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成長學苑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 為心理助人工作、喜愛自我探索&療癒&成長的朋友,提供專業課程,橫跨心理、身心、心靈等主題內容,從理論到實務,有實體課、線上課、影音課,歡迎來探索~此外,也提供場租服務喔!

感謝 玄享:塔羅 藝術 雜感 的分享💖,也受邀擔任本次【宗教心理學與繪本的對讀】課程小編🙌​很期待在怡佳老師的帶領下,以宗教心理學視角細細對讀繪本📖,並透過玄享溫潤細膩的文字,再次感受其中的心靈觸動✨​👉 早鳥優惠中(9/30前),把握報名...
15/09/2025

感謝 玄享:塔羅 藝術 雜感 的分享💖,也受邀擔任本次【宗教心理學與繪本的對讀】課程小編🙌

很期待在怡佳老師的帶領下,以宗教心理學視角細細對讀繪本📖,並透過玄享溫潤細膩的文字,再次感受其中的心靈觸動✨

👉 早鳥優惠中(9/30前),把握報名!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ReligiousPsychology


#宗教心理學 #繪本對讀 #心理學 #心靈成長 #蔡怡佳

第一次迷上Suzy Lee的繪本作品,是從《海浪》(Wave)開始。全書滿版的圖畫,沒有文字贅述,色彩簡單,卻富有強烈的情感張力。藉由浪潮與小女孩的來回共舞,藝術作為普世的語言,把恐懼、好奇或狂喜的細膩體驗,說進了讀者的心坎裡。
󠀠󠀠
󠀠󠀠
無垠的大海,隨著潮汐起伏、擺盪不定。女孩隻身一人站在岸邊,受到變化莫測的水花吸引,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吞沒殆盡。翻開紙面,在海的面前,我們從浩瀚水聲裡,聽見一段關係的寓言。「我」之所以為「我」,是因為我從他人中區分出自己,可是獨立的同時,我們也渴望愛,渴望合一。
󠀠
󠀠
兩股力量的交戰,促成了複雜的慾望流動。情感就像無止盡的戰爭,一方面希望敞開心胸,彼此全然接納,又不禁帶著挑戰與征服的意圖,不願失去自己。那麼,是否有一種超越兩難的可能?白浪碎散的瞬間,淋濕了衣裙和頭髮。困境化為遊戲,而遊戲又指引我們靠近神聖。
󠀠
󠀠
蔡怡佳老師近期在 心靈工坊 開設了「宗教心理學與繪本的對讀」線上課程,我一得到消息就立刻手刀報名了。因為過去聽怡佳老師談《紅書》的時候,就發現老師不僅擁有宗教學與深度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還特別擅長捕捉藝術中的心靈寓意。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可以從幾本親切動人的好作品裡,看見更多想像空間。
󠀠󠀠
󠀠󠀠
也感謝心靈工坊讓我有幸擔任這次課程的小編,我將和大家一起上課學習,並且把每週的心得感悟寫成短文分享。趕快把握早鳥優惠報名吧~

 #小編跟課   #兒童治療 #青少年治療 #客體關係 #心理治療 2025/5/05-26 洪素珍【導讀《走進孩子的內心》系列一】四週講座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gsRCgIibxyvA​...
13/09/2025

#小編跟課 #兒童治療 #青少年治療 #客體關係 #心理治療
2025/5/05-26 洪素珍【導讀《走進孩子的內心》系列一】四週講座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gsRCgIibxyvA

第3堂 向歷史借鏡:兒童心理治療評估的深度與廣度

撰稿⊙ Jhen(心理師)|編輯⊙林俞君

✨ 課程金句:
1. 評估不只是診斷,更是一扇通往理解與改變的大門。
2. 創傷最核心就是一個斷裂,只要有被理解的可能,那個斷裂就有可能被修飾。
3. 理解的本身就已經是治療。當焦慮被理解時,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成就感與學習力。
4. 當系統合作困難、互相不信任、互相爭奪時,外在的涵容架構與系統會瓦解,創傷會重複。
5. 被剝奪的兒童需要的不只是愛,而是一個可以容納其心理現實的結構性照護系統。
6. 在孩子的心智中,常常把遺棄他們的父母體驗成三角關係裡的一方。父母選擇了彼此之間的興奮,而把孩子放在旁邊。所以自己就是那個被拋棄的人。
7. 真正父性的功能,不在於這個男人是不是在場,而是在於父母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內在聯合的心理功能。

📚 課堂從「被收養的兒童」談起,讓我們對創傷兒童的心理狀態有更深入的理解。老師提到,孩子如何理解自己被出養的經驗非常重要,會受到他的年齡、過去生活背景、和原生家庭持續聯繫、當前的適應狀態所影響。如果孩子在出養前,可以和心理師或社工穩定的工作,透過遊戲、媒材等方式協助孩子整理這些經驗和感受,就能減少重複「被拋棄」的創傷經驗。這些受創兒童的內在有個被拋棄的客體關係,透過評估跟工作的過程,提供一個修飾,而不是重複他們的創傷。

