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25
台灣原生種桑椹不但總花青素含量最高,而且其中的C3G矢車菊素含量更是NO.1
個人覺得這篇說到的重點是類黃酮的「種類」,而不是類黃酮的「量」,算是很有趣的觀點,給大家參考。
研究報告如下。
富含類黃酮的食品是什麼?
本次研究以英國 UK Biobank 登記的 124,805 名年齡在 40 歲以上的成人為對象,對他們的健康狀況與飲食習慣進行了平均長達十年的追蹤。
研究的焦點放在一種名為類黃酮(Flavonoids) 的天然化合物上。這是廣泛存在於植物性食品中的多酚類之一,常見於以下食物:
紅茶
各類莓果(藍莓、草莓等)
水果類(蘋果、葡萄、柳橙、檸檬等)
黑巧克力
紅酒
洋蔥、甜椒、大豆、堅果類
類黃酮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它與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失智症的風險下降有關。
但這次的研究更進一步強調:「攝取的『種類』越多樣,效果越明顯。」它指出「每天攝取的類黃酮種類有多豐富」這個「多樣性」因素,與健康壽命之間有顯著關聯。
研究團隊從攝取「量」與「種類」兩個面向,分析了參與者的類黃酮攝取情況。
攝取多樣化的類黃酮食物才是關鍵
研究分析指出,類黃酮攝取最「多元」的一群人,
與攝取較單一的人相比,
死亡率降低 14%
第二型糖尿病發病率下降 20%
心血管疾病少 10%
癌症與呼吸疾病風險下降 8%
也就是說,雖然攝取總量當然重要,但「如何均衡攝取多種類黃酮食品」才是維持健康長壽的關鍵。
研究首席作者 Benjamin Parmente 博士 指出:「光靠大量飲用紅茶,其效果也是有限的。」
事實上,在本次研究的英國受試者中,紅茶是主要的類黃酮來源,占總攝取量的 67%。
然而,若僅仰賴紅茶,類黃酮攝取的種類會出現偏差,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健康效果。
與此相對,那些攝取最多元類黃酮的人,會均衡攝取紅茶、莓果、蘋果、葡萄、柑橘類與黑巧克力等食物。
舉例來說:
花青素(莓果多)有助對抗發炎與老化
類黃酮酮類(柑橘類)則有助於血管健康與抗癌
每種成分各司其職、聯手作戰,為身體構築全面防護。
此外,研究也指出,類黃酮具有「維持血管彈性」、「延緩細胞老化」、「抑制癌細胞增生」等多種功效,每一類類黃酮各司其職。
因此,結合多種類黃酮食物的攝取,可以對多種疾病構築起多重防線。
而這些富含類黃酮的食品,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就能輕鬆取得的食材,所以可以開始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了。
參考文獻:
Tea, berries, dark chocolate and apples could lead to a longer life span, flavonoid study finds
High diversity of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d major chronic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