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2025
今天,佳和透析診所很榮幸邀請到,台北馬偕醫院腎臟科施宏謀醫師蒞臨,給我們一場教學演講,主題是:『腎性貧血的治療進展』。施醫師除了為我們完整的回顧造成腎臟病貧血的原因、醫學研究的歷史、並且介紹了治療方法的最新研究及即將出爐的治療指引,令我們收穫良多,上課結束也為我們解答臨床上治療的問題,交流治療的經驗。十分感謝施醫師的指導。
施醫師的演講摘要如下:
1. 腎性貧血主要是因為腎臟衰竭發展過程,腎臟間質細胞減少了分泌造血所需的紅血球生成因子(EPO)。另外在腎臟病病人常常有腸胃道問題血液流失造成缺鐵性貧血,或因為尿毒過高及發炎反應hepcidin造成血鐵利用不良(稱為功能性區鐵性貧血。尿毒症除了引起消化道失血、血鐵利用不良之外,也會直接抑制骨髓造血,所以腎性貧血常常合併其他各種造成貧血的原因,必須對每位病人量身訂做治療計畫。
2. 腎性貧血的治療,早期只仰賴反覆輸血。在大約1970年代發現了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1989年美國FDA批准使用Epogen以後,就大幅改善治療的困境。隨著臨床試驗結果的累積,發現太過積極的把病人的血色素用EPO矯正到和正常人一樣的水平(13 g/dL),雖然可能可以改善部分病人的生活品質(疲勞、喘促等),但卻反而有更高的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故目前的治療指引建議血色素大於11.5 g/dL,就停用EPO。對於這個現象,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EPO本身的藥物副作用,血管內皮的傷害等。
3. 透析病人常規檢查的ferritin代表身體的鐵含量,血清鐵iron/TIBC = TS(transferrin saturation)代表血鐵的可利用度。若血中ferritin < 200 ng/mL 、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