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暘朝 醫師

林暘朝 醫師 內科、腸胃肝膽科醫師,專長內視鏡治療與檢查,內視鏡縮胃 (ESG、POSE 2.0),胃內水球。

🌟 **【台灣正式核准減重適應症:猛健樂(Mounjaro / Zepbound)一次搞懂】** 🌟你可能聽過 Mounjaro,也可能聽過 Zepbound,但它們其實都是來自同一個成分 👉 **猛健樂(Tirzepatide)**,一種...
21/07/2025

🌟 **【台灣正式核准減重適應症:猛健樂(Mounjaro / Zepbound)一次搞懂】** 🌟
你可能聽過 Mounjaro,也可能聽過 Zepbound,但它們其實都是來自同一個成分 👉 **猛健樂(Tirzepatide)**,一種擁有「突破性雙重機制」的減重藥物。

---

💡 **它怎麼作用?**

猛健樂是目前唯一同時作用在 **GIP + GLP-1 受體** 的藥物,兩種腸道荷爾蒙聯手發揮作用,能:

✅ **降低食慾**(大腦不再整天想吃東西)
✅ **延緩胃排空**(飽足感更持久)
✅ **穩定血糖、改善胰島素阻抗**
✅ **促進脂肪代謝與熱量消耗**

這讓它不只是減重藥,更像是一種「模擬減重手術」的全方位治療工具。

---

📊 **臨床數據:SURMOUNT 系列試驗精彩重點**

🔹 **SURMOUNT-1(無糖尿病):**

* 最高劑量(15mg)平均減重達 **22.5%**
* 超過 63% 的人減少 ≥20% 體重
* 近 90% 減少 ≥5% 體重
👉 多數參與者達到過去藥物難以實現的成績!

🔹 **SURMOUNT-2(合併第二型糖尿病):**

* 平均減重 13.4~15.7%,效果依然出色
* 同步改善血糖,HbA1c 明顯下降
👉 提供糖胖族群真正「雙效」治療策略

🔹 **SURMOUNT-3(先減5%再吃藥):**

* 經生活方式先減重後,藥物再加成減掉額外 **18.4%** 體重
👉 總體減重達 **26.6%**,是所有試驗中表現最亮眼的一組!

🔹 **SURMOUNT-4(測試停藥後反彈):**

* 前36週先用藥減重平均 **20.9%**,之後停藥者體重反彈 **+14%**
* 持續用藥者進一步減重至 **總共 -25.3%**
👉 強調:**肥胖是一種需長期維持的慢性病治療**

🔹 **SURMOUNT-5(與 Semaglutide 單挑比較):**

* 猛健樂減重效果高出 Semaglutide **47%**
* 達到 ≥25% 減重者比例:猛健樂為 **31.6%**,Semaglutide 為 **16.1%**
👉 臨床醫師在藥物選擇時的重要依據!

---

📉 **副作用與安全性**

最常見為腸胃不適(噁心、腹瀉、便秘),通常在劑量遞增期出現,可藉由**逐步加量**改善。

⚠️ 臨床提醒:

* 禁用於胰臟炎病史、甲狀腺髓樣癌家族史
* 小心口服避孕藥與其他需精準吸收藥物
* 停藥後體重可能快速反彈,**建議長期規劃使用**

---

📍**台灣現況:猛健樂減重適應症已正式核准!🎉**

衛福部已批准猛健樂可用於**BMI≥30 的肥胖者**,或 **BMI≥27 且合併一項共病者**的慢性體重管理。
這不再是仿單外使用,而是**正式可依循的科學療法**。

---

✅ **總結:猛健樂為什麼是「下一代減重藥」?**

🔸 效果強:減重幅度可達 **20%~25%**,部分接近手術效果
🔸 資料多:5 項大型試驗皆顯示一致且穩定效果
🔸 作用廣:不只減重,還改善血糖、血脂、血壓與睡眠呼吸
🔸 慢性治療:如同糖尿病與高血壓,需長期規劃與醫師監測

---

📲 想知道你是否適合使用猛健樂嗎?歡迎留言或私訊諮詢
👉 如果你身邊有人也正在努力減重,請轉發這篇貼文給他們!

