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a Dui Chen-Psychotherapist 心理深呼吸

Dora Dui Chen-Psychotherapist 心理深呼吸 Psychotherapist, Consultant, Creator
Worry Less, Live More

非常感恩能和这么完美的团队合作,完成了我首次担任讲师候选人的IFS Institute一阶培训。能与这样一群优秀的女性领导者同行,并获得一支多元文化背景助教团队的支持,为全美和其他国家的学员授课,这一切都令我感到无比幸运!真的无法想象还有比...
07/01/2025

非常感恩能和这么完美的团队合作,完成了我首次担任讲师候选人的IFS Institute一阶培训。
能与这样一群优秀的女性领导者同行,并获得一支多元文化背景助教团队的支持,为全美和其他国家的学员授课,这一切都令我感到无比幸运!
真的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体验了。我带着满满的喜悦庆祝这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感受到告别时的依依不舍。
感谢大家一起创造了一个神圣而安全的空间,让我们都能够真实地做自己,被看见、被听见、被感受。
我们在群体中疗愈,在联结中成长。

❤️💙🧡💛💜💚

本次培训之后,我会主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坊和团体活动。2026年会再和IFS Institute合作,推出更多一阶和二阶培训,尽请期待!

作为IFS认证督导与讲师,我与其他三位讲师筹备近两年的线下工作坊,目前正式开放报名啦!🌟突破治疗现场的困境:给心理师的体验式工作坊📍 Sonoma, CA |🗓️ 2025年11月8-9日这是一场专为中文心理师量身打造的工作坊。在这两天的深...
06/24/2025

作为IFS认证督导与讲师,我与其他三位讲师筹备近两年的线下工作坊,目前正式开放报名啦!

🌟突破治疗现场的困境:给心理师的体验式工作坊
📍 Sonoma, CA |🗓️ 2025年11月8-9日

这是一场专为中文心理师量身打造的工作坊。在这两天的深度体验式工作坊将结合戏剧治疗、IFS、EFT与心理动力学,帮助你探索防御机制背后的情感与文化脉络,学习应对复杂的临床挑战,并提升治疗效果与临床直觉。

🌿 工作坊亮点:
✔️ 四种治疗取向对防御机制与情绪张力的独特观点与临床应用�
✔️ 体验式练习,提升您在高情绪强度中的稳定与调节能力�
✔️ 更细腻地理解与运用移情与反移情,做为临床判断的重要依据�✔️ 探索中文文化中防卫机制的心理与社会功能,深化文化敏感的临床实践
✔️提供12小时CE继续教育学分(可选)

🎁 早鸟优惠现已开放,名额有限,请及早报名!
📣 若您曾参加过我们举办的活动或工作坊,欢迎私讯我获得专属回馈折扣码!

👉 报名&详情:https://coc.care/retreat
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一起学习、探索、支持彼此。💛

身体中的暗河一阵突如其来的刺痛撕开了沉默。就在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原来我的身体,一直在深深地哀悼。胸口仿佛裂开一道缝,一条无尽的暗河,缓缓,从心中流淌出来。这次,我不再试图阻挡它。让它流吧,静静地、缓缓地……从我的胸口到脚趾间,又从我的脚...
06/10/2025

身体中的暗河

一阵突如其来的刺痛撕开了沉默。
就在那一刻,
我才感受到——
原来我的身体,一直在深深地哀悼。

胸口仿佛裂开一道缝,
一条无尽的暗河,
缓缓,从心中流淌出来。

这次,我不再试图阻挡它。
让它流吧,静静地、缓缓地……
从我的胸口到脚趾间,
又从我的脚趾间流到地下。

它经过的地方,
原本的花草尽数湮没在黑暗中。
那些我曾努力呵护的、以为自己已经放下的——
全都被它轻易冲散。

可我也看见,
在它流过之后,
那片被黑暗浸透的土地,
又会生出一些新的东西——

小小的、嫩嫩的、闪闪亮亮的,
是我从未见过的形状,
也许,它们就是哀悼的种子。

它们会长成什么样,
我完全不知道。
但重生的喜悦让这份未知,
也变得充满希望。

我在哀悼中创造。

分享好文。我最近也在持续练习与身体重新建立连接。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在社会文化中,有太多力量促使我们规训、远离、甚至异化身体。重新回到身体,对我来说,也是对代际与文化创伤的觉醒与反抗。
05/27/2025

