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翰醫師的大腦身心保健園地

周伯翰醫師的大腦身心保健園地 這是周伯翰醫師提供身心疾病相關衛教知識的網站,主要由小編負責經營,以及負責醫師門診檢查的安排,「並沒有」提供線上醫療諮詢服務。

01/11/2025

在臨床上,自閉光譜疾患(ASD)個案常見有強烈的重複性的儀式化行為、對秩序的堅持,以及執行功能障礙,這些特徵稱作「強迫性遲緩」。

這種遲緩主要表現為日常活動中過度重複、過度檢查、或因儀式化步驟而顯著拖延,與典型的強迫症(OCD)不同,ASD患者的重複多與自我安撫或減少焦慮有關。

此外,ASD患者在認知處理速度上普遍較慢,這種「認知遲緩」在臨床研究中被證實與執行功能障礙、社交困難及內在焦慮、憂鬱有關。在ASD族群中獨立存在並加重社交及日常功能障礙。

#自閉光譜
#新竹身心科推薦
#新竹身心科推薦
#亞斯伯格


25/10/2025

重度憂鬱症和第二型躁鬱症臨床上容易誤判,躁鬱症大師Akiskal 教授發明了一個「敘事篩選性躁鬱量表」。

如果您的重度憂鬱症反覆復發、甚至吃藥無效,那您更應該看看,是否是診斷錯誤導致藥物治方向錯誤。

請仔細閱讀以下這段文字,然後在閱讀後,勾選出「有多少句子描述符合你的狀況」。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充滿能量,同時可以開始好幾件事情。
📌我腦中充滿新的點子,思緒快速流動。
📌有時候,我的心情會很快地從高漲轉為低落。
📌有時候,我會變得特別容易煩躁或沒耐性。
📌別人會覺得我比平常更健談、更外向。
📌有時候我只需要很少的睡眠時間,但醒來仍然感到精力充沛。
📌也有一段時間,我會覺得心情低落好幾天甚至幾週,對事情提不起興趣,覺得疲倦或絕望。
📌這些情緒上的高低起伏,有時讓我在人際關係、家庭或工作上出現困難。
📌有時我會做出一些衝動的事情──例如花錢、開車、說話太快或說了讓自己後悔的話。
📌我的家族中,也有人似乎有類似這樣的情緒變化。

#躁鬱症
#憂鬱症
#雙相情緒障礙
#竹北身心科推薦
#新竹身心科推薦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於藥物與書寫暴露療法(WET, written exposure therapy )療效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基層醫療中,無論是 SSRI 或 WET 都能有效減輕 PTSD 症狀,且可行性良好。🎯然而,若對 SSRI...
18/10/2025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於藥物與書寫暴露療法(WET, written exposure therapy )療效的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

🎯在基層醫療中,無論是 SSRI 或 WET 都能有效減輕 PTSD 症狀,且可行性良好。

🎯然而,若對 SSRI 治療無反應,則改用 SNRI(如 venlafaxine) 的效果明顯優於加上 WET 心理治療。



Written Exposure Therapy(WET,書寫暴露治療)是一種簡短、結構化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它由美國心理學家 Denise Sloan 和 Brian Marx 於 2011 年提出,屬於「暴露治療(exposure therapy)」的一種簡化版本。

🧠 一、核心概念

Written Exposure Therapy 的理論基礎與傳統暴露療法相同:
👉 透過重複、結構化地回想與敘述創傷事件,讓患者逐漸面對原本會引發恐懼、閃回或回避的記憶,使情緒反應脫敏,並整合創傷經驗進入個人敘事。

但與傳統的「延長暴露療法(Prolonged Exposure, PE)」不同,WET:
• 不需要家庭作業或錄音回放
• 不強調情緒階層或現場暴露
• 以「書寫」取代口頭敘述
• 療程短、結構簡單

14/10/2025

藥物越吃越憂鬱?
認識neuroleptic decifit syndrome (NDS)

NDS是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s) 治療後,出現與思覺失調症負性症狀、憂鬱症相似、但實際上由藥物副作用所致的症候群。

這類藥物常用在憂鬱症、強迫症、躁鬱症的輔助治療,但是有些患者很敏感,如果有出現NDS症狀,則要小心它可能會「產生憂鬱症狀」。

病理機轉

1️⃣ 多巴胺 D₂ 受體過度阻斷
🎯Mesolimbic / Mesocortical pathway 抑制 → 快感與動機下降
🎯Nigrostriatal pathway 抑制 → 類帕金森氏運動遲緩

