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Doctor, 天祥路8號2樓, Zhongshan District.

「探究所有的細節,收穫無限的可能」我是急診柯南翁梓華。

身為水瓶座又AB型的我,屬於熱血行動派,善用高速的思緒集結創意與飛躍的想法,同時喜歡分析周遭所有事情,探究一般人所不知道的細節,也因此在醫學的路上,選擇擔任急診醫師,一個需要快速邏輯思考、搭配創意解決問題的角色,因為「醫學不僅只是嚴謹的科學,更必須兼顧人性的藝術」無聲的疾病沒有前兆、每個臨床的蛛絲馬跡都需取決於心,但只要抓到推理的線索,探究所有細節,錯綜複雜的謎團終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人生亦復如是,命運無可預知,但努力在於人心,光是等待只會停滯不前,願意邁出推理的一步,你會發現生命亦有推理的線索。
讓我們一起超越極限、找出關鍵!

❤️‍🩹騎機車摔車、走路跌倒受傷、不小心被尖銳物💥劃傷皮膚的個案來急診就診,再常見不過,民眾也都知道要用🩹藥品替傷口消毒殺菌,但仔細問下來,多數的民眾似乎卻對優碘、碘酒等消毒用品分不太清楚該怎麼使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優碘」與「碘酒」...
19/05/2025

❤️‍🩹騎機車摔車、走路跌倒受傷、不小心被尖銳物💥劃傷皮膚的個案來急診就診,再常見不過,民眾也都知道要用🩹藥品替傷口消毒殺菌,但仔細問下來,多數的民眾似乎卻對優碘、碘酒等消毒用品分不太清楚該怎麼使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優碘」與「碘酒」到底該怎麼用❗️

🧴優碘、碘酒用途大不同,殺菌效果並非用途的決定因子
優碘與碘酒最大的差別就在於 #碘酒中有添加酒精而優碘中沒有,而一般人的概念會認為碘酒因為含有酒精,「殺菌」效果更好,所以只要是傷口,就應該要使用碘酒消毒效果最好,這個❌觀念並不正確。

根據一篇2022年發表於細胞期刊的論文就指出:碘酒相較於優碘,確實在殺菌力上能更上層樓,但碘酒內的 #酒精,卻會破壞人體傷口中的 #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導致 #傷口癒合速度變慢,同理,醫院內另一種常見的消毒液克菌寧(Chlorhexidine)也因為內含有酒精,或是含有雙氧水的殺菌液,如果直接使用在傷口上,也會因為破壞纖維母細胞而延緩傷口的癒合速度,因此不建議使用。
懂了上面的道理,提供大家簡單選擇日常生活中消毒用品的法則:如果有「傷口」的地方,要選擇✔️無酒精✔️無雙氧水 的消毒液。

💯想讓殺菌效果達到最大,等優碘與碘酒 #乾是關鍵!
理解如何正確選擇傷口的消毒液還不夠,其實多數的民眾對如何使用優碘與碘酒不太理解,下一步,要跟大家說明 #如何正確使用優碘與碘酒:

不論是優碘或是碘酒,殺菌的原理是透過 #碘的氧化還原,從碘複合物釋放電子之後轉變成為碘分子I2,而釋出的電子會造成細菌的細胞壁或是蛋白破壞而有殺菌效果,也就是說,如果要讓優碘與碘酒有殺菌效果,一定要看到 #褐色的碘沉積出來才有效,根據研究顯示,使用優碘或是碘酒消毒後靜置30秒開始,才會有好的殺菌效果,對於不確定怎麼用的民眾來說,最簡單的原則就是💨「等他乾」,不論是優碘或是碘酒,只要乾,碘就會沉積下來,自然而然就有殺菌的效果,而臨床上的「三消」,就是👉優碘➡️乾➡️生理食鹽水清洗,這樣的流程重複三次達到殺菌效果。

臨床更簡便同時能促進傷口修復的清消方式:抗生素藥膏
儘管優碘與碘酒都有優異的殺菌效果,但📜研究論文指出, #長時間使用含碘的消毒液會抑制傷口的癒合,而近年急診常使用的抗生素藥膏Neomycin,不僅具有抗菌作用,同時也有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也因此,近年來,急診多會建議民眾急性小傷口只需要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清消後,直接敷一層薄薄的抗生素藥膏上去,既能殺菌,又能促進傷口修復。
總結來說,許多民眾會在家準備優碘與碘酒, #優碘適用於有傷口的肌膚,而 #碘酒或其他含酒精的消毒液 則適用於 #沒有傷口的肌膚,但如果覺得麻煩,使用抗生素藥膏進行傷口護理,就絕對不會錯。

許多看似事實的東西不一定會是真相,但真相,卻永遠只有一個!

