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David C

Dr David C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Dr David C, Medical and health, Chino Hills, CA.

房屋垮了、橋樑斷了,會不會是因為地震、或被飛彈擊中、或偷工減料、或被海嘯沖垮等各種不同的因素所致,而有不同的修復方式?沒有,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編列修復預算的錢!同樣的,皮膚受損、受傷了,會不會是因為凍傷、或燙傷、或曬傷、或割傷、或被咬傷等各...
07/17/2023

房屋垮了、橋樑斷了,會不會是因為地震、或被飛彈擊中、或偷工減料、或被海嘯沖垮等各種不同的因素所致,而有不同的修復方式?

沒有,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編列修復預算的錢!

同樣的,

皮膚受損、受傷了,會不會是因為凍傷、或燙傷、或曬傷、或割傷、或被咬傷等各種不同的因素所致,而有不同的修復方式呢?

咦?🤔️

很多人會習慣地想:
凍湯的皮膚要去寒,泡溫水!
燙傷的皮膚要退熱,塗蘆薈!

那麼
割傷的皮膚要拿什麼融化美工刀?
咬傷的皮膚要用什麼幹掉可愛的松鼠?

房屋垮、橋樑斷,修復的時候為什麼不考慮去處理地震、飛彈、貪污、海嘯?因為它們已經發生過了,不再有了,當下要面對的只有斷垣殘骸的修復工作。

皮膚受損、受傷不也是一樣?哪還有寒、熱、美工刀、松鼠需要處理?當下要面對的只有組織受損的修復工作。

而一切修復工作的基本是身體自癒力。
哪怕手術縫合後的傷口,如果沒有良好的自癒能力,傷口也會不斷地滲血。

問題是怎麼幫助身體發揮良好的自癒力?

多年的臨床早已不斷重複的證實,只有提供「熱源」這個「錢」給身體吸收,身體轉化成為熱能有了足夠的修復預算之後,才能推動並完成各種修復工作。

因此,經由不同因素所致的皮膚損傷,有不同的修復方式嗎?

沒有,當下要面對的就是皮膚損傷,只有提供適當的熱源幫助身體自癒這一個方向。

堅持看到這裡的朋友,恭喜!現在推薦一種熱源,經過本人自己這幾天的研究,治療雙腿發紅腫脹癢刺的一度曬傷,用起來特別舒服,就是淋洗或浸泡水溫攝氏38.5度的薑湯!除了當下癢刺緊繃感頓時消失之外,舒服的感覺還可以持續幾個小時之久,這是相對於沒有這樣處理的另一側。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不但可以幫助身體加速修復,而且沒有副作用,又環保。

請注意水溫,本人親自實驗的感覺,39.0度C以上會太熱,37.0度C以下會太涼,都不舒服。

話說回來之前習以為常的做法,

泡溫水治凍傷是矇對了,但塗寒涼性的蘆薈治燙傷、曬傷,明顯就是多想了。如果有人問塗蘆薈很有效啊?是因為那個人的身體熱能本來就不差,不塗蘆薈也會好的很快,即使被塗了蘆薈扯後腿之下仍能完成修復工作。

所以親愛的,中暑了怎麼辦?還是綠豆湯嗎?

健康是個動態平衡,痊癒也是。有人問我:怎樣才叫做把病治好?我說:把不舒服的症狀治療到身體舒服了沒症狀了,這就是把病治好了。他又問:那能維持好的時間多久才叫治好呢?我說:你覺得要維持多久才算把病治好?他說:至少要一年吧⋯⋯我問:那如果只好了1...
07/16/2023

健康是個動態平衡,痊癒也是。

有人問我:怎樣才叫做把病治好?
我說:把不舒服的症狀治療到身體舒服了沒症狀了,這就是把病治好了。
他又問:那能維持好的時間多久才叫治好呢?
我說:你覺得要維持多久才算把病治好?
他說:至少要一年吧⋯⋯
我問:那如果只好了11個月呢?就不算嗎?
他說:這⋯⋯
看他說不出話來,我就接著說:

把病治好了叫做恢復健康,但健康不是銀行的定存,定存是算時間的,放在銀行不去管它也不會怎麼樣,但健康是一個動態平衡,像踩單輪車那樣,是同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的一個狀態。

平衡是健康狀態,搖晃跌倒就是生病的狀態。

能夠維持健康平衡的狀態多久?跟時間無關,完全是看每個當下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的情況。如果每一個當下都能保持平衡,串連起來的時間夠長,就可以維持好的時間比較久,所以你問把病治好了能好多久?就要看恢復健康之後有多少個當下是平衡的,一旦某個當下又搖晃跌倒了,那就是又生病啦。

病情好好壞壞或時好時壞,也是這樣。病情不會無緣無故地變好,也不會無緣無故地變壞,完全是受當下各種因素影響的結果,其實都有緣故,只欠覺察而已。

比如感冒咳嗽,醫生幫助病人在幾天內完全恢復正常,且不再有咳嗽,痊癒了!然而病人之後連續講課三天,慶功宴又吃了很多海鮮跟冰品,所以一星期之後又咳嗽了。

因此,誰來決定這個好的時間可以多久?是醫生還是病人?

醫生可以影響病情改善的速度,一旦病好了之後,要好多久?由病人自己決定。

醫療是把搖晃跌倒的人扶正回到平衡的狀態,這個過程因為病情輕重及醫術好壞及各種因素,從幾秒鐘到數年不等,只要病人的症狀還有,哪怕還有1%,醫療的工作就還沒有完成,一旦回到平衡,症狀100%完全消失的那一刻,醫療的工作才算完成,接下來是病人自己要如何繼續保持平衡的工作,這個工作就是預防保健。

完整的醫學必定包括醫療與保健,優良的醫生不會只有醫療的工作,也必定還有預防保健的規劃,才能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之後,盡可能繼續保持平衡,維持比較長久的健康狀態。

為什麼說盡可能呢?是因為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因素容易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有些幾乎無法避免,比如環境的有害物質、空氣污染、輻射線等。

還有不小心吃壞肚子,吃太多太快、貪杯多喝了幾口、趕報告坐了太久、心情不好、休息不夠、睡覺時吹到涼風、懶得運動、運動過度、意外受傷⋯,這些種種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如果情況嚴重一點,可能就會拉肚子、肚子痛、頭暈、腰腿痛、頭痛、胸悶、疲累、感冒、抽筋、肌肉萎縮、肌肉發炎、出血⋯,這就是我們說的身體有症狀了、生病了。

是不是常常這樣?

如果是,那除了做好平常生活中預防保健的工作之外,最好也到有預防保健規劃的醫生診所做定期保養,預防勝於治療,將醫療和保健結合在一起,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找不到單輪車,只好⋯,也是單輪啦!)

就在明天!(會有錄影)
03/10/2023

就在明天!(會有錄影)

破與立常常在放假休診的時候接到患者的求助,這除夕當天也是不放過我,這次是患者的友人Mr. E,除了如圖片訊息所描述的病情之外,還有右側胸痛徹背,痛在右胸肋關節附近及肩胛骨內側一帶,睡覺時翻個身就會痛醒,所以通常1-2小時就醒來一次,睡不好、...
01/22/2023

破與立

常常在放假休診的時候接到患者的求助,這除夕當天也是不放過我,這次是患者的友人Mr. E,除了如圖片訊息所描述的病情之外,還有右側胸痛徹背,痛在右胸肋關節附近及肩胛骨內側一帶,睡覺時翻個身就會痛醒,所以通常1-2小時就醒來一次,睡不好、吃不太下東西,今早發燒華氏102度,自家檢測covid呈陽性。

路見不平的症頭又驅使著我,於是戴好三層口罩全付武裝到空無一人的診所看Mr. E。第一步要做的是判斷咳嗽及胸背痛症狀的起因位置,經按推上背部,果然在右側找到明顯的壓痛點,再繼續按推2-3遍之後,Mr. E即感覺原本的背痛幾乎完全消失,試試翻身動作也不痛了,只有前面胸肋關節按下去還會痛。