#猛健樂 #科學減重 #肥胖治療 #醫師觀點 #藥物新選擇 #慢性病管理 #健康體重管理 #內視鏡減重醫師說給你聽 #輔大醫院 #青醫美診所 #生生整形診所

年紀到了就來篩檢吧!千萬不要因為沒有症狀而忽略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喔! #大腸癌篩檢 #糞便潛血
12/07/2025

年紀到了就來篩檢吧!千萬不要因為沒有症狀而忽略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喔!
#大腸癌篩檢
#糞便潛血

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 #擴大補助
🔺45至74歲之民眾🔺40至44歲有家族病史者(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之民眾
✅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檢查前不須禁食,至鄰近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即可在家輕鬆定期篩檢⭐

📑依實證顯示,每2年定期檢測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35%死亡率

⚠️若篩檢結果顯示疑似異常,民眾勿驚慌,應儘速接受 #大腸鏡檢查🔎,且早期大腸癌經過妥善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期,存活率可達90%以上,讓健康之路更加順暢🛣️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努力工作打拼之餘💦,也請多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是守護健康的最佳方式💕

完整資訊>>https://health99.hpa.gov.tw/n19870

胃內水球三個月減重17.5%胃鏡縫胃六個月減重16.6%猛健樂五個月減重12.6%你要的解決方案我們都有,不賣餅乾不賣五彩藥丸,只賣專業。青醫美診所 Youth Time #內視鏡專科醫師 #肝膽腸胃科
12/07/2025

胃內水球三個月減重17.5%
胃鏡縫胃六個月減重16.6%
猛健樂五個月減重12.6%
你要的解決方案我們都有,
不賣餅乾不賣五彩藥丸,只賣專業。

青醫美診所 Youth Time
#內視鏡專科醫師
#肝膽腸胃科

早上買菜,帶老婆小孩到公園玩耍,我再來捐個血。助人還可以減掉身上的重量,一舉兩得。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請踴躍捐血
08/07/2025

早上買菜,帶老婆小孩到公園玩耍,我再來捐個血。助人還可以減掉身上的重量,一舉兩得。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請踴躍捐血

好熟悉的一句話,適用於各行各業。大提琴大師卡薩爾斯曾對年輕的馬友友說:“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在醫界,老師曾告訴我們:“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醫師,第三才是腸胃科醫師”,是要提醒我們看病人不要只看器官,而是要瞭解...
07/07/2025

好熟悉的一句話,適用於各行各業。
大提琴大師卡薩爾斯曾對年輕的馬友友說:“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
在醫界,老師曾告訴我們:“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醫師,第三才是腸胃科醫師”,是要提醒我們看病人不要只看器官,而是要瞭解病人的整體,才能解決病人的問題,而不要忘了我們都是“人”,要做好人,不能傷害病患的權益。

很多人知道馬友友不彈鋼琴、不拉小提琴,是因為姐姐友乘從小就展現過人的天賦,因此潛意識便不想學姐姐很拿手的樂器。可是你或許不知道他一開始最想學的樂器,並不是大提琴。

故事要從馬友友四歲說起。

在巴黎的一間音樂學院。小友友跟著父親馬孝駿博士參加活動,走進樂器陳列室時,一眼就被一把高大的樂器吸引住了。他湊近看了又看,眼睛閃閃發光,回頭拉著爸爸說:「我想學這個!」

馬孝駿一看,忍不住笑了出來,那是一把低音大提琴。對四歲的孩子來說,這把琴過於龐大,幾乎是不可能駕馭的樂器。但友友說什麼也不肯改變決心。父親只好折衷,給了他一把更合身的樂器,也是一樣用弓拉、音色低沉的大提琴。