分享好文。我最近也在持续练习与身体重新建立连接。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在社会文化中,有太多力量促使我们规训、远离、甚至异化身体。重新回到身体,对我来说,也是对代际与文化创伤的觉醒与反抗。

| 與身體重新連結 |
幾年前在一場 AEDP 的訓練課程中,我又一次發現自己坐在那種典型的、為白人男性身體設計的會議室椅子。身為一個身高152公分(駕照上150公分)的人,我尷尬地盤腿,雙腿交叉蜷縮在身子下,我向前傾,然後向後靠,時不時像鐘擺左右反覆,試圖找到舒適的姿勢,彷如一場無聲但走音的舞蹈。這種椅子總是不舒服,但總是可以忍受──因為我來這裡不是作為身體,而是作為一顆大腦。
當時,我的身體是學習的載具,靈魂的器皿,一個幫助我穿梭概念與道理的硬體。這一切無比自然,多年來我讓身體變得隱形的豐富經驗,特別在腦力成就比身體更重要的脈絡裡。無論我的身體感受到什麼,疼痛、疲勞、壓迫,都是背景的白噪音。
旁邊的陌生人注意到我渺小的身軀掛在過大的椅子上,她輕鬆地關心我,沒有試圖解決任何問題,卻在課間休息時帶回了一個鞋盒。我被這種簡單就能解決我「不足」的方式震驚了。那一刻,雙腳在鞋盒上,我感到被深深地看見和關心。這讓我驚覺:我的身體多年來一直在默默忍受,在我追求成績和成就的過程中,她是一個被忽視的夥伴。我把身體當作無關緊要的東西有多久了?我把她拋在後面,讓她孤單有多久了?
而我的身體持續找到機會浮現她自己。
前年,我參加了Efu Nyaki帶領的BIPOC SE訓練。Zoom裡大約有50名參與者,Efu以冗長卻有意識的問候開始第一堂課,詢問每個人的姓名、地點,以及他們周圍環境的特色。我內心感到不耐煩:「我來學習SE,不是來了解同學們中間名(middle name)的意義和他們的室內植物!」我手裡拿著筆,削尖大腦,準備就緒,等待「真正的」教學開始。然而,我面對的不是理論或技巧,而是彷彿無止盡的瑣碎的軼事,生活的片段和細節。
正當我的耐心漸失,我的煩躁──皮膚上那種不安、毛絨絨的灼熱感──突然裂開了一個「啊哈」時刻:也許這就是課程。我的不耐煩本身,就是我被召喚至此,需要治癒的斷裂。所謂學習,就是確認存在的真實性,與彼此在一起,誠實且完整地到達此時此刻,不只是那一片前額葉。在這個領悟中,某些東西鬆動了。我的肩膀放下了。我看見當我被要求使用大腦時,我多麼容易拋棄我的身體。彷彿只有我的一部分被允許出現。在那堂課剩下的時間裡,我懷著不安與渴望,思索著,這門課是否其實在呼喚我更完整的存在。
我與我身體的斷裂有著深深的淵源與歷史。在台灣經歷了高中與大學考試,整整六年的青春期都奉獻給了讀書,讀書到午夜,週末,甚至在家庭旅行期間,我的身體變成了一台考試機器。雖然擅長,但即使現在,我仍偶爾夢到面對考卷時,不知如何回答的驚慌失措(是的,是數學)。後來我意識到,當時每次考試中,我都專注到極點,屏住呼吸,迫使自己盡快提供正確答案,而我的神經系統滑入微小的、重複的凍結反應,偽裝成學術紀律的生存機制。
重新與我的身體連結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路,團圓並不純然甜美。我開始注意到各種感覺:搔癢、刺痛,當我坐太久時,大腿小腿浮現的各種信號。我開始學習飢餓、疼痛和無聊之間的區別,以及當我飽足時,歡樂、寬慰和滿足之間的不同。這種覺察有時令人迷失方向,偶爾的麻木總是帶來困惑。的確,轉身面向我曾經拋棄的那部分自我,需要耐心、好奇心和大量的哀悼。
我也在過程裡思考著:也許身體正向 (Body Positivity) 的本質,不僅僅是重新定義美的標準,因其仍然是我們可以無休無止爭論的社會建構 (Social Construct),或者慶祝我們的身體能為我們做什麼,變相成為又一次的過度工具化。相反,也許它在邀請我們,耕耘這段關係,這段我們被給予的、唯一的,我與我自己,物理存在的關係。
透過與身體的重新連結,我意識到,其實我總是被我的身體愛著──被每個細胞、纖維、每寸血肉所愛──即使當我不聽她話的時候。每一次呼吸,都同時解放我,也規範我;呼與吸之間,天然的邊界,劃下安全的錨。
我的身體使我謙卑。
現在,當我與個案坐在一起時,我帶著這份理解,還有兩顆瑜伽磚支撐我的背部。我注意到人們常常只有脖子以上來心理治療,聰明的頭腦辛勤加班,切割身體承載的苦難與刻痕,也限制了更真實存有的可能性。在治療裡,我更加關注人們的表情、姿勢,以及那些暗示斷裂或抗拒的微妙線索。有時候,是最小的轉變──肩膀的放下,更深的嘆息──暗示著療癒的起點,它低語著:歡迎回家。

