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哥的中醫筆記

傑哥的中醫筆記 一位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生的中醫學習歷程紀錄。
狀態:受聘地區診所(執業第六年)

19/06/2025

#壓力 #驚恐 #惡夢 #魂飛離體 #補膽防風湯 #獨活湯 #脈證併治 #文人寫的醫書
2025.06.19 現代人的壓力是「恐懼」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以前認為主要是因情緒與精神鬱悶導致生病,某天細思才明白應該是「恐懼」。害怕考試考不好,工作表現不佳,主管或是父母與配偶的責罵。害怕生病身材走樣,擔心成就不如同儕以及養老的錢存得不夠。
清代名醫張璐對「驚」與「恐」的區別不甚精確,只是引用內經稍加闡釋。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恐」者,忽然心中恐懼,如人將補之。治療的方法多是用龍齒、石決明、遠志、石菖蒲、茯神、人參、五味子、酸棗仁和柏子仁等安神開竅舒眠的藥物,或是主要由它們所組成的方劑。
比較特別的是如果病患有作可怕的惡夢以及魂飛離體的感覺時,是與肝膽相關。這時除了安神的方劑外,可增服獨活飲或是防風補膽湯。這二個方劑,主要是用細辛與獨活補膽,並用前胡去除肝膽處的痰阻,防風止住肝膽的風氣飄揚,使肝膽氣足與順暢,不再膽小或是有魂到處飛的感覺。我用科學中藥開給幾位病人試過,大部分沒有效果,只有一位經常黃昏心不安的病患有些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劑量不足的關係。
張璐還提到「寸口脈動為驚。驚者其脈止而復來。」他在自己《診宗三昧》這本書中提到「動脈者,厥厥動搖,指下滑數如珠。...。動於寸口者,所謂虛者則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容易懂。我有位病患,壓力大時,脈的變化非常明顯,從緩脈轉變成「數弱澀時結」,且脈搏的末段會彈手,患者則自己感覺心跳變明顯,且不規律。所以張璐此處的「動」比較可能是指「脈搏的末段會彈手」,「脈止而復來」就是「結」脈。這位病患,用獨活湯一點改善也沒有,也許是科學中藥劑量問題。我用了柴胡龍骨牡蠣湯 5g 桂枝 2g 炙甘草 2.5g 則改善很多。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學習中醫臨床非常重要,沒有臨床經驗,無法確切知道什麼是「驚」時的「寸口脈動為驚。驚者其脈止而復來。」 古代很多醫書是仕途失意的文人整理撰寫的,他們沒有臨床經驗,但寫得頭頭是道,這些人寫的書我都不看。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6/03/2025

#頻尿 #尿失禁 #補中益氣湯 #中醫病例
2025.03.16 補中益氣湯治療天冷尿多
男 55s,天冷會尿多,忍不住。用寄生腎氣丸無效。舌頭略淡紫苔略白略滑。脈皮部稍弦,血壓略高,沈取無。眉心略淡紅。小便問題,朱丹溪等古時名醫與現代中醫常用六位地黃丸類藥物補腎,但對這位脈沉取無,偏腎虛的病人,完全沒有效用。朱丹溪與其弟子戴元禮認為,小便不禁,與脾腎陽虛有關,用砂仁、附子、補骨脂等加收澀藥。這位病患天冷加重,舌頭濕寒之象明顯,用了桑螵蛸、附子、烏藥、仙茅、乾薑、益智仁、桂枝,忍不住的現象改善。我注意到戴元禮提到晝腎是陽虛用附子加補中益氣湯;數多,色白體弱,為真陽虛,升氣少降氣多,補右腎相火,八味+補骨脂與鹿茸。陽虛用了補中益氣湯。但是像是描述補中益氣湯的「升氣少降氣多」,則「補右腎相火」,所以我靈機一動在患者的藥中加上了補中益氣湯,尿多就改善了。這位患者應該有李東垣在脾胃論裡提到的脾胃虛弱,脾氣不升而下流的情況,也因此造成尿多。另外現在中醫師,根據現代醫學的發展,了解到尿頻與膀胱過動,攝護腺肥大有關,分別用逍遙散與散腫潰堅湯有效,是現代醫學促成的改變與進步。
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與脾胃論理提到的脾氣上升與輸布,臨床經驗越多,越覺得有其真實性,並且臨床上有很好效用。
註:我在很久以前分享過「內外傷辨惑論」的讀書筆記,大家可回頭參酌。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7/11/2024

