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25
最近在 Netflix 上看了一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紀錄片——《與你共舞》,講述的是惠妮·休斯頓的一生。
對她的第一印象,來自那首家喻戶曉的電影主題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在電影《終極保鏢》中,她不僅是演唱者,更擔任女主角,聲音與形象皆深植人心。
她的音域寬廣、音質乾淨而富有力量,每首歌都充滿她獨特的詮釋。在紀錄片中,每段音樂都彷彿是一段靈魂的演出,即使不完全理解歌詞,仍被她那強大的音樂能量深深打動。可惜,因為毒癮,她斷送了燦爛的音樂生涯,也斷送了生命。
看完紀錄片後,讓我在音樂的能量上, 有了更確定的連結。
每天早晨,我習慣以音樂開啟一天。古典小品、鋼琴協奏曲、印度梵唱、藍調、民歌……不同的音樂風格,都是我的選擇。 早年我會說是「隨性」,而如今更像是「隨身體的需要」。
音樂,和文字一樣,具有能量與力度。我會依據當下身體的頻率,選擇合拍的樂曲。身體的氣場與情緒不斷變動,昨天愛聽的,今天可能不想聽;剛剛覺得舒適的音樂,過一會兒又想換掉。於是,有時一段旋律會重複播放多次,有時則不斷切換,只為找到那與當下「對頻」的聲音。
這樣的經驗,對許多人而言可能難以想像。但如果願意給自己一點安靜的時光,試著感受音樂對身體的流動,並觀察身體的舒適度,便能慢慢理解其中的奧妙。
我們常聽到「音樂可以舒壓、穩定情緒」,那是因為音樂的頻率與身體產生了共鳴。當頻率相合,我們自然會感到放鬆、愉悅。若有時間,不妨為自己製作一份專屬的音樂清單,陪伴每一個不同狀態的自己。
圖片來源: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