2️⃣ 前額葉皮質活性降低
🎯功能性影像(fMRI / NIRS)顯示 PFC 活化下降
導致情緒調節與動機控制缺損

許多病人會出現:
✔️表情冷淡、情感平板(blunted affect)
✔️語調低沉、行動緩慢
✔️對活動缺乏興趣或快感(anhedonia)
✔️感到倦怠、懶散、沒動力(amotivation / apathy)
✔️睡得多但仍覺無精打采
✔️帕金森症狀:手抖、肢體僵硬、思考遲鈍

10/10/2025

「童年逆境」是指一個人在 18歲以前經歷的各種不利事件,這些事件會對情緒發展、人格形成、壓力反應系統以及身心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研究顯示,童年逆境越多,成年後罹患憂鬱症、焦慮症、成癮、自殺傾向、身心疾病的風險就越高。

常見的「童年逆境」有:

1️⃣ 情緒虐待
經常被辱罵、羞辱、恐嚇、貶低、威脅,或被否定價值。
2️⃣ 身體虐待
被打、踢、推、用物品攻擊或造成身體疼痛。
3️⃣ 性虐待
在未成年時被迫或被誘導進行任何性接觸。
4️⃣ 情緒忽視
缺乏關心、安慰、擁抱或心理支持。
5️⃣ 身體忽視
未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衣物、安全或醫療。
6️⃣ 父母分居或離婚
家庭結構破裂,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或穩定感。
7️⃣ 家庭暴力
目睹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被打、辱罵、威脅。
8️⃣ 家人濫用物質
家庭中有人酗酒、吸毒或濫用藥物。
9️⃣ 家人有精神疾病或自殺行為
父母或監護人有重度憂鬱、躁鬱、幻覺、自殺傾向等。
🔟 家人入獄
家庭成員被關進監獄,造成情感斷裂或社會羞辱。

假日進修參加美國🇺🇸TMS 學會關於rTMS在中風復健應用的最新研究進展線上回放課程
05/10/2025

假日進修

參加美國🇺🇸TMS 學會關於rTMS在中風復健應用的最新研究進展線上回放課程

診所10月份連假休診日期
05/10/2025

診所10月份連假休診日期

04/10/2025

身為精神科醫師,還要兼備占星觀天象能力

每年適逢節氣變化都是憂鬱、恐慌、躁期好發的時候

四大劫日:過年、清明、端午、中秋

個人不負責任觀察

28/09/2025

當個案在工作上遇到瓶頸、猶豫是否該離職的時候,我常會建議他們考量三點:

未來性、同事長官的相處、薪水

如果有兩個以上你覺得不ok的話,真的該認真思考去留了。

#離職

28/09/2025

門診常常看到「收假憂鬱」的患者。

收假憂鬱的強度,往往和你對工作的感受有直接關係。如果你覺得工作本身充滿壓力、缺乏成就感,或人際氛圍不佳,那麼在假期快結束時,負面情緒就會更強烈。

心理因素

🎯認知落差
假期=放鬆與自由;工作=壓力與限制。
如果對工作有「不喜歡、抗拒」的感受,這個落差會被放大,所以收假前就會提前進入憂鬱或焦躁狀態。

🎯潛在壓力的提醒
你腦中可能浮現「還沒完成的專案、難搞的主管或同事、沉重的責任」,這些都是壓力源。假期結束前,這些壓力感就會自動冒出來。

🎯意義感不足
如果人在工作中缺乏意義感與控制感,就更容易產生「收假焦慮」。

假期結束的憂鬱其實是一種警訊:

「你的工作可能沒辦法滿足你內在的需求。」

#憂鬱症

#竹北身心科

#長假症候群

18/09/2025

遇到充滿童年家庭創傷的C-PTSD患者,我常常跟他們說,要繼續往前走,你必須放下兩個ㄑㄧˊㄉㄞˋ。

第一個是期待:期待有一天父母會懂你/妳所承受的苦而有做出什麼改變。

第二個是臍帶:剪掉連結、盡量遠離有毒的原生家庭,越遠越好。


中秋節🥮又快到了,還是照例po出可能會和柚子交互副作用的身心科藥物。小兒ADHD的藥物中,則是atomoxetine需要小心。 #中秋節 #身心科藥物 #竹北身心科
07/09/2025

中秋節🥮又快到了,還是照例po出可能會和柚子交互副作用的身心科藥物。

小兒ADHD的藥物中,則是atomoxetine需要小心。

#中秋節
#身心科藥物
#竹北身心科

Address

Zhubei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周伯翰醫師的大腦身心保健園地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