅膀再開~合幾下,安靜的停在花朵上。牠停在花朵上面,翅膀合起來安靜著,一切這麼的安穩。

你的眼睛現在閉著。感覺一下現在眼睛閉著。注意一下眼皮有沒有在用力。還有眉心、眉毛,放鬆,額頭。眼睛周圍現在都休息。彷彿蝴蝶翅膀合起來在休息。

蝴蝶休息的時候,一切都停下來,

4. 保持呼吸,維持自然的專注
我不知道,現在閉著眼睛的你,是否還在想到什麼,
若還有什麼在想的,沒關係,知道自己在想,就好。不用刻意排斥,就閉著眼睛,休息。把注意力放到呼吸,吸氣,吐氣。吸氣的時候感覺到氣體進入身體,吐氣的時候把氣體從身體出去。再做一次,吸氣,吐氣。

你完成了身體注意力的想像練習。

5. 專注於感官
再來,這段想像練習即將告一段落,我們利用「注意力放到感官」來收尾。
聽覺上
你可以聆聽一下你周圍環境裡的聲音
你也可以聆聽一下你心裡面想要聽到的任何任何的舒服的聲音。
身體上
你可以注意到身體的姿勢
你也會注意到呼吸的速度

把注意力放到這些感覺,可以幫助你更放鬆。

6. 完成練習
很好。跟自己說,透過想像力與注意力,已經大腦、身體與心情都,放鬆了。

祝福這段想像引導能陪您好眠。

#呂倩文心理師
#壓力調適
#睡眠困擾
#失眠
#情緒困擾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Address

新北市林口區文化北路一段288號
Xinbei
244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21:00
Tuesday 09:00 - 21:00
Wednesday 09:00 - 21:00
Thursday 09:00 - 21:00
Friday 09:00 - 21:00
Saturday 09:00 - 21:00
Sunday 09:00 - 21:00

Telephone

+88622606936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緩緩心林心理治療所: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