2024.11.17 明年乙巳年氣候與用藥:厥陰司天少陽在泉,中運少商。
#乙巳年 #少商 #厥陰司天少陽在泉 #半夏瀉心湯 #瀉白散 #人參 #黃耆
今年 2024 年,實際的氣候是偏燥熱的一年。春天到時瞬間變暖,皮膚病患者明顯增多。七八月非常地熱,也可見皮膚病。心臟較弱的病患,甚至出門遇熱就喘,用生脈飲有效。這年感冒或是 COVID-19 確診者,多是乾咳,有些甚至麥門冬湯仍無效,是單純發炎,需要用增液湯、半夏、黃芩和連翹,強力地清熱消炎才有效
預計 2025 年是天氣多變的一年,時寒時熱,有時多風,有時多雨,也有時濕熱。在這種氣候下,人易脾胃虛弱,中焦寒熱錯雜,痰濕氣滯(類似半夏瀉心湯證),胃口差。用藥時,可以多用些脾胃藥,並多吃酸味食物,開胃養脾胃。肺部仍然容易虛熱少氣,加上今年整年受到燥熱的影響,病況會更加重。用藥可以多用瀉白散與黃耆、人參與甘草等補氣藥,多吃些潤肺涼肺的食物,例如百合與水梨。
註:以上是我綜合實際氣候、臨床病症、內經運氣七篇以及三因司天方而整理出的資訊。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0/11/2024

2024.11.10 輕筆記:夏桂成治療崩漏。大肌瘤造成的崩漏難治。
#夏桂成 #月經 #崩漏 #子宮肌瘤
著名婦科名醫夏桂成,在他早期主編的《婦科方藥臨證心得十五講》中提到:婦女月經出血過多過長或是崩漏,首在血熱,次血瘀,瘀熱交阻最常見。治療方式歸納後可簡化成,基礎方:大小薊、生炒五靈脂、炒蒲黃、炒續斷、益母草,有熱加馬鞭草、茜草,丹皮、梔子、黃芩。虛熱就用龜板、黃柏。血瘀用當歸、赤芍、香附。粘膩樣血塊,腰酸腿重,苔質白根部厚膩,是濕濁用蠶沙、澤蘭、馬齒莧,蒼朮、茯苓。滋陰用二至丸、六味地黃丸。氣虛造成的少見,補氣用四君子湯、黃耆、砂仁。溫澀用紫石英、禹餘糧、赤石脂、代赭石。因為清熱與滋陰容易留瘀,使月經不淨,所以用失笑散,止中帶化,不留瘀。久病衝任奇經受損,用沈重石藥紫石英、禹餘糧、赤石脂與代赭石沉降,治在下焦,溫澀固護奇經。而陰虛會使子宮血脈失養脆弱,容易出血,所以要滋陰。
臨床上,許多崩漏的患者是因為子宮肌瘤造成,子宮肌瘤大過八公分或是恰好長在子宮頸口的,很難用中藥在二三個月內得到好的控制,也許有醫師做得到,但是我自己目前做不到,也未曾聽過哪位醫師做到。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07/10/2024

2024.10.07 乾咳難治,用聽診器中西醫合壁診斷治癒。
#乾咳 #中西醫合壁 #麥門冬湯 #聽診器 #增液湯 #朱丹溪火鬱咳嗽
女 50s 感冒咳嗽。初診咳嗽音聽起來痰似乎不少,患者也這般描述,用桔梗、栝樓實、半夏、紫菀、葶藶子,水藥,完全無效。一星期後,變成因久咳而喉嚨痛,氣管癢,摸胸前與咽喉會誘發咳嗽。咳嗽聲像有少量的黏痰。一咳就連續咳。舌頭略紅,口苦。取麥門冬湯方義,用桔梗、麥門冬、貝母、紫菀、杏仁,科中與水藥都開過,也都完全無效。以前乾咳嚴重的患者,用麥門冬湯加減都能快速收效,實在沒有頭緒。靈機一動,改採西醫的診斷方式,用聽診器聽完全沒有痰音。貝式理學檢查教科書載明:咽喉炎、氣管炎、梅漿菌以及病毒性肺炎都是斧劈性乾咳 (dry hacking cough),與患者的症狀相同。診斷為單純發炎,用科中:生地黃 3g、玄參 2g、麥門冬 2g、黃芩 1.5g、連翹 2g、訶子 2g、半夏 2g。一星期後改善很多,方義用量大的增液湯與清熱藥黃芩和連翹,並且用涼澀的訶子收斂。用增液湯是師法胡希恕治療嚴重咽喉痛以增液湯加石膏。採用清熱藥,是因為咽喉發炎咳嗽,屬《丹溪心法》中的火鬱咳嗽,當以清金、化痰、降火為主。火氣炎上,朱丹溪用芩連,以知母止嗽清肺,滋陰降火,我用黃芩以及連翹,用連翹是因為連翹除了清熱解毒外,可以開結氣,更適合咽喉不爽的病患。用訶子是模仿朱丹溪的,他說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遂成鬱遏,脹滿不得眠。一邊取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
今年天氣燥熱,不管是感冒或是確診 COVID-19,多以乾咳表現。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3/09/2024

