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025
#壓力 #驚恐 #惡夢 #魂飛離體 #補膽防風湯 #獨活湯 #脈證併治 #文人寫的醫書
2025.06.19 現代人的壓力是「恐懼」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以前認為主要是因情緒與精神鬱悶導致生病,某天細思才明白應該是「恐懼」。害怕考試考不好,工作表現不佳,主管或是父母與配偶的責罵。害怕生病身材走樣,擔心成就不如同儕以及養老的錢存得不夠。
清代名醫張璐對「驚」與「恐」的區別不甚精確,只是引用內經稍加闡釋。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恐」者,忽然心中恐懼,如人將補之。治療的方法多是用龍齒、石決明、遠志、石菖蒲、茯神、人參、五味子、酸棗仁和柏子仁等安神開竅舒眠的藥物,或是主要由它們所組成的方劑。
比較特別的是如果病患有作可怕的惡夢以及魂飛離體的感覺時,是與肝膽相關。這時除了安神的方劑外,可增服獨活飲或是防風補膽湯。這二個方劑,主要是用細辛與獨活補膽,並用前胡去除肝膽處的痰阻,防風止住肝膽的風氣飄揚,使肝膽氣足與順暢,不再膽小或是有魂到處飛的感覺。我用科學中藥開給幾位病人試過,大部分沒有效果,只有一位經常黃昏心不安的病患有些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劑量不足的關係。
張璐還提到「寸口脈動為驚。驚者其脈止而復來。」他在自己《診宗三昧》這本書中提到「動脈者,厥厥動搖,指下滑數如珠。...。動於寸口者,所謂虛者則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容易懂。我有位病患,壓力大時,脈的變化非常明顯,從緩脈轉變成「數弱澀時結」,且脈搏的末段會彈手,患者則自己感覺心跳變明顯,且不規律。所以張璐此處的「動」比較可能是指「脈搏的末段會彈手」,「脈止而復來」就是「結」脈。這位病患,用獨活湯一點改善也沒有,也許是科學中藥劑量問題。我用了柴胡龍骨牡蠣湯 5g 桂枝 2g 炙甘草 2.5g 則改善很多。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學習中醫臨床非常重要,沒有臨床經驗,無法確切知道什麼是「驚」時的「寸口脈動為驚。驚者其脈止而復來。」 古代很多醫書是仕途失意的文人整理撰寫的,他們沒有臨床經驗,但寫得頭頭是道,這些人寫的書我都不看。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