我和 寫字檯 / Dr. Christine Chang 的中文线下工作坊【愤怒的礼物:IFS x AEDP 中文体验式工作坊】报名将在本周五结束,仅剩两个位置啦,感兴趣的伙伴们抓紧时间哦!👉
10/28/2024

我和 寫字檯 / Dr. Christine Chang 的中文线下工作坊【愤怒的礼物:IFS x AEDP 中文体验式工作坊】报名将在本周五结束,仅剩两个位置啦,感兴趣的伙伴们抓紧时间哦!👉

透過體驗學習IFS和AEDP的理論與技術,結合中文文化和語境,幫助治療師更有效地處理治療中的憤怒與阻力。

毫不夸张地说,愤怒可谓是我们所有人类情感当中,最被污名化的一种情感。可以想象一下,当说到愤怒的时候,你心里会联想起什么样的形容词。在我的心理临床工作中,每每讲到愤怒情绪,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可以怎么样让自己不生气?」在文化作品中,愤怒...
09/27/2024

毫不夸张地说,愤怒可谓是我们所有人类情感当中,最被污名化的一种情感。

可以想象一下,当说到愤怒的时候,你心里会联想起什么样的形容词。

在我的心理临床工作中,每每讲到愤怒情绪,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可以怎么样让自己不生气?」

在文化作品中,愤怒常常和冲动、暴力、失控联系起来。

更不要说一个愤怒的女性形象了。在很多人心里,一个愤怒的女性形象,就跟市井泼妇没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愤怒让你如此不舒服?🌟

在我的心理临床工作中,许多来访者会跟我说:Dora,我也知道愤怒是一个很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感受愤怒会让我的整个身体、心灵非常不舒服。

我的回答却是:「不舒服,就对了!」

因为,愤怒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你,此时此刻发生了一些事,让你的心理生理都感到不适。

愤怒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醒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让你不舒服的地方。

而这些让你不舒服的事情,很有可能是违背了你人性中最自然、最本真的需求。

因此,愤怒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来自你内心世界的信使。

愤怒在告诉你:Something is wrong here.