相信大家可能都聽過長輩們講過  #可樂可以拿來洗大腸,👀這件事情還不是隨便說說!提到🥤可樂或是汽水,多數的人都可能會與⚡「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結石」聯想在一起, #但在急診有時候一瓶可樂或汽水反而可以解決不少問題~~今天...
06/05/2025

相信大家可能都聽過長輩們講過 #可樂可以拿來洗大腸,👀這件事情還不是隨便說說!提到🥤可樂或是汽水,多數的人都可能會與⚡「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結石」聯想在一起, #但在急診有時候一瓶可樂或汽水反而可以解決不少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可樂與汽水在急診的妙用⭐

🩺💡急診醫師眼中的可樂:高糖、酸性、有咖啡因
可樂其實說穿了,除了可口可樂公司所調製的「秘製配方」之外,對於急診醫師來說,都具有三個相當重要的特點,分別整理如下:
✅高糖份:含有豐富的葡萄糖、也有果糖
✅酸性:屬於碳酸飲料,其中具有碳酸、磷酸
✅有咖啡因:其中含有添加微量咖啡因,讓消費者在使用完之後能夠醒腦

正因為可口可樂具有上述的三項特質,也讓可樂在急診醫師手中,變成可以用來治療疾病的好用之物,以下整理幾個常見急診醫師會拿可樂來治療病人的情境:
☑️低血糖:特別是糖尿病的個案,如果在服用口服降血糖藥,或是不小心施打過量胰島素後,會引發低血糖的問題,這時候為了要測試病患是否能夠脫離「用點滴補充糖分」,常會請病人去買甜食或是甜的飲料來進行 #血糖補充,而含糖汽水這種能 #快速升糖的效果,自然而然就成了急診醫師的最愛。

☑️溶解糞石:這也是可口可樂被多篇實證醫學證實「最便宜有效」 #治療因為糞石導致腸道阻塞的方法,人類多數的糞石(Bezoars),是因為攝入過多植物纖維無法消化,在腸道積累,最後鈣化而形成的「無法消化」之物,當糞石過大無法排除,就可能會導致「腸道阻塞」,而可樂中因為含有高量的碳酸與磷酸,能夠溶解植物纖維,剛好能夠溶解植物纖維所形成的糞石,甚至💡有醫師在做疑似糞石導致的腸道阻塞時,會標配可口可樂,在必要時用來 #溶石 用。

☑️促進腸胃蠕動:除了可口可樂內所含的咖啡因能促進腸胃蠕動之外,可口可樂中的果糖,也被證實能夠 #讓腸胃道內稍微處在高張狀態,讓水分更容易留在腸道內,兩者的交互作用下,會讓腸胃蠕動加速,對於腸胃道蠕動不順暢的個案,能起到不錯的促進作用,此外,可口可樂中含有的糖分,也能 #補足腸胃蠕動不足個案無法進食時所缺的糖分。

🥰想不到吧~~可樂竟然是急診醫師的 #輔助治療工具!當然,還是要提醒大家,別因為看了這篇文章就開始狂喝汽水,汽水在臨床上的用途,多只是「緊急救治」使用,👉容易低血糖的個案,還是要 #回到門診 調整糖尿病用藥;👉被診斷有糞石或是腸胃蠕動有問題的個案,還是要搭配腸胃科醫師的藥物與日常生活飲食的調整,千萬別本末倒置,最後反而讓身體累積過多的負擔!

在我心裡,每個角色都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每一次每一個人演出都會波動整篇劇情!

偶爾,就會在急診診間遇到時尚的OL,手指滴血🩸滿臉驚恐地來到診間說:「醫師,我的指甲快掉了…是不是要拔指甲😱」,最常見就是因為💅美甲過長或是有額外水鑽裝飾勾到,💣導致指甲被掀起或是指甲瘀血。到底什麼時候可以保守治療?什麼時候需要拔指甲?又如...
14/04/2025

偶爾,就會在急診診間遇到時尚的OL,手指滴血🩸滿臉驚恐地來到診間說:「醫師,我的指甲快掉了…是不是要拔指甲😱」,最常見就是因為💅美甲過長或是有額外水鑽裝飾勾到,💣導致指甲被掀起或是指甲瘀血。到底什麼時候可以保守治療?什麼時候需要拔指甲?又如果要拔指甲怎樣最不會痛?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急診醫師怎麼想。

💡急診醫師拔指甲的標準:撕裂或是血腫是否大於50%
說到要拔指甲,給民眾一個簡單的準則,🩸如果「撕裂」或是「血腫」大於50%的甲床,就會建議要拔指甲,原因有二:

