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25
這篇文章把比賽的面向講得非常完整!非常推薦給在觀望比賽的家長閱讀👍
《比賽的助益與傷害》
最近有一位認真的孩子來問課,媽媽說孩子本來很喜歡音樂,但老師太嚴格,讓她追逐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每週要上三堂課,每一堂1.5鐘頭,孩子很努力,幾年下來每一次比賽都拿到第一名,但卻對音樂漸漸失去興趣,又覺得自己這麼努力,不願放棄,但每次上課被罵、又要一直加課,已經精疲力盡,提不起勁且眼神無光。
她拿出最近要參加的比賽曲彈給我聽,我知道又是這種「硬要孩子彈不適合的樂曲、強迫著不斷練習、以加課達成」的學法,才考完三級就得挑戰八級曲目,而且還是Vivace的速度,孩子很努力,手指靈活但整個速度上不去,因為老師不準學生運用手腕(是甚至要放錢幣在手腕上的那種教法),孩子手很緊、掌很抓,硬拚速度,一直手酸但有種韌性不願放棄… 我覺得再努力下去就要受傷了😢
媽媽很焦慮,覺得孩子還是喜歡音樂,但學習中太多的強迫,還有老師也要求媽媽緊盯弄得母女關係因此緊繃,一切都不是自己希望的樣子,卻覺得自己不懂、又尊重老師,只好持續下去…
因為已經好多位家長帶著這樣的困惑來詢問… 我覺得這真是好值得正視的問題:「你的孩子學鋼琴,到底在學什麼?」
🔹請家長可以檢視以下狀況:
• 如果妳的孩子為了比賽練了一首超越自己能力的曲目,
• 練習非常辛苦,老師要求不斷加課完成,說是為了孩子好
• 孩子練得非常努力、精疲力盡、手酸手痛(再撐下去可能就受傷了)
• 然後面對音樂眼神無光、興趣都磨掉了
• 老師還要媽媽更緊迫的盯,親子關係因此變調…
是的,不要懷疑你的直覺!
請停止!
因為學音樂不是這樣的。
🔹所謂陶冶,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音樂!當孩子已經被追趕比賽成績的逼迫磨掉興趣,音樂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我不是說不要比賽,因為比賽是學習的輔助,用對時,可以幫助孩子更愛音樂,但不合宜的追逐,就是傷害!
其實,我也時常推薦學生去比賽,甚至學生(不是家長喔)常告訴我想比賽。但我看到學生提到比賽時是充滿熱忱的、眼睛發亮有光的、然後表現出更積極與自動自發的。
此時,比賽就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如何區別比賽是幫助還是傷害呢?
請家長檢視:學琴不能變成「讓孩子去遷就比賽的需要、甚至遷就老師的需要」,而是以孩子的需要為出發點,讓比賽輔助她的成長!
更具體的說,就是:
• 依照孩子的程度安排課程曲目,當有曲子修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比賽讓孩子的曲目有個展現的舞台。此時,我常看到學生眼睛會發亮,因為他知道:「這首我已經學好了,我想上台,我想把它修得更細更好聽,我想要我的努力有個表現的機會!」 這就是以孩子的程度為出發,讓比賽來幫助她。此時,會越彈越喜歡,比賽也是一個建立興趣的輔助了!
• 但,比賽也時常是傷害。當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老師或家長就挑了一個比賽說「兩個月後你要參加這個,而且曲目我選好了,很難,你要非常努力!」於是要求一直加課,孩子練得很辛苦,這就是「不管學生的程度,讓孩子遷就比賽、甚至遷就老師的安排」。因為沒有依照她的需要來累積,曲子過難,沒學過的技法不會因一直練習突然就會,因為學習都有必經的路程,所以孩子努力中,只會好辛苦、好茫然,學琴好像是為了比賽,不是為了自己,然後越努力越流失興趣。
後來比完了,也許真的得獎了,但那個開心只在領獎的時候,不會太久。然後又得追逐下一個比賽,進入無止境的迴圈。而且,漸漸流失興趣。
🔹其實,真正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不是獎盃與第一名,
而是孩子在面對挑戰時的付出過程,她覺得自己的進步是可以勝任的、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能做到,不是老師的不斷加課中,強迫下練成自動化的不出錯,但不知所云也食之無味。因為,那是老師的功勞,不是自己的成就感。甚至孩子會覺得,比賽是藉著自己的雙手與努力來完成老師(或家長)的期待。如此,音樂是無法與心連結的。
🔹成就感來自
從自己可以的程度真實累積(不是老師不斷加課、讓你彈成自動化不出錯)、自願的付出(不是被迫練習)、知道為什麼要參加比賽也很願意、並在過程中看到自己可以勝任、進步、游刃有餘的面對樂曲。
所以成就感不來自獎盃,而是努力的過程,內心與音樂的連結。
🔹若沒有建立這個連結,獎盃,也只是一個裝飾品。
獎盃要能不是裝飾品,必須讓音樂與心連結。那個喜悅是儘管妳沒得獎(因為參賽者剛好都很厲害),但還是感到內在充實!甚至在觀摩了其他優秀的演奏而有所收穫,也發現自己可能更進步的原因,這種內在成長的感受,激勵自己,再接再厲,也越發有興趣!
但如果過程不太努力,彈得不太好也沒有從過程中感受到音樂,不過剛好參賽者都表現不佳、或剛好沒什麼人報名比賽,所以拿了第一名,領獎時當然會開心,但之後其實會有一種心虛,因為那不是真正的成就感。
我們會看到有人回顧過往,拿著某獎盃告訴你,那個得獎的過程,他是如何付出如何熱愛,因為音樂與心連結。但我們也會看到獎盃不久後被晾在一旁的,因為那個比賽根本沒努力、或都是媽媽與老師在幫自己努力,跟自己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甚至還看過,孩子領完獎盃直接拿給媽媽:「嘿!這是你的」,因為都是媽媽一直在幫他努力😅)
🔹如果,獎盃是以「磨掉孩子的興趣」換來的,勸你不要!那太不值得了,因為音樂真正的意義,是內心對它的愛!
(因為遇到好多茫然憂慮的家長,都面臨類似的問題,我真心很希望讓學音樂再單純回歸內心,很感謝聯經出版社的邀約,月底即將推出新書「音樂家的教養心法」,誠摯邀請大家來參加我的新書發表音樂會唷!)
🔹《媽咪,莫札特好好玩》維若妮卡新書發表音樂會:鋼琴家的音樂教養心法
2/28 (五)2:30pm 台北場
3/02(日)2:30pm 高雄大東
售票系統:https://s.opentix.life/p/Pd70a5ffc
🔹若有關於音樂教養的困惑,也歡迎預約我的一對一諮詢唷!(連結在留言區)
🎼 Veronica’s IG: 🔍pianistver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