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7/2025
『我們總以為自己是清醒的,是決定者。但實際上,真正掌舵的,有時是深藏在心底的某種渴望、一種恐懼,或是某段被遺忘但仍在發酵的記憶。』
連續三天來到同一家咖啡廳,今日點餐本想要換個口味,老闆一句:「今天一樣要點熱焦糖拿鐵嗎?」
愣了一下,不經思考回答:「好!」
咦~走進店裡前,明明一直在思考著我要來試試其他口味,或者點杯簡單的美式咖啡....
那些想法在進門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好像是種
「習慣性順著對方意思」 -> 當別人先下了一個定義時,我們往往就被牽著走了。
或者
「提供對方情緒價值,讓他有種猜對了的感覺」-> 一種讓彼此互動更順暢、少一點尷尬的社交本能。
也許還是種
「避免讓對方失望」-> 不想讓那句充滿自信與熟悉的問話,被一個「今天想換別的」打斷。
「讓自己少做一個決定」-> 在選擇過多的世界裡,熟悉是一種安穩,當別人幫我們先選了,我們就順水推舟了。
「希望被認出,又怕被定義」-> 老闆記得我,心裡某一部分是暖的。但當這份記憶變成一種預設時,好像也突然把我框住了。
「一種微小的討好」-> 明明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潛意識裡就是想讓彼此保持那種『氣氛很好』的感覺。
又或者
「.....」
當下的我,還在嗎?
其實我走進那家店的那一刻,心裡那些想換的、想探索的念頭,都還在,只是被一句熟悉的提問暫時擱置了。
那一聲「好!」,不只是在點一杯咖啡,也是在成就一段熟悉感、一點和諧、甚至一絲安全。
呼應目前正在讀的「與內在對話」這本書中提到的「無意識」
每天的生活看似平凡,其實是一場無聲的心理劇場,那些起起落落的日常事件——一次對話、一句問候、甚至是那杯沒換口味的拿鐵——都是無意識登場的舞台。
有時候,無意識會用一場鮮明的幻想來喚醒我們。一個畫面、一段突如其來的情緒、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感——它不請自來,卻佔據了我們的全部注意。那不是理性安排的行程,而像是心底某個角落在敲門。
又或者,它會透過情緒的方式顯現。一種難以解釋的快樂,或是無預警的憤怒與不耐煩,像洪水般傾瀉而下。我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的確,那不是意識製造的,而是無意識的突然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