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身心診所

雅歌身心診所 位於青埔A18桃園高鐵站前,停車方便。前榮總、長庚、部桃、國立中央大學、中原大學心理諮商中心特約醫師等專業團隊看診。三位醫師適合不同分析治療取向的民眾,主治失眠睡不著、自律神經失調、焦慮恐慌。

柔軟不是錯很多父母心裡想的,只是「希望孩子愛我,也希望我能愛孩子」。柔軟,並不是錯。偶爾對孩子表達脆弱,想當朋友、想傾訴為難,也是一種愛。但若沒有清楚界線,孩子會覺得忽略或被過度干涉。心理師能陪伴父母在彈性與穩固之間找到平衡。因為有了界線,...
06/09/2025

柔軟不是錯

很多父母心裡想的,只是「希望孩子愛我,也希望我能愛孩子」。柔軟,並不是錯。偶爾對孩子表達脆弱,想當朋友、想傾訴為難,也是一種愛。但若沒有清楚界線,孩子會覺得忽略或被過度干涉。心理師能陪伴父母在彈性與穩固之間找到平衡。因為有了界線,我們才能更自在跨越,在安全中擁抱更多可能。

《當父母像朋友,也像父母:心理師陪你找回界線》
為什麼我們需要心理師?因為在心理師的協助下,我們可以釐清原來的角色界線,然後,再學會如何跨越界線。

有些父母會說:「我跟我的孩子像朋友一樣。」
第一次聽到時,我心裡常常疑惑:親子關係怎麼可以是朋友關係呢?

朋友關係的核心是:只要我們還能維持朋友,那無論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會盡量支持你。這聽起來像是尊重,但最高的目標是「做朋友」。如果孩子開始抽菸,雖然我並不認同,可是因為怕破壞我們的朋友關係,就只好尊重這個選擇。



親子一定要嚴格嗎?

但親子,能真的這樣嗎?
做父母的,難道不該以孩子的最高利益為目標嗎?寧願孩子討厭自己,也要逼他吃青菜、維持飲食均衡,要他讀書、要他運動。很多時候,我們的「壓迫」,都是為了他好。怎麼能因為想維持親子關係,就放棄了督導?

這似乎說得很有道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柔軟的父母,真的錯了嗎?

那些把「只希望孩子愛自己、自己愛孩子」當作最高目標,然後盡可能包容與照護的父母,真的錯了嗎?

孩子吵著要吃冰淇淋,自己扮演嚴厲的法官,這才是合格的親子關係嗎?還是偶爾,我們也能選擇另一種方式:想要當朋友,想要對孩子傾訴自己的為難,不必永遠扮演那個強大的父母。這樣柔軟、對等、偶爾像朋友的互動,真的不行嗎?



真正的問題:界線模糊的時候

我認為,不是「嚴格才對」或「柔軟才錯」的二分法。任何互動,都應該是有彈性的。

我們真正的困難,只會在「迷惘」的時候發生:界線模糊了、線踩錯了、角色跑掉了。當父母一味要求,孩子覺得窒息;當父母過度退讓,孩子又覺得被忽視。這些時候,父母和孩子都會受傷。

因此,需要更多的覺察與雙方的溝通。當我們沒有足夠能量去平衡彼此時,就需要心理師的協助。心理師能夠幫忙重新框架,協助我們找到清楚的架構與界線。



有了界線,才能跨越界線

很多人以為,心理師是來「加強規範」的。但事實上,有了清楚的界線之後,我們反而更能安心跨出界線。
清楚知道界線在哪裡,我們就能允許自己偶爾成為朋友、偶爾成為嚴師。這種彈性,不會讓關係鬆散,反而能讓愛更清楚、更踏實。



在快速社會裡,心理師的角色

現代社會節奏很快,角色界線很容易模糊。孩子接觸的資訊比父母還多,父母心裡的焦慮比孩子還重。挑戰這麼多,要靠自己去拉扯、去調整,往往太吃力。

多一個心理師的幫手,不是把親子關係綁得更死,而是幫你撐起一張安全網。這樣,你才敢嘗試更多新的互動方式,也能在愛裡有更多的彈性與空間。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心理師的協助。不是因為父母「做錯了什麼」,也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為了讓彼此都能在安全感裡,繼續擁抱更多的可能。