小編印象最深的是「理解就形成連結」這句話,創傷大多來自關係的斷裂,真正的深層理解,是修補斷裂的機會。之前課堂提到的 Max案例 ,從預告「我會先拋棄你」、「不斷缺席」的內在狀態,藉由與Margaret的治療關係,慢慢轉變為願意和治療師一起消化突然結案的經驗。

目前在台灣出養系統中,心理師通常無法參與最前端的評估,如果評估階段就能納入心理專業,對兒童的處遇就能更全面的思考。老師提醒我們,當需要政府公權力介入,我們有多嚴肅地思考,這是否重複孩子曾經受過的創傷?被擺在不重要的位置,孩子的需要是否被其他系統視為重要?當我們無法穩定地與他連結,他可能會再次感受到被拋棄。在治療開始就要清楚界定會談次數,避免讓個案理想化治療師,製造新的創傷。


📚 案例一:Lauren與David兄妹

他們在治療初期,以過度興奮來對抗焦慮與恐懼。治療師藉由理解,創造出Britton所說的三角空間,讓孩子逐漸安靜下來,回到一個能思考的狀態,進而產生連結。

理解的本身就已經是治療,在 Margaret 的書中,治療師心中會浮現一些意象,那些意象是親身經歷在與孩子共處的場域中接收到的重要意象。 這讓我明白,原來創傷兒童的手足可以成為一種穩定依附,而他們在遊戲中的毀壞與狂躁, 是來自過往創傷的求救訊號。


📚 案例二:丹:落在系統合作困難裡的深縫。

另外一個令人悲傷的案例,是因為系統的瓦解,導致創傷的重複。老師提醒我們,被剝奪的兒童需要的不只是愛,而是可以容納其心理現實的結構性照護系統。Britton認為,照顧架構本身就是治療的一部分,需要具備可預測性、穩定性與一致性。

丹以性興奮作為防衛,避免生命的失落悲傷。他把壞掉的筆遞給治療師,也象徵著「求助」,想要被理解,也渴望內在被修好。

老師也談到,創傷孩子的工作系統中,專業人員若未處理自己的生命難題,我們可能會在這樣的工作裡形成自身未處理的創傷經驗或者替代性創傷。彼此之間的專業支持不夠,就很困難去用孩子的需要來作為判斷。


🌱 三個重要概念──育嬰室裡的幽靈、父親的在與不在、第三個位置

・育嬰室裡的幽靈:
父母童年沒有處理的創傷,會形成一個內在沒有整合的壞的自體客體,就是內在的壓迫者,會投射在嬰兒或者孩子身上,孩子內化這些幽靈,呈現出行為問題、情緒障礙,或認同的議題。

・父親的在與不在:就是常說的internal couple(內在的這一對父母),父性與母性功能
真正父性的功能不在於這個男人是不是在場,而在於父母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內在聯合的心理功能。如果一個父親,內在有父性有母性,那自然他所養的小孩也可以內攝進來一對父母的。

・第三個位置:
父子、母子、父母,形成一個三角的空間,可以思考。Britton 認為治療師本身就是象徵性的第三者,提供被孩子觀察的穩定存在,維持邊界、不與孩子共謀對抗父母。


📚 案例三:Lee依靠自己與糞便

Lee已經與健康小孩非常遙遠,他依賴的是金錢與自己的產物。他有一個無法依靠的母親,沒辦法上學,他會攻擊其他小孩,還會在房內塗抹糞便。對治療師來說是考驗,會令人挫折,也考驗治療師的可靠與承諾,他唯一的依附是姐姐。

老師提醒我們,這裡的評估很複雜,但好好評估不只是為了避免浪費資源,也為了保留孩子未來接受治療的機會。



💭 這堂課帶給小編很深的反思:

受創兒童在評估跟治療過程中的這幾個案例,讓我意識到,如果我們的系統無法提供一個穩定、可預測、能夠涵容的架構,是有可能會讓孩子經歷重複被拋棄的創傷。這是一種弔詭的現象,原本要幫助受創兒童,反過來製造了創傷。非常值得好好反思。

小編很喜歡老師在最後告訴我們,治療師的承諾是重中之重的那一段,「我們如何消化對絕望與無能為力的反應。同儕支持、督導協助與自我治療都很重要,讓我們能創造思考空間,回應與這類孩子工作的挑戰。他們彷彿生來就落入絕望,我們要在絕望中找到盼望。不落入投射性認同,我們也變得很斷裂、很不穩定,或是不能夠被預測。就變成重複了孩子的創傷。觀察到孩子擁抱被理解的機會,那一刻,跟一個人的連結就在那裡發生了。」