有些事情,是不对的。

有些事情的发生,哪怕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你来说,它不该发生。

有的时候,你的愤怒是唯一可以支撑你走出一段充满不公平、不尊重、甚至是虐待的关系或者环境的力量。

如果没有了愤怒,你会不知道,原来别人对你做的这些事情是不对的。

你会不知道,原来自己还值得更多、更好、更合适的人或者事。
❗️压抑愤怒,会让你成为「讨好型人格」​❗️

同时,我也想对那些不想体验愤怒情绪的朋友们说:其实,压抑愤怒比体验愤怒更危险!

因为,压抑你的愤怒,就等于你在对自己说: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体验不重要,我的想法不重要……「我不重要!」

通过压抑愤怒的方法,你只能麻痹自己,让自己可以更顺从、更懂事、更无知无觉地待在一段其实对你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关系或者环境里。

当你习惯了这样麻痹自己的方法,当你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都是不重要的时候,你就渐渐地变成了一个非常容易被他人操控和利用的「老好人」。

你不再重要了,所以别人就会变得比你自己更重要。你的「我本位」意识就会慢慢消失,你变成了围绕着、追逐着他人喜怒哀乐的「讨好型人格」。
💥 压抑愤怒,会让你吃力也不讨好💥

虽然在当下,你可以压抑感受、否认需求,硬生生地把愤怒压了下去。

但是,正如我的来访者们都知道的那样,愤怒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

所谓生理现象,就是如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的自然生理反应。

你可以暂时地压制住生理反应,但总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极限。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靠好几天不吃饭来减肥,永远都是会失败的(复胖)。

因为到了很饿很饿的时候,你就是会不顾一切地去吃,吃任何你可以吃的东西。

愤怒也是一样。

当愤怒超过了你的身体极限之后,你就再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压抑它了。

这个时候,你的愤怒情绪就再也不受你控制了。

它会变成一个超级炸药包,随时随地,在你最没有防备的时候爆炸。

这时候,在现实生活中,你就会感到:愤怒的「阴暗面」来了!

你会不受控制地伤害别人,伤害自己,心里充满了冲动、暴力、甚至是虐待,充满了所谓的「负能量」。

但你要知道,这些「负能量」并不是愤怒带给你的,而是通过长久以来的高压抑制,任何一种自然的身体心理感受,都会不可避免地转化成这样一种「负能量」。
✨感受愤怒,和表达愤怒,是两回事✨

这是一个值得说三遍的重要心理概念!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内心世界,另一个是外部世界。

在内心世界中,你需要允许自己去体验各种各样的感受,因为你没有办法阻止这些感受作为自然生理反应的出现。

但是,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特别是在与他人互动时,你就必须要考虑到,除了心世界的愤怒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原因,影响着你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愤怒。

为什么愤怒会给很多人造成这么多的麻烦呢?

我想,在没有经历过情绪管理训练之前,很多人和我过去一样,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完全混为一谈了。

过去的我,以为感受到了这样的情绪,我就要原封不动地把这样的情绪推到外部世界来,这才是「真实地表达自己」。

我不知道,原来在我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还可以有一个情绪的过滤网。

原来我是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如何表达情绪。

在内心世界中,我感受到大喊大叫的冲动,但是我不一定在外部世界也大喊大叫。

我可以在内心世界里尽情地大喊大叫,但在外部世界选择做其他事情,合情合理地把情绪流露出来。

因为,我不再是肆无忌惮的三岁小娃,我是个有选择的成年人。

——理解感受愤怒和表达愤怒的根本区别,也是一种情感成熟的体现。
🎙️愤怒,让我们为自己发声🎙️

我和你的愤怒,不是一个伤害别人或者是伤害自己的武器,而是一种属于我们非常原始、非常野性、非常强大的力量。

或许,我的这篇文章,和你在生活里对于愤怒的表达,并不能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或者身边的其他人。