2024.09.13 我是不是不應該完全治癒病人?
#醫術之外 #只會治病的呆頭醫師
60 多歲女性病患,從事勞動工作,經常全身痠痛,尤其是後腰與脊椎處。她原先都是到一位比我資深許多的醫師處就診,後來因為某些因素才轉來給我看診。前一些時候,聊到她全身痠痛的問題時,她說給原先的醫師治療後,仍會殘留些僵硬與疼痛,「需要她先生再幫她按摩後」,才能完全緩解。但是吃我的藥後,就能完全緩解不適,不需要額外請她先生幫她按摩。非常讚許我。這幾天,我突然懷疑,前一位資深醫師是不是故意沒有用足劑量,好讓她先生一直幫她按摩?
醫師要留心的不只是醫術以及治療本身,還有人情世故等其他許多面向要圓滿。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28/06/2024

2024.06.28 高燒不退醫院束手,用幾帖柴胡劑即痊癒
#高燒不退 #柴胡湯 #柴胡石膏湯
臨床上偶爾會遇到長時間高燒不退,醫院找不到原因,無從下手治療,但是簡單用點中藥很快就治癒的情況。以下是我最近遇到的一個病例:女(72) 膽道開刀出院一個月後,突然發燒到 39 度多,住院一個多星期,找不到感染源,每天仍持續發燒,沒有辦法只好讓病患出院,並且囑咐病患若再度高燒,就要趕緊回院。我用柴胡六錢、黃芩五錢以及少量的石膏六錢,三四天後她的燒就退下來了,因為病患體虛,所以我放低劑量,不然病可以好得更快。
這位病患是典型的邪在少陽陽明,裡熱,而陽明裏未實,所以我取法小柴胡湯加石膏的精神用藥。
《傷寒論》陽明篇「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257)
胡希恕對這條文前半段的解釋是,可以用大柴胡湯下之。他行醫的經驗裡,遇到過很多這類發高燒不退的病患,依照症候用小柴胡湯或是大柴胡湯,高燒厲害的加上石膏,效果非常好。胡希恕晚年的傷寒論上課實錄裡,對三陽病的進程、症候、診斷與治療有很精彩又直白的講解,看過後,就可以對上述高燒不解的病證有清楚的了解,給出正確的治療。三陽合病併病,有時當用白虎湯 (219, 221),有時應用柴胡湯 (99,230),要有正確地理解,才能正確地判斷。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12/05/2024

2024.05.12 附子增強身體機能
附子是一味很好用的藥,我經常使用。當患者抱怨手腳過於冰冷不適時,少量的附子可以明顯改善。短時間內體力變得極差的患者,用附子加上補陽還五湯可以迅速恢復體力。前幾年新冠肺炎剛爆發時,我用這個方法,讓幾位長新冠症候明顯的病患,服幾帖藥後就有明顯的改善。經方家胡希恕先生表示,附子是一味可以增強身體機能的藥物,所以當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
時,加上附子可以增強皮表衛外功能,收斂汗腺讓汗止下來。在下面的一個例子中,我用了少量的附子以及取法補中益氣湯的概念,讓一位年長的女性患者,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改善,許多小毛病都消失了。
女 70s。12 月冬季時就診,表示手腳冰冷,手繃緊難彎曲,脹氣打嗝,頭暈,胃食道逆流。舌頭略黯淡略略紅,舌苔稍黏。左尺寸略弱,沈取無,右脈稍澀弱。我開了附子 0.8g 炙甘草 1g 乾薑 0.5g 陳皮 1.5g 厚朴 1.5g 神麴 1g 麥芽 1g 川芎 1.5g 青皮 0.5g 益智仁 1g 桂枝 1g。服藥一週後,患者回診表示上述症狀都已經改善,不再手腳冰冷,人比較有精神氣力,而且她沒有提及的多年有大量的清水狀帶下濕透內褲的問題也獲得解決。脈也變得比較有力。

Send a message to learn more

2024.03.29 (Fri) 幫你懂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與「脾胃論」 目前我只記錄到「內外傷辨惑論」的部分,後續會補上「脾胃論」。以前為了暸解「脾胃論」嘗試閱讀許多他人的專書或是介紹,都讓我更迷惑。後來發現,自行照著先「內外傷辨惑論...
29/03/2024