▍歡迎報名本系列課程:
🌺 2025/5/05-5/26 洪素珍【導讀《走進孩子的內心》系列一】四週講座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gsRCgIibxyvA
🌺 2025/11/24-12/15 洪素珍【導讀《走進孩子的內心》系列二】四週講座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HaUqEKc81pmh
*本系列課程開放報名12至月15日止
*影片回看:系列一單報可觀看至11月26日止,加購系列二可觀看至2026年6月15日止


▍免費報名:【克萊恩20講】課前公益講座三場
🌺 第一場 9/06 宋鑽豪、周娟【象徵形成的臨床應用】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n3uyofK1wdcY
🌺 第二場 9/13 洪素珍、謝怡【從克萊恩的移情和反移情的技術,探討精神分析的若干原則】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Ap51ENJInTgn
🌺 第三場 9/20 姜啓壯、謝怡【從克萊恩的伊底帕斯(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探討俄狄浦斯情結在現今的若干現象】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Quo6KhIyiiVd


▍ 推薦課程:
🌺 2025/10/15-2026/3/25
【克萊恩高階20講:核心理論與技術及臨床案例研討】
阿根廷重量級克萊恩派分析師 María Pistani、Susana Merlo 線上授課(一渡心理主辦)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oqYCwa9S2cOh



▍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

#活動分享⭐️2025第十八屆臺灣心理治療聯合會2025 XVIII Taiwan Union Congress of Psychotherapy【對立與極化—如何修補和對話】Polarization and Opposition: How...
12/09/2025

#活動分享
⭐️2025第十八屆臺灣心理治療聯合會
2025 XVIII Taiwan Union Congress of Psychotherapy
【對立與極化—如何修補和對話】
Polarization and Opposition: How to Repair through Dialogue
會議日期:12/06(六)、12/07(日)
會議地點:實踐大學台北校區
報名網址:https://service.tucp.org.tw/
(早鳥價至9月30日)

從2019年COVID疫情開始,連續三年的瘟疫效應,原來的全球化熱潮衰退,這個世界我們原先以為會越來越近、越來越平等、也越來越富裕的趨勢,全部都往不同的方向後退了。

不管是在我們這個小小多山的島嶼,還是在台灣海峽的那邊,或者更延長到整個東亞海域,乃至於這世界各個國家或民族之間,不管是左還是右、還是其他方向,我們都可以看到越來越極端化的集體立場,也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對立。這對我們心理健康的工作人員來說,其實是對人群之間的關係,又一次的衝擊。

如果COVID疫情對人群關係的影響,主旋律是由上而下的隔離命令,背景音樂則是沉沉隆隆永無止息的恐懼、不安、和焦慮;那麼不管是台灣內部也好,或者是世界關係也好,對立與極化的政治氛圍,顯然是忽然出現的激動聲響,也許很短暫,也許不斷高潮迭起,但大部分的時候反而是一種沉默到令人不安的寂靜狀態。這個寂靜不是只有來自外部,也來自我們的自身。

過去,很多事情我們隨意就會議論的,並且在這樣的議論中不知不覺有了很多的溝通;但是現在,往往因爲擔心任何的意見,可能遭受到批評和攻擊,因而開始變成啞巴了。理性的邏輯不再是重要,激動的情緒好像是永遠不可以侵犯的。忽然之間,大家有各自追隨自己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信念了!對於不可侵犯的一切,必然會表現出捍衛的態度,即便沒有這樣的捍衛態度也斷絕了過去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溝通方式。

如果這個社會可以類比成一個人的心靈結構,那麼這社會過去內部的集體自體(self,榮格取向的學派翻譯成自性)也就失去了過去的整合(disintegration),看不見的碎片化開始在內部深處慢慢發生,即便是外部的集體結構看起來好像還是一體的,至少在面對外部壓力時是暫時一體的。只是處在這個社會集體當中的個人,在自己不同的個人經驗裡,感受到一種不可說或沒有能力說的壓力。這時候,集體社會有集體層面的症狀,而每個其中的個人也有自覺或不自覺的影響了。

這是我們這一次大會想要將這一切不可說的,努力試著發出聲音來,因為發出聲音來是溝通的第一步。我們千萬不要被變成啞巴,更不要變成沒辦法感覺到自己感覺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才有真正健康的身心靈!

期待於今年12月6-7日與大家再次見面!

