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樂診所

柏樂診所 專治 失眠 淺眠 多夢 失眠諮詢特別門診:
每週二上午、每週四上午
自律神經失調門診:
每週五上午、每週三晚上

主治項目
失眠 淺眠 多夢
頭暈 頭痛 耳鳴
心悸 胸悶
喉嚨異物感
手腳發痳
發抖發冷
自律神經失調
噁心打嗝
腹瀉便秘
頻尿多汗
潮紅燥熱
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

《還有哪些認知被曲解的狀態呢?》 #當理解被濾鏡影響時!!—我們常以為自己聽懂了,卻只聽見想聽的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濾鏡🔺它讓我們更容易接收「想聽」的訊息,卻也可能忽略、甚至曲解他人的真正意思‼️有時我們會出現選擇性聆聽👂只擷取片段內...
03/11/2025

《還有哪些認知被曲解的狀態呢?》
#當理解被濾鏡影響時!!

—我們常以為自己聽懂了,卻只聽見想聽的部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濾鏡🔺
它讓我們更容易接收「想聽」的訊息,
卻也可能忽略、甚至曲解他人的真正意思‼️

有時我們會出現選擇性聆聽👂
只擷取片段內容就下結論或是妄下定論,
在未確認訊息真實性之前,便以主觀理解回應💬

這些認知偏差雖常見,
卻會在關係與溝通中製造距離與誤會⚠️

學會放慢速度、傾聽全貌✨
是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的開始,
讓覺察成為更好溝通的第一步📍

更多問題歡迎洽詢 #柏樂診所

【恐慌症 你仍是最獨特的自己📍】「我那天在會議中,突然心跳快到像要爆開。」「我以為只是太緊張,沒想到已經累積好多年了。」「為什麼我什麼事都沒發生,卻覺得快被恐懼淹沒?」🤯在診間裡,「恐慌症」這個名字💡對醫師來說只是醫學上的一種分類,方便溝通...
31/10/2025

【恐慌症 你仍是最獨特的自己📍】

「我那天在會議中,突然心跳快到像要爆開。」
「我以為只是太緊張,沒想到已經累積好多年了。」
「為什麼我什麼事都沒發生,卻覺得快被恐懼淹沒?」🤯

在診間裡,「恐慌症」這個名字💡
對醫師來說只是醫學上的一種分類,方便溝通與治療;
但對每一位面對它的人而言,卻是截然不同的生命故事🔖

雖然他們都被診斷為「恐慌症」,
但背後的情緒、壓力與生活脈絡,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醫學的分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疾病,卻不能取代對每個人經驗的傾聽與理解😊

恐慌症的治療從來不是照著標準流程走,
而是醫師與患者在信任中,共同摸索出最合適的步調與方法✨
有時是一點藥物的穩定、有時是一段對話的陪伴,
或是透過諮商、呼吸練習、生活調整,慢慢讓身心重新找到節奏。

重點不在「做對每一步」,而是「一起走下去」。💓
在這裡,我們關心的不只是病名,
而是那個正在努力、也值得被溫柔對待的你🫂

「有些病人會跑來問醫師: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疾病代碼?其實,這只是為了對應治療方案所需的藥物處方,而不一定完全代表他們的病情。」
-摘自《恐慌來襲怎麼辦?》 本所劉貞柏院長與黃淑萍心理師之聯合著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8960?sloc=main
(每月7、14、21號為博客來會員日,購書另有優惠哦~)」

#柏樂診所
#恐慌焦慮
#情緒壓力
#心理諮商

書名:恐慌來襲怎麼辦?:心臟狂跳、冷汗直流、呼吸困難,我是不是快死了?身心科醫師╳心理師,理解恐慌症的第一本書,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4181549,頁數:256,出版社:遠流,作者:劉貞柏,黃淑萍,出版日期:202...