這樣的選擇,或許在當下只是孩子的一時喜好,但後來回頭看,會發現馬友友生命中那些不按常理的抉擇,早就寫在他最初的直覺裡。

姐姐友乘自幼鋼琴與小提琴皆展現過人天分,是家中的音樂神童。馬友友也曾試著學習這兩項樂器,但他很快就明白,這些不是他的語言。他潛意識地避開姐姐擅長的領域,想要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聲音。他從來不刻意要與眾不同,只是忠於那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感覺。

七歲那年,馬家全家搬到美國。馬孝駿繼續任教,而友友則經特別推薦,演奏給當時的大提琴大師卡薩爾斯聆聽。演出結束後,卡薩爾斯沉默了好一會兒,彷彿還沉浸在那稚嫩卻動人的音樂之中。他轉向馬博士,語氣平靜卻堅定地說:「你不能限制這個孩子,你要隨他去。」

這句話彷彿一道祝福,預示著馬友友將踏上不一樣的人生旅程。但或許連卡薩爾斯也沒料到,10多年後的馬友友,在哈佛主修的並非音樂學,而是人類學。

他想了解文化如何誕生,人與人之間如何透過儀式與聲音產生連結。他不只想拉琴,更想理解人。他曾說過:「在演出時,我們有更崇高的使命,那就是心靈相會。這並非要證明什麼,而是要分享彼此。」

這麼多年來,你一定有聽過質疑他太跨界、太「馬油油」的聲音吧,但他從來沒有反駁。他始終堅信音樂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與理解。他將這樣的信念化為行動。

1998年,他創立「絲綢之路計畫」,邀請來自中亞、波斯、蒙古、印度、東亞與歐洲的音樂家共聚一堂,一起合作、對話,重新發掘古老文化的當代聲音。他相信文化不該用來劃界,更應該用來搭橋,讓人們看見彼此。

他的藝術信念正是他敬仰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所說的那句話:「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馬友友將這句話奉為座右銘,也一生實踐著這樣的順序。

卡薩爾斯不只是他的精神導師,也是讓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重新綻放的關鍵人物。這部如今被視為大提琴聖經的作品,曾長年被埋沒,直到卡薩爾斯在十九歲那年於一家舊書店偶然發現手稿,花了十多年默默練習才首次公開演出。從那之後,這些獨白般的音符開始在世界各地流傳,被視為最能映照大提琴靈魂的樂章。

如果我記得沒錯,馬友友應該錄製過三次《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每一次都展現出不同階段的體悟與聲音。如果你仔細聆聽,就會發現這些音樂像語言,也像鏡子,會在不同時刻照見我們內在最真實的樣子。

最後讓我再來說個感人的小故事。

2018年11月11日,當世界在巴黎凱旋門前緬懷一戰百年,馬友友以巴赫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薩拉邦德舞曲〉,輕輕撫慰那段歷史悲傷。那一曲他回應卡薩爾斯半世紀前以同一旋律祈願和平的初衷,也讓在場每個人感受到,音符能在悲痛中開啟對話的可能。

2025年9月22日,馬友友將再度踏上臺北國家音樂廳舞台,演繹他最摯愛的曲目之一: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五與第三號。並獻上瑟宮、趙季平與克倫姆的作品,展開一場橫跨古今、穿越文化疆界的篇章。

在這個吵鬧不安的世界裡,還好,還有音樂。還有我們。

MNA 牛耳藝術

📅 7/8(二)中午12:00MNA售票網全面啟售
🎟 購票連結 | mna.tw/YoYoMa
💳 凱基信用卡、賓士卡享部分票區9折優惠
💥 青年1+1 六折優惠 (23歲以下)https://reurl.cc/068rd6

07/07/2025

風雨交加的颱風天,
台北依然上班上課,粉專減重諮詢從半夜就開始...重點是顧客還真的線上等...