🌱 千里心理團隊,相信每一段關係都能在覺察與支持裡,找到新的彈性與力量。

有時候,快樂不是排到甜點的那一刻,而是能覺察:「氣」來自期待落空,「虛」來自欲望未滿。當我們承認它、與它共處,就能不再被情緒推著走。快樂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短暫的情緒起伏。🍃
04/09/2025

有時候,快樂不是排到甜點的那一刻,而是能覺察:
「氣」來自期待落空,「虛」來自欲望未滿。

當我們承認它、與它共處,就能不再被情緒推著走。快樂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短暫的情緒起伏。🍃

【快樂的方向,藏在覺察裡】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排了一個很紅的甜點,前面隊伍繞到街角。你邊滑手機邊想像:等等拿到那一口,會有多幸福。

如果排到了,你會心想:「太好了,今天值了。」
如果排不到,心裡酸酸的,嘴巴嘟起來:「早知道不要浪費時間。」

🌿 內心戲(一):排不到,氣

當下的心聲可能是——
「我這麼努力排隊,怎麼還是沒吃到?」
「別人都有,我卻沒有,憑什麼?」

你感受到的是「氣」。那氣不是因為甜點,而是因為你的期待被打破。這時候,如果沒有覺察,氣就會一直纏著你,讓你悶悶不樂。

🌿 內心戲(二):排到了,卻還虛

另一種情境是:你真的排到了。
端著盤子坐下來,甜點入口的一瞬間,確實滿足。可是幾分鐘後,腦袋已經閃過下一個念頭:
「下次要不要試隔壁那家?」
「還有另一款限量的我沒吃到。」

你得到的不是滿足,而是一種空虛,立刻被新的欲望填補。



🍃 覺察,讓氣與虛轉化

所以,排到與不排到,關鍵其實都不在結果。
重點是「覺察」:
• 當你看見自己的「氣」,知道那是一種期待落空的反應,你就不會被氣綁架。
• 當你看見自己的「虛」,知道那只是短暫的慾望延伸,你就能笑笑地說:「今天這份甜點已經很好了。」



💡 快樂是一個方向,不是瞬間的情緒

真正的快樂,不是因為結果「剛好如願」,也不是情緒「一直愉快」。
快樂更像是一個方向指針——
它指引你在小小的波折裡,仍然能抓住自己想要的感覺。

你可以說:
「今天沒吃到,也沒關係,至少我和朋友聊了兩個小時。」
「今天吃到了,很棒,下次再來試別的。」

這樣,氣不再只是氣,虛不再只是虛。
它們變成過程的一部分,提醒你:快樂的方向還在,腳步不用停。



在千里心理團隊,我們常陪伴個案討論的,不只是「怎麼讓情緒變好」,而是「怎麼看見自己情緒背後的期待」。
因為一旦能看見,就不再只是被動的氣與虛,而是主動的選擇與自由。

快樂,不在於永遠都滿足。
快樂,是你願意跟自己的欲念相處,承認它存在,卻不必被它拉走。

【溝通中常見的應對姿態:指責型】 關係中,是否常感到委屈和焦慮總是不自覺用某種習慣的姿態來保護自己?其實,這都是來自於安全感的渴望 為了在環境中生存我們會發展出不同的溝通模式來自我保護但這可能導致彼此距離拉得更遠,無法真正連結  #常見慣用...
01/09/2025

【溝通中常見的應對姿態:指責型】

關係中,是否常感到委屈和焦慮
總是不自覺用某種習慣的姿態來保護自己?
其實,這都是來自於安全感的渴望

為了在環境中生存
我們會發展出不同的溝通模式來自我保護
但這可能導致彼此距離拉得更遠,無法真正連結

#常見慣用姿態
👉指責型姿態
否定對方、下命令、口氣嚴厲
認為自己如果不強硬,就沒人會聽自己說話
用這樣的姿態保護自己卻忽略的對方感受
也會讓對方感到受傷

📖我們該練習並學會表達需求
而非用指責或委屈來掩蓋脆弱
讓自己與他人都能被真誠地看見
先重視自己的感受,勇敢表現真心
才能讓世界更靠近你一點😊

#雅歌身心診所
#伴侶溝通
#自我探索
#個別及伴侶諮商

很多人以為快樂就是「一直開心」,但真正的快樂更像一個指針:它會在你跌倒後提醒你,還能往哪裡走。我們準備了一個小測驗,幫助你看見自己快樂的方向。或許你的答案,是來自成就感、陪伴、獨處,或者只是某個當下的小確幸。來試試看,找到屬於你的快樂指針吧...
31/08/2025