接著再按開及疏通Mr. E的頭部及其他位置的壓痛點,然後讓Mr. E平躺熱敷整個背部及枕骨下沿一帶,並加放一個熱敷袋在他的胸肋上,5分鐘後即聽到他睡著打呼的聲音,整個過程沒有咳嗽,15分鐘後微汗出,摸他的額頭感覺到溫度沒那麼熱了,他也同時醒了過來說那些生病的感覺少了許多,起身後再按胸肋,按找了好久都沒有感覺痛了。

如果經按推體表的壓痛點及熱敷之後症狀就幾乎全面改善,表示什麼?表示真正的病因就是那些壓痛點及身體熱能不足的情況,而影像檢查出來的肺部異常則不是病症的起因,換句話說,只要持續讓身體保持疏通的正常運作及補充身體的熱能,就可逐漸恢復正常健康,不用再去醫院處理那些照出來揹黑鍋的肺部異常,說穿了,其實那些肺部異常,也是身體長期阻塞不通、運作不良搞出的受害者。

詳問之後才知Mr. E經常美國東西岸出差,都背著很重的背包,加上頭部早已阻塞不通而很怕熱,誤以爲自己體質很熱而貪涼,使得身體熱能逐漸減少,不足以維持正常的運作,生病也無力自行修復,才導致今天的各種病症及檢查結果的異常。

除了恭喜Mr. E找到可以解決病情的真正原因之外,希望他能大破大立,破除過去種種無明及惡習,建立正確觀念及良好習慣,也算是今天除夕別具意義的禮物吧。

01/09/2023

山要畫成什麼顏色?想起自己小學一年級時和某位同學的爭執,後來看多了才發現,原來近看是綠,遠看是藍!

https://youtu.be/r1Z9Vd53yhI心臟驟停、大腦活動時間、急救方法昨天新聞看到美式足球運動員Hamlin前胸和對手右肩衝撞後倒地,隨後站起一會兒又立即倒地,經急救當場恢復心跳送醫,但情況仍危險。這很明顯是心臟驟停的病徵...
01/05/2023

https://youtu.be/r1Z9Vd53yhI

心臟驟停、大腦活動時間、急救方法

昨天新聞看到美式足球運動員Hamlin前胸和對手右肩衝撞後倒地,隨後站起一會兒又立即倒地,經急救當場恢復心跳送醫,但情況仍危險。

這很明顯是心臟驟停的病徵,我觀察的重點是:
1. 心臟驟停多久時間後大腦會失去功能?
2. 急救採用什麼方式?

以前人們懷疑當心臟停止跳動或身首分離而無法再持續泵血到大腦時是否仍有意識?

歷史記錄拉瓦錫(現代化學之父)被砍頭之後還刻意眨眼11下,時間約30秒才完全不動,小鼠身首分離實驗發現腦部電波活動還可持續約4秒,可見大腦在沒有心臟供血的情況下一小段時間內仍有活動,而成龍主演的「神話」電影𥚃,將軍被砍頭後,畫面呈現在空中翻轉的鏡頭,表示他還看得到,這段鏡頭應該也是有考證的。

回到Hamlin新聞的畫面,猛烈撞擊的外力造成身體前胸後背這一帶位置的運作失調(體傷),當下心臟應該已經停止跳動,但大腦仍可運作,此時他下意識地站起來一會兒才又倒下去,這個過程大約是5秒。

以原始點醫學的角度看待,這種情況算是比較好救的,很有可能Hamlin在一段時間後自己就可以恢復心跳甦醒,因為畢竟當時他還能比賽,身體熱能(體力)不會太差,身體相對容易自我修復重新啟動心跳,問題在於被撞擊所造成的體傷有多嚴重不得而知,如果嚴重到心臟破裂,即使身體熱能足夠也無法自癒,還好從新聞報導他經由CPR急救就恢復心跳的結果看來,應該只是像汽車引擎短路暫時失去運作而已,只要給予適當刺激或疏理一下就可以恢復正常。

CPR急救就是一種刺激或疏理調整引擎線路失常的方式,但成功率不高也是事實(6%~11%)。所幸由現任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早年的發現和原始點醫學近十多年全球各地廣泛的實作經驗看來,刺激心臟驟停患者上背部的成功率相對提高很多,而不是像CPR或AED是刺激前胸,這就說明找對治療位置(location)是多麼重要!