1️⃣大範圍甲床受傷會直接影響到指甲健康:
實證醫學指出,撕裂或是血腫大於50%的個案,超過半數以上會伴隨指甲床的撕裂傷,如果不移除指甲,日後可能會有指甲長不好、指甲床壞死或是感染等問題產生。
2️⃣疼痛感難以控制:
甲床具有豐富的微血管以及神經系統,如果指甲分離範圍過大,只要受損的指甲稍微受到外力移動,就會刺激到甲床導致劇烈疼痛,如果不移除,會嚴重影響到個案的生活品質。

💡無痛拔指甲的臨床最佳解:手指頭神經阻斷術
每次在急診解釋「拔指甲」,多數民眾都會難以接受,因為多數人不想再經歷「剛剛」指甲受到鈍傷或是撕裂傷的所伴隨的極度疼痛,但只要使用 #手指頭神經阻斷術,大多移除指甲不會造成太多的疼痛感,👨‍⚕️這邊跟大家分享急診醫師移除指甲的步驟:

1.進行患處清洗消毒
2.從手指頭根部兩側各注射大約1-2毫升的麻醉藥:由於手指頭的神經,會從手指跟的兩側一路延伸到指尖,因此只要在手指根部兩側注射麻藥,大多能讓手指頭「完全麻掉」
3.進行指甲移除
4.修補受損的甲床
5.換藥包紮

😵未達拔指甲標準仍因指甲血腫感到疼痛難耐?! #指甲下血腫環鑽術能有效緩解!

部分的個案,雖然指甲鈍傷或撕裂傷未達50%,但其所伴隨的指甲下血腫仍會持續刺激甲床的神經導致極度疼痛,這時候,我們就會建議使用🩸指甲下血腫環鑽術(Trephination),用粗針頭💉在指甲瘀血處進行鑽孔至甲床,讓瘀血能從孔洞中流出, #當血腫不再對甲床產生壓迫多數疼痛感會大幅減少,但這種方法有以下兩點限制:
📌48小時內要執行:由於指甲下血腫環鑽術僅限於尚未凝固的血液,因此在 #48小時內進行指甲下血腫環鑽術才能移除血腫。
📌有做光療的指甲可能無法用:由於目前許多女性💅做指甲時會搭配「光療」讓指甲硬化,這時候針頭可能鑽不動,也就💥無法使用上述方法移除血腫,如果真的疼痛無法控制,還是會建議進行指甲移除。

👉想避免到急診拔指甲?!以下習慣要養好
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治療,以下,提供幾個要養成而避免指甲受傷的好習慣:

☘️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過長去勾到東西
☘️做指甲避免過長或是貼鑽
☘️如果工作會需要手部勞動,會建議「戴手套」
☘️凝膠美甲若已發生斷裂、外掀、剝離情形,應儘快安排卸除,否則更容易勾到,增加受傷機率
☘️日常生活中多補充像是維生素A、膠原蛋白、鋅、鐵、鈣等元素,避免指甲脆化

👨‍⚕️有在急診被拔過指甲的朋友們,趕緊把這篇貼文分享給身邊愛做指甲的「美女們」🥲或是可以分享自己的「拔指甲」體驗~~

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完美,齒輪總會有卡住的地方,但只要找到關鍵恢復正常,努力追回落後的部分,一切將迎刃而解!

🧒👦小朋友的保母手—飛高高,一拉就脫臼 😱​「醫師!我才輕輕拉一下他的手,怎麼手就不動了QQ」偶爾急診總是會來幾個這樣的小病人,爸爸媽媽一臉驚恐,😭小朋友總是手打直一直哭不敢動,這時候,急診醫師都會伸出那雙「神之手」,稍微固定小朋友的手、喬...
17/03/2025

🧒👦小朋友的保母手—飛高高,一拉就脫臼 😱

「醫師!我才輕輕拉一下他的手,怎麼手就不動了QQ」
偶爾急診總是會來幾個這樣的小病人,爸爸媽媽一臉驚恐,😭小朋友總是手打直一直哭不敢動,這時候,急診醫師都會伸出那雙「神之手」,稍微固定小朋友的手、喬一下,10-15分鐘後,小朋友就又活蹦亂跳,讓爸媽直呼好神奇😂,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1-5歲小朋友很常見的手部脫臼「 #保母手(Nursemaid hand)」。