很多人以為快樂就是「一直開心」,但真正的快樂更像一個指針:
它會在你跌倒後提醒你,還能往哪裡走。
我們準備了一個小測驗,幫助你看見自己快樂的方向。

或許你的答案,是來自成就感、陪伴、獨處,或者只是某個當下的小確幸。

來試試看,找到屬於你的快樂指針吧!💫

【你的快樂方向指針,正朝向哪裡?】
#心理小測驗|快樂不是情緒,而是方向

我們常常以為「快樂」就是情緒:要一直開心、一直愉悅。
但事實上,快樂更像是一個「方向指針」,即使偶爾有低潮,整體還是能帶你走向安穩與滿足。

那麼,你的快樂指針,現在指向哪裡呢?
來做個小小測驗:



📝 請直覺回答,符合的選項勾一個即可

Q1. 你覺得「快樂」最常出現的時候是?
A. 達成目標的一瞬間
B. 和喜歡的人一起時
C. 自己安靜獨處時
D. 只是某個小瞬間,沒有特別原因

Q2. 當生活有挫折時,你比較常?
A. 告訴自己要更努力
B. 找人傾訴
C. 轉移注意力,先做別的事
D. 允許自己難過一下

Q3. 如果要形容你追求的「快樂」,比較像?
A. 在舞台上大放光芒
B. 在餐桌上和親友談笑
C. 在房間裡靜靜翻書
D. 在旅途中突然覺得風好美



🔍 解析你的「快樂指針」
• 多選 A 的人
你的快樂來自「成就與掌握」。你會努力追求更高標準,但也要提醒自己:快樂不是只有第一名,而是整個過程。
• 多選 B 的人
你的快樂來自「連結與陪伴」。人與人的溫暖支持,是你最重要的力量。也要記得,當孤單時,可以找專業陪伴你。
• 多選 C 的人
你的快樂來自「安靜與內在」。你享受和自己相處的片刻,但別忘了偶爾向外打開,接受不同的體驗。
• 多選 D 的人
你的快樂來自「當下的瞬間」。你有細膩的感受力,能在小地方發現幸福。但也要小心過於依賴外在氛圍,而忽略內在方向。



🌱 最後想提醒你:
快樂不是一種要「維持」的情緒,而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方向。
即使偶爾有低潮、不安,只要方向感還在,就能慢慢走出下一步。

我們千里心理團隊的醫師、心理師,陪伴你看見自己的方向指針,不是告訴你「該怎麼快樂」,而是一起走過那些不快樂的片刻,直到你願意再相信:快樂,依然在路上。

【快樂,其實不需要完美】一場聚餐,不會每道菜都好吃,但因為有期待、有陪伴、有笑聲,就能構成快樂的方向。生活也是如此。當你接納小小不滿,允許自己迷惘,並且偶爾為自己行動——買一盆花、說一個「不」、多睡半小時——這些都在提醒你:快樂不是終點,而...
27/08/2025

【快樂,其實不需要完美】
一場聚餐,不會每道菜都好吃,但因為有期待、有陪伴、有笑聲,就能構成快樂的方向。

生活也是如此。當你接納小小不滿,允許自己迷惘,並且偶爾為自己行動——買一盆花、說一個「不」、多睡半小時——這些都在提醒你:快樂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旅程。

💡 千里心理團隊,陪你練習,把快樂一步步長在心裡。

【快樂的方向,不只是想清楚,而是一步步做出來】

快樂不是永恆的情緒,而是一個方向感。情緒會起伏,有時候滿足、有時候落寞,但當我們知道自己「朝向快樂的方向」,就能在不完美的日子裡,仍感到內心安穩。

那麼,問題來了:要怎麼「做」,才能走在快樂的方向上呢?