針刺或按摩穴道也是一樣道理,找小腿足三里穴治胃病,找手腕列缺穴治喉頸部疾病,這些穴道雖然比起原始點的大開關位置的作用要弱很多,但也都是在找治療的位置。

上背部原始點是急救心臟驟停目前為止最大的開關位置,患者一般都在幾秒鐘到兩分鐘之內即可恢復心跳甦醒,甦醒以後要幫助患者保暖休息,因為維持甦醒以後的心跳及各種運作都要仰賴身體熱能,一旦患者受涼、喝冰水、情緒激動等過多消耗熱能的行為,就很容易導致因為熱能不足以穩定運作又再次發生心臟驟停或出現其他病症。

看到有人卒倒後就完全不動,即可當做心臟驟停去救治,步驟如下:
1. 請他人打電話叫救護車
2. 立即用正確的手法按推患者的上背部原始點直到患者甦醒,力道不宜太輕
3. 幫助患者保暖並放鬆

這樣去急救非常簡單有效,只花幾秒鐘或兩分鐘,很可能救護車還沒來之前,患者就已經甦醒,再讓患者自己決定是否前往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觀察到患者出現面色灰暗毫無光澤且手腳發黑,則不用再動手急救,表示患者的心臟驟停很可能是因為身體熱能完全耗盡所致,此時任何刺激都無法奏效,做CPR或電擊也一樣無效,因為就像車子的汽油耗盡,這時再怎麼刺激或疏理調整電路也無法重新發動一樣。

理論上還存在一種少數情況,就是以正確的手法按推上背部急救兩分鐘後無效,患者仍未甦醒卻也沒有面色灰暗或發黑的跡象,表示患者尚存熱能。這種已經排除由他處體傷所致又非熱能耗盡的情況,只剩下由患處體傷所致的可能,必須趕快解決心臟本身患處體傷的問題才行,此時急救可做CPR直接按摩刺激心臟位置直到成功甦醒或救護車抵達送醫。

這裡提到做CPR會成功,只有在少數是由心臟本身患處所致而且不是嚴重到非手術或換心不可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前面膝蓋疾病的文章提過,病症由患處體傷所致的機率只佔10% (其他90%都是由他處體傷所致),所以直接按摩心臟患處的CPR成功率就只約10%左右,由此看來,不先觀察面色也不花幾秒鐘按推上背部就直接做CPR,如果會成功真的是剛好矇到,所以在一開始都不知道是他處亦或患處位置所致的情況下,從上背部(他處體傷)下手才有最大的成功率。

1/9/23 updated

看世足決賽總要喝點什麼才過癮對吧?某位患者選擇了紅酒。她想說喝酒暖身,不但助興又可改善她雙腳冰冷及大便黏稠的問題。結果今天不但雙腳更冷,排便水泄且呈青綠色。她心想自己也沒被驚嚇到,怎麼會這樣呢?這個問題出在她不知道酒精是寒涼性的!什麼酒都一...
12/19/2022

看世足決賽總要喝點什麼才過癮對吧?
某位患者選擇了紅酒。
她想說喝酒暖身,不但助興又可改善她雙腳冰冷及大便黏稠的問題。
結果今天不但雙腳更冷,排便水泄且呈青綠色。
她心想自己也沒被驚嚇到,怎麼會這樣呢?

