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健康生活藥局

甜心健康生活藥局 有一種藥局,讓自己變成在地的好鄰居
有一種藥局,關懷他人,更甚於關心

13/09/2025

🍼【藥師麻麻育兒研究室】寶寶補鈣純攻略

從新生兒開始,鈣質是寶寶骨骼與牙齒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素,但到底該不該補?怎麼補?什麼時候補?我們來一一破解!

🔍 為什麼寶寶需要補鈣?

鈣是建構骨骼與牙齒的主要元素,也參與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及心跳維持。
在0~3歲的黃金成長期,攝取不足可能影響未來的骨密度儲備。

⚠️ 寶寶缺鈣可能的表現:

睡覺時易驚、愛哭鬧、淺眠

出牙慢、牙齒品質差

骨骼軟弱、O型腿

出現枕禿或搖頭

生長曲線偏緩

(註:如有疑慮請就醫,勿自行診斷)

🕑 什麼時候需要特別注意補鈣?
階段 原因
新生兒~6個月---完全母乳寶寶鈣攝取有限,媽媽鈣質不足也會影響
6個月以上--------副食品階段,若攝取乳品/豆類不足
快速成長期-------1歲~2歲身高體重快速增長階段
維生素D不足時----沒有曬太陽、補充不足會影響鈣吸收

✅ 補鈣有哪些方式?
1. 從食物開始補:

魚類:吻仔魚、鯖魚、小魚乾(可連骨吃)

豆類:豆腐、黑芝麻、黃豆粉

蔬菜:深綠色蔬菜如莧菜、地瓜葉

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適合1歲以上)

2. 選擇適合的鈣補充品(醫師建議下)

小兒專用鈣粉/滴劑

搭配維生素D幫助吸收(每日建議400~600IU)

❌ 常見補鈣誤區:
誤區 真相
只有喝母奶就不用補鈣? 媽媽若鈣攝取不足,奶中鈣也不夠
牛奶喝越多越好? 牛奶攝取要適量,過量反而影響鐵吸收
吃越多鈣效果越好? 吸收有限,多吃不代表多吸收
不曬太陽也沒關係? 維生素D不足會影響鈣吸收效率

🔅溫馨提醒

每日鈣建議攝取量(0~1歲)約300mg

優先選擇天然食物來源,如無法達標再考慮補充品

注意觀察寶寶睡眠、骨骼發展、長牙狀況

22/08/2025

【藥師麻麻育兒研究室】
新生兒期(0~3個月)
寶寶怎麼一直哭?
怎麼分辨肚子餓 vs 睏了?

👶 新生兒為什麼一直哭?

哭,是新生兒唯一的溝通方式,有幾種常見原因:

哭的可能原因 提示線索
肚子餓 ---------- ------含手、啜嘴、轉頭找乳頭
睏了 ----------------- 眼神渙散、打呵欠、揉眼睛、煩躁
尿布濕了 -----------------下體不舒服,可能搭配掙扎或臉紅
想抱抱 -----------------哭聲漸漸變成哀怨、只要抱起來就安靜
肚子脹氣不舒服 ------哭聲急促,彎腳、踢腿、不易安撫
太冷/太熱 ------------背部摸起來冷、頭髮濕答答出汗
生病 -----------------哭聲虛弱、持續哭不停、搭配發燒等症狀

🍽 肚子餓 vs 🛏 睏了 怎麼分?
行為 肚子餓 睏了
含手 *頻繁、急切地找嘴巴 *只是無意識含著安撫自己
尋乳反射 *轉頭找乳頭、有吸吮動 *沒有積極尋找乳源
動作狀態 *活動力強、躁動不安 * 慢慢變得安靜,眼神模糊
哭聲 *節奏感強、持續增加 *一開始安靜,漸漸轉成煩躁哭
抱起後 *含乳會安靜吃奶 *可能吸幾口就睡著