以下五個方法,或許能幫助你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



1️⃣ 給自己一個「可被打擾」的空間

快樂不是全靠努力追求,而是留一點空白。像聚餐時,不可能每道菜都完美,但聊天、停頓、笑聲,反而是最真實的快樂。
每天,留一段不用高效率、不用交差的時間。就算只是十分鐘散步、發呆,也是在提醒自己:快樂不是任務,而是允許自己被生活輕輕打擾。



2️⃣ 接納「小小的不快樂」

快樂不是百分之百的正向情緒,而是包含小小不快樂的整體體驗。
就像吃套餐,有些菜你喜歡,有些菜只是吞下去,甚至會挑掉小碎料。生活也是如此。當我們能接納這些小不滿,不用急著否定或掩蓋,反而能更安穩地走在快樂的方向上。



3️⃣ 找到「能陪伴的人」

快樂的方向不是孤單的旅行,而是有人同行。
陪伴不一定要多話,有時只是靜靜坐在身邊,就能給彼此支撐。你不需要一群人,也許一位可信任的朋友、一段深度的對話,就能提醒你:你的路上不是只有你自己。
如果一時找不到,也可以在心理會談裡,找到那個能陪你理解、翻譯情緒的角色。



4️⃣ 練習「用行動愛自己」

愛自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個小小的行動。
好好吃一頓飯、提早半小時上床睡覺、把不喜歡的應酬說「不」、買一盆花放在桌上——這些都是最簡單卻具體的愛自己。
每一次這樣的小行動,都是朝向快樂的一步。



5️⃣ 允許自己「還沒找到答案」

很多人焦慮於「我還不快樂」,但快樂不是立即抵達的車站,而是一趟旅行。
允許自己迷惘,允許自己還沒想清楚。就像聚會結束後,有滿足也有落寞,但這落寞並不抹滅整場聚餐的快樂。
快樂的方向,就是在一次次的起伏中,依然願意走下去。



🌱 最後想對你說
快樂不是當下的情緒,而是方向感。
你不需要每一天都很滿意,但當你願意在生活裡留空間、接納不完美、與人同行、實際行動、允許迷惘,你已經在做通往快樂的練習。

我們千里心理團隊的醫師、心理師,始終相信:陪伴你找到這個方向,比「給你快樂」更重要。因為快樂,不是外加的,而是一步步長在你心裡的。

快樂不是一種永恆的情緒,而是一個方向指針。就像一場套餐,可能有平淡、也有驚喜,甚至有些不喜歡的小碎料。但整體氛圍,依然帶你朝向快樂的結束。情緒會消散,方向卻會留下。千里心理團隊,陪你一起找到屬於你的「快樂方向」。
25/08/2025

快樂不是一種永恆的情緒,而是一個方向指針。就像一場套餐,可能有平淡、也有驚喜,甚至有些不喜歡的小碎料。但整體氛圍,依然帶你朝向快樂的結束。情緒會消散,方向卻會留下。千里心理團隊,陪你一起找到屬於你的「快樂方向」。

【快樂,是一個方向指針】
── 而不是一個永遠不變的情緒

快樂的真實樣貌,其實是一個「方向指針」,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情緒,更不是一個恆久不變的狀態。

如果有人說:「我感到快樂。」那並不代表這個人會「總是」快樂。因為情緒可能忽明忽暗,起起落落。但當你能慢慢摸索出來:原來自己有一個「朝向快樂的方向」,那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一份套餐的比喻

想像你去吃一份不錯的套餐。

套餐有前菜、湯品、主菜、甜點和飲料。你帶著期待快樂的方向,來到這間餐廳。一路上,一道一道餐點上桌,你吃飽離開,那是一個「朝向快樂」的過程。

這個過程裡,你的情緒總是完美嗎?不見得。
有些菜只是平淡吃完,有些小碎料甚至不喜歡、會挑掉。

在邊吃邊聊的過程裡,你們也許有笑聲,但也可能聊到心酸、甚至難堪的過去。可是你依舊知道:這裡的氛圍、美味的餐點、心愛的共餐親友,讓你走在一個會「偏向快樂」的方向。

就算中間有一些不愉快:服務生不是那麼完美、停車不方便、旁邊有人說話太吵——它們可能讓你小小皺眉,但不會改變整場體驗的本質。因為你知道,這是一場快樂的聚會。



🌱 方向比情緒更可靠

吃完後,你也許感到滿足,卻又帶著些許分離的落寞。那是情緒,那是感觸。但「方向指針」卻指引著你:下一次,還會有機會再聚。

快樂的方向,幫助你稍微有力氣,去面對日常的繁瑣瑣事,去準備明天的工作,甚至去期待下一次的聚會。

所以,真正的快樂不是情緒的持續亢奮,而是「方向感」:知道自己走在一條可以帶來安穩、愉悅、滿足的路上。



🤝 在諮商室裡,陪你找到方向

在千里心理團隊,我們常聽到個案說:
「我好像不快樂。」
「我也說不上來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們陪伴的重點,從來不是保證你馬上「變得很快樂」。而是陪你一起整理思緒,幫你找到屬於你的方向指針。