這個問題出在她不知道酒精是寒涼性的!
什麼酒都一樣,酒精度數越高的越寒。

大便正常形狀要像香蕉一樣,最好又粗又長,
差一些的是短一點的芭蕉狀,
再差一些的是偏軟,入水就不成形狀,
會黏馬桶的就比較不健康了,
更別說是稀軟或水泄的情況,
這表示身體越來越寒,也就是熱能越來越少,少到大腸這個工廠無法製造出正常的產品,
現在連染色都出了問題,
本來正常情況下,青綠色的膽汁經過小腸的熱度完成化學反應之後轉變成黃褐色排入大腸,大便染色才會呈現黃褐色,
一旦小腸熱度不夠,不足以完成化學反應,膽汁原本的青綠色沒辦法轉變,就會把大便染出青綠色來,
受驚嚇的情況也是這樣,驚嚇引動腎水剋心火,而心與小腸相表裏,小腸火衰,最後也是造成小腸熱度不夠而導致大便呈現青綠色。(這段涉及中醫理論,看不懂跳過沒關係)

為什麼喝了酒之後身體會感覺熱熱的?

這是因為身體不喜歡血液中酒精濃度升高,為了加速代謝掉酒精,所以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臉紅)或收縮(臉白),這時候就會有身體熱熱的感覺,殊不知卻是身體為了加速代謝而損耗熱能的過程,一旦代謝完成,也就是俗稱酒退了之後,熱能也損耗很多了,就可以體會寒到骨髓裏的感覺了。

為什麼有人說睡前喝點紅酒有助健康?

這大概只有賣紅酒的或相信賣紅酒的人才會這樣說啦。記得前陣子也才看到一篇醫學研究表明喝點紅酒並沒有幫助改善心血管的作用,如果有些人喝點紅酒之後感覺比較好睡或身體比較舒服,那只能說這些人的身體熱能沒那麼差,還經得起一些損耗,但長期多年每天這樣搞下去,熱能一定損耗更快,從未看過哪個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是經常喝酒的,這樣就應該清楚明白了吧!

#酒屬寒
#要貪杯之前請掂掂自己的斤兩

早上接到一個問診訊息,我回應用溫的淡薑湯洗眼睛。結果這位患者因為要去上課沒有時間做,後來實在痛得受不了,才跑去urgent care,醫生用止痛藥水滴在眼睛,再用溶液沖洗眼球表面,患者表示當下改善許多,但只維持20分鐘,然後又一樣痛得受不了...
12/10/2022

早上接到一個問診訊息,我回應用溫的淡薑湯洗眼睛。

結果這位患者因為要去上課沒有時間做,後來實在痛得受不了,才跑去urgent care,醫生用止痛藥水滴在眼睛,再用溶液沖洗眼球表面,患者表示當下改善許多,但只維持20分鐘,然後又一樣痛得受不了,而且右眼周圍整個腫起來。

終於患者下定決心請假不去上課,中午好好用一個銅板大小的生薑煮滾5-10分鐘,置放到不燙,並準備一個裝藥丸的塑膠瓶,待清洗乾淨後,填入溫薑湯再倒扣在右眼,右眼睜開浸洗一分鐘,當時眼晴感覺很辣,但幾分鐘之後就感覺溫暖舒服,一直到下午兩點半來診所時也都不再感覺眼睛痛,而且腫也消了很多。

當下檢查了頭部的壓痛點,果然都在右側,難怪造成右眼不適,而非左眼。

詳問之後才知患者除了近期忙於上課比較累之外,月經也快要來,這兩樣都會損耗較多的身體熱能,熱能不足加上患者頭部右側及肩胛上背的組織運作不良(有壓痛點),導致今天右眼及雙側乳房脹痛,經推揉肩胛上背之後,乳房脹痛也改善甚多。

給了患者一個白色乳膠洗眼杯,囑咐傍晚及睡前再用溫的淡薑湯洗眼睛,幫助身體繼續穩定修復組織運作不良的情況,當然最重要的是要休息,不然身體就會自己挑時間逼著你非休息不可。

#身體熱能不足的情況下藥物的作用最多只能曇花一現

朋友打籃球被絆倒受傷導致右膝痛,一個月來均未好轉,雙腿蹲低時痛感增加,單用右腿蹲低時,感覺膝關節整圈痛,尤其膝後側最痛。朋友諮詢其他人之後推測是半月板或後十字韌帶損傷,打算去做影像檢查(X-ray, CT, MRI)再進一步確認。一般人看到...
12/02/2022