👉讓小朋友手部容易脫臼的關鍵動作: #拉扯

保母肘(Nursemaid elbow)其實是俗稱,正確的醫學專業名詞是🤚橈骨頭端脫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也稱作「 #扯肘症」或「 #牽拉肘」,主要發生的原因是因為 #小朋友的環狀韌帶發育未完全,橈骨只要稍微施力,當小朋友的手臂突然受到拉扯或牽引的力量,橈骨頭從環狀韌帶中滑脫造成的 #半脫位狀態,由於這時候的 #橈骨會被環狀韌帶卡住,因此😩小朋友怕痛,手就會一直維持在手打直,手心朝下然後不敢動的姿勢。
以下,幫爸爸媽媽整理幾個最常見造成保母手的「動作」:

❌ 牽著手腕突然用力拉(例如過馬路急拉)
❌ 在玩轉圈圈遊戲(兩手被大人拉著轉)
❌ 大人拎起來「飛高高」
❌ 小孩跌倒時,大人拽住手想拉住他

😰如果懷疑保母手該怎麼辦?復位完讓孩子玩手機🤳是最佳解方!

理解了 #保母手只是橈骨跟環狀韌帶的半脫臼狀態,其實處理起來相當簡單,📍常見的復位方式是將手✋固定在小朋友的手肘上,將小朋友的前臂外翻,然後往上折起,多數都會在復位的時候在手肘的地方感受到「啵」的復位感覺。

😱但由於復位過程中會伴隨疼痛小朋友往往會大哭,同時小朋友也會慣性地讓手維持在之前「不會痛的姿勢」有時候很難立即判定是否復位成功,這時候,我都會教爸爸媽媽先讓小朋友休息一下,然後讓小朋友用那隻保母手的手📱拿手機看影片,如果過關,就表示復位成功!

👉雖然保母手復位術不困難,但如果仍有小朋友手不會動的情形,還是建議要前往🏥醫院急診照X光做檢查,畢竟還是有遇過一些雖然機轉問起來一樣,但是X光卻意外伴隨前臂骨折,這時候如果貿然施行復位術,可能會對小朋友的骨頭造成更多傷害💥。想讓孩子避免保母手的發生,日常好習慣要養好!

避免上述情形的發生,會建議爸爸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要養成以下的幾個動作:

🔔帶孩子的時候別拉手腕,以牽手掌以及扶手臂為主
🔔避免玩飛高高、轉圈圈的遊戲
🔔小朋友跌倒的時候,儘量要以扶「腋下」為主

👨‍⚕️最後提醒爸爸媽媽們,保母手的前提,是小朋友的環狀韌帶發育未完全所導致,因此, #大多只會發生在1到5歲的小朋友身上,如果6到10歲的小朋友仍發生上述的情形,💡那可能還是真的「骨折」,務必就醫接受更詳盡的檢查!

😲📣喊破喉嚨竟然是真的?!年輕人必須知道的  #縱膈腔氣腫!​隨著天氣漸漸暖和,年輕人的夜生活也開始豐富起來,🎤夜唱卡啦OK、超嗨的演唱會、🎉成為中華隊球賽最死忠的啦啦隊,在這些活動中,難免會有高歌、尖叫、大吼,但這些看似普通的動作,確實可...
07/03/2025

😲📣喊破喉嚨竟然是真的?!年輕人必須知道的 #縱膈腔氣腫!

隨著天氣漸漸暖和,年輕人的夜生活也開始豐富起來,🎤夜唱卡啦OK、超嗨的演唱會、🎉成為中華隊球賽最死忠的啦啦隊,在這些活動中,難免會有高歌、尖叫、大吼,但這些看似普通的動作,確實可能讓你 #喊破喉嚨,在急診,最近就遇到幾個因為上述行為導致💔「縱膈腔氣腫」而被送來急診的年輕人!

👨‍⚕️為什麼會喊破喉嚨?瞬間的 #壓力讓肺泡被撐爆!
想了解為什麼會發生縱膈腔氣腫,首先,我們要先理解人體的發聲原理,人體的發聲,是因為空氣經過聲門,震動聲帶而產生聲音,聲帶比較鬆弛時,發出的是低音,而當聲帶緊繃時,則會發出相對高音。
會發生喊破喉嚨的情形,主要是因為用力大喊、高歌一曲、激動嘶吼時,人體會先需要吸入大量的氣體,經過胸腔壓縮後讓氣體從聲門噴出,產生高頻而大聲的聲音,這時候,肺泡內的壓力驟升,就可能把肺泡「打爆」而漏氣,而這些氣體會順著肺部的血管、肺紋、肺泡間隙延擴散到縱隔腔,就形成 #縱膈腔氣腫。