✅ 新手爸媽的貼心小提醒

❗不要硬等寶寶哭了才餵奶,可以觀察「飢餓早期信號」(如尋乳、含手)再餵。

🕒 建立作息感:雖然新生兒沒有明確的日夜規律,但可以從固定「餵奶-清潔-安撫-睡覺」的順序培養節奏。

💗 寶寶有時候只是想要被抱抱、聽見熟悉心跳聲,不是每次哭都一定是要吃東西。

22/08/2025

🍼 藥師麻麻育兒研究室
紙尿褲怎麼選?新手爸媽不踩雷指南!
✅ 紙尿褲挑選重點

尺寸對應體重

新生兒:≤5kg

S號:約4–8kg

M號:約6–11kg

L號:約9–14kg

✔️ 每個品牌尺寸略有差異,依寶寶實際體型調整

材質與柔軟度

親膚柔軟、無香精較不易刺激

表層是否透氣、吸收層是否乾爽

吸收力與防漏設計

看是否有雙層防漏側邊、防回滲表層、快速吸收通道

是否有尿濕顯示

尿濕線變色,方便爸媽及時更換

🚫 常見選購誤區

❌ 只看價格不看膚觸
有些便宜款容易引起紅屁屁。

❌ 買太多同一尺碼
寶寶成長快,可能很快就不合身。

❌ 錯把漏尿當產品問題
其實可能是尺寸或穿法不對。

👶 如何判斷紙尿褲是否合身?
判斷指標 表現
1.腰圍是否留下壓痕 ❌ 太緊
2.大腿根部是否勒痕 ❌ 大腿不舒服、可能太小
3.有無側漏或背漏 ❌ 容易尿濕衣物,可能太大或穿法不當
4.換下來的尿布吸收量 ✔️ 尿布八分滿剛好,過滿可能吸收力不足或太小
5.寶寶活動是否受限 ❌ 若寶寶踢腿不順、翻身卡卡,可能尺碼不合

🧠【藥師麻麻育兒研究室】DHA對寶寶成長真的很重要!那如果缺乏了,會有什麼表現?又該怎麼補充呢?❓什麼是DHA?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Omega-3脂肪酸的一種,是大腦、視網膜與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營養素,尤其在寶寶出生到兩歲這段期間,是...
21/08/2025

🧠【藥師麻麻育兒研究室】
DHA對寶寶成長真的很重要!那如果缺乏了,會有什麼表現?又該怎麼補充呢?
❓什麼是DHA?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Omega-3脂肪酸的一種,是大腦、視網膜與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營養素,
尤其在寶寶出生到兩歲這段期間,是腦部飛速成長的黃金期。

🚩缺乏DHA的可能表現?

專注力不佳
 → 隨年齡增長,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

視覺發展較慢
 → 表現為看東西容易發呆、對移動物體反應慢

情緒較敏感或易躁動
 → DHA參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

免疫力略低
 → DHA也支持免疫功能與抗發炎

(小提醒:這些狀況不一定都與DHA缺乏直接相關,若有疑慮應由醫師評估)

🍼DHA該怎麼補充?藥師選擇小技巧:
✅ 1. 看來源:

魚油DHA:來自深海魚,吸收佳,口味重

藻油DHA:來自微藻,植物性,純淨無重金屬,更適合嬰幼兒

✅ 2. 看劑型:

滴劑/液體 → 適合嬰兒(混入副食品、奶中)

軟膠囊 → 適合大寶吞食(需咀嚼或吞嚥能力)

✅ 3. 注意添加物與來源安全:

是否無糖、無香料、防腐劑?

是否通過重金屬、氧化指數、安全性檢驗?

年齡 建議攝取量
0-6 個月 透過母奶或配方奶攝取即可
6-24 個月 每日約 100 mg DHA
2 歲以上 每日 100~200 mg DHA,視情況調整

📌小提醒:

母奶中的DHA含量取決於媽媽飲食

媽媽若補充DHA,寶寶也能從母乳間接受益喔!

20/08/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乳頭破皮了,還要繼續餵奶嗎?

答案是:
✅ 可以繼續餵,但要小心處理!