但是,向外部世界表达愤怒,并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反应。

因为,别人要怎么样对我们的愤怒进行反应,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

我们表达愤怒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发声,为了内心坚守的信念发声,为了那些受伤的、柔软的感受发声,也为了我们与其他人站在一起的同理心发声。

我们发声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告诉自己:我才是我生活的主人。

任何人,不管是什么强权,什么霸主,都没有办法阻止我,为我自己的人生做主,为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发声。

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最宝贵、最坚定、最强壮的力量。

#愤怒 #情绪管理 #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 #心理学 #个人成长

好好生气 🔥🌶️
09/19/2024

好好生气 🔥🌶️

| 🌶 好好生氣:療癒文化創傷,體驗憤怒的力量 🌶 |
憤怒作為重要的核心情緒,在臨床上或生活中,都是有重量的內在工作。
無論是自己的憤恨或面對他人的怒火,除了體感上的不適,往往還引起更多疊加的情緒,比方驚嚇、恐懼、罪疚感、羞恥等,讓許多人覺得自己不應該生氣,不願意靠近生氣的感受,用更多心力抗拒憤怒;有時我們對憤怒的厭惡、壓抑與陌生,反而使衝動四溢,形成更多後悔與遺憾。
好好生氣,是個人修養、是療癒過去、是對抗不公不義,也是回歸存在的本質。
情緒理論指出每一種核心情緒都有其各自的功能。憤怒的目的源自於,我們親愛且重視的人事物──從具體的物品到抽象的價值觀、尊嚴、自由、安全感,受到實際或感知上的攻擊、威脅、壓迫或不公平的對待。
憤怒旨在保護,為我們提供強而有力的訊息,提醒我們界線被侵犯,需求未被滿足,珍視的對象被傷害或遺棄。
也許與直覺相悖,許多古老的智慧其實教導我們如何與憤怒相處,而不是迴避或壓抑。
🫵 直面憤怒 🫵
📖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
孔子描述顏回「不遷怒」,指的是怒氣不轉移至他人別處,不把怒氣錯置 (displacement);在「好學」的脈絡裡,可看作不把挫敗感怪罪不相干的對象,勇敢承擔錯誤並做出改變,才能真正「不貳過」。
有意思的是,孔子的「不遷怒」,正與心理分析理論的心理防衛機制 (defense mechnism)遙相呼應,憤怒應去該去的地方,而非四濺、錯位。
另一方面,孔子也並沒有讓人忍耐一切不合理與不合禮。細讀論語八佾篇,孔子的怒氣隨處可見,他鼓勵冉有挺身說不,對帝王不合適的表現,時而譏諷、時而直白針砭,毫不內斂。
📖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論語,八佾。
📖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
孔子說季氏用天子的陣容在自己庭院中舞蹈,如果這樣的事可以容忍,那什麽事不能容忍呢;孔子此處明白的標記了憤怒的目的在於保護邊界。
吃人的禮教是握有權力的後人為了統治的便利,曲解或斷章取義久遠以前的哲學思想,一代一代形成我們內化的集體創傷,把迴避 (avoidance)當作禮貌,用否認 (denial)安慰傷口,一代一代錯過真實的相愛。
🌕 憤怒有始有終 🌕
另一方面,佛教提示我們內在情緒的生滅。佛經中,憤怒經常以「瞋恨」描述。
📖 內心有瞋恨時,了知:我內心有瞋恨;內心無瞋恨時,了知:我內心無瞋恨。了知未生之瞋恨生起,了知已生之瞋恨滅盡,了知已滅盡之瞋恨,於未來不再生起 。──大念處經 (Maha-Satipatthana Sutta),法念處 (Dhammānupassanā),五蓋 (Nīvaraṇa)。
關照「瞋恨」的生起與滅盡,提示我們,即便是如此強烈的情緒,其實有始有終,它會浮現、也會消逝,憤怒如天上雲朵,能聚攏也能散去,如一呼一吸,有進有出;憤怒像攀爬一座山,那稜線總有起點與出口。
許多人恐懼憤怒,彷彿一但沾染便永遠擺脫不掉,那便是恐懼蒙蔽了「了知」,覺察憤怒的有與無,不強求、不逃跑,與憤怒共處,完成「嗔恨」作為一段過程,正如心理治療裡常說的消化 (process)情緒。
