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25
🔥 恐慌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被重複訓練。
它不是突如其來的怪物,而是大腦在一次次「重播與排演」中,
慢慢練成的自動反應。
每一次心跳加速、每一次呼吸急促,
都像是一次排練──
直到有一天,大腦不需指令,就能立刻開演。
但既然恐慌是被訓練出來的,
也就能透過新的練習,重新改寫。
理解這點,就是走出恐慌的第一步。
👇 一起在講座裡,學習如何「重新排練」你的大腦。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10/11(六)下午 3:00–5:00
📍 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
#恐慌來襲怎麼辦
#遠流出版社50週年
#千里心理團隊
#柏樂診所 #雅歌身心診所
#心理衛教講座 #心理健康
#恐慌症 #焦慮 #大腦可塑性 #重新排練
【恐慌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被重複訓練】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時間:10/11(六)下午 3:00–5:00
📍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主講: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
恐慌往往被形容為「毫無預兆」,好像某天突然從天而降。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恐慌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大腦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播與排演」中,逐漸訓練出來的反應。
想像一位糕點師,如果他每天都反覆做同一款蛋糕,無論是手法還是味道,最後都會變得越來越熟練。恐慌的形成也是如此:每一次不安、每一次心跳加速、每一次呼吸急促,都像是一次排練。大腦在重複練習,直到它可以「自動上演」。
這也是為什麼,恐慌發作常常來得又快又猛。因為大腦早已把這套反應變成「熟悉的流程」──像演員演過上百次同樣的場景,只需要一個眼神或一個音效,就能立刻進入角色。恐慌的食譜也是一樣,只要一點點線索,整塊蛋糕就被迅速烤出來。
這種自動化的過程,讓人覺得自己完全失去控制。但理解它的原理,就能看見改變的可能性。因為既然是「被訓練出來的」,那麼也就能「透過新的訓練」慢慢調整。恐慌的劇本不是命運,而是可以一步步修改的習慣。
科學研究顯示,大腦的神經連結是可塑的。當我們在新的情境下,以不同方式回想同樣的事件,就等於讓大腦排演一個新版本。這需要時間與反覆,但正如同熟練是來自練習,改變也必須依靠練習。
⸻
👉 想更清楚理解恐慌如何被大腦「訓練」出來,以及如何開始新的排練?誠摯邀請參加這場講座。
千里心理團隊、柏樂診所、雅歌身心診所 與你分享,如何從臨床經驗與科學研究中,找到改寫恐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