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oid Hong Kong 香港蟹足腫病友會

Keloid Hong Kong  香港蟹足腫病友會 願香港醫療能顧及我們,祝大家早日康復。

31/05/2024

寫給舊雨新知病友們

我沒有做過手術,醫療相關的資料都在此分享了,請不用再私訊我在哪做比較好,收費多少等等,因為我根本沒有答案。

Facebook也有很多病友group 有人賣貨、有人分享手術經驗、有真亦有假,網上資訊繁多,請大家自行思考。

這個專頁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有任何廣告。

這邊只有一個身上都有無數蟹足腫,每晚睡覺轉身都會痛醒的病人,相信知識共享先係人類進步既最有效方式。

除了分享資訊,我也只是為了和身同感受的人表達

你,並不孤單,會好的。

發現之前死link 多謝Yahoo 做左文檔。重點:乾淨傷口要保持乾燥的說法,早經實驗證實推翻,在大部分的傷口都是不必要的,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感染機會很低的傷口,通通得改用「溼潤療創」最好。什麼是溼潤療創?鄭乃禎醫師用植物來打比方,種...
31/05/2024

發現之前死link 
多謝Yahoo 做左文檔。

重點:乾淨傷口要保持乾燥的說法,早經實驗證實推翻,在大部分的傷口都是不必要的,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感染機會很低的傷口,通通得改用「溼潤療創」最好。

什麼是溼潤療創?鄭乃禎醫師用植物來打比方,種植物若完全不給水,鐵定長不好,只有在水份滋養下才可能生機盎然,長出新葉、新花。傷口也是一樣,傷口表面有很多細胞在進行傷口修復的工作,完全不給它水的狀況下,細胞可能乾燥死掉,活力也差,相反的,給它們一點點水,就可以做好該做的工作。

鄭乃禎醫師指出,居家正確照護開放性傷口的步驟,得先用棉棒沾生理食鹽水、從中心往外清潔傷口,擦乾之後選用俗稱「人工皮」的親水性敷料封在傷口上面。敷料會吸收傷口滲液,維持傷口表面溼潤的狀況,這樣處理之下,細胞可以增生、分裂,促進傷口快速癒合,且後續疤痕相對也會變少,兼顧美觀。

傷口溼潤療創,很多人抓不準換藥時機,鄭乃禎醫師建議,只要掌握察顏觀色的小技巧,當敷料顏色偏白、開始浮浮的,就代表吸飽了傷口滲液,該換了!初期一天改換一到二次,後 期一天一次或二天一次即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李文成/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從擦傷、撕裂傷、割傷到燒燙傷,每個人身上總免不了有些小傷口,但傷口明明不大不嚴重,怎麼好得這麼慢?甚至還留下難看的疤痕!小心這完全是你一個錯誤動作惹的.....

蔡醫生分享曾治療一名40多歲患有蟹足腫的女士,她從青春期開始便受蟹足腫困擾,每次受傷後傷口都容易增生形成蟹足腫,而且影響範圍大,遍布下巴及前胸位置,並經常發炎及疼痛。經過醫生詳細分析和研究,她決定先切除下巴位置的蟹足腫及接受術後即時淺層放射...
31/05/2024

蔡醫生分享曾治療一名40多歲患有蟹足腫的女士,她從青春期開始便受蟹足腫困擾,每次受傷後傷口都容易增生形成蟹足腫,而且影響範圍大,遍布下巴及前胸位置,並經常發炎及疼痛。經過醫生詳細分析和研究,她決定先切除下巴位置的蟹足腫及接受術後即時淺層放射治療。有見術後效果理想,患者最後決定也切除胸前一大片的蟹足腫,但由於涉及的切除範圍較大,需要用人工皮及自體皮膚植皮修補。

原來養和有得做淺層放射治療,但見到醫生文中介紹既去疤同照顧傷口方案都令我唔知講咩好。

愛美是女士們的天性,任誰都希望擁有光滑皮膚,但日常生活中少不免會有受傷的時候,若處理不當或受先天因素影響,很容易會留下疤痕。本文請來養和醫

對有天選之蟹既我而言,最怕就係甲狀腺出事。樂見有新技術面世,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
31/05/2024

對有天選之蟹既我而言,最怕就係甲狀腺出事。

樂見有新技術面世,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

38歲陳小姐半年前發現脖子外觀明顯凸出,但近期才到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求診。經檢查發現,脖子凸出的部分是甲狀腺結節腫大引起的,在頸部超音波檢查細針穿刺抽取細胞後,確定為良性甲狀腺結節。因甲狀腺結節腫大到影....