🌊 憤怒的流動本質 🌊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則描述了身體、情緒與自然的流動與交互作用,強調元素之間的相生相剋;情緒的動態本質提供了療癒情緒的基礎。
📖 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裏,其信然乎。歧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欬,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七。
具體來說,「怒傷肝」意指憤怒影響肝臟,與肝臟互有表現。基於陰陽五行理論,木元素和春季、肝臟、憤怒、氣候裡的風、形體裡的筋等相聯繫,他們之間的互動反映出了內在與外在的動態平衡;「怒傷肝」正是在描述元素之間的聯繫。
肝也主疏洩,表示憤怒來的時候,必須抒發,如四時之順,而逆四時則病,有序有度的憤怒,應當順勢流通。
上文中的「悲勝怒」,也並非鼓勵以表達悲哀取代憤怒,而是說憂傷與憤怒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力量。黃帝內經觀察到情緒之間的起伏、張力與流動,而情緒的釋放和消化才是達到平衡的關鍵,一昧壓抑會帶來各方面的堵塞。
臨床心理治療上經常可見,人們充分體驗憂傷之後,隨即而來那深沈、有力道的憤怒,那些不被允許的憤怒,的確常常被憂傷和羞恥感覆蓋,唯有融化了憂傷,才能體會憤怒帶來的改變的力量。
👃 慎重地憤怒 👃
聖經舊約箴言 (Proverbs)裡,多次提示人們不要輕易發怒。
📖 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 ──聖經,箴言,14:17。
📖 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聖經,箴言,14:29。
📖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聖經,箴言,16:32。
📖 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聖經,箴言,19:11。
中文的「不輕易發怒」,英文則是 quick-tempered, quick to anger or slow to anger,箴言告誡我們要慢慢生氣,好好生氣,慎重、穩重的生氣,憤怒的存在很重要,而憤怒裡的急迫感需要被節制,不輕易躁動;慢下來,才能體會憤怒想說的話、想提出的行動。
舊約經常提及上帝的怒氣,都有明確的原因,情緒並非沒來由,而上帝再三提醒人們之後才會發怒,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回頭與改變,也讓情緒的功能意義顯而易見。
📖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聖經,詩篇,103:8。
舊約詩篇 (Psalms)也提及上帝「不輕易發怒」,此處希伯來原文是「鼻子很長」,上帝有非常長的鼻子,意味著上帝慢慢動怒。我的偏心偏見認為希伯來文中,上帝鼻子很長,極其形象,長長的鼻子讓吸氣與吐氣的過程更悠遠緩慢,一吸一吐,坐實憤怒的體驗,讓憤恨慢下來,怒氣不衝動噴發。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呼吸是錨定憤怒最有效的方法,上帝的長鼻子,也許在提點我們呼吸之於憤怒過程裡的關鍵。
許多古代經典都強調與憤怒接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消化憤怒:孔子鼓勵我們直面憤怒,佛經點出情緒生滅的細緻觀察,黃帝內經從身體、情緒與自然元素流動的角度,教導我們順勢而行,而基督教裡有著長鼻子的上帝,也許在提示我們運用呼吸讓憤怒慢下來。
當我們壓抑怒氣、抗拒情緒體驗、否認情緒存在的時候,也許正是進一步理解當代文化創傷的機會,重讀那些被挪用錯用的文化經典,哀悼因為生存而犧牲的尊嚴,讓憤怒成為通往療癒文化創傷的途徑。透過正視並經驗憤怒,我們有機會喚醒個人與集體的內在力量,憤怒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痛苦的來龍去脈,為被忽視的發聲,並挑戰人為的不公不義與不平等。
#憤怒 #情緒 #情緒療癒 #論語 #佛法 #黃帝內經 #中醫 #基督教 #聖經 #心理治療 #臨床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諮商

