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7/2025
一張表,看到對岸製藥的量能!(看下去,請戴沒有政治立場的眼鏡👓)
婦科癌症新藥的發展,有三大類,PARP 抑制劑,免疫節點抑制劑,和抗體藥物。
一般國際上討論,每一類能有一種兩種或三種,進行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數據就看得頭昏眼花了。在中國,每一類,可以有10幾個藥物,幾十個臨床試驗,多到連藥物名稱都記不住!
PARP 抑制劑,有結合強度最強的,免疫節點抑制劑,有雙靶的,抗體藥物,要打的靶點,想得到的都有,攜帶的藥物,能接的也都有。就像本來以為面膜就那幾種,來到韓國才發現,啥都有!
品質呢?
別人發表NEJM, Lancet Oncology, 中國發表在Nature Medicine, JCO, 也不遑多讓!
以往對中國的研究數據,總是有點保留,往往會有too good to be true的感覺,但,這些數據,就算打點折扣,還是不錯的結果,有些臨床試驗,同時準備送審中國與美國的FDA, 研究的素質,已經跟以往大不相同。很多的適應症,很多藥物的組合的臨床試驗,也只有在中國找得到,大家也都期待有好的結果。
台灣不會嗎?當然不是!
這些藥物的研發,雖有門檻,但也不是最頂級研發端的技術,砸錢找人做就有,但客觀的事實是,台灣,市場小,病人少,試驗速度慢,在商言商,不能說完全沒機會,但就像足球在台灣的發展一樣,要成功站上世界舞台的機會很小。
不管這些高大尚虛的產業討論,務實的問,怎麼樣對病人才會好?對醫生才會好?對醫院才會好?對健保才會好?有沒有方法,對大家都好?
我沒有答案!
試想,
一個動則10-20幾萬台幣的藥物,大約每個月治療一次,治療個2-3年,有多少病人受得了?
都進健保,不就功德無量?
總額的制度下,健保給付的錢,就是稀釋醫療人員血汗點值的功德款,就是醫院總額斷頭的懲罰款,這樣可以接受嗎?
如果有1-2折的藥,但是是中國製造的,要不要用?還是等更久一點,原廠能降價?還是等其他國家生產的,韓國或印度都好!要等多久?病人等得到嗎?
健保能給的,也盡量卡醫療人員的油,都給了,藥價能砍的都砍了,類似的藥,有便宜的,也只給付便宜的,既使如此,新藥物進展的速度,遠超過健保財務的能力,許多病人,想放手一搏,財力也不允許,只好,眉頭微蹙,心頭轉念,接受命運的安排。
希望大家健康,生病有時是由不得己,不用怪自己,好好跟醫生商量可以做的事,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