【你有沒有常常出現這些思考方式呢?】「他連我們的紀念日都能忘了,他一定不愛我…」「以前他就曾經睡過頭,現在我都很擔心他會遲到。」「他現在跟我講這些,都只是想辯解,根本沒有要道歉的意思!」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認知扭曲他描述的是我們的認知容易被...
28/10/2025

【你有沒有常常出現這些思考方式呢?】

「他連我們的紀念日都能忘了,他一定不愛我…」
「以前他就曾經睡過頭,現在我都很擔心他會遲到。」
「他現在跟我講這些,都只是想辯解,根本沒有要道歉的意思!」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認知扭曲
他描述的是我們的認知容易被自動化思考牽著走
導致我們在接收他人話語時
大腦會根據過往經驗、自我防衛與情緒狀態自動幫對方下結論
就如同上列舉出的實例
這也是為什麼溝通時認知這麼常被曲解

常見的扭曲方式:
👉二分法思考:不是對就是錯、不是好人就是壞人。
👉以偏概全:根據幾次印象,就認定「他就是那樣的人」。
👉預設立場:在對方還沒說完前,心裡已經準備反駁。

🧑‍⚕️我們可以試著這麼做
當下一次開口或傾聽時,先問問自己~
「我現在是在理解對方,還是在捍衛自己的觀點?」
「我聽到的是他的意思,還是我以為他要說的話?」

當思考模式改變 溝通的方式也會隨之柔軟☺️
讓我們陪您一起 學習用更溫柔的方式傾聽與對話❤️

#柏樂診所
#伴侶溝通
#自我探索
#個別及伴侶諮商

〈感覺還活著的小小事〉——我們都在為自己點一盞燈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追求成就、突破、安穩、自由。但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想再次感覺——自己還活著。不是那種誇張的重生,而是一種小小的、幾乎被忽略的「回溫」。早晨喝第一口咖啡時的香氣、傍晚...
25/10/2025

〈感覺還活著的小小事〉——我們都在為自己點一盞燈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追求成就、突破、安穩、自由。
但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想再次感覺——自己還活著。

不是那種誇張的重生,而是一種小小的、幾乎被忽略的「回溫」。
早晨喝第一口咖啡時的香氣、
傍晚陽光灑在牆上的角度、
某個人說「辛苦了」時眼神裡的一秒停頓。
那都是生命在輕輕提醒我們:
你還在這裡。

在這個過度運作的世界裡,我們被要求要快、要理性、要有產值。
而那些讓人「感覺還活著」的小事,
往往沒有功用,沒有KPI,也沒有回報。
卻恰恰因此,才顯得真實。
那是一種對麻木的反抗,一種靈魂還在呼吸的證明。

當然,每個人的「小小事」都不一樣。
有人透過煮飯、澆花,找回秩序;
有人透過擁抱、聊天,確認自己還能被需要;
有人透過寫字、畫畫、練琴,讓自己重新聽見內在的聲音。
那不是浪漫,是人類生理與心理共同的渴望。
我們需要讓多巴胺再動起來,
讓血流重新流回心裡那個太久沒被灌溉的地方。

真正能讓人感覺還活著的,
往往不是大事,而是那些細微卻真實的觸動。
太劇烈的刺激會讓人短暫興奮,卻更空。
唯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
像風經過頰邊、貓在腳邊繞圈、朋友遞過來的一杯水——
才會在我們心裡留下柔軟的餘震。

我們不缺理性,也不缺責任。
我們缺的,是那個「回神」的瞬間。
在那一刻,你突然感覺:
世界不只是任務與待辦清單,
而是一個還有氣味、溫度、聲音、光影的所在。
那時候,你就會發現,
自己並沒有完全被生活吞沒。

也許,我們不需要偉大的目標,
不需要每年都成長成另一個版本的自己。
我們只需要留意那些讓心微微動一下的瞬間。
那些瞬間,就是我們還願意愛這個世界的理由。

我們都在尋找,
一些讓心跳回來的小小事。
不為了成就,
只是為了確認——
我的心,還有溫度。

【恐慌症 你不是一個人🫂】 身心症狀,顧名思義身體反映出的不適通常和心理有很強的連結也許讓你自我懷疑、徬徨無措別擔心,專業的人員會協助你不僅僅是症狀緩和,更會進一步探索恐慌的臨界點以及潛在的焦慮或憂鬱內涵 治療的過程通常結合藥物與心理支持兩...
20/10/2025