💨縱膈腔氣腫多伴隨 #急遽胸痛,仍建議前往急診就診!
典型的縱膈腔氣腫,多是發生在上述行為後,突發性的胸痛,同時會伴隨以下的症狀:

😰聲音發音變奇怪:縱膈腔氣腫影響到聲門的運作所導致

😰胸前皮下澎起來,壓下去的時候會有「撚髮音」:縱膈腔的氣體延伸到皮膚底下,導致在觸摸皮膚的時候會發出絲絲的聲音

😰吞嚥困難或疼痛:縱膈腔內的氣體壓迫到食道所致

😰呼吸困難:部分縱膈腔氣腫會伴隨氣胸

😰咳血:肺泡破裂時會伴隨少量出血,經由氣管咳出所致

而X光片底下,則會在縱膈腔、氣管兩側、甚至是心臟周圍出現「氣體」。但由於縱膈腔氣腫所引發的胸痛,🔎跟心肌梗塞、心肌缺氧的表現很難區分,而且部分嚴重的縱膈腔氣腫可能引發嚴重的張力性氣胸,因此建議👉如果在「高聲吶喊」後產生胸痛的年輕人,仍應前往急診排除心因性的問題。

👨‍⚕️喊破喉嚨莫驚慌,多數經醫師確診後能自行吸收
目前針對縱膈腔氣腫,如果情形不嚴重,多數的個案能自行吸收,急診醫師只需要開立消炎止痛藥,個案只需持續於胸腔科追蹤即可。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別再小看「喊破喉嚨」,如果高歌一曲完後突然覺得胸悶、聲音變怪、呼吸困難或是皮膚有氣泡感,一定要趕緊前往急診就診。

、球場吶喊夥伴,讓大家知道這個隱藏危機!

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那個即使再不可思議,那也是事實!

身為急診醫師,真的要說,最近急診的大家辛苦了🤝,曾幾何時,我們醫護同仁的交班已經不再是「手上的病人再麻煩你了!」,而是「你拿離職單了嗎…」😫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減少,但待床的嚴峻情形卻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網路上,我也曾看到許多整理出的似是而非...
27/02/2025

身為急診醫師,真的要說,最近急診的大家辛苦了🤝,曾幾何時,我們醫護同仁的交班已經不再是「手上的病人再麻煩你了!」,而是「你拿離職單了嗎…」😫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減少,但待床的嚴峻情形卻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網路上,我也曾看到許多整理出的似是而非的理由,今天,想透過這篇文,好好跟大家破除一下迷思與急診為了解決壅塞,所付出的努力!

🔔迷思一:急診壅塞是因為「輕症病人太多」
許多報導與網路文章都寫說急診壅塞是因為「輕症病人都去掛急診」,其實並不然,對於急診醫師來說,輕症的病人,大多經過急診初步處理3-4個小時就能回家並不會導致急診嚴重壅塞,👉真正壅塞的是經過初步處理後需等待收住院的「中症或是重症患者」!

🔔迷思二:急診壅塞是因為「醫院分床制度不明」
也有網路文案指出,急診壅塞是因為「醫院分床制度不明」,導致急診病人收不上去,其實每家醫院都有明確的病床控床制度,會發生急診壅塞絕非因為制度不明,主要是因為🥺「樓上病房沒有護理師」無法開床,才導致急診病人收不上去。

🔔迷思三:急診壅塞是因為民眾迷思只選醫學中心導致「來診量大增」
也有人認為急診壅塞是因為民眾迷思只選醫學中心,導致來診量大增,其實並不然,疫情之後,各大醫院的急診其實來診量並沒有大幅增加,除了台北長庚急診整修導致周邊急診人數稍微增加外,其實來診量並沒有大增,原因還是🥺「樓上病房護理師不足」無法開床。

但面對急診的壅塞,各大醫院也提出6大應對方針,期望能讓急診稍微緩解壅塞:
📌急診護理師與專師啟動12小時排班制度:有鑒於急診人力極度吃緊,部分醫院會讓護理師與專科護理師由8小時改成12小時排班,填補潛在的人力缺口。
📌啟動病房護理師與醫師來急診支援:這是在有限人力上進行調度,由病房醫護人下來支援急診照護病患,以期能增加急診醫療量能。
📌啟動快速處置區(Fast Track):部分醫院會在急診開啟快速處置區(輕症看診區),讓檢傷級數較輕的個案前往開區看診,除了避免延誤其他重症患者治療時間,也能減少整體病人等候時間。
📌急診過載應變:當急診來診與留觀數超過急診醫護同仁負荷狀態時,啟動過載應變,像是將簽床權轉移、讓病房微超收病患、取消空床科別限制,期望能協助消化更多急診病患。
📌醫學中心降轉制度:強化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合作,讓經評估過後合適而穩定的個案將轉至周邊的區域醫院收治住院。
📌啟動非住院靜脈注射抗生素(Outpatient Parenteral Antibiotic Therapy, OPAT):讓部分病情穩定但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的個案,開立3-5天「每天一次」的注射針劑,讓民眾天天回診於注射室或是急診注射,減少住院之需求。

