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25
🌪 恐慌,其實不是突如其來。
它是被生活一點一滴「排練」出來的。
每一次胸口發悶、腦袋一片空白、以為自己快要暈倒——
都在大腦裡留下痕跡,慢慢寫成一份「恐慌的劇本」。
理解它的生成,
就是開始學會:如何把這齣劇,改寫成新的版本。
👇 一起在講座裡,重新理解恐慌。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10/11(六)下午 3:00–5:00
📍 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
#恐慌來襲怎麼辦
#遠流出版社50週年
#千里心理團隊
#柏樂診所 #雅歌身心診所
#心理衛教講座 #心理健康
#恐慌症 #焦慮 #身心科
【恐慌是如何生成的?】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時間:10/11(六)下午 3:00–5:00
📍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主講: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
恐慌症從來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怪物」。它更像是一個被反覆演練過的劇本,或一塊被無數次烘焙的蛋糕。每一次的經歷,都在默默地留下痕跡,讓大腦一步步寫下「恐慌的食譜」。
舉例來說:
• 你曾在擁擠的捷運裡感覺胸口發悶;
• 你曾在會議中腦袋一片空白,心跳急促;
• 你曾在陌生街頭覺得自己快要暈倒。
這些事件單獨來看,或許只是小小的不適,但每一次經驗都把「情境、情緒、身體感受」寫進劇本。一次又一次,大腦重新提取,又重新上鎖,最後拼湊成一個完整的版本:只要有一點點相似的線索,就等於大難臨頭。
換句話說,恐慌的生成不是偶然,而是「重播與再製作」的累積結果。大腦就像一位勤奮的導演,把零散的片段拼湊起來,最後形成一部「災難片」的劇本。而這部劇本,只要燈光一暗、音樂一響,就會自動開演。
這就是為什麼,恐慌發作時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不是因為沒有原因,而是因為劇本已經寫好、演練得太熟練。當胸口一緊、呼吸一亂,這些徵兆就成了舞台提示,大腦立刻把整齣戲搬上檯面。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要知道「恐慌是如何生成的」,我們就能開始思考:同樣透過重複與修正,有沒有可能把劇本改寫?
⸻
👉 如果你想更深入理解恐慌背後的科學與臨床觀察,誠摯邀請參加這場講座。
千里心理團隊、柏樂診所、雅歌身心診所 與你一起,學習如何一步步拆解恐慌的生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