【恐慌症 你不是一個人🫂】

身心症狀,顧名思義
身體反映出的不適通常和心理有很強的連結
也許讓你自我懷疑、徬徨無措
別擔心,專業的人員會協助你
不僅僅是症狀緩和,更會進一步探索恐慌的臨界點
以及潛在的焦慮或憂鬱內涵

治療的過程通常結合藥物與心理支持兩個層面
幫助身體放鬆、心緒穩定,同時透過傾聽與對話
逐步理解恐慌背後的情緒與壓力來源💡

我們會陪你一同梳理生活脈絡,
從原生家庭、童年經驗、人際關係到工作與經濟壓力,
找到那些讓焦慮積聚的線索,並學習與它和平共處的方式❤️

「醫師和病人溝通時,其實是在將複雜的醫學症狀轉譯成他們能理解的語言。讓這些語言和他們的生活連結起來,這樣才能更深入地探討他們的情感和痛苦。」
-摘自《恐慌來襲怎麼辦?》 本所劉貞柏院長與黃淑萍心理師之聯合著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8960?sloc=main
(每月7、14、21號為博客來會員日,購書另有優惠哦~)」

#柏樂診所
#恐慌焦慮
#情緒壓力
#心理諮商

書名:恐慌來襲怎麼辦?:心臟狂跳、冷汗直流、呼吸困難,我是不是快死了?身心科醫師╳心理師,理解恐慌症的第一本書,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4181549,頁數:256,出版社:遠流,作者:劉貞柏,黃淑萍,出版日期:202...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說『我沒關係』,其實是在問『我能有關係嗎?』——被教導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學會了沉默。真正的勇敢,是能說出:我需要你。」
11/10/2025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說『我沒關係』,其實是在問『我能有關係嗎?』——被教導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學會了沉默。真正的勇敢,是能說出:我需要你。」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之六|家庭教我們的沉默】

她在電話那頭說:「媽,我只是想聊聊。」
母親笑了一下:「妳太閒啦,去忙妳的事吧。」
電話掛斷,她愣了一會兒。
那一聲「笑」裡有太多熟悉的東西——
親切、關心、還有一點拒絕。



我們大多是在沉默裡長大的。
哭被說矯情,生氣被罵沒教養,
不開心就被安慰:「別想太多。」
於是我們學會了收斂:
難過要懂得忍,
委屈要自己化,
想被理解,就先懂得體諒別人。

這些「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變成誰?
變成不敢要求的伴侶,
變成笑著說「沒事」的大人,
變成把所有情緒藏進微笑裡的人。
那不是天生溫柔,而是被訓練出來的安靜。



在心理動力裡,這叫「情緒的撤離學習」。
當情緒表達在童年被懲罰或被忽視,
自我就學會了撤退——
與其冒著被否定的風險,
不如選擇沈默,
因為那樣比較安全。

但「安全」久了,就變成孤單。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說「我沒關係」,
其實是想問「我能有關係嗎?」
他們害怕衝突,
也害怕親密。
太靠近會被看見,太遠又會被遺忘。
所以,只好用剛剛好的距離生存。



她常想起小時候的一幕:
自己哭著說害怕,
母親沒抱她,只說:「妳要勇敢啊。」
那時她以為勇敢就是不哭。
現在她才知道,
真正的勇敢,是能說「我害怕」。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語言活著。
有人學會辯解,有人學會壓抑,
有人學會討好,也有人學會逃。
但無論哪一種,都只是那個孩子
努力讓自己能被愛的一種方式。



愛要重新開始,
往往要先學會「不懂事」。
學著說出「我需要你」、「我不想再一個人撐」。
這些話看似軟弱,
其實是在修復那個多年來被壓抑的部分。

當我們能對自己說「我也可以被照顧」,
那才算真正長大。
成熟不是壓抑情緒,
而是願意帶著情緒仍然去愛。



那天晚上,她又打了一通電話給母親。
「媽,我今天只是想聽妳聲音。」
這次,母親沉默了幾秒,
輕輕說:「那我們聊一會兒吧。」
那一刻,她突然覺得,
愛從沒走遠,只是學會了新的說法。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