唔知佢係邊個,不過有少少震驚佢咁有錢都唔去醫,對於疤痕仲係打緊類固醇?香港醫生有幾落後……??唉。一時之間都唔知講咩好。
31/05/2024

唔知佢係邊個,不過有少少震驚佢咁有錢都唔去醫,對於疤痕仲係打緊類固醇?香港醫生有幾落後……??

唉。

一時之間都唔知講咩好。

[NOWnews今日新聞]48歲女星關穎2013年與香港CEO朱志威結婚,婚後育有1女2子,日前她下飛機時暈眩症發作,不慎從登機梯摔下來,膝蓋著地濺血,時隔1個多月,她透露治療膝蓋傷疤的蟹足腫而注射類...

02/08/2023

我花左1個鐘去睇兩大醫學院既social media page 得出以下結論。

1.希望醫生做的研究可另外分一篇一般人可以睇得明既中文解說,的確你扔條link比我就可以見到你好威威上左國際期刊,但參考NASA都唔會扔個link比我睇D宇宙黑洞最新研究,而係有分別面向兒童、中小學教育、成人的資訊。醫生同病患講同一種語言先可以令彼此更易溝通同了解。

2. 希望更多科學普及的教育,人手不足可以向相關NGO聯手,不需要所有東西都自己做,但係普及家庭醫學及不同疾病的基礎要有。

3. 請負責小編學一下 # 是怎樣用才有效,不是為了tag 而tag而係為左SEO

一開始呢個page 係因為我曾就蟹足腫一事向各學院教授及學院查詢都無一回應。香港2大醫學院既傲慢同現場自己去睇過好多次香港醫生、護士都不可一世咁講淨係有得打類固醇感到憤怒,而現在我已經不會生氣了。反正,市場持續溝淡,大家都是聽天由命。

醫生古往今來都是受敬重的職業,就當只是至今我沒有緣分遇到香港有心醫治蟹足腫的醫生吧。有病都係要去睇醫生,身為病人既我最多可以揀唔去醫。

呢個唔係我想見到既香港,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行多一步。上面係我由自己專業出現睇到既野,希望對你地有幫助。

祝香港醫患關係可以更好。

P.S.每年DSE的狀元都說讀醫,真心,有資源的學生都不會考DSE,所以說他們是為了錢而讀醫,不如說是人之常情。

兒科完全係中大之光,用圖正確,又有解說Do and Don't#哮喘  #中大兒科
02/08/2023

兒科完全係中大之光,用圖正確,又有解說Do and Don't

#哮喘 #中大兒科

【哮喘病患者數目增長快 本港每年約百人哮喘病亡 家長不應避忌用類固醇治療】
全球有約3億人患哮喘病,單在香港就有25萬人,當中兒童比例尤高,每100名小童就有8至10人有哮喘,逾9成屬過敏性哮喘;成年人則每100人中約有3至4人。短短數十年間,哮喘人口迅速膨脹,是遺傳抑或環境因素?新冠疫後,口罩脫掉了,學童回校上課,哮喘發作卻更多,究竟原因為何?哮喘又能否預防? 哮喘童是否能如正常小孩般踢波、游水、跑步呢?

研究哮喘多年的中大醫學院羅騰祥基金兒科教授黃永堅教授接受「Yahoo新聞」專訪時稱,過去數十年,患哮喘人口增長奇快,遺傳基因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多是環境因素。他解釋,哮喘其實是一個氣管發炎的疾病,人類的免疫系統對外來環境有過激反應。過去25年本港多次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哮喘人口增長2至3倍;而更重要的發現,就是城市與鄉村兒童哮喘發病率有明顯差異。

不少家長都因擔心子女哮喘病發,禁止他們進行戶外劇烈運動、或擔心接觸外界會引致細菌感染,甚至連上體育課也不行,過往3年新冠疫情下尤甚。「其實我們滿肚都是細菌,遠遠多過你枱頭的細菌,但大部分的細菌都不會令人生病。」黃教授說,2020年出生的小童,在過份清潔及不正常環境下長大,反令其免疫系統無法正常地調校,在脫掉口罩後,小童反更易因流感或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而入院,嚴重個案更多,「最近有所謂『疫債』(immunity debt)的說法, 預計由現在至今年冬天,兒科及老人科將有不少病毒感染的個案。」

縱暫未有預防方法,但已有有效治療的藥物,其中之一是吸入式類固醇。但仍有家長聞類固醇「色變」,誤解是「肥仔藥」或會影響兒童成長,但黃教授說,過往口服高劑量類固醇才有此問題,現時低劑量的吸入式類固醇,副作用已大大減少。過去10年亦有使用生物製劑去治療哮喘病,惟本港僅約1%至3%的患者需注射生物製劑,大部分患者以吸入式類固醇已能好好控制病情。