想和大家推荐这本由我的mentor,Tamala Floyd 撰写的新书“Listening When Parts Speak"!我有幸在许多次IFS培训中与Tamala密切合作,每次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她既温柔又坚韧的自我能量,我也是从她那...
09/09/2024

想和大家推荐这本由我的mentor,Tamala Floyd 撰写的新书“Listening When Parts Speak"!我有幸在许多次IFS培训中与Tamala密切合作,每次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她既温柔又坚韧的自我能量,我也是从她那里学到了如何释放世代传承的执念,以及如何珍视家族文化的智慧。

作为第一位非裔美国人IFS培训师,Tamala为我们许多少数族裔人士打开了机会的大门,让我们拥抱多元的领导才能,并为自己的独特性感到骄傲与自豪。

这本书反映了她20多年自我探索和疗愈的旅程。它不仅是一本关于IFS的入门书籍,还包含了我们与社群、家族、文化联结的重要性,以获得对自己更深刻的领悟和成长。

海外的伙伴们可以在amazon上买到这本书。 我买了这本书的Kindle和有声书版本,因为每一章的结尾,Tamala都会引导读者通过体验式练习来整合这一章的内容。通过她的声音,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自我能量与疗愈!💗🥹

I’m excited to recommend this beautiful book by my mentor, Tamala Floyd. I’ve had the honor of working closely with Tamala through many IFS trainings, and every time, I am continually amazed by her embodiment of self-leadership and the way she integrates ancestral wisdom into her work.

As the first Black IFS trainer, Tamala has opened doors for so many of us in the BIPOC community to step forward with confidence and embrace this healing work.

This book is a heartfelt reflection of her 20+ year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and healing. It’s not only a great introduction to the IFS model, but it also beautifull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necting to ancestral wisdom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growth.

I got both the Kindle and Audible versions because, at the end of every chapter, Tamala guides you through an experiential practice to help integrate the lessons from the chapter. Being guided by Tamala’s voice is truly a gift! 🥹❤️

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正式加入了IFS Institute Trainer Team,并将在明年与我的导师们一起带领IFS Level One Training!🎉✨ 作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说中文的IFS Trainer,我感到这是非常大...
09/03/2024

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正式加入了IFS Institute Trainer Team,并将在明年与我的导师们一起带领IFS Level One Training!🎉✨

作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说中文的IFS Trainer,我感到这是非常大的荣誉,也是非常大的责任。我也非常感谢同为少数族裔的前辈们,正是他们打开了大门,才有了我前进的道路。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样的希望与机会传递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会分享更多关于我IFS Training的详细信息。好消息是,IFS Institute已经取消了2025年的抽签系统,让这些培训变得更加容易参与!(目前还没有中文培训,以英文培训为主,并且仅针对心理治疗师。)

如果你对IFS感兴趣,请搜索IFS Institute Level One Training,期待与你在未来的培训中相会!❤️🙏

【新工作坊】愤怒的礼物:IFS x AEDP 中文体验式工作坊🌼欢迎大家来参加由Dora (Certified IFS therapist & Consultant) 和 寫字檯 / Dr. Christine Chang (AEDP Le...
08/20/2024

【新工作坊】愤怒的礼物:IFS x AEDP 中文体验式工作坊

🌼欢迎大家来参加由Dora (Certified IFS therapist & Consultant) 和 寫字檯 / Dr. Christine Chang (AEDP Level III Therapist) 带领的「愤怒的礼物:IFS x AEDP 中文体验式工作坊」!

📣时间: 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 | 上午9:30 - 下午4:00

愤怒是心理治疗中常见且具挑战性的情感体验。本次工作坊将带领您体验学习IFS和AEDP核心理论和技术,并结合中文文化背景,让您更有信心地处理治疗过程中的愤怒与阻力。工作坊将在加州 Los Gatos的 Green Mountain Retreat 举行,景色优美静谧,为您提供支持和安全的探索空间。

名额有限,请及早报名以享早鸟优惠。朋友们, 如果您曾参与我们之前的活动,请联系我们,还可获得额外折扣!