大會召集人暨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王浩威 敬邀


⭐️心靈工坊主辦兩場講座@聯合會

12/07 週日 上午09:00~10:30
🌿 【與死神曖昧:長期自殺傾向病人的治療之道】廖偉翔 主講

12/07 週日 上午10:45~12:15
🌿 【深入心靈的探索者:瑪格麗特·羅斯汀與《走進孩子的內心》】洪素珍 主講

地點:實踐大學 NB202一般教室

#小編跟課 #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 #驅力 #愛 #恨2025/6/17-8/05 宋文里【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深度導讀八週講座*zoom授課https://psygarden.hav...
12/09/2025

#小編跟課 #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 #驅力 #愛 #恨
2025/6/17-8/05 宋文里【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深度導讀八週講座*zoom授課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6WxWRiEjsO0q

第六堂 ​ 驅力的兩種類別

撰稿⊙王韋琇(諮商心理師)|編輯⊙林俞君

在宋文里教授的第六講—驅力的兩種類別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愛與恨的辯證關係」的闡述。佛洛伊德與後續精神分析學者都提醒我們,性驅力(愛若斯)與死亡驅力並非是彼此孤立,而是常常「融合」(fusion)、糾纏、甚至相互轉化。愛,可以迅速轉為恨;恨,也能被包裹在愛的依附之中,兩者之間的流動並不依賴對象行為的劇變,而是內在驅力重新配置的結果。

我想起幾年前轟動全球的強尼·戴普與安珀·赫德之間的離婚後誹謗官司。本是好萊塢俊男美女的愛情組合,最終演變成公開、尖銳且羞辱性的指控。媒體報導中,最引人注目的情節之一,是安珀被指控曾在戴普的床上排便這一情節,現實的荒誕,以精神分析的語意來理解,可被視為一種「肛門攻擊」。
​ ​ ​
在這段惡化的親密關係裡,排便行為不只是惡搞,而是將原本融合在愛中的破壞成分抽離、獨立發作的「解融合」(defusion)時刻。它直接侵犯強尼最私密、最放鬆的身體場域—床鋪,藉此奪回關係中的權力與主導權,並以極端的方式表達敵意。
​ ​ ​
從這個角度來看,「愛人即是迫害者」不僅是詩意的修辭,更是驅力暗潮的真實流向。那個曾在心靈深處生根的人,一旦情感翻轉,愛的溫度便化作烈焰燃燒的恨火。這股恨意,比冷漠更能侵蝕與焚毀,因它攜帶著曾經的親密與投注。若能洞察這場愛與恨的辯證,我們或許可能在關係的潮起潮落間,守住一分清明,不讓破壞的力量乘虛而入。



▍歡迎報名本課程:
2025/6/17-8/05 宋文里【導讀佛洛伊德|系列三:《我與它 the Ego and the Id 》】深度導讀八週講座*zoom授課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6WxWRiEjsO0q
*本課程開放報名至2026年1月10日止
*影片回放可觀看至2026年2月10日止


▍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

旅行,是靈魂寫下的詩。在風景裡,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和自己相遇。​✨陳玫孜【靈魂旅程:四部曲 — 啟程・試煉・轉化・歸返】🔗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SoulJourney​連「一個人去看電影」...
12/09/2025

旅行,是靈魂寫下的詩。
在風景裡,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和自己相遇。

✨陳玫孜【靈魂旅程:四部曲 — 啟程・試煉・轉化・歸返】
🔗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SoulJourney

連「一個人去看電影」都覺得困難的人,沒想到第一次獨自上路,就一路遠行到南美洲的叢林與島嶼。

自 2022 年踏上聖雅各朝聖之路以來,走過歐洲的石板小徑、神祕的南美叢林與島嶼、埃及與希臘莊嚴的神聖殿堂,以及古老印度與喜馬拉雅雪山的召喚。

這些旅程,讓她一次次穿越恐懼,也一次次觸碰到靈魂最深的力量。

因為這些經驗,她深刻體會到:每一次啟程不只是旅行,而是靈魂的召喚與蛻變。

它們提醒我們——勇氣、信任、蛻變與歸返,都在生命的不同階段等待被喚醒。

在這四堂課程裡,您將跟隨她的腳步:

聆聽旅程故事與沿途見聞
感受每片土地帶來的力量
在分享與引導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魂禮物
讓這趟《靈魂旅程》成為你的下一次啟程!