最新研究: 就算是只是三天的高果糖飲食,也會加重身體的發炎反應!
06/07/2025

最新研究: 就算是只是三天的高果糖飲食,也會加重身體的發炎反應!

【奶茶一杯,發炎三天?最新研究警告:果糖不只傷肝、促癌,連免疫系統都被「激化」了🔥】
-----------------------
📍即便只是偶爾喝一杯高果糖飲料,也可能讓你的身體陷入低度慢性發炎狀態——這不再只是「喝太甜」的問題,而是和癌症、腦部發育、免疫紊亂等更深層健康議題有關。

【果糖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該注意它?🍬】
果糖(Fructose)是種天然單醣,廣泛存在於水果、蜂蜜中,但也常被濃縮加工成高果糖玉米糖漿,添加於市售奶茶、手搖飲、汽水、甜點與即食品中。

👉雖然「天然」聽起來無害,但精製果糖的攝取量早已超過人體所需,成為全球公共健康隱憂之一。

【果糖對身體的傷害,已經不只是「變胖」這麼簡單🧠💥】
📌 2025年6月,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在《Nature》期刊發表研究指出:
🔺生命早期攝取高果糖飲食會損害神經發育
🔺會抑制小膠質細胞(大腦免疫細胞)吞噬異常物質的能力
🔺長大後容易出現焦慮與情緒障礙

【癌細胞雖然吃不到果糖,但還是會因此長大?😱】
另一篇華盛頓大學的《Nature》研究更驚人:
👉果糖本身不是癌細胞的直接養分,但當果糖進入肝臟代謝後,會產生溶血磷脂酰膽鹼(LPC)這種代謝物
👉癌細胞會大量攝取LPC當成營養來源,進而促進癌細胞生長與增殖
⚠️ 這表示:你喝的那杯含果糖飲料,可能正在默默「餵養」腫瘤!

【最新研究:就算只是三天高果糖飲食,也會加重全身發炎反應🔥】
🔬 2025年6月14日,維也納大學團隊在《Redox Biology》期刊發表重磅研究:
📌 透過隨機交叉的飲食介入研究,健康參與者被分別安排飲用高果糖或對照組飲食(三天/一次性)
📌 結果發現:
→ 高果糖攝取會提升單核細胞中的Toll樣受體2(TLR2)表現
→ 單核細胞釋放更多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IL-6、IL-1β
→ 即便只是「短暫攝取」,也會讓免疫系統進入準備戰鬥的發炎模式

【背後機制揭密🧬:關鍵角色是轉錄因子 SP1】
👉 研究發現,高果糖刺激會活化細胞內的轉錄因子SP1,這會進一步促進TLR2基因的表現
👉 與此同時,細胞內ATP(能量貨幣)濃度會下降
👉 當研究團隊抑制SP1後,果糖所引起的免疫活化反應也幾乎完全被阻斷!

【那個手搖杯,也許正默默激活你體內的慢性炎症警報器🚨】
這些研究共同揭示一件事:

不論是長期或偶發性地攝取高果糖食物,都會:
🔸 影響大腦發育與情緒穩定
🔸 間接促進腫瘤生長
🔸 干擾免疫細胞代謝與基因表現,讓全身性發炎反應升高

【結語:減糖,不只是減肥,更是「減慢性病」的第一步🍵🚫】
⚠️ 台灣人愛喝飲料、愛甜點,但這些無聲的果糖轟炸正在傷害我們的大腦、免疫力與未來的健康。

👉 與其等慢性病上門,不如現在就學會看懂成分表、減少果糖攝取,幫自己的身體按下真正的「健康開關」!
---
**關於藥時事**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領先品牌,提供深度醫藥商業、投資分析、諮詢服務,做醫藥、投資公司最好的分析師。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8446257142
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ugnews.com.tw/
--
#醫藥 #藥物 #創新藥 #醫療 #健康 #養生 #減肥 #健身 #商業分析 #投資 #新聞 #醫生 #醫院 #癌症 #癌 #腫瘤 #瘤
---
參考資料:
1.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2. https://doi.org/10.1016/j.redox.2025.103729
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258-3
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098-5