乳頭破皮不代表你做錯什麼,這是許多新手媽媽在親餵初期的共同經驗~
但若沒處理好,真的會讓人痛到懷疑人生!

那麼痛,還能餵嗎?

✅ 可以!而且繼續餵奶/擠奶才能預防脹奶、石頭奶
❗但要:

改善姿勢(含乳要夠深,寶寶嘴巴大大張)

換側餵,先從不痛那側開始吸

餵完可用乳汁護乳,或使用羊脂膏、乳頭修護霜

✅ 加快修復的護理小技巧:

餵奶後用母乳輕拍乳頭,自然風乾(抗菌+修復)

塗抹醫療級羊脂膏/乳頭修護霜,不需清洗即可餵

避免頻繁濕敷/擦酒精棉片,會更乾裂

換穿乾爽透氣的哺乳內衣,避免悶濕黏黏環境

🚨 什麼情況要看醫生?

有破皮合併流膿、紅腫、明顯裂傷

寶寶嘴裡出現白斑(疑似鵝口瘡)

疼痛持續超過 1 週未改善

20/08/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擠出來的母奶可以跟配方奶混在一起喝嗎?

簡答是:不建議直接混合母奶與奶粉
原因涉及營養濃度、安全與操作方式。

❌ 為什麼不建議把奶粉加到母奶裡沖泡?

這樣做會破壞奶粉的正確沖泡比例:

1.營養濃度不準 : : 母奶本身就含水+營養,加奶粉會讓濃度過高,造成寶寶腎臟負擔
2.不易溶解 : : 奶粉設計是用溫水溶解,用母奶泡反而容易結塊或不均勻
3.衛生風險 : :奶粉泡在已冷卻的母奶裡,不是高溫沖泡,有細菌污染風險

30/07/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每天抱寶寶會瘦嗎?怎麼手臂越來越粗?!
剛開始以為:「哇~天天抱娃、哺乳、換尿布,這活動量應該會瘦吧!」
但怎麼才過幾週……
👉 體重卡住沒下來,手臂卻變厚了,連上衣都緊了?!

來,我們一起揭開真相 👇

✅ 為什麼「越抱越壯」是真的?
寶寶重量日益增加
 👉 新生兒 3kg → 3個月就破 6kg,等於天天舉壺鈴!

姿勢不良 → 偏用單手抱、聳肩撐著
 👉 錯誤施力 → 肩膀痠、上臂變粗壯

沒有核心出力 → 手臂代償過度
 👉 抱娃靠手臂硬撐,結果局部肌肉越來越緊繃+粗壯

日常無伸展、肌肉緊繃無釋放
 👉 長期「半出力」→ 肌肉變緊變厚卻不會真正變瘦

✅ 什麼才是「瘦得健康」的媽媽抱法?
✨【正確抱寶寶小技巧】:

💡 交替雙手,不要永遠只用慣用手

💡 抱的時候核心微收,小腹內縮,讓重心不壓在肩膀

💡 寶寶靠近身體、不要懸空,減少負擔

💡 餵奶後做點手臂+肩頸伸展運動

✅ 想瘦手臂?這樣搭配效果更好:
✅ 每天做 5 分鐘的哺乳媽媽舒緩操

✅ 多喝水+蛋白質足夠,避免「浮腫型肥胖」

✅ 提升日常活動量,快走、推推車都有效

✅ 規律伸展,比激烈重訓更有效雕塑線條

30/07/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哺乳前做「哺乳操」有用嗎?不是心理安慰,是幫奶通路「開暖機」!
妳知道嗎?
哺乳前花個 3~5 分鐘做「哺乳操」,不但能幫助乳腺暢通,還可以減少乳頭疼痛、提升奶量、加快乳汁下來的速度!