▍課程內容

透過每一堂的分享,帶你走入進當地的風土民情。
並在課程中透過簡單的書寫及冥想引導,深入靈魂與大地的連結,喚醒內在轉化的契機。


🌱 11/14 第一堂|靈魂的啟程:回應召喚

宇宙總會用各種方式敲醒我們的心靈。在因緣際會之下,這趟旅程被展開,徹底打破了過去 40 年來累積的舒適圈與保護殼,也開啟了玩轉世界的奇妙人生。

✻ 在這堂課中,讓我們一起尋找內在最深的呼喚。

代表旅程:聖雅各朝聖旅程——葡萄牙之路
核心主題:回應內在的呼喚,跨出舒適圈


🔥 11/21 第二堂|靈魂的試煉:穿越挑戰

第一次的遠行,就踏上了許多人望而卻步的南美洲。
在叢林、島嶼與古老文明的洗禮中,
一次次面對挑戰與不確定,
卻也在過程中召喚出深藏的勇氣與信任。

✻ 在這堂課裡,讓我們回顧那些「從自我懷疑到完整實現」的時刻。

代表旅程:南美洲(亞馬遜叢林、復活節島、墨西哥)
核心主題:面對未知、挑戰與破碎,召回勇氣與信任


🔮 11/28 第三堂|靈魂的轉化:遇見神聖

有些地方,不只是旅行的目的地,
而是靈魂的殿堂。
在神廟、金字塔、聖山與島嶼的能量中,
我們被提醒著——與更高的自己對齊,
踏入一場深刻的靈魂轉化。

✻ 在這堂課裡,讓我們走進神聖場域,傾聽靈魂的訊息。

代表旅程:埃及(神廟、金字塔)、希臘(德爾菲、奧林匹斯山、克里特島)
核心主題:在大地與宇宙能量的對齊中,進入靈魂深處的蛻變


🌈 12/05 第四堂|靈魂的歸返:帶著禮物回家

每一段旅程的盡頭,都是回家的路。
從聖河到雪山,靈魂帶回的禮物,
不只是異國的回憶,而是能在日常中綻放的力量。

✻ 在這堂課裡,我們將一起整合旅程的收穫,讓靈魂的祝福成為未來的行動藍圖。

代表旅程:印度(恆河、菩提迦耶)、ABC 喜馬拉雅山健行
核心主題:如何把旅程的能量融入日常,活出新的生命藍圖


▍講師介紹

陳玫孜 Meizi Chen|靈魂旅人 × 能量療癒教學者

擴大療癒法教師、IET大師階教師、美力花精療癒師師資

生命靈數制約9有著溫暖包容的特質,道路5則展現天生對能量的敏銳與天賦。

在生命谷底接觸能量療癒,從懷疑自己,到一步步相信——真的可以!這場靈魂的蛻變,也讓她決定陪伴更多人踏上療癒與覺醒之路。

她的分享不僅是療癒教學,更活出真實的療癒之光。透過實際走訪聖地、深刻經歷與生活融合的能量旅程,引導人們在生命旅途中、在日常裡看見神性的閃光,並啟動內在的轉化與療癒之路。

她相信療癒不只在課堂上,更存在於生命中每一個被風吹過的瞬間。她的分享,總能從最平凡的生活經驗中,喚醒人與內在之光連結的能力。

這些年,帶領過無數能量工作坊,也在世界各地行走、朝聖、教學——從葡萄牙聖母顯現地到秘魯亞馬遜叢林,從復活節島、奇琴伊察金字塔到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與印度瑞詩凱詩、薩古魯瑜伽中心。將每一次與聖地能量的連結,化為內在轉化的引路訊號,分享給願意踏上靈魂旅程的靈魂家人們。

療癒不是從外而來,而是從內而發。

你準備好了嗎?跟玫孜一起點亮內在之光,走回靈魂的家。



▍課程資訊

・時間:2025/11/14-12/05(週五),下午3:00-5:00,四堂共8小時
・線上軟體:zoom
・連線帳密:將於課前通知
・費用:定價2,400元
​ ​ ​ ​ ​ ​ ​ ​ ​ ​ ​ ​ ​ ​ 早鳥10/15 前繳費2,000元/人
​ ​ ​ ​ ​ ​ ​ ​ ​ ​ ​ ​ ​ ​ 舊生2,000元,請來信索取折扣碼
・課後線上回看補課:可觀看至2026年3月05日止


▍報名:
👉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SoulJourney

#靈魂旅程 #神聖能量景點 #聖雅各 #朝聖之旅 #葡萄牙之路
#南美洲 #亞馬遜叢林 #復活節島 #墨西哥
#埃及 #神廟 #金字塔 #希臘 #德爾菲 #奧林匹斯山 #克里特島
#印度 #恆河 #菩提迦耶 #ABC喜馬拉雅山健行 #獨旅 #一個人旅行

#小編跟課 #精神分析 #後克萊恩 #克萊恩  #客體關係2025/3/09-9/17【後克萊恩理論與實踐高階30講】Irene Freeden、Meg Harris Williams、Ellie Roberts 線上授課(一渡心理主辦)h...
11/09/2025

#小編跟課 #精神分析 #後克萊恩 #克萊恩 #客體關係
2025/3/09-9/17【後克萊恩理論與實踐高階30講】Irene Freeden、Meg Harris Williams、Ellie Roberts 線上授課(一渡心理主辦)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gbmxUPjRJi9g

第13堂 文獻導讀三 周娟 授課
第14堂 超級自我理想化的起源 Meg Harris Williams 授課

撰稿⊙劉光興 (精神科職能治療師)|編輯⊙林俞君

聽到超級自我理想 (super ego-ideal) 這一名詞時,讓我不禁感到非常期待與興奮。當然這是因為在對於概念一無所知的狀況下,對這一詞彙的想像。「超級」一詞,讓我聯想到寶可夢系列動畫當中可能會使用的各式酷名詞,腦海中瞬間浮現出「超級進化」這些充滿力量感的字眼,彷彿這個心理概念也會具有一些壯烈的轉變。然而,爾後才發現,這種直觀的聯想竟然意外地貼切,超級自我理想確實代表著一種心理發展的「進化」過程。

過往佛洛伊德Freud用「超我 (superego)」來描述內在的道德權威,一個主要負責禁止和抑制的內部聲音,就像一個嚴厲的內在法官,不斷告訴我們什麼不能做、什麼是錯的。而梅爾策Meltzer重新詮釋的「超級自我理想」在描述上是一個聯合的創造性內在客體,它整合了男性和女性的功能,既能創造新的生命和想法,又能清潔和處理內在的負面元素。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Meltzer透過那個延續多年的案例,來訪者經歷了從「大便夾克爸爸」,是一個既不創造也不清潔的貶值化父親形象;到最後的「波爾醫生」,是一個值得欽佩但不需要完全複製的整合性父親形象的轉化過程。這種轉變的關鍵在於投射性認同與內攝性認同的區別。然而,投射性認同就像是想要「複製貼上」別人的能力,但往往會因為不適合自己的特質而產生問題。而內攝性認同則更像是「學習精神」,當我們欣賞某個強者的特質時會以自己的方式來發展和運用這些特質,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課程中關於創造性與清潔功能並存的概念,讓我印象深刻。傳統的超我概念往往強調限制和禁止,就像一個只會說「不行」的嚴格管教者。但超級自我理想卻同時具備了建設性和清理性的雙重功能,能夠創造新的想法和可能性,同時還能夠清除那些有害的、毒性的內在元素。這個過程讓我想到最近與一位朋友的互動經驗,因著他相當喜歡社會學以及各種社會觀點的事物,在這些討論中我們經常有激烈的辯論與交流。在這當中這些意見也不知不覺成為近期實務工作的參照以及認同的工作道德操守。然而,超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學機制中最關鍵的部分是「放棄防禦」的過程,像是逐漸放棄了肛門塗抹式的詆毀,不再將父親的高尚創造功能與陽性勇氣人為分開。該整合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安全的治療關係中慢慢實現。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外在標準和比較的環境中,很容易陷入投射性認同的陷阱,不斷地想要成為別人,追求外在的認可和標準,卻失去了與自己內在創造力的連結。超級自我理想的概念提醒我們,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是壓抑慾望或盲目追隨他人,而是建立一個能夠整合創造與清潔、男性與女性、理想與現實的內在結構。



▍歡迎報名本課程:
🌺 2025/3/09-9/17【後克萊恩理論與實踐高階30講】Irene Freeden、Meg Harris Williams、Ellie Roberts 線上授課(一渡心理主辦)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gbmxUPjRJi9g
*本課程開放報名至9月17日止
*影片回放可觀看至2025年12月16日止


▍ 推薦課程:
🌺 2025/10/15-2026/3/25
【克萊恩高階20講:核心理論與技術及臨床案例研討】
阿根廷重量級克萊恩派分析師
María Pistani、Susana Merlo 線上授課(一渡心理主辦)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oqYCwa9S2cOh


▍免費報名:【克萊恩20講】課前公益講座三場
🌺 第一場 9/06 宋鑽豪、周娟:象徵形成的臨床應用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n3uyofK1wdcY
🌺 第二場 9/13 洪素珍、謝怡:從克萊恩的移情和反移情的技術,探討精神分析的若干原則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Ap51ENJInTgn
🌺 第三場 9/20 姜啓壯、謝怡:從克萊恩的伊底帕斯(俄狄浦斯)情結的早期階段,探討俄狄浦斯情結在現今的若干現象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r/Quo6KhIyiiVd


▍ 好友募集中😘
👉立即加入:https://lin.ee/fXdzkjF
🐳每月10日為您推播當月課程,20日向您介紹最新書訊
🍀不定期發佈免費公益講座

▍ 經典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
歡迎按讚、訂閱、分享,並開啟小鈴鐺🛎

 #年度問卷  #得獎名單公告​親愛的朋友,您好:​感謝您參與2025心靈工坊成長學苑年度問卷調查:)​以下是得獎名單,我們已於9/10 以email一一通知得獎人,再請留意信箱喔~​​【特別獎】10,000元 購課折扣碼(1名)​廖O伃 ...
10/09/2025

#年度問卷 #得獎名單公告

親愛的朋友,您好:

感謝您參與2025心靈工坊成長學苑年度問卷調查:)

以下是得獎名單,我們已於9/10 以email一一通知得獎人,再請留意信箱喔~


【特別獎】10,000元 購課折扣碼(1名)

廖O伃 ​ s。。。7@gmail.com



【首獎】5,000元 購課折扣碼(3名)

喻O珠 t。。。h@gmail.com
曾O雯 I。。。5@yahoo.com.tw
趙O芷 1。。。c@gmail.com



【二獎】3,000元 購課折扣碼(5名)

吳O真 o。。。2@gmail.com
施O萍 d。。。6@yahoo.com.tw
蕭O芹 v。。。6@gmail.com
邱O雯 c。。。1@gmail.com
劉O綾 v。。。0@gmail.com



【三獎】1,000元 購課折扣碼(10名)

游O雅 b。。。7@gmail.com
劉O君 t。。。a@gmail.com
易O真 a。。。2@gmail.com
簡O琪 j。。。i@gmail.com
謝O竹 m。。。2@gmail.com
林O欣 p。。。3@gmail.com
陳O如 s。。。u@gmail.com
邢O萍 z。。。8@gmail.com
徐O頤 e。。。u@gmail.com
莊O婷 s。。。5@hotmail.com



恭喜以上得獎人
再次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祝福
學習愉快
日日美好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 敬上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

今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推薦這門課程給有興趣的朋友~🌿2025/11/07-28 廖偉翔​《與死神曖昧:長期自殺傾向病人的治療之道》深度導讀四講課程詳情: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Flirtin...
10/09/2025

今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推薦這門課程給有興趣的朋友~

🌿2025/11/07-28 廖偉翔​《與死神曖昧:長期自殺傾向病人的治療之道》深度導讀四講

課程詳情: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FlirtingwithDeath

#與死神曖昧
#長期自殺傾向病人的治療之道
#世界自殺防治日

治療如何因應這種情境?
最重要的原則是不慌張,並持續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即使病人必須保留自殺這個選項,治療師仍可探討其自殺意念強度變化的原因,並在維持穩定的治療結構與框架下進行這樣的探索。

因此,自殺的想法與行為應被視為「可處理的」(workable)。例如,病人在經歷親密關係的拒絕後,可能覺得自己無法繼續活下去。但治療師在理解並回應這種讓人崩潰的失落的同時,也能將其視為一種有解方的心理困境。因此,即使壓力源帶來極大的困擾,學習處理這些情緒仍然是有幫助的。我們需要告訴病人,這正是治療的目標。而雖然衝動行事可能比「默默承受痛苦」更誘人,我們仍需向病人指出,現在正是學習其他因應方式的機會。

第二個原則是,治療師在面對危機時,必須 #善用心理治療中的共同因素。
病人之所以失控,是因為他們與一般人不同,感受到極度孤立與無人關懷。在某種程度上, #自殺傾向反映的是一種未被聽見與未被理解的感受, #而治療提供的是同理的理解與協助涵容痛苦情緒的技巧。

儘管艱難,我們仍必須在內心想像這些病人的內在世界,並表達我們對其痛苦的關懷與同理。
若自殺傾向反映的是絕望感,那麼治療師持續展現正向態度與對未來的希望,便能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修正。
若自殺傾向的根源在於衝動性,治療師則提供一種鼓勵「反思而非行動」的方式。
若自殺傾向代表在一個失控的人生中試圖建立控制感,那麼治療便要尊重這份需求,同時預期未來能找到更佳的因應之道。

 #宗教心理學  #繪本對讀  #心理學  #心靈成長  #蔡怡佳 ​📚 2025/11/06–11/27 蔡怡佳《宗教心理學與繪本的對讀》 線上四週講座 🐦早鳥優惠中(9/30前)​✨ 宗教心理學 x 繪本對話:探索幻想與真實、慾望與超越...
02/09/2025

#宗教心理學 #繪本對讀 #心理學 #心靈成長 #蔡怡佳

📚 2025/11/06–11/27 蔡怡佳《宗教心理學與繪本的對讀》 線上四週講座
🐦早鳥優惠中(9/30前)

✨ 宗教心理學 x 繪本對話:探索幻想與真實、慾望與超越的多重經驗

🔮 宗教是用來許願的阿拉丁神燈🪔,還是可以聽到真話的魔鏡?

是國王的新衣👗、一場幻覺的演出🎭,還是仙女的魔法棒✨,可以扭轉灰姑娘的命運👠?

宗教與心靈的經緯何干?
🌀 如何為心理學企圖探訪的心靈幽徑🌌找到入口?
❤️‍🔥如何言說慾望的難題,又如何為心靈困境尋找超越的出口?

蔡怡佳老師在《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中曾經企圖為「宗教」與「心理學」的交會勾勒地貌。這次課程,將以「宗教心理學與繪本的對讀」來繼續思考宗教心理學者對宗教所提出的見地。

📖 繪本以圖文交織的方式說故事,有些被歸類為 metafictive 的繪本,對「虛構」「現實」「想像」提出豐富思辨,也能為宗教心理學所關注的「幻覺」「慾望」「想像」帶來啟發。

歡迎對宗教心理學或繪本感興趣的讀者,一起透過「對讀」進入想像的遊戲。即使是永遠離不開的「幻覺」,也能從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大道。

📘 各堂主題
第一講:人與神的相遇
    威廉・詹姆斯、河合隼雄 × Kitty Crowther《小男人與神》
第二講:宗教是幻覺嗎?
    佛洛伊德 × Suzy Lee《鏡子》
第三講:想像的遊戲
    客體關係理論 × Suzy Lee《海浪》
第四講:陰影之道
    榮格、河合隼雄 × Suzy Lee《影子》

👥 適合對象
✔ 對宗教心理學有興趣的讀者
✔ 熱愛繪本的愛好者(特別是 Suzy Lee、Kitty Crowther)
✔ 心理學與宗教相關領域的學生、研究者
✔ 關注心靈探索與自我成長的人
✔ 教育與藝術工作者

👩‍🏫講師介紹
蔡怡佳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宗教學博士
杜根大學心理學碩士、台灣大學心理學碩士
現任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開設宗教心理學、生態心理學、宗教修行與轉化、宗教與障礙研究等課程。
著有《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並翻譯《宗教經驗之種種》《宗教之詮釋》《榮耀之殿》等書。

📌課程資訊
📅 時間|2025/11/06–11/27(四)晚上 7:00–9:00(共四堂,8小時)
🖥 方式|Zoom 線上直播
👥 名額|20 人開班,限額 50 人
💰 ​ 費用|定價 2,400 元
🎯 早鳥優惠|09/30 前繳費 2,000 元

課程詳情與立即報名 👉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ReligiousPsychology

 #焦點解決  #短期治療​【🔍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希望】在助人的過程裡,我們常常花了很多力氣去分析「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哪裡出錯了?要怎麼修補?​但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不再糾結在問題本身,而是把焦點放在「人的優勢、資源...
02/09/2025

#焦點解決 #短期治療

【🔍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希望】
在助人的過程裡,我們常常花了很多力氣去分析「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哪裡出錯了?要怎麼修補?

但你有沒有想過 🤔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不再糾結在問題本身,
而是把焦點放在「人的優勢、資源與可能性」,
會不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簡稱 SFBT),就是這樣的一種取向。

它不強調診斷或病理,
而是陪伴當事人一步一步找出「例外」和「願景」,
讓助人歷程變得更輕盈,也更有力量 🌿

💡 這次,我們邀請到 SFBT 在亞洲的重要推手──
🎓 許維素教授(臺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退休教授、美加 SFBT 年會亞洲代表),帶來兩日基礎班工作坊 🧠

你將會在課程中學到:
📘 SFBT 的基本精神與結構
📘 如何提問與建構「例外」
📘 技術練習:讚美、重新建構
📘 案例討論 & 實務演練

📅 時間
2025/11/01-11/02(六、日)
🕘 9:30-12:30、14:00-17:00,兩日共 12 小時
💻 Zoom 線上授課(在家即可參與,互動練習不中斷)

👥 適合對象
▸ 心理師、輔導老師、社工師、教練
▸ 正在就讀相關科系的同學們

💰 課程費用
💵 定價 6,000 元
🎟️ 早鳥優惠(09/30 前繳費)➡ 5,000 元
🎟️ 舊生優惠價 ➡ 5,000 元(請來信索取折扣碼)
📌 ※ 舊生優惠與早鳥優惠不可同時使用

🎯 為什麼要參加?
✔ 學到一套能真正用在「工作」與「生活」的助人技術
✔ 跟著國際級講師,紮實打好 SFBT 基礎
✔ 小班制互動,名額僅 50 人,確保練習與討論品質

👉 這是一場,不只讓你成為更專業助人的人,
更能在日常中看見希望與可能性的課程 ✨

🎯 名額有限,早鳥優惠只到 9/30喔!

📥 點這裡,立即報名 👉
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SFBT20

02/09/2025

動勢舞蹈治療,適合哪些人呢?
無論是心理、輔導相關的工作者,或是喜歡舞動身體的人,都可以從中獲益!
【李宗芹《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導讀與練習課四堂】影音課程:https://psygarden.havppen.com/course/dongshi

Address

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Taipei
10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Practice

Send a message to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