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25
【過敏性鼻炎:抽血意義?何時手術?一次回答!】
終於迎來過敏性鼻炎系列的最終篇了
感謝各位家長持續關心這個議題,讓我能順利完成第三篇。
直接進入正題吧!
▌如果不想用藥,是不是抽血知道孩子有哪些過敏原陽性,並且把這些都避免,不就好了?
先做個比喻
👉抽血 ,就只代表身體的免疫系統對這個物質 #有警戒 ,正在監視。這時候,我們稱作「 #致敏 」
👉而如果免疫系統真正與過敏原開戰,導致明顯症狀,那就是 #過敏反應 。戰場在鼻子就是鼻過敏,戰場在氣管就是氣喘,戰場在腸道就是腸道過敏,戰場在皮膚就是異位性皮膚炎或是蕁麻疹。這時候,我們稱作「疾病」
如果這個物質,全身免疫系統警戒(抽血陽性),但沒開戰(沒相關過敏症狀),那抽血陽性僅需觀察 ,我們不會特別用藥治療,有也 #無需將此物質從孩子飲食中完全排除 !
如果一個物質,全身免疫系統警戒(抽血陽性),也已開戰(有過敏症狀),那就需要治療。
而還有一些少見的情況,就是全身免疫系統沒對此過敏原產生警戒(抽血陰性),但鼻子的免疫細胞自己看過敏原不爽,就自行打起來了(有過敏症狀),這是 #局部過敏性鼻炎 ,抽血測不出來。需做「 #過敏原激發測試 」——將過敏原萃取物直接噴入鼻腔觀察反應,才能確認診斷(很少做)。
*而其他非過敏性鼻炎如血管運動性鼻炎,荷爾蒙相關鼻炎,抽血也是陰性,治療方式雷同,細節就不在此特別說明。
做個結論,也就是説
1.抽血陽性,沒症狀,不用治療
2.抽血陽性,有症狀,需要治療
3.抽血陰性,有症狀,也是要治療
要不要治療,最終取決於有沒有「 #症狀 」,而非抽血數值 。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避免掉陽性的過敏原,是不是就會好?」
答案是: #不一定有效 ,原因有二
▪︎若是”局部”過敏性鼻炎,就是剛剛提到的第三類。鼻子已局部產生嚴重過敏反應,抽血卻呈現陰性,病人根本不知道該避免什麼。
▪︎再來,即使清潔再勤勞,也不可能把過敏原(如塵蟎,黴菌等)完全從環境中移除。
因此教課書上都會清楚寫到「 #僅改善環境對鼻過敏治療影響有限 !」
所以還是一句老話:環境要改善,抽血可參考,但該治療還是要治療。
⸻
▌「我對藥物治療有疑慮,有沒有其他方式?」
有,可考慮兩種方式
▪︎ #針灸 :部分研究顯示對過敏症狀有短期緩解效果,但證據等級中等;如排斥西藥,可考慮看看。
▪︎ #洗鼻子 (生理食鹽水或同等濃度鹽水):強烈建議;研究顯示洗鼻子能移除分泌物,和過敏原,改善鼻黏膜纖毛功能,減緩兒童鼻過敏症狀,而且非常安全!
註:目前沒有足夠強大的證據去證實某 #益生菌 對鼻過敏症狀預防和改善有效。若家長希望嘗試,僅可視為輔助,並同時落實一線治療。
⸻
▌「如果試過各種治療都無改善,手術會有幫助嗎?」
以下幾種狀況可以考慮手術
👉 #症狀頑固藥物控制不佳 :已規則使用正確藥物仍症狀明顯
👉 #存在結構性問題 :腺樣體肥大(兒童常見),鼻中隔彎曲、下鼻甲肥大等。
手術方式主要分兩類
▪︎結構性手術:例如鼻中隔成型術,下鼻甲縮減術(例如:射頻消融),腺樣體切除等。
▪︎神經調節類手術:主要為 切除或破壞 刺激我們流鼻水打噴嚏的後鼻神經
近年來也出現同時做 結構處理及神經調節的 RPN3手術,對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控制更佳更持久。
欲知手術詳情,兒童可以Google 搜尋「 #兒童耳鼻喉科」掛號評估,成人可請教我的好友 黃健祐耳鼻喉醫師 。
總之,藥物控制一定是第一線的治療,真的控制不佳才考慮手術。
在手術風險較高的兒童,更是如此。
⸻
終於把鼻過敏系列的上中下篇整理完了!這幾篇內容滿滿,濃縮了我看診多年最常被問的問題,也融入了最新研究和臨床經驗。希望這三篇能幫助家長們更了解孩子的過敏問題,讓照顧更輕鬆一點 ❤️
接下來一週要好好休假帶太太孩子來場補償之旅了!
下次看診時間是下週四喔!
#過敏性鼻炎
#過敏原檢測
#肚肚醫師
參考文獻:
Wise SK, Damask C, Roland LT,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llergy and rhinology: Allergic rhinitis - 2023.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2023;13(4):293-859. doi:10.1002/alr.2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