2024.03.29 (Fri) 幫你懂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與「脾胃論」

目前我只記錄到「內外傷辨惑論」的部分,後續會補上「脾胃論」。以前為了暸解「脾胃論」嘗試閱讀許多他人的專書或是介紹,都讓我更迷惑。後來發現,自行照著先「內外傷辨惑論」後「脾胃論」的順序閱讀,絕大部分的內容都能看懂。
心得分享文最前端的「臨床小卡」是實際臨床運用時,經常會需要查閱的核心資料,例如診斷方法、藥物以及主要方劑的核心精神與用藥等。如果沒有隨身可供查找的手機或是平板等,你可以印出來,方便隨時查閱。中醫是高度臨床的學問,在臨床上理解才深刻真實。閱讀時,應該直接跳過,直接從正文「「內外傷辨惑論」內容重組與解說」開始。
我已經儘量將說明寫得清楚明白,讓有基礎中醫知識的讀者能直接看懂。能用李東垣原話的我儘量沿用,並且將李東垣相同概念的闡述集中,這樣有助於理解,尤其是脾胃病機的部分。少數地方是刻意簡化,希望讀者能自行思考,因為這樣反而有助於理解。如果你閱讀時仍有問題,可以到臉書專頁「傑哥的中醫筆記」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699953571 提出,或是寫信到 addis.chen@gmail.com。原則上,我只回答中醫學生以及臨床醫師的提問,從提出的問題我可以判斷。篩選後,我也會將大家的回饋,修正到後續的版本。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7uG0OVFxtMI7cATgsh1ixXCUbG8oR80b/view?usp=share_link

13/03/2024

2024.03.13 輕筆記:肉桂預防壓力造成的腸胃不適
#肉桂 #工作壓力 #腸胃不適 #逍遙散
古人說:「桂為木中之王,故善平肝木之陰邪,而不知善助肝膽之陽氣。惟其味甘,故最補脾土,凡肝邪剋土而無火者,用此極妙。」臨床上有許多病患因為工作壓力造成胃部痞悶或是胃食道逆流,在病症緩解後,我經常改用逍遙散 2.5g 合 肉桂 0.3g,病患服用後很多人回饋表示,人感覺輕鬆很多,腸胃原有的毛病也很少再發。李東垣在天冷時,也會在腹部痞悶脹氣的藥方中加上少量的乾薑與肉桂,他的目的是暖脾胃。

25/02/2024

2024.02.25 辨證論治?抓病機?看看這個案例。
#辨證論治 #抓病機 #嚴重胸悶 #脹氣 #便秘 #工作壓力
女 40s,近更年期。經常會有嚴重胸悶感,像塊大石頭壓在胸前,喘不過氣。脹氣、排便不順或是工作忙碌時就容易發作。血壓高 150s mmHg。工作壓力大。當時西醫診斷為焦慮症與交感神經失調,曾服用安伯寧抗焦慮藥,可以有效緩解胸悶感。心臟斷層掃描檢查冠狀動脈沒有異常。用中藥維持大便順暢、預防脹氣、疏肝以及增強體力,喘不過氣的情況就比較不會發作。病況嚴重時,會開增強心臟力道與治療胸痺的藥給病患,可以治療她的嚴重胸悶。舌頭略紅,苔少乾燥,脈淺略滑沈取無,略數。顴骨稍微紅。2023底某次到醫院因其他問題就醫,西醫師懷疑患者貧血,驗血後是缺鐵性貧血,服用鐵劑血紅素正常後,嚴重胸悶就不再發作!根治了!患者平素不會頭暈,理學檢查指甲顏色粉潤紅,下眼瞼血色正常。

15/01/2024

2024.01.14 輕筆記:用藥精準以及避免用藥落入窠臼
#嘔吐 #頭暈 #吳茱萸 #左金丸 #避免用藥落入窠臼
女四十歲,頭暈,嘔吐,噁心,經常反胃,太陽穴痛。舌頭很紅,苔略黃,乾燥。脈數淺略軟澀,弱。用川芎2g, 生薑3g, 吳茱萸1g, 葛根2g 非常有效。患者熱象明顯,理論上不應用吳茱萸,但用過二三次,都沒有化火氣熱副作用。查詢中藥學關於吳茱萸的解說釐清對吳茱萸的理解,解說裡,提到了治療噁心時會用到的其他藥物,如中焦有寒,因氣機阻塞用紫蘇,有痰飲時用半夏和生薑以及瀉火以補水的方劑左金丸。理論上,左金丸更合適這位病人。以往習慣用生薑,查了書後,擴展了用紫蘇與半夏這二味藥。還研究了在用到吳茱萸的經典方:吳茱萸湯、溫經湯和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等,先賢如何運用吳茱萸以及與什麼藥物搭配。透過這個流程,我更了解吳茱萸這味藥,也跳脫慣用藥物,增加了可用藥物清單。
這是學習藥物以及方劑的深化過程,也是避免臨床久後用藥落入窠臼的方法,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Address

台灣新竹縣竹北市
Zhubei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傑哥的中醫筆記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