朋友打籃球被絆倒受傷導致右膝痛,一個月來均未好轉,雙腿蹲低時痛感增加,單用右腿蹲低時,感覺膝關節整圈痛,尤其膝後側最痛。

朋友諮詢其他人之後推測是半月板或後十字韌帶損傷,打算去做影像檢查(X-ray, CT, MRI)再進一步確認。

一般人看到這裡,應該覺得這樣很理所當然,殊不知已踏出錯誤的第一步。

因為不管影像檢查結果如何,仍圍繞在膝關節這個位置,忽略了影響膝痛的最大因素其實源自臀部,這占所有膝痛問題的90%!

正確的第一步是先推揉臀部的原始痛點,然後評估膝痛是否改善?

如果立即有30%以上的改善,表示這個膝痛源自於臀部,只要繼續治療臀部(包括熱敷臀部),膝痛即會逐漸痊癒。

反之如果推揉之後沒有任何改善,才能判定這個膝痛源自於膝關節本身的各種問題,
但此時還不一定非得做影像檢查,還可以經由適當地熱敷膝蓋數小時之後再評估是否有改善?
如果有改善,就繼續熱敷直到痊癒,
如果仍未有任何改善,這時才考慮做影像檢查,而這個檢查出的異常型態或組織受損所導致的膝痛,別忘了這可能只占所有膝痛不到10%的情況。

因此現行大多數人遇到膝痛或者其他病症就立即安排各種檢查的醫療「習慣」,其實犯了「取小捨大」的毛病,難怪常常見到動了膝蓋手術仍未見改善的患者前來求診。

晚上打球時見到這位朋友,我把以上的觀念告訴他之後,幫他就地推揉右側臀部1-2分鐘,他站起來測試一會兒後,我問他膝痛有沒有改善?他說有。我又問改善多少百分比?他說70%-80%,然後還一起享受了打球的樂趣,他也不用再費心去安排各種檢查了。

Oops…我又讓醫療檢查單位少賺很多錢😅

冰敷?別鬧了,這樣的醫療水平我都懶得說了。

人是怎麼死的?以一般人的習慣來說,可分成三大類:生病、受傷、自然老死。罹患肺癌末期死亡、心臟病發作猝死、感染COVID-19死亡⋯,這些死亡和生病有關。墜機、墜樓、槍傷、刀傷、車禍、溺水⋯,這些死亡和受傷有關。還有一種是壽終正寢,沒有生病、...
10/24/2022

人是怎麼死的?

以一般人的習慣來說,可分成三大類:
生病、受傷、自然老死。

罹患肺癌末期死亡、心臟病發作猝死、
感染COVID-19死亡⋯,這些死亡和生病有關。

墜機、墜樓、槍傷、刀傷、車禍、溺水⋯,這些死亡和受傷有關。

還有一種是壽終正寢,沒有生病、沒有受傷,
可能就在睡夢中過世、吃完飯打個盹就走了,
通常都是年紀很大的,這些死亡和自然衰老有關。

被氣死的和被嚇死的可以算是第一種,
因為受過度劇烈的情緒影響而腦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猝死。

但以上這些習慣性説法和病名都只是死亡的間接因素,並不是導致死亡的直接原因。

試著想想:
生病死亡的前一分鐘和後一分鐘,
這個身體的物質結構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答案是沒有,身上的器官一個也沒少,
差別只是身體沒有能量不再運作了。

活著的身體是物質和能量併存的組合,
身體活動需要器官運作,而一切運作都需仰賴熱能(Heat Energy)去推動。

思考、眨眼睛、微笑、直覺第六感、吹口哨、發抖、發燒、流汗、流淚、排尿、排便、排卵、抓癢、神經傳導、細胞分裂等一切活著的人才有的功能和表現,必須藉由消耗熱能才能運作,
即使在睡覺或昏迷,仍一直在消耗著熱能,
只是比白天活動或清醒的時候來得少。