那個方向,不會讓你完全避免低潮,也不會消滅所有不快樂的情緒。
但它會幫助你,在起起落落的情緒裡,知道自己依然能前進,不孤單、不迷路。

就像吃一份套餐,菜色不一定每道都完美,但你依舊會帶著笑容離開餐廳。

快樂,不是情緒的永恆,而是「方向感」。
讓我們陪你,一起朝向快樂的方向走下去。



📍千里心理團隊|柏樂診所 × 雅歌身心診所
在這裡,我們不急著要你馬上變好。
但我們會一直陪著你,走向屬於你自己的「快樂方向指針」。

【改善對話💭從「瞬間思考」的覺察開始】 瞬間思考,指的是一種不經大腦、自動化的回話反應大多來自過往的相處經驗這些脫口而出的指責、比較、合理化言語往往反映了內在的不安,甚至是對自己的過度要求😊 其實他是一種長期以來習慣的反應模式💫源於我們成長...
19/08/2025

【改善對話💭從「瞬間思考」的覺察開始】

瞬間思考,指的是一種不經大腦、自動化的回話反應
大多來自過往的相處經驗
這些脫口而出的指責、比較、合理化言語
往往反映了內在的不安,甚至是對自己的過度要求😊

其實他是一種長期以來習慣的反應模式💫
源於我們成長的環境、教養經驗、人際互動歷程等
雖然他本身不是一種錯誤
卻容易影響我們溝通的方向,造成更多的誤解

如果你正在為無效的溝通感到疲憊
歡迎走進我們,讓心慢下來
我們一起練習覺察自己的反應核心,讓對話重新有溫度💓

放下指責,放慢語氣
從理解自己開始,也更容易理解對方
給彼此一個機會,學習在關係中更開放
溝通,不需要完美,只要真誠與練習💡
放下無止盡的期待,建立更真實的連結✨
#雅歌身心診所
#伴侶溝通
#自我探索
#個別及伴侶諮商

你是不是曾經被突如其來的心悸、喘不過氣嚇壞?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恐慌來襲怎麼辦》 由身心科醫師與心理師共同寫下,帶你從醫學與心理的角度,一起看懂恐慌症的全貌。有知識,也有安慰,讓你安心找到解答。
17/08/2025

你是不是曾經被突如其來的心悸、喘不過氣嚇壞?
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
《恐慌來襲怎麼辦》 由身心科醫師與心理師共同寫下,帶你從醫學與心理的角度,一起看懂恐慌症的全貌。
有知識,也有安慰,讓你安心找到解答。

當心慌、胸口發緊、快要喘不過氣時,你是否也曾覺得孤單?《恐慌來襲怎麼辦》是一封寫給每一位努力堅持的你的溫柔信件。在這本書裡,你會發現恐慌並不可怕,它可以被理解,也可以被安頓。👉 點開影片,讓我們陪你找到心的出口。
16/08/2025

當心慌、胸口發緊、快要喘不過氣時,你是否也曾覺得孤單?
《恐慌來襲怎麼辦》是一封寫給每一位努力堅持的你的溫柔信件。
在這本書裡,你會發現恐慌並不可怕,它可以被理解,也可以被安頓。
👉 點開影片,讓我們陪你找到心的出口。

【衝突的源頭|瞬間思考】 有時候,一場對話會失控,不是因為彼此多麼難溝通,而是那一句腦中自動浮現、脫口而出的話,悄悄讓關係走偏了方向😫 當談話沒照自己預期進行,我們可能開始數落對方,或責怪自己的反應,甚至在心中蓋上一個結論:「又失敗了。」卻...
04/08/2025

【衝突的源頭|瞬間思考】

有時候,一場對話會失控,
不是因為彼此多麼難溝通,
而是那一句腦中自動浮現、脫口而出的話,
悄悄讓關係走偏了方向😫

當談話沒照自己預期進行,
我們可能開始數落對方,或責怪自己的反應,
甚至在心中蓋上一個結論:「又失敗了。」
卻忘了留一點餘地,讓關係得以修補❤️

🔍那些讓衝突反覆發生的對話模式,
也許正是我們可以開始觀察與轉化的起點。

📍在雅歌身心診所,
我們陪你探索對話背後的自動化思考,
讓關係不再只是一次次的碰撞,
而是一次次重新理解彼此的契機👏🏻

歡迎參加雅歌舉辦的伴侶關係系列講座
主題:
<讓我們好好談情說愛>
日期/時間:
8/17(日)10:30-12:00
解密愛的語言,讓我們一起越談越愛吧!
#雅歌身心診所
#伴侶溝通
#自我探索
#個別及伴侶諮商