🚀更多信息扫码或点击链接: https://GiftsOfAnger-IFS-AEDP.eventbrite.com

【别人不喜欢我怎么办?】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和创作者,我总是会收到朋友们的问题:朵拉,总是说人要做自己,但我做了自己,就会有人不喜欢我怎么办?这几年,除了临床工作以外,我也开始做各种各样的讲座和临床心理培训工作。每个讲座与培训之后,我都会收集...
07/02/2024

【别人不喜欢我怎么办?】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和创作者,我总是会收到朋友们的问题:朵拉,总是说人要做自己,但我做了自己,就会有人不喜欢我怎么办?

这几年,除了临床工作以外,我也开始做各种各样的讲座和临床心理培训工作。

每个讲座与培训之后,我都会收集大家的反馈。因此,我会及时地收到学员们/听众们对我【个人】的评价和感受:有人认为我这个老师温柔似水,有人却认为我这个老师太过严格,有人觉得我亲切体贴,也有人觉得我拒人千里…

一开始,我收到这些大相径庭的评论时也真是一头雾水:我怎么是个既文静又活泼,既刻板又随性的人???😅

我也会陷入到这个问题里:“那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喜欢我?”

后来,随着做的培训讲座越来越多,收到的反馈也越来越多,我慢慢地就明白了所谓“众口难调”是什么意思了。

这两年,我也一直在和很多的资深培训师们一起做内在家庭系统疗法的专业培训。

好奇的我,特意去读了学员们对于这些资深培训师们的评价,简直哑然失笑:原来大家都一样啊!光看这些评价,他们也既是全世界最没同理心的烂人,又是拯救苍生的修女特蕾莎……😂

果然,和这些资深培训师们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处理别人对我们的投射,可能是身为心理培训师(以及作为人类)最大的功课哦!

慢慢地,我也就体验到了,别人的言行更多体现了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总是和我有关。

在他人脆弱的时候,需要母亲的怀抱时,我就是他们心中的“慈母”。

在他人迷茫的时候,需要父亲的引导时,我就是他们心中的“严父”。

许多时候,他人对我的信任与联结,就是让我成为他们内心情感投射的对象。而我,当然也会这样对待他人。

我理解了身而为人这样的需求,也就不再要求自己刻意做些什么了。

我也能放下了渴求他人理解、认可、或赞赏的执念。

这样,我获得更多的内心空间给自己,也更愿意给他人宽容与尊重。

所以别人不喜欢我怎么办?

那就祝我们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吧!🙏💗

🤩内心世界的魔法✨没有不好的内心小人们,我们遇到的所有痛苦和纠结都是因为,本意为好的内心小人们被卡在了糟糕的角色中。真我,也只有真我,能够疗愈并且释放这些被卡住的内心小人们,让他们回归最本真的状态。如果你对于IFS(内在家庭系统疗法),或者...
06/17/2024

🤩内心世界的魔法✨

没有不好的内心小人们,我们遇到的所有痛苦和纠结都是因为,本意为好的内心小人们被卡在了糟糕的角色中。

真我,也只有真我,能够疗愈并且释放这些被卡住的内心小人们,让他们回归最本真的状态。

如果你对于IFS(内在家庭系统疗法),或者心灵的多重性感兴趣的话,一定要去看看这部Inside Out 2!它完全展现了我们内部世界的多重系统,内心小人们的复杂性,还有真我的不可泯灭。

昨天,我就带着我的内心小人们去看了这部影片,TA们都好开心和骄傲,在大荧幕上看到了关于自己的故事。😊💗🙏

Address

San Mateo, CA

Telephone

+1650395926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Dora Dui Chen-Psychotherapist 心理深呼吸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