然而上述的解決方針,仍然未能有效填補醫院嚴重流失的護理人力缺口😢,大多只能算是暫時性的應變計劃,身為第一線的急診醫師,我還是要為身邊的醫護同仁發聲👨‍⚕️,現在我身邊的醫護同仁,每個都是處在超額照顧病人的狀態,我們不是沒有愛心,而是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下次如果民眾有前往急診就診的,請給我們急診一線的醫護同仁,多一點耐心👏、多一分鼓勵👍,我們會真的很感激你們的:)。

最近幾波霸王級寒流來襲,許多民眾不忘在這樣的天氣中,好好享受一下☺️「泡湯趣」,泡在熱騰騰的水中,寒意瞬間消散,更不用說泡湯後,溫泉對皮膚的滋潤、血液循環促進、肌肉放鬆皆有幫助,讓人泡完神清氣爽!然而,身為急診醫師👨‍⚕️,近期也增加不少因...
24/02/2025

最近幾波霸王級寒流來襲,許多民眾不忘在這樣的天氣中,好好享受一下☺️「泡湯趣」,泡在熱騰騰的水中,寒意瞬間消散,更不用說泡湯後,溫泉對皮膚的滋潤、血液循環促進、肌肉放鬆皆有幫助,讓人泡完神清氣爽!然而,身為急診醫師👨‍⚕️,近期也增加不少因為泡溫泉後意識不清送來急診的,還是要提醒大家,泡湯雖然舒服,但如果泡的方法錯誤,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天冷泡湯的健康風險、8大NG行為以及自救行為!

👀泡湯健康風險一: #血管瞬間過度擴張
這是最常見的泡湯出問題的原因,一般時候,人體的血液會均勻分布在各器官中,但當泡溫泉時,高溫的水碰到皮膚,會讓皮膚血管擴張、血液積在皮下,這時候頭部、心臟等重要器官得不到足夠的血液,就可能出現暈厥甚至是心肌梗塞的問題。

🔔泡湯NG行為1:泡溫泉前喝酒
酒精會促使血管擴張,與溫泉協同下,皮膚血管容易過度擴張

🔔泡湯NG行為2:泡太久
一般建議溫泉不宜泡太久,15-20分鐘為上限,超過時間應讓身體先休息一下再繼續

🔔泡湯NG行為3:直接進入高溫池
皮膚血管會需要時間適應水溫,突然進入高溫池也會讓血管過度擴張風險增

🔔泡湯NG行為4:泡湯前吃太飽
由於消化食物會需要血液進入消化系統帶走養分,如果同時泡湯,大腦很容易得不到足夠灌流

遇到上述狀況發生時,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暈倒」,這時候,可以先讓個案躺平、並且用涼水沖洗四肢,促使血管收縮,通常個案會在數分鐘內意識得到緩解。

👀泡湯健康風險二: #新陳代謝速度增加
由於高溫會讓身體新陳代謝增加,泡溫泉的時候,會讓身體進入「大量熱量消耗」模式,40度的高溫,會提升人體基礎代謝率大約12-13%,15分鐘的泡溫泉,則可能增加約300大卡的消耗,如果血糖調控異常的個案,像是糖尿病患者,在泡湯的時候,就可能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泡湯NG行為5:泡湯前空腹
泡湯前如果空腹,由於身體消耗血糖速度增加,當身體來不及提取肝糖補充血糖時就可能發生低血糖的狀況

🔔湯NG行為6:感冒還堅持泡湯
感冒時身體本身就處於相對高新陳代謝的狀態,加上溫泉帶來的高度新陳代謝,很容易誘發低血糖

別小看低血糖,低血糖可能會讓人「瞬間斷電」,醫學上甚至也發生過泡湯因為低血糖暈倒而溺斃的個案。因此建議,感冒的人應避免泡溫泉,同時如果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個案,建議可以泡溫泉前可以先吃一點東西,同時可以隨身攜帶一些能補充血糖的小物,能大幅降低此項風險。

👀泡湯健康風險三: #高溫水分散失增加
泡湯會增加人體水分散失加速,根據研究統計顯示,高溫環境,可能增加1小時2-3公升的水分散失,當水分散失過多,血液容積變少,也可能導致暈厥的問題。

🔔泡湯NG行為7:泡溫泉過程完全沒有水分補充
多數的溫泉會館,會提供1瓶礦泉水給泡湯的人進行水分補充,但如果泡湯時間拉長,身體還是可能會缺水

👉建議泡湯的大家,每泡15-20分鐘,就應補充1瓶礦泉水,避免脫水問題的發生!