🔥 就在今天下午!🔥🎉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今天(10/11 六)下午 3:00–4:00📍 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主講: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11/10/2025

🔥 就在今天下午!🔥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今天(10/11 六)下午 3:00–4:00
📍 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主講: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如果你曾經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明明沒發生什麼事,卻全身發抖、無法控制,那不是你太脆弱——那是「恐慌」在提醒你,大腦正在求救。

今天下午,我們在華山現場,一起聊聊:
💬 為什麼恐慌會「突然」發作?
💬 怎麼讓大腦重新學會「放鬆」?
💬 當焦慮襲來,有哪些實際能用的方法?

📚 同場介紹新書《恐慌來襲怎麼辦?》
現場簽書、互動提問,一小時帶你看見「恐慌」背後的真相。

⚠️ 就在今天下午三點!
📍 來華山文創園區中3館二樓拱廳,
和我們一起,從恐慌走向平靜。

——
#恐慌來襲怎麼辦 #遠流出版社50週年 #劉貞柏醫師 #黃淑萍心理師 #華山文創 #千里心理團隊

愛,不是修正對方,而是相信他能走自己的路。有時理解,比建議更重要。當我們不再急著糾正,就更能靠近彼此。沒關係,也可以說愛。
10/10/2025

愛,不是修正對方,而是相信他能走自己的路。
有時理解,比建議更重要。
當我們不再急著糾正,就更能靠近彼此。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之二|理解,而不是修正】

開車時,他轉錯了路。
她說:「這邊比較快吧?」
他皺了一下眉:「我知道。」
氣氛微妙地一沉,音樂繼續放著,
窗外的紅燈忽明忽暗,
沒有人再說話。

這樣的小插曲,他們幾乎每天都有。
她以為自己只是在提醒;
他覺得自己又被糾正。
一方是焦慮,一方是防衛,
兩人都在愛裡努力,但越來越累。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關心」,
在對方耳裡卻像是一種指導。
「你應該多休息。」
「那樣做比較好。」
「我只是怕你太累。」
這些話的出發點是愛,
但背後藏著一種焦慮——
我怕你出錯,我怕失去控制。

在心理動力裡,這叫做「焦慮性的照顧」。
當一個人無法忍受不確定,
就會試圖掌控另一個人的行為。
看起來是為了幫助,
其實是在安撫自己的不安。
而被「修正」的一方,
感覺到的不是被愛,而是被懷疑。



他不是不想被關心,
只是希望被相信。
她不是想批評,
只是害怕事情會變糟。
這種錯位在關係裡太常見:
一方用「理性」表達情感,
另一方用「防衛」保護自尊。
結果誰都沒有錯,
但誰都覺得受傷。

真正的理解,不是讓對方變好,
而是讓他能做自己。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給意見,
只要能在場。
當他說「我好像走錯路」時,
不需要教他怎麼開,
只要輕輕地說一句:「沒關係,我們一起找路就好。」



愛不是矯正,而是允許。
允許對方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迷路。
允許彼此不完美,
也允許我們有時只是坐在旁邊,不說話。

在那樣的靜默裡,
我們才會發現,原來愛不是要對,而是要懂。
理解,不是退讓;
理解,是相信對方有能力長成他自己。



當他們再次開車經過那條路,
她笑著說:「上次好像也是這邊。」
他回:「對,不過這次我知道要怎麼走了。」
那一刻,氣氛變得柔軟。
不是因為路對了,
而是因為兩個人都不再需要對。

沒關係,也可以說愛。

本週國慶假期:10月10日星期五,上午門診照常開診,夜診休診。10月11日星期六,上午門診照常。祝福大家假期愉快~
09/10/2025

本週國慶假期:

10月10日星期五,上午門診照常開診,夜診休診。

10月11日星期六,上午門診照常。

祝福大家假期愉快~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時間:10/11(六)下午 3:00–4:00📍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主講: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09/10/2025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時間:10/11(六)下午 3:00–4:00
📍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主講: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 恐慌,其實不是突如其來。它是被生活一點一滴「排練」出來的。每一次胸口發悶、腦袋一片空白、以為自己快要暈倒——都在大腦裡留下痕跡,慢慢寫成一份「恐慌的劇本」。理解它的生成,就是開始學會:如何把這齣劇,改寫成新的版本。👇 一起在講座裡,重新...
06/10/2025