血糖對於各種澱粉主食的反應因人而異。升糖指數也是個參考而已。
06/07/2025

血糖對於各種澱粉主食的反應因人而異。升糖指數也是個參考而已。

【哪種碳水最健康?米飯、麵條、馬鈴薯還是麵包?🧐🍚🥖🥔】
------------------------------------------------------------
史丹佛醫學院在《Nature Medicine》上的新研究揭示:「沒有最好的主食,只有最適合你的碳水!」餐後血糖反應其實是高度個體化的,GI(升糖指數)排行榜不再是健康飲食的絕對指南!

【什麼是GI(升糖指數)?為何大家都在怕它?📈】
GI(Glycemic Index)是用來衡量一種食物讓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
👎 高GI食物(如白米飯、白麵包):讓血糖迅速飆升,容易餓
👍 低GI食物(如豆類、莓果):升糖緩慢,血糖更穩定
這也導致很多人在減肥或控糖時避開米飯馬鈴薯、轉而擁抱低GI飲食。但史丹佛的團隊告訴我們:這可能是「一刀切」的誤區。

【實驗設計:不只看食物,更看你的「身體密碼」🧬】
這項研究招募了55名健康受試者,透過:
🔬 穿戴連續血糖監測儀(CGM)
🥣 吃下7種標準碳水化合物(每種含50克碳水):米飯、麵包、馬鈴薯、義大利麵、豆類、莓果、葡萄
🧪 再評估每人的胰島素敏感性(透過SSPG、β細胞功能測試等)
也特別測試米飯搭配三種「緩解劑」(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對血糖反應的影響。

【研究發現:你對什麼主食最敏感?每個人都不同!🧠🍽️】
這次研究的最大突破在於:「不同人對同一種碳水化合物的反應可以天差地遠!」
📌 35%的人對米飯反應最大
📌 24%對麵包反應最大
📌 22%對葡萄反應最大
📌 少數人對馬鈴薯或義大利麵反應最劇烈
📌 幾乎沒有人對豆類或混合漿果反應最強

👉 也就是說,你怕的主食,也許其實對你不太有影響;而你認為健康的碳水,可能反而讓你血糖飆高!

【不同體質=不同反應!代謝特徵才是關鍵🔍】
這些個體差異與代謝特徵密切相關:
🍚 米飯敏感者:亞洲人居多
🥖 麵包敏感者:較常見於血壓高者
🍇 葡萄敏感者:反而是胰島素敏感者
🥔 馬鈴薯敏感者:多數有胰島素抗性、β細胞功能較差
這些關聯讓研究者得出一個關鍵結論:「控制血糖不是只靠選對食物,還得看你是哪一種人!」

【「緩解劑」能否幫助穩糖?答案是:看你體質!💪🍗🥑🥬】
研究也發現,把米飯搭配:
🔸 膳食纖維
🔸 蛋白質
🔸 脂肪

三種緩解劑,都有助於延緩血糖上升,但只有對「胰島素敏感者」效果明顯!而對胰島素抗性者來說,這些搭配只能輕微減緩升糖速度,效果有限。

📌 比如:米飯加蛋白質在「米飯敏感型」中能顯著降低血糖高峰,但脂肪會延後達峰時間。

【微生物與多組學分析:揭開碳水反應背後的祕密🔬🧫】
研究團隊還做了全方位「組學分析」:
🔍 代謝組學
🔍 脂質組學
🔍 蛋白質組學
🔍 微生物組(腸道菌相)

發現像Klebsiella(克雷伯氏菌)與某些碳水反應呈反向關聯,某些升糖敏感者在血液中也有與葡萄糖代謝異常相關的蛋白質升高。

這些細微的體內差異,決定了「你該吃什麼」,遠比單看GI更準確!