雖然放鬆、冥想、休息、吃東西、曬太陽等
可以幫助補充熱能、恢復體力,
但整體而言,
身體熱能只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減少,不會過多,直到完全耗盡的那一刻到來,
一旦熱能耗盡,油盡燈枯,
所有運作隨即停止而死亡,
好像車子的汽油耗光,車子就完全不會動了。

導致所有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身體熱能耗盡,
所以說:有熱能則生,無熱能則亡。

即便使用葉克膜(ECLS)幫助心肺保持在運作狀態,但事實上仍沒辦法長時間維持生命。

生病、受傷會加速身體熱能的消耗而減短壽命,
如果能正確地照顧、慢慢地用,
我們人體的熱能這桶油大概可以使用120年。

生病的時候,
身體會自動消耗更多熱能去進行各種修復,
如果身體底子好,也就是平常熱能相對比較足夠的人,通常恢復得來,也恢復得快,
相反地,平常體弱多病、手腳冰冷、體寒或有慢性病的人,這些人平常熱能就相對比較不足夠,
往往就一病不起。
受傷的情況也是如此,
但有些特殊受傷情況來得很劇烈且嚴重,
比如Kobe墜機,一下子身體受到巨大的破壞,
即便平時身強體壯也會瞬間熱能耗盡死亡。

既然人都是因為熱能耗盡才會死亡,
那不管生什麼聽起來好像很可怕的病,
其實都不一定會病死,
有人感冒一個月不到就死亡,
有人宮頸癌末期過了40年仍健在,
是生?是死?
關鍵在於這個身體是否有相對足夠的熱能去維持生命,
如果過於擔憂,無形之中消耗更多熱能,反而易使病情惡化。

安心,是最高的修行,也應該是醫療的一部份。

多數人比較想要的還是善終,
也就是沒有病痛和意外受傷的自然老死,
這是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去增加這個可能性。

我們下集再講~

感恩這十多年來一起開心努力學習並幫助救治病苦的夥伴們只是在做我們想做的,跟任何人的評價都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對整個人類共同體做出貢獻,就已經得到了滿足,於是就得到幸福,幸福是可以不斷地產生、不斷地進行下去的,且讓我們一起繼續開心下去!
10/21/2022

感恩這十多年來一起開心努力學習並幫助救治病苦的夥伴們

只是在做我們想做的,
跟任何人的評價都沒有關係,
只要我們對整個人類共同體做出貢獻,
就已經得到了滿足,
於是就得到幸福,
幸福是可以不斷地產生、不斷地進行下去的,
且讓我們一起繼續開心下去!

吃甜的容易生痰,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共同經驗,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要知道身體需仰賴熱能去推動各種組織運作,水份的新陳代謝也是其中之一,水吸收得進去,也排得出來,兩者平衡就是正常,正常人體不會有痰。「寒涼因素」會損耗身體熱能,一旦熱能損耗過多,不...
10/19/2022

吃甜的容易生痰,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共同經驗,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要知道身體需仰賴熱能去推動各種組織運作,
水份的新陳代謝也是其中之一,
水吸收得進去,也排得出來,
兩者平衡就是正常,
正常人體不會有痰。

「寒涼因素」會損耗身體熱能,
一旦熱能損耗過多,
不足以維持各種組織運作的穏定,
體內水份代謝失調,
排不掉的多餘水份累積在體內變成了濕,
濕又變成了痰飲,
痰飲主要從腸胃生出來跑去肺部,
於是就有生痰的病症。

可見嘗起來甜味的都屬於「寒涼因素」,
包括龍眼、茘枝、紅棗、枸杞、榴連等,
流傳許久認為是熱性/燥性的水果,
還有蜂蜜、紅糖也是,
其實都是吃起來甜甜的,
如果已經有生痰/咳嗽的情況,
最好暫時忌口這些甜味的飲食。

還有其地哪些「寒涼因素」?
下集分曉😎

Address

Chino Hills, CA

Opening Hours

Monday 9am - 6pm
Tuesday 10am - 6pm
Thursday 10am - 1pm
Friday 10am - 6pm
Sunday 10am - 6pm

Telephone

+1909591088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Dr David C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Dr David C: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