✅ 哺乳操是什麼?
是一套針對乳房、腋下、肩頸設計的溫和按摩+暖身動作,可在哺乳或擠奶前進行。

| 好處
| ✅ 幫助乳腺擴張 ----->乳管更通順,奶流更順
| ✅ 刺激泌乳反射 ----->更快觸發奶陣,寶寶不焦躁
| ✅ 預防硬塊、石頭奶 ---> 排空更完全,減少阻塞
| ✅ 減少含乳不佳造成的疼痛 --->柔軟的乳房更好含乳
| ✅ 提升擠奶效率 -->奶量「滴滴答答」「咕嚕咕嚕」加速出來!

✅ 簡易哺乳操 3 步驟(建議搭配溫熱敷效果更佳):
1️⃣ 手掌輕揉乳房周圍(不是乳頭)

方向:從外側→乳頭中心,像畫太陽

每個方向各揉 10 秒,左右乳房都做

2️⃣ 腋下下方+胸上方輕輕按壓

這裡有乳腺交匯區,幫助「源頭」通順

每次按壓 3~5 秒,再放鬆,共做 5 次

3️⃣ 雙肩畫圈+頸部左右轉伸展

釋放肩頸緊繃,讓哺乳姿勢更穩定

有助於放鬆情緒,也能促進催產素分泌

❤️ 媽媽的奶不是水龍頭,「預熱」一下,效果大不同!
哺乳操就像餵奶前的「小暖身」,能讓妳餵得更順、擠得更輕鬆。

29/07/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寶寶喝奶很耗體力?是真的!
許多媽媽會發現:
「寶寶吸奶 10 分鐘就睡著,怎麼那麼容易累?」
「明明才喝一半,怎麼臉紅脖子粗、滿頭汗?」
👉 不是懶,是因為:喝奶對寶寶來說,就是一場體能訓練!

🍼 為什麼寶寶喝奶會累?
吸吮本身就很費力
 ✔️ 吸力高達 200 mmHg(相當於吸珍奶吸管 3 倍力)
 ✔️ 還要同時協調嘴巴、舌頭、下巴、喉嚨、吞嚥肌群

呼吸節奏要配合
 ✔️ 喝一口、停一下、再吸一口
 ✔️ 新生兒需要學習怎麼「邊吸邊呼吸」才能不嗆奶

全身肌肉緊繃參與
 ✔️ 手會握拳、腳會蜷曲、眉頭緊皺=正在努力!

寶寶胃小、但需求大
 ✔️ 吃一點點就飽了,要很專注,等於精力耗盡

💤 所以寶寶喝奶喝到睡著,是正常的!
尤其新生兒階段(0~3 個月):

吃奶=運動+進食+情緒安撫+睡前儀式

寶寶常常「吸一吸→睡著→醒來又要吸」,是發育中常見模式

✅ 媽媽小提醒:
若寶寶每次都吸 3 分鐘就睡,要觀察是否含乳正確,有效吸吮

喝奶時流汗多,可用紗布巾墊背、保持通風

若喝奶後累到嗜睡、不願再吃,要留意是否發燒、黃疸或身體不適

29/07/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使出「吃奶的力氣」——難不成真的從寶寶來的?
沒錯!這句話還真的不是亂講的!

你知道嗎?
👶 寶寶在吃奶時所使出的力氣,真的超乎你想像!

💪 小小一顆頭,吸力竟然這麼大?
根據哺乳專業協會(如 IBCLC)的研究:

新生兒吸吮乳房時,平均可產生 50~250 mmHg 的負壓吸力!

這是什麼概念?
✔️ 比喝珍奶還用力!
✔️ 比你吸果凍、吸番茄醬還猛得多!
✔️ 長時間持續吸吮,媽媽沒姿勢正確真的會「喊痛」!