【結語:碳水沒有誰比較壞,只有誰「不適合你」🌀】
這項研究顛覆了我們過去的飲食邏輯:
❌ 沒有所謂「通用的完美主食」
✅ 有的是「你的身體最適合什麼主食」
✔️ 所以不要盲目追求低GI、或無糖飲食
✔️ 最好的方法是:觀察自己吃完之後的身體反應
✔️ 有條件的話,進行血糖監測或代謝評估會更科學!
未來,隨著多組學與個人化營養科技發展,我們有望真正做到「為每個人量身打造的減糖飲食」,減肥不再靠猜,控糖也能更有精準度💡🍴
---
**關於藥時事**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領先品牌,提供深度醫藥商業、投資分析、諮詢服務,做醫藥、投資公司最好的分析師。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8446257142
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ugnews.com.tw/
--
#醫藥 #藥物 #創新藥 #醫療 #健康 #養生 #減肥 #健身 #商業分析 #投資 #新聞 #醫生 #醫院 #癌症 #癌 #腫瘤 #瘤
---
參考資料:
1.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2. Wu Y, Ehlert B, Metwally AA, et al. Individual variations in glycemic responses to carbohydrates and underlying metabolic physiology.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June 4,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3719-2

04/07/2025

這個周末,要來準備月底內視鏡醫學會的兩場演講,都跟減重有關。
七月五日確定不是世界末日,我才要開始弄...

坐在窗邊嗑著早餐看著上班人潮,東京這幾天真的很熱。任務完成,我也要回家了。話說淺草觀音寺的籤詩真的耐人尋味,不管吉凶,總是帶著警示,提醒,與不確定性。
29/06/2025

坐在窗邊嗑著早餐看著上班人潮,東京這幾天真的很熱。
任務完成,我也要回家了。
話說淺草觀音寺的籤詩真的耐人尋味,不管吉凶,總是帶著警示,提醒,與不確定性。

體重超標了嗎?飲食控制不了?沒時間運動?不想只吃蛋白粉?來 青醫美診所 Youth Time 我們除了飲食指導,還有藥物減重(猛健樂,週纖達,瑞倍適等等),由專業醫師替您評估把關,也可進階到胃鏡無創減重(胃內肉毒,水球,縫胃)。為自己預約個...
28/06/2025

體重超標了嗎?
飲食控制不了?沒時間運動?
不想只吃蛋白粉?
來 青醫美診所 Youth Time
我們除了飲食指導,還有藥物減重(猛健樂,週纖達,瑞倍適等等),由專業醫師替您評估把關,也可進階到胃鏡無創減重(胃內肉毒,水球,縫胃)。為自己預約個健康的未來吧!

這個週末非常非常充實,除了跟大師級胃鏡縮胃醫師 Dr. Christopher McGowan 學習之外,他在周日晚上安排了一場小型分享會,把自身從一位受僱腸胃科醫師,如何成功經營診所也成為全美胃鏡縫胃數量最多的醫師的一些歷程分享給我們。魔...
22/06/2025

這個週末非常非常充實,除了跟大師級胃鏡縮胃醫師 Dr. Christopher McGowan 學習之外,他在周日晚上安排了一場小型分享會,把自身從一位受僱腸胃科醫師,如何成功經營診所也成為全美胃鏡縫胃數量最多的醫師的一些歷程分享給我們。
魔鬼總在細節裡,跟成功者學習,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對於剛要跨足內視鏡減重的腸胃科醫師,也提供了很寶貴的意見。

也非常感謝 #波士頓科技 舉辦這一系列的會議。

Address

Xinzhuang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Saturday 09:00 - 18:3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林暘朝 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林暘朝 醫師: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