想要享受泡溫泉同時享受健康?以下幾點提供大家參考✍
📌泡湯應結伴同行,如果發生狀況才有辦法求救,同時不應喝酒
📌泡湯前可以先補充一點熱量像是小點心與水分300-500毫升
📌泡湯前先沖澡,讓皮膚適應溫度之後再進入高溫泉
📌泡湯過程中每15-20分鐘就應補充一瓶礦泉水
📌泡湯完建議可以稍微飲食補充損失的水分與熱量

泡湯雖然很舒服,但泡湯之前一定要詳讀以上泡湯注意事項,這樣才能泡得健康、泡得安全!趕緊手刀分享起來,給最近想要泡湯的大家們~~

所有的現象,一定有其原因!只要掌握好推理的旋律,就能演奏出事實的真相!

🌟台中新光三越11、12樓驚傳瓦斯氣爆案,爆炸範圍波及數百公尺,嚴重程度,讓11樓坍塌周邊路段進行暫時性封閉,甚至現場就已經傳出有數名傷患無生命徵象,多名病患輕重傷,儘管在現在建築法規各項安檢已經相對嚴格,瓦斯氣爆並沒有那麼常見,但一旦發生...
14/02/2025

🌟台中新光三越11、12樓驚傳瓦斯氣爆案,爆炸範圍波及數百公尺,嚴重程度,讓11樓坍塌周邊路段進行暫時性封閉,甚至現場就已經傳出有數名傷患無生命徵象,多名病患輕重傷,儘管在現在建築法規各項安檢已經相對嚴格,瓦斯氣爆並沒有那麼常見,但一旦發生,嚴重度卻極高。👨‍⚕️在急診醫學上,爆炸事件的發生,傷害往往相當嚴重,這是因為爆炸不只有「爆炸」本身會造成威脅,更可以透過多階段的鏈鎖反應造成慘重的災情,今天,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爆炸傷的傷害原理以及爆炸傷的5階段!

🆘爆炸不只是 #燃燒,還有 #超壓、 #碎片、 #衝擊、 #化學反應 四大傷害

很多人會認為「爆炸」只是比較嚴重的燃燒,然而,在急診災難醫學中,爆炸並非只單純的燃燒,還會伴隨底下幾種物理化學特性的產生:
✔️高溫:燃燒的瞬間氧化還原反應,會帶來局部區域的高溫,對人體造成灼傷
✔️超壓:爆炸當下,會迅速對周邊氣體產生推擠作用,導致局部產生瞬間的「超壓」狀態,可以造成身體軟組織破壞
✔️碎片:爆炸時,會由於超壓狀態,會破壞周圍物體造成大量碎片,而這些碎片在高速下堪比子彈,能直接貫穿人體
✔️衝擊波:爆炸會產生「衝擊波」,而衝擊波會導致人體瞬間的「加速與減速」,而人體各器官的硬度不同,加速與減速差異下,就可能造成各種器官的鈍傷,像是腹腔內出血、主動脈剝離,都是衝擊波所導致
✔️化學反應:造成爆炸的物質,除了易燃狀態,還可能在燃燒的狀態下產生各種有毒物質(強酸強鹼),這也能對人體皮膚造成嚴重化學灼傷

✍️爆炸五階段傷害,每一項都可能要人命
根據上述爆炸的物理化學反應,不難理解,爆炸發生當下,👉會因為爆炸物品的種類、距離、阻擋屏障等等因素,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在急診醫學,再為爆炸傷患者進行救治時,需根據爆炸五階段可能造成的傷害,對傷者進行完整的評估:
💀第一階段:空氣震波
爆炸的超壓狀態,會導致人體中空器官受傷,常見的傷害包含:耳膜破裂、肺鈍傷,嚴重者死亡率可以高達50%以上

💀第二階段:爆裂碎片傷害
爆炸產生的爆裂碎片飛散,會造成人體各種穿刺傷、撕裂傷,甚至是骨折

💀第三階段:衝擊波推擠撞擊
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能推擠傷患撞擊牆面、地面,造成身體實質臟器的鈍傷,像是肝臟撕裂傷、腎臟撕裂傷、腦出血、腦震盪等等