✅ 原來「吃奶的力氣」其實有這些含義:
吸力強=活力好、餓了、正在長大

吸到滿足=安全感飽足感雙收

吸不好、無力吸=可能太累、生病、含乳姿勢不正確

吸很久卻沒喝到=含乳位置可能沒對準乳暈/乳汁流速慢

👶 媽媽該如何應對寶寶「吃奶的力氣」?
✅ 確保寶寶含乳正確,整個乳暈含進嘴巴,而非只含乳頭

✅ 餵奶時姿勢正確,避免拉扯與乳頭疼痛

✅ 使用溫熱敷、乳房按摩,讓奶更順、吸起來不費力

✅ 如果寶寶吸力太強造成破皮,可請教藥師/泌乳顧問協助修正含乳姿勢

❤️ 結語
「吃奶的力氣」這句話真的來自生活~
寶寶雖小,但那份「全力以赴」的樣子,每一次都讓媽媽的心融化。

📍甜心健康藥局【藥師母乳研究室】每天都在陪著許多媽媽,面對「吸太猛、吸太久、吸到破皮」的挑戰。如果妳也遇到了,來跟我們聊聊,我們懂妳!

28/07/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母乳要餵到什麼時候最好?有標準答案嗎?
👉 答案是:沒有絕對標準,只有最適合妳和寶寶的節奏。

但根據國際權威建議,我們可以提供一個參考方向👇

🌎 國際建議怎麼說?
✔️ WHO(世界衛生組織):
建議純母乳哺育至寶寶滿6個月

接著持續哺乳到2歲或更久,並同時添加副食品

✔️ AAP(美國小兒科醫學會):
鼓勵至少母乳餵養到滿1歲,之後視媽媽與寶寶的意願決定是否繼續

🍼 那現實生活怎麼操作?
媽媽情況 建議方式
想全母乳、餵到自然離乳 6 個月以上持續餵養是安全且有益的
要回職場或時間受限 可考慮混餵、擠奶補足,不需壓力全親餵
覺得親餵太辛苦 終止母乳也不等於失敗,媽媽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

✅ 延長哺乳的 3 個好處:
提升寶寶免疫力:母乳中的抗體持續支持寶寶健康成長

促進親子連結:餵奶是親密的獨處時光,幫助建立安全感

降低媽媽罹患乳癌、卵巢癌風險:哺乳時間越長,保護效果越明顯!

❤️ 最重要的是:
妳願意餵多久,就是最棒的答案。
不比較、不委屈、按妳的節奏來,寶寶要的是愛,不是哺乳比賽。

📍甜心健康藥局【藥師母乳研究室】支持每一位選擇繼續或結束哺乳的媽媽,我們願意聆聽、陪伴,給妳無壓的答案。

28/07/2025

【藥師母乳研究室】
母奶+配方奶,混合餵養可以嗎?
答案是:可以,而且很常見!
妳不需要「非黑即白」,混合餵養是彈性又貼近媽媽現實生活的選擇 💛

✅ 混合餵養是什麼?
指的是寶寶有時喝母奶,有時喝配方奶,可能是:

白天托嬰用配方奶,晚上親餵

母奶不夠時,用配方奶補足

媽媽想延長哺乳但需要休息/工作

✅ 適合哪些情況的媽媽?
回職場但又想持續哺乳

泌乳量不足、親餵困難

媽媽生病、需要吃藥短暫停餵

想讓家人參與餵奶、分擔壓力

寶寶早產、吸力弱、吸不飽

🔄 混餵要注意什麼?
先親餵,再補配方
👉 讓寶寶先吸乳房,刺激泌乳反射,然後再補配方。

避免奶瓶混淆(乳頭混淆)
👉 奶嘴流速要慢,模擬母乳節奏,避免寶寶不願親餵。

固定擠奶/親餵時段,維持奶量
👉 即使補配方,也要維持乳房「有輸出=有刺激」。

使用乾淨安全的配方奶+正確沖泡濃度
👉 每次沖泡現用現餵,不過濃、不久置。

❤️ 最重要的是:妳沒有失敗,妳只是選擇了更符合家庭需求的方式!
📍無論是全母乳、混合餵養還是配方奶,每一位媽媽的選擇都值得尊重。

Address

三重區集美街45號
Xinbei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22:00
Tuesday 10:00 - 22:00
Wednesday 10:00 - 22:00
Thursday 10:00 - 22:00
Friday 10:00 - 22:00
Saturday 11:00 - 18:00

Telephone

02-2976222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甜心健康生活藥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甜心健康生活藥局: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