但他提醒,患者絕不應依賴「治標不治本」的氣管舒張劑,「哮喘發作時,發炎的因子會刺激圍着氣管的肌肉收縮,若使用舒張劑確實舒服一點,但並無治療作用。」他說,在香港平均每年有約80至100人因哮喘病而亡;在英國每日都有2至3人因哮喘發作死亡,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過份依賴氣管舒張劑。

他又說,一般哮喘童在3至4歲發病情況較頻密,惟若控制得宜,長大到11至12歲已可停藥,可說是「斷尾」;但若長大後吸煙或因工作關係遇到更多致敏原,哮喘病有機會復發。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及化學病理學系研究人員曾聯同歐洲、內地學者進行大型研究,分析歐洲如德國、瑞士、及中國包括從化和香港逾二千名兒童的血液樣本,了解兒童哮喘病情發展與環境的關係。

「我們在從化的環境中收集灰塵樣本,再分析當地農村小朋友血液樣本,結果發現他們血液中發炎的因子很少,免疫系統『好安靜』;相反,在城市如香港及廣州的小朋友,血液中發炎因子就很高。」

黃教授說,歐美相關流行病學分析亦發現,鄉村兒童很早便接觸牛、羊等動物,並飲用牠們生產出來未經消毒的奶,兒童患哮喘機會反而減少,「人的免疫系統十分奇妙,由出生到3歲期間,都因應外來環境調校中,接觸牛羊或飲用其生產的奶,當中有很多微生物,卻能訓練我們的細胞跟其和平共存。」他說,1989年英國醫學期刊提出「衞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兒童若接觸更多微生物,反會令他們的免疫系統更健康成長,少一點敏感;更曾有研究發現,若小朋友自出娘胎生活的家中,已有飼養2隻或以上的狗,小朋友會較少有過敏情況,惟貓隻就無此效果。

回到中國農村,很多家庭都有養雞,「我們在養雞戶中收集灰塵樣本,然後以老鼠作實驗,結果發現其氣管發炎情況較少。農村小朋友出世後會自動調校其免疫系統,若我們能找出當中是哪些物質,可令小朋友的氣管健康發展,是否就可研發出預防的藥物,像空氣清新劑般,在城市家家戶戶噴出來預防哮喘? 」他笑言,說來像天方夜譚,但其實相關研究已展開了,「在歐洲、美國和中國將開展研究,看看能否找出哪些物質能讓人類免疫系統健康發展,現已證明在動物實驗可行,未來要進行人類的試驗,要追蹤研究十年八年,但我認為前景是光明的,未來10年將有預防哮喘的方法誕生。」

《Yahoo 新聞》全文: https://bit.ly/3IJ8DeL

感覺全中大得兒科係努力做緊PR同真係有比民眾有用的資源。另一篇係講小朋友過敏係同腸道細菌有關。呢一篇單純分享一下,我個人覺得第一點,叫家長換一杯水真係好細心,的確好多人會諗唔到。而其他療法同測試方式都一早知,有過敏既朋友應該都追得好貼,不再...
02/08/2023

感覺全中大得兒科係努力做緊PR同真係有比民眾有用的資源。

另一篇係講小朋友過敏係同腸道細菌有關。

呢一篇單純分享一下,我個人覺得第一點,叫家長換一杯水真係好細心,的確好多人會諗唔到。

而其他療法同測試方式都一早知,有過敏既朋友應該都追得好貼,不再展開。

【魚類過敏一成兒童患者可危及生命 自行找致敏原易出事 中大發現淡水魚鹹水魚有不同致敏性】

魚類過敏在不少小朋友身上出現,惟不少家長一旦發現子女對魚類過敏,往往傾向「一刀切」戒魚,容易令子女營養不良;有父母或讓子女試食不同種類的魚,以圖自行找出致敏源,後果輕則嘴腫出疹,嚴重可致呼吸困難及過敏性休克。下文請來中大教授講解應對魚類過敏的注意事項及常見誤區,且中大團隊發現淡水魚和鹹水魚有不同程度的致敏性,有助提高未來過敏測試的準確性及特異性,希望幫助患者有策略地食用適合的魚類。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接受《Yahoo新聞》訪問,指出香港有八大類常見食物致敏源,包括魚、蛋、奶、花生、堅果、甲殼類海鮮、小麥、大豆。其中魚類過敏通常在幼童期便出現,亦可能持續影響終生,其中十分之一患者會出現危及生命的嚴重過敏反應,有時兒童進食某種食物後變得異常「炆憎」或蒼白無力,或有需要留意是否與食物過敏有關。