【恐慌症 吃藥對我有影響嗎?】 「實際上,經過嚴格驗證的藥物,其療效穩定且可預測,能夠幫助患者有效緩解症狀。醫師的角色不只是提供藥物,而是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他們減輕困擾、逐步回歸正常生活。」-摘自《恐慌來襲...
30/07/2025

【恐慌症 吃藥對我有影響嗎?】

「實際上,經過嚴格驗證的藥物,其療效穩定且可預測,能夠幫助患者有效緩解症狀。醫師的角色不只是提供藥物,而是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他們減輕困擾、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摘自《恐慌來襲怎麼辦?》 本所劉貞柏院長與黃淑萍心理師之聯合著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8960?sloc=main
(每月7、14、21號為博客來會員日,購書另有優惠哦~)

對於恐慌症這類影響生活的症狀
藥物治療重點在初期的穩定情緒、減緩發作頻率,讓你有力量回到生活軌道上
所以藥物雖非萬靈丹,但它是你走過這段路的重要幫手✨

很多民眾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才踏進身心科
但仍對「吃藥」這件事感到擔心‼️
其實,現代的精神科藥物設計
主要以「安全、方便、效果明顯」為目標💡

是否有副作用?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
我們會仔細評估,並在需要時調整劑量與種類
你不需要自己挑藥、猜藥,也不用一個人面對不確定😊
我們擁有專業醫師與心理師團隊,陪你慢慢走💓

若您的壓力有部分來自伴侶相處關係
歡迎參加雅歌舉辦的伴侶關係系列講座
主題:
<讓我們好好談情說愛>
日期/時間:
預計8/17(日)10:30-12:00
解密愛的語言,讓我們一起越談越愛吧!

#雅歌身心診所
#恐慌焦慮
#情緒壓力
#心理諮商

【別忘了 我們在對話裡都有選擇】 回想你的生活日常,是不是有很多「應該」呢?每天應該做什麼,我應該負起的責任是什麼?應該體諒家人、應該容忍不公平、應該為了大局著想,一不小心,就忘了自己其實也有想要、也有渴望。 而這也是讓我們在關係裡容易陷入...
22/07/2025

【別忘了 我們在對話裡都有選擇】

回想你的生活日常,是不是有很多「應該」呢?
每天應該做什麼,我應該負起的責任是什麼?應該體諒家人、應該容忍不公平、應該為了大局著想,一不小心,就忘了自己其實也有想要、也有渴望。

而這也是讓我們在關係裡容易陷入對話沒有彈性的原因
並非不願溝通,而是不知道如何開口☹️

其實我們可以有意識的選擇要說的話喔💬
不是每次爭執都無法避免,我們可以做的改變有很多💪💪
✅暫時停下來,不用急著回答;不用急著豎起利刃防禦
✅大口深呼吸,讓情緒有個緩衝的出口
✅問問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用不同以往的話語,建立起更真實、有溫度的連結❤️

例如:
先生對太太說:「我正在創業初期,要花很多心力,沒有時間,難道你不該多幫忙把家裡顧好嗎?」
換成「創業要花的時間心力比我想得更多,我需要你幫忙多照顧家裡一點」

每一次的說出口,都可能是一次新的開始✨✨

歡迎參加雅歌舉辦的伴侶關係系列講座
主題:
<讓我們好好談情說愛>
日期/時間:
8/17(日)10:30-12:00
解密愛的語言,讓我們一起越談越愛吧!
#雅歌身心診所
#伴侶溝通
#自我探索
#個別及伴侶諮商

Address

高鐵站前西路一段276之2號
Zhongli District
320

Opening Hours

Monday 14:00 - 16:55
18:00 - 20:25
Tuesday 09:30 - 12:25
14:00 - 20:25
Wednesday 09:30 - 12:25
14:00 - 16:55
Thursday 14:00 - 16:55
18:00 - 20:25
Friday 09:30 - 12:25
14:00 - 16:55

Telephone

+8863287006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雅歌身心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