🌪 恐慌,其實不是突如其來。
它是被生活一點一滴「排練」出來的。
每一次胸口發悶、腦袋一片空白、以為自己快要暈倒——
都在大腦裡留下痕跡,慢慢寫成一份「恐慌的劇本」。

理解它的生成,
就是開始學會:如何把這齣劇,改寫成新的版本。

👇 一起在講座裡,重新理解恐慌。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10/11(六)下午 3:00–5:00
📍 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
#恐慌來襲怎麼辦
#遠流出版社50週年
#千里心理團隊
#柏樂診所 #雅歌身心診所
#心理衛教講座 #心理健康
#恐慌症 #焦慮 #身心科

【恐慌是如何生成的?】
🎉 遠流出版社 50 週年「50 小時不打烊」系列講座
📖 主題:《恐慌來襲怎麼辦?》
🗓 時間:10/11(六)下午 3:00–5:00
📍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中3館 2樓 拱廳
👥 主講:身心科醫師 劉貞柏 × 心理師 黃淑萍


恐慌症從來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怪物」。它更像是一個被反覆演練過的劇本,或一塊被無數次烘焙的蛋糕。每一次的經歷,都在默默地留下痕跡,讓大腦一步步寫下「恐慌的食譜」。

舉例來說:
• 你曾在擁擠的捷運裡感覺胸口發悶;
• 你曾在會議中腦袋一片空白,心跳急促;
• 你曾在陌生街頭覺得自己快要暈倒。

這些事件單獨來看,或許只是小小的不適,但每一次經驗都把「情境、情緒、身體感受」寫進劇本。一次又一次,大腦重新提取,又重新上鎖,最後拼湊成一個完整的版本:只要有一點點相似的線索,就等於大難臨頭。

換句話說,恐慌的生成不是偶然,而是「重播與再製作」的累積結果。大腦就像一位勤奮的導演,把零散的片段拼湊起來,最後形成一部「災難片」的劇本。而這部劇本,只要燈光一暗、音樂一響,就會自動開演。

這就是為什麼,恐慌發作時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不是因為沒有原因,而是因為劇本已經寫好、演練得太熟練。當胸口一緊、呼吸一亂,這些徵兆就成了舞台提示,大腦立刻把整齣戲搬上檯面。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要知道「恐慌是如何生成的」,我們就能開始思考:同樣透過重複與修正,有沒有可能把劇本改寫?


👉 如果你想更深入理解恐慌背後的科學與臨床觀察,誠摯邀請參加這場講座。
千里心理團隊、柏樂診所、雅歌身心診所 與你一起,學習如何一步步拆解恐慌的生成機制。

👩‍⚕️我們的醫療團隊,用心陪你找回生活的穩定節奏。劉貞柏院長 × 謝季玲主任 × 黃彥勳主任 × 郭人碩醫師從身心科醫師到心理師團隊——柏樂、雅歌、千里,一起走在照顧心的路上。💚 #雅歌身心診所  #柏樂診所  #千里心理團隊  #專業與...
05/10/2025

👩‍⚕️我們的醫療團隊,用心陪你找回生活的穩定節奏。

劉貞柏院長 × 謝季玲主任 × 黃彥勳主任 × 郭人碩醫師

從身心科醫師到心理師團隊——
柏樂、雅歌、千里,一起走在照顧心的路上。💚

#雅歌身心診所 #柏樂診所 #千里心理團隊 #專業與溫度

Address

桃園市中壢區中山東路二段37號1樓
Zhongli District
320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2:00
14:00 - 21:00
Tuesday 09:00 - 12:00
14: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2:00
14:00 - 21:00
Thursday 09:00 - 12:00
14:00 - 21:00
Friday 18:00 - 21:00
Saturday 09:00 - 12:00

Telephone

+8863456020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柏樂診所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