魚類過敏原理與一般食物過敏相若,是指免疫系統出現異常,令身體對某種無害的食物產生過激反應。不同人對食物過敏有不同程度的反應,輕則嘴腫及生出蕁麻疹,此時可用凍毛巾敷嘴紓緩敏感並食用抗組織安藥。但若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例如現呼吸困難及頭暈休克等,建議立即求醫,送院診治。

不少家長面對兒童魚類過敏情況,可能會踏進以下三大誤區。

誤區(一):即時讓子女以常用杯子喝下大量清水

當子女食魚後出現敏感反應,不應讓對方重複以常用杯子飲水,該杯子可能在用餐期間已沾上致敏源,隨時「愈飲愈致敏」。建議為對方換一個新杯飲水,水量不宜太多,以免孩子一下子灌入大量清水而嘔吐。

誤區(二):讓子女從此戒食所有魚類,甚至所有海鮮

不少兒童被發現食魚過敏後,會被父母要求「魚、蝦、蟹」或全部海鮮一拼戒食。事實上,海鮮的致敏源各有不同。一個人對魚過敏,並不代表不能食用蝦蟹。作出「無謂戒口」,容易令兒童出現營養不良。

誤區(三):自行安排魚類過敏的子女試食不同魚類,以圖找出致敏源

魚類含有多種營養例如蛋白質和 Omega3 ,不少家長始終想將魚肉納入子女的飲食之中,但大多傾向自行挑選及安排不同魚類供子女試食,「好多香港家庭都鍾意自己試,結果好易出事,如果(子女)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就往往要入院治理」。梁詩彥強調,食物過敏反應可大可小,建議家長宜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下為子女展開過敏測試,安全精準地找出致敏源頭。

梁詩彥表示,一般而言,診斷食物過敏的方法包括進行皮膚點刺測試、特異性IgE抗體血液測試(Allergen-specific IgE test)及口服激發測試。中大團隊發現了新的致敏原標誌物Cteni 1(鯇魚小清蛋白),並註冊成為診斷工具。

團隊相信,這將提高未來過敏測試的準確性及特異性。團隊亦對魚的致敏度有深入研究,發現淡水魚和鹹水魚有不同程度的致敏性,會洐生出不同致敏反應,藉此希望幫助患者有策略地食用適合的魚類。

至於治療方法,目前未有可根治食物敏感的方法。不過最近有研究指出,通過口服免疫療法(OIT),可令花生過敏患者成功脫敏。中文大學近日就推出有關兒童魚類口服免疫療法的研究,旨在為魚類過敏患者開發一種新的治療方案,探討兒童對上述療法的接受程度及療法的安全性等等。

研究針對 3 至10 歲患有魚類過敏的兒童,邀請兒童患者在監察下由低劑量開始進食魚類,然後逐漸增加劑量,並持續服用一定劑量的魚類。研究治療期為 12 個月,跟進期為 12 個月。研究參加者期間需到訪醫院進行篩查、補給劑量、覆診及接受治療後跟進。

研究有望令患者對魚類產生一定耐受性,減低因食魚出現嚴重過敏的風險,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長遠而言則有助開發針對魚類過敏的治療方案,令更多備受過敏困擾的兒童受益,早日「脫敏」。

《Yahoo 新聞》全文: https://bit.ly/3P6xpJx

不得不講,我懷疑D醫生都係唔識中文。睇完都唔知講咩,又4.5個鐘,又5個鍾,張圖又唔知想點……我真係睇左20分鐘,重新改左下面呢一段:要有效改善中風患者出現併發症和減低死亡率,患者必需於病發後4.5小時內到達醫院接受溶栓治療 (t-PA,又...
02/08/2023

不得不講,我懷疑D醫生都係唔識中文。睇完都唔知講咩,又4.5個鐘,又5個鍾,張圖又唔知想點……

我真係睇左20分鐘,重新改左下面呢一段:

要有效改善中風患者出現併發症和減低死亡率,患者必需於病發後4.5小時內到達醫院接受溶栓治療 (t-PA,又稱溶血針)。

但因為黃金時間太短,目前只有不到 10% 的缺血性中風患者可以受惠於溶栓治療。研究人員發現安宮牛黃丸有助爭取多半小時的治療時間,顯著降低了大鼠模型於腦缺血5小時後,中風對大腦造成的破壞並降低死亡率。