💀第四階段:爆炸連鎖反應傷害
爆炸時局部區域高溫燒傷、高溫氣體灼傷、房屋倒塌,可能造成傷者嚴重的燒燙傷、斷肢

💀第五階段:爆炸的化學反應
爆炸時如有強酸強鹼、放射性核種,能在爆炸範圍內持續對個案造成傷害,像是白磷燃燒產生的劇毒化學物質就能對人體造成毒性

本次新光三越爆炸傷害😢,主要是瓦斯爆炸所引發的一系列災情,由於瓦斯燃燒之後相對不會產生有毒氣體,本次災情主要是涵蓋第一階段至第四階段的爆炸傷害,然而,爆炸的產生通常都只有在幾毫秒之內,人通常都來不及反應,想要避免憾事發生,嚴格的環境安全管控,並且遵守政府或行政單位所頒布的災害預防安全作業指引,才是最好的解方!

✍️所有的現象,一定都有其原因,去除不可能的因素,留下來的,就會是真相!

今天大S離開的新聞😭,令大家震驚不已,不僅只是事態的突然,還有大S這麼年輕的年紀,竟然併發流感肺炎重症而離開。每到冬春季節🌿🍁,流感都是威脅健康的大敵,然而在診間當問到有沒有打流感疫苗的時候,常常會得到民眾的回覆說😓:「流感其實就是身體稍微...
03/02/2025

今天大S離開的新聞😭,令大家震驚不已,不僅只是事態的突然,還有大S這麼年輕的年紀,竟然併發流感肺炎重症而離開。每到冬春季節🌿🍁,流感都是威脅健康的大敵,然而在診間當問到有沒有打流感疫苗的時候,常常會得到民眾的回覆說😓:「流感其實就是身體稍微不舒服了一點,不打也沒關係吧?」,其實並不然,2024-2025的這個冬天,在急診就接過不只一個年輕人,因為流感併發重症肺炎,插管甚至放葉克膜的故事,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重拾對於 #流感疫苗 的重視!

👨‍⚕️打流感疫苗還是中流感,怎麼會這樣?
不少的民眾應該會有類似的經驗,想說打疫苗後就可以「百毒不侵」,就在秋冬之際接受了疫苗施打,殊不知,打完之後,沒多久重感冒,去醫院快篩是流感陽性,相信這時候的大家應該內心都有OS:「早知道就不打了…打了還中不是白打…」,這邊幫大家整理打流感疫苗還會中的三大常見原因✍️:
✅人體免疫建立需要時間:一般來說,施打後要2-4週才能建立足夠的抗體對抗流感,如果在還沒有建立足夠抗體前接觸到流感病毒,還是可能會中。

✅流感病毒變異快,疫苗不一定有涵蓋到:流感疫苗的製造方式是醫學科學家先利用雞蛋進行病毒培養,並根據病毒變異型態預測出「最可能流行的病毒株」所批量生產的「非活性疫苗」,這時候可能會有「沒猜中」的機率,像是2024-2025年台灣日本流行的H1N1病毒株是有猜中的,防護力效果就會比較好,但流感病毒有分A型與B型,如果有一型沒猜中,還是會有得到的機率。

✅即便猜中流感是哪一隻,還是可能會感染:根據2023發表於臨床感染疾病的論文指出,流感疫苗能降低感染率,也有研究指出,流感疫苗能夠降低21%居家內傳染的機率,但並非降到零,因此即便打了疫苗、猜中病毒株還是可能會中流感。

👨‍⚕️流感疫苗關鍵不只是「降低感染」,更重要的是減少「重症」以及「住院」!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覺得好像打不打都差不多。其實不然, #流感疫苗在醫學上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要避免重症以及住院率:
✔️減少住院率:研究指出,施打流感疫苗,能夠降低大約6成因為流感併發症(休克、喘、敗血症等)而住院的機率。
✔️避免流感併發的肺炎重症:多篇醫學研究統計指出,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4-6成感染者的肺炎重症機率,像根據新聞報導與臨床經驗,大S的情況推測是流感併發肺炎重症所導致,而且這類重症「不限於老人」,在2024-2025這段期間,我至少就有碰過3-4個年輕30-50歲個案因為流感肺炎重症啟動葉克膜。

最後還是要呼籲大家📣,千萬別輕忽流感疫苗能對我們的保護作用,儘管流感疫苗並不能完全讓我們「不感染流感」,但能有效降低我們住院或是嚴重肺炎的機率!還是會建議大家,每年都能接受流感疫苗接種,保護自己,也保護好自己的家人!

🤝生命因為有限所以寶貴;因為有限,所以才要不懈努力!

Address

天祥路8號2樓
Zhongshan District
104

Telephone

+886225670687

Website

https://www.isofh.or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