安宮牛黃丸可以作為溶栓治療的輔助療法,提升缺血性中風的療效及存活率,大大減低因延遲治療引起腦出血的副作用。
-----------------------------------------
即係食安宮牛黃丸,中風黃金時間多半個鐘、同時炎症反應可以減少。

流程圖已經唔知想表達D咩,或者醫生自己回應比較好,事實上我只係想講屋企有老人家既好多都有買安宮牛黃丸,記得唔好買雜牌,見太多長者比人呃。

唔係想幫手賣藥,只不過都係提醒一下大家比較好。

雖然唔知點解,屋企人有朋友有這個需要,forward 比佢之後講,唔可以比佢知道,因為病人好易亂諗野,除非好熟好親。所以我只好forward 係呢邊,或者有需要的人可以自己搵到。 #癌症  #癌症治療  #癌症研究如果我真係想多D睇到,我會...
01/08/2023

雖然唔知點解,屋企人有朋友有這個需要,forward 比佢之後講,唔可以比佢知道,因為病人好易亂諗野,除非好熟好親。

所以我只好forward 係呢邊,或者有需要的人可以自己搵到。

#癌症 #癌症治療 #癌症研究

如果我真係想多D睇到,我會落以上三個hashtag

【研究招募】誠邀終末期癌症患者參與「針灸輔助西醫紓緩治療的臨床研究」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誠邀年滿18歲或以上的晚期IIIB或IV惡性癌症(血癌除外)患者,參與「針灸輔助西醫紓緩治療的臨床研究」,以探討針灸緩解疼痛、惡心、胃口差、抑鬱焦慮、失眠等癌症不適症狀的療效。

是項研究費用全免,完成研究內容及問卷隨訪的參加者可獲得港幣500元交通津貼。

如有興趣參與是次研究,請參閲附圖或WhatsApp(66097948)/ 微信(ID:66097948)向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的研究團隊查詢。

*參加者報名後需接受評估以確認是否符合研究計劃的篩選條件。研究小組對此有最終決定權。

#港大醫學院 #港大中醫

未知幾時可以商用,或者對傷口癒合有幫助,順手留底。都歡迎港大本身既PR可以分享下目前進度如何。
01/08/2023

未知幾時可以商用,或者對傷口癒合有幫助,順手留底。

都歡迎港大本身既PR可以分享下目前進度如何。

再新D既癒法,比大家參考一下。
01/08/2023

再新D既癒法,比大家參考一下。

【醫學與美容】
治療疤痕的新利器:光動力治療
皮膚部 林謙醫師/王德華醫師

疤痕,是皮膚受損癒合後產生的結果,分有正常及異常疤痕。異常疤痕包括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除體質關係,主要是因為癒合過程中發炎反應太過強烈,引起纖維母細胞製造過多的膠原蛋白。這樣的疤痕除了造成外觀上的困擾,還會合併癢痛的困擾,影響到正常生活。

常見的疤痕治療方式,包含外用的除疤含矽凝膠或含矽貼布、類固醇貼布、病灶內注射類固醇或化療藥物5-FU、手術切除後合併放射線治療等,大部分患者可以達到一定療效,但是每種治療也都有優、缺點,如:類固醇會引起皮膚萎縮,注射時非常疼痛,不適合病灶太大或病灶太多的患者。

成大醫院皮膚部推出的無痛疤痕治療方法: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從國外的文獻報告及自己的經驗,光動力療法還可以改善疤痕組織過度增生。

光動力療法是在病灶處塗抹光敏劑,經一段時間的吸收,再用特定波長的光線活化光敏劑,於疤痕組織生成單價氧及活性氧分子,影響並調控相關生長因子、細胞激素及基質金屬蛋白酶,達到抑制真皮中的纖維母細胞過度增生,並讓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規則排列。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手術切除後,可再接受光動力療法來提升治療效果。

目前光動力治療疤痕,多半在治療2-3次後能改善症狀、或是減少手術後疤痕的復發。除了治療後24小時內需避免強光曝曬,以及有些患者可能會有局部乾癢症狀外,大部分患者並無明顯不適。

相較於其他治療,光動力療法擁有方便性及可近性,對於傳統治療反應不佳或不想接受手術或電療的疤痕患者,以及想避免手術後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再次生成,是一種不錯的治療選擇。不過,光動力治療疤痕屬醫學美容範疇,健保並不給付。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皮膚部 #醫學與美容 #林謙 #王德華 #光動力治療 #治療疤痕 #肥厚性疤痕 #蟹足腫 #疤痕組織過度增生

Address

Hong Kong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Keloid Hong Kong 香港蟹足腫病友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Reddit Share via